夸张的脸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张的脸说课稿(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夸张的脸说课稿
夸张的脸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下面是夸张的脸说课稿,请参考!
夸张的脸说课稿
教学理念:
夸张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夸张的脸》这一课通过对脸的夸张,让学生理解这一艺术形式。
实际上,学生对夸张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平常爱看漫画,动画片,尤其是在漫画中,夸张运用的非常到位,但是在学生的作品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运用,或者运用的不够到位,这就是因为他们对夸张的基本知识,表现手法还没有一定的基础。
借用本节课,我着重对夸张知识进行分析讲解,从笑话导入,自创漫画,漫画欣赏,再到中外雕刻欣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这为学生后来的成功创作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平台。
作业我选用学生最爱的泥塑造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有意和无意之间进行艺术的创造,是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课教学目标:
1、学会表现人物脸部夸张的手法
2、学会基本的泥塑造型能力,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脸部夸张的表现手法教学准备:课件,泥土教学过程:一、笑话导入
1、张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个笑话,苏东坡大家一定很熟悉,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兄妹二人经常对诗取乐,相传苏小妹是个门楼头,即前额突出。
有一次苏东坡拿妹妹长相开玩笑说: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
哥哥取笑妹妹的额头太大,整个人还在院子里,可脑门儿已经进屋了,
苏小妹眼珠一转,立刻反击: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妹妹笑哥哥脸太长,去年掉的眼泪,现在还没流到腮边呢。
大家想一下,他们长的真如诗中描述的这样吗你们知道这几句诗用的是什么手法来描述对方相貌的吗(夸张的手法)
【评析】
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而且能有效地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夸张表情的讲解服务。
二、带着快乐的心情,我们继续来乐一乐。
1、谁能用漫画的手法来画一画笑的样子。
(一学生上来画)
2、我这里也有一张漫画,看看它是如何表现人笑的样子的。
1)嘴:用大的半圆形来表示,简略性的牙齿和舌头在大嘴中更突出开心的程度。
2)眼睛:用小短线表示笑成一条线
3)鼻子:将鼻子的距离移到眼睛的近处,更突出笑的开心4)脸形:葫芦形的脸形会让人感觉更可爱
5)头发:将有代表性的头发画在头的正中,更添一份风趣性
3、这就是漫画的魅力,他们通常用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谁来告诉大家是什么?说得真好,这就是夸张的艺术手法。
通过夸张,人物的脸部表情更生动了,观众更容易接受。
4、继续我们的快乐欣赏欣赏图片二
看看这两张图片,说说是如何进行夸张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部位
小结:通过故意扩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某一部分,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富,收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新课:
出示题目第7课夸张的脸这种艺术的夸张手法,在中外艺术史上都很早采用。
【评析】
通过漫画与真实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脸部夸张的特征,学生在欣赏与评析中,对脸部表情夸张的位置和效果有了充分的认识,这种具体的分析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平台。
5、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精彩的艺术形象。
欣赏图片三
这是中国商代的《青铜人头像》。
看看他在人物的哪些部位进行夸张的“
招风耳”这是夸张的最好表现了。
通过夸张,将人物那种严冷的表情刻画的栩栩如生。
欣赏图片四
这是非洲尼日利亚的雕塑,通过夸大眼睛,脖子,脸面,很好地体现了非洲
部族人的特点。
我们用这种夸张的手法,也可以创造生动的人物来,看看我们的同龄人,他们做的棒不棒你最欣赏哪些部位的刻划
如何更好地表现一幅泥塑作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相(教师示范捏的过程)
我相信你们用夸张的手法,同样能创造出生动的头像。
有什么信心?好,那就开始我们快乐的创造吧。
【评析】
引进中西方雕塑欣赏,加深学生对脸部表情夸张的认识,同时让他们理解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它们风格不同,但作为一种优秀的艺术文化,都一样震撼着我们。
在欣赏教师示范捏的过程中,学生就更能感受到他创作泥塑作品四、布置作业
讲评时注意围绕夸张的特点进行。
五、课后拓展
用夸张的手法,做一些有趣的面具,然后带着这些面具参加我们自己的聚会,你们说是不是很有意思?那下节课我们就来做一做这有趣的事。
【评析】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艺术形式的创作,不仅加深对夸张艺术的认识,更会激起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热情。
【自我评析与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通过倾听笑话、欣赏漫画作品、鉴赏泥塑作品,使学生对夸张的表现手法有了具体生动的认识,因而学生在自己创作泥塑作品时,有了很好的借鉴途径,所以他们捏出的人物都非常的生动。
如果在观看教师示范录相过程中,教师能对局部再进行强调,学生可能会在创作中,更加关注细节刻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让学生收集各种身边的物品,运用于人物表现之中。
3、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教学难点:
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和相关的京剧脸谱的资料,制作课件供学生欣赏。
学生准备:
收集身边各种现成品用于人物的表现之中,并带好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学目标一、导入
游戏;(形状的改变)
1、大家已经看到朱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她呀还会变了!(电脑多媒体课件)如果你在这些(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小按纽上面点击一下,她就会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你想玩一玩吗看她是怎么变的
2、学生玩游戏,分别点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感受造型的变化。
(两个同学玩)
3、她什么变了(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她是怎么变的(五官的'造型变了)揭题:变二、新授(一)造型变
1、看朱老师又给同学们变了(欣赏)
(1)你喜欢这张作品中的什么地方(
鼻子有趣,用人物来替代的)
(2)这张作品你喜欢它的哪儿啊(
眼睛是用人来表示的,鼻子是用温度计来表示的,头上还有云彩呢)
(3)这张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它的嘴是什么他的头发他的眼睛这是什么地方(用房间的摆设巧妙地构成了一张人脸,作者的想法可真大胆,有创意。
)(4)这张作者用什么来拼摆人物的。
(用蔬菜来拼摆表示的)可真是一些有趣的变了形的人物脸部形象。
2、朱老师这儿也有两张变了形的脸型,(贴在黑板上)并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谁愿意上来也给大家来拼摆不一样的人物头像吗?
学生拼摆。
(你可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材料来拼贴,如果没有你想要的物品或形状,你也可以画一画。
)(1)看,他们创作的人物多有新意,真棒!(奖励)
(2)如果是你,你会跟他的想法一样吗你会把它贴在哪儿呢(同学说自己的想法)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
原来人物形象可以变幻无穷。
3、引申:(实物投影仪)衣夹子在这儿是除了,a.它还可以联想到什么,像什么b.变化角度呢c.通过添加还可以是什么d.与其它物品组合变化他们的位置,方向它还可以是什么不同的组合,不一样的添加,不一样的想象,除了人物头像,他们还可以变出变幻无穷的形象。
1、这是什么呀?京剧脸谱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的面部造型夸张,仔细观察一下,这与我们拼贴的人物除了在五官上不一样之外,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脸部线条很多,曲线,弧线,各式各样的线条组成一些块面来装饰脸部。
板书:线条-----块面
2、看,老师也来模仿脸谱来给我们任务的脸部添加线条,形成块面,使它更有变化又想给它变一变了!(水彩笔示范)在眼睛、鼻子、嘴的四周添加线条组成块面。
3、我再给它加个发型就更有趣了。
(二)色彩变:
1、(脸谱)这两张脸谱有什么不同吧与刚才那一张有什么不同(多了色彩)京剧脸谱的色彩大都鲜艳、明快。
有了色彩,脸部更加漂亮,可见色彩的作用不可忽略。
2、看我们同学加上了颜色,作品多么漂亮呀!(欣赏学生作品)(三)正面侧面结合变
1、同学们还想不想看一些形象更加奇特的人,赶快做好思想准备,屏住呼吸(欣赏照片)a)奇特在哪儿?学生说
b)真有点儿像个连体婴儿,一只脑袋下长出两张脸,一个正面,一个侧面。
2、我们有一位大画家,他笔下的人物也很神奇(课件展示、作品欣赏)3、学生讨论,交流,想象,评价夸张的脸。
4、他的作品不仅头像变了,连身体也变形了(怎么变的呢)(四)表现形式变
1、老师这儿也有一张变了形的人物。
(展示,乒乓球做头,铅丝扭的身体的人物)它的头(生说)是用乒乓球做的;身体很瘦很夸张,用铅丝扭的。
2、看这位同学用什么表现的?
3、你们能不能也用身边的物品来表现一幅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三、作业:1、布置作业:
(1)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
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小组合作),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
(课件展示作业要求)(2)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