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制度安排调查与分析(精选合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好声音》制度安排调查与分析(精选合集)
第一篇:《中国好声音》制度安排调查与分析
《中国好声音》制度安排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分别从战略化视角、营销视角、法律视角对其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运用了关系营销和整合营销的营销模式,在版权问题上实现了法律制度的创新。
文章最后对中国选秀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战略;营销;创新
浙江卫视首播的《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音乐选秀节目,成为2012年中国大地最红的声音,从首播以来,收视率一路攀升。
9月30日,《中国好声音》2012年度盛典,即总决赛“巅峰之夜”,总时长接近300分钟,受到观众的强烈追捧,稳坐同时段收视率冠军,创下2012年省级卫视的内地收视纪录。
一、《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因素分析
1.战略化视角
选秀节目泛滥的今天,“中国好声音”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收获如此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战略选择的准确性,具体可以归纳为两种战略:本土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
(1)本土化战略
《中国好声音》是在荷兰《The Voice》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实现了节目的本土化。
在节目模式上,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电视节目不得搞观众场外投票,《中国好声音》将原版的“直播+投票”方式,改为在录播过程中,通过导师评分和99位媒体评审投票相加的方式来实现。
在节目内容上,在《中国好声音》中,增加了对选手背后故事的挖掘,“好故事”成为观众的一大看点,在故事的叙事结构上,把故事剪辑节奏调慢,更符合中国人的接受习惯。
(2)专业化战略
“中国好声音”的专业化战略主要体现在专业化设备、专业化导师以及专业化的制作团队等。
首先,专业化的设备体现在现场四把带
有“I WANT YOU”灯钮的导师座椅,评委们单纯从声音的角度来决定选手的去留。
其次,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组成《中国好声音》的专业导师团,从专业化的角度对学员进行考核。
2.营销视角
《中国好声音》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模式,成功地将节目推送到观众的眼前。
(1)关系营销――多方共赢
《中国好声音》的利益相关者都形成了良性的关系,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利润分成方面,实现了制作方、电视台、评委、选手等多方共赢,也是其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
《中国好声音》采用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
《中国好声音》那英、刘欢、庾澄庆、杨坤四位导师的收入模式是技术入股,彩铃分红。
学员们的收入也将来自彩铃下载,从中分红,形成良性循环,共赢互利。
另外,将后期学员的演唱会会和导师利益挂钩,四位导师和制作方合作不是短期的利益分成,而是长期的产业链合作,充分调动了导师的积极性。
(2)整合营销――名人效应、公关炒作、新媒体的有效利用、传播机制上的制播分离
名人效应为营销的基础。
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组成了《中国好声音》的首个导师团,而这四位明星本身在国内娱乐界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也是音乐界的权威。
明显的公关炒作。
广告未出,公关先行。
多层次的网络口碑打造,大范围公关炒作,迅速凝聚了极高的知名度。
同时,事先安排节目的一些质疑声,目的就是以争议吸引更多的关注度。
有效利用新媒体。
节目组不仅开通了官方微博、嘉宾微博,还有歌手微博,外加微博软文和活动的配合,充分有效地调动了网友的参与性,并形成了一种社会议题。
制播同步的传播机制。
《中国好声音》采用了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机制。
既保证了节目的高品质,又促
进了节目的宣传。
3.法律视角
在法律视角,《中国好声音》主要体现了版权问题和法律制度的创新。
浙江卫视引进荷兰电视节目的时候,不仅进行了版权谈判,而且对版权的实施约定了非常复杂的条款。
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荷兰方面甚至专门派出技术专家进行现场监督,随时解决节目录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是西方国家艺术创作进入工业化阶段的常态,但在我国却是一个新生事物。
中国的新闻媒体应当逐步习惯这种艺术作品的制作方法,在大胆借鉴的基础上,尽快找到中国自己的创新点。
二、总结
《中国好声音》凭借新颖的制度和规则,取得了真人秀节目的成功,这一制度主要包括新颖的节目形式的引进和本土化的创新,包含豪华的阵容和顶尖的制作水准的专业化,制播同步的传播机制的创新,多方共赢机制的创新,成功的营销模式,法律制度的创新等。
但在其成功的背后也存在着众多的隐患,诸如比赛的公平性、参选人选的选拔和确定等,这也是中国真人秀节目所面临的问题。
要进一步发展,选秀节目应该克服问题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选秀比赛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电视选秀节目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节目赛制、规则制定、节目选拔环节、选拔程序等等方面严加规范,适当引进司法监督,保证节目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2)保证选手的平民化
电视选秀节目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节目的平民特色、平民娱乐和大众参与。
平民特色的弱化,势必会降低节目的大众参与热情,影响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从海选规则、参赛规则等方面加以限制,保证其平民定位。
(3)预防观众的审美疲劳危机
电视选秀节目的成功使得同类型的选秀节目日益泛滥,克隆现象严重,观众在收视时的审美疲劳就产生了。
只有追求个性化,不断对
节目形式、选秀内容、选拔程序、比赛规则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延续选秀节目的生命力,保持电视选秀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晴,谭天.《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2(10)
[2]周莉.《中国好声音》对受众的需求满足.2012(9)
[3]许继锋.《中国好声音》爆发性传播效应的模式要素.2012(10)
作者简介:
张守红(1988.4-),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郭静静(1988.11-),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第二篇:中国好声音
一、《中国好声音》是今年夏天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专业音乐真人秀节目。
一群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纷纷参加到节目中来,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中国好声音》,源于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于2012年7月13日正式在浙江卫视播出。
节目一播出,立刻成为了全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成为了今年夏天最流行的话题。
首先,节目组请到了四位在乐坛极具影响力的导师: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为节目选择选择最具潜力的学员,并成为他们的导师。
第二,参加节目的学员都具有很强的实力,各团队之间的较量也很激烈。
另外节目前期就投入了巨大的资金。
2000万请到了四位明星导师,350万的版权费用,仅仅四位导师的椅子就耗资达到80万。
如此大的投入也是其他同类型节目无法达到的。
《The voice of China》is a professional musical reality show which was brought out by zhejiang TV this summer.More and more people with dreams and talent took part in this show,presenting a lot of excellent performances.《The voice of China》comes from the Netherlangish program 《The Voice of Holland》,broadcast on zhejiang TV on July 13th 2012.As the
program started,it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topic.First of all,the program invited four singers with great influence in China as the participants' teacher :Liuhuan,Naying,YuChengqing and Yangkun.Second,the participants who joined the program have high talent so the competition is very intense.In addition,before the start of the program,great fund had be put in.Twenty million yuan is for the four teachers.Three million five hundred thousand yuan is for the copyright.Only the chairs for the teachers cost eight hundred thousand.Such a investment is also too huge to achieve and difficult to follow.二、四位导师:刘欢,流行歌手、著名歌唱家。
他演唱的很多歌曲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其创作和演唱的作品多次获奖。
早在1987年的抽样调查中知名度就已达87%,自1985年夺取首都高校英语和法语两项歌曲大赛的冠军以来,一直屹立于歌坛之巅,在中国流行歌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那英,中国著名女歌手,她是华语乐坛90年代首屈一指的实力派天后,多次在央视春晚演唱歌曲,2001年,成为迄今唯一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的内地歌手。
庾澄庆,他在音乐演唱、作曲、编曲、制作及演奏上的功力都得到公认,他的每张专辑必有二至三首歌为各大KTV点播热点,深受年轻人欢迎。
杨坤,中国著名创作歌手,作品风格独特,富有特点,家喻户晓。
四位明星导师自然是比赛的头号亮点。
三、中国好声音已于9月末结束,但其话题却一直没有结束。
各位人气选手的去向,对比赛过程的质疑,下一季的筹备工作以及杨坤的32场演唱会都是目前热议的话题。
节目结束之后,好声音学员纷纷签约各家公司,各种演出也纷纷而来,出场费也是节节升高,甚至是在比赛过程中,就有学员得到过百万的代言费。
《中国好声音》的全国巡回演出也在各大城市举办。
根据网上消息,《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将于明年7月播出。
节目将会延续第一季的节目形式,导师也将延续第一季的阵容。
但又有报道称刘欢由于身体原因将推出第二季的节目录制。
具体的人选目前还未公布。
四、由于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式是先听其声后见其人,所以结果
完全是由选手的声音来决定的。
而这种公平的比赛方式也是节目吸引大量观众的原因。
但这场看似公平的比赛,却热有人爆出所谓的内幕。
有人称个别选手的背景并不像其介绍的那样简单,其中不乏专业的歌手和音乐人,有的甚至在比赛之前就与场上的导师相识。
赛后,还有选手爆料只有和巨棒放签约的选手才能能进入到最后的比赛。
此言一出,不少观众开始纷纷之一比赛的公平性。
虽然四位导师和节目组也相继出来澄清,但仍然没有消除大众的质疑。
第三篇:中国好声音演讲稿[范文]
(中国好声音收视率高的视频)四
12013年,各大卫视摩拳擦掌,选秀节目扎堆云集。
全国选秀节目现燎原之势,综艺战进入有史以来最白热化的阶段,目前看来,由浙江卫视打造的《中国好声音》显然高高居于榜首。
22011年是中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的低谷,上有国家广电总局“限娱令”等种种政策门槛,内有选秀节目创意老化趋同、观众审美疲劳之困。
3《中国好声音》此时正在紧张酝酿,如何绕开“限娱令”,制作团队和浙江卫视绞尽脑汁。
田明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中国好声音》颠覆了传统选秀模式。
在田明、杜昉看来,选秀包括海选、无门槛、评委、投票四大主要特征。
“《中国好声音》一条也没有:第一不海选甚至不接受报名;第二有门槛,必须要是真正的好声音才能上来;第三没有评委,都是导师带学生;第四不投票,决定权在导师。
”
4《中国好声音》一直强调与传统选秀的区别,无非是通过窄化选秀的概念寻找政策突破口。
”
五
1(读模版)
2浙江卫视是中国第一批上星的省级卫视,在落地覆盖率、品牌信任度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全国的可接受人口为8.33亿,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六
1灿星制作可能大家不怎么了解,但是说到中国达人秀,舞林争霸
大家就知道了。
(读模版)
2显然,我们现在介绍的是一个很强大的团队
(营销收段要很多选秀节目都共同有的服务营销,广告营销,网络营销,心里营销,话题营销等等等等我这里只讲几点中国好生意不同于其他选秀节目的特点)
七
1(读模版)
2田明所说的历史性的制播分离,指的是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根据报道,灿星制作和浙江电视台之间有一道线的约定,低于这道线,灿星赔偿,高于这道线,二者分红。
对于灿星而言,这有些类似“对赌协议”。
3“它的优势在于上不封顶,如果节目很成功,广告价格翻倍。
节目收视率越高,获取的利润越大,双方可以分成的利益就越大。
另外它不会限制你的投入,为了更高的收视率,必须提高节目的品质,必须请到非常专业的明星、制作人员。
这个投入是不能省的,因为省了之后,节目品质会下降,收视率就会往下掉,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这种制播分离的模式,就不是有意识节流,而是去开源。
制作成本上不会吝啬,而要想办法把节目质量做高。
”
八
1.(读模版)
2然而,即使像灿星制作这样实力雄厚的公司,在《中国好声音》成功后,浙江卫视、灿星制作就节目制作、投资概算都措辞谨慎,闭口不谈具体分成比例。
多位接近节目组消息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灿星制作获得的投资分成比例很高,这也是其被其他卫视拒之门外的一个原因。
它与浙江卫视有类似对赌的协议,节目收视率越高,灿星获得的分成比例也越高。
“收视率超过4之后,灿星能获得七成收益。
”一位消息人士称。
3灿星制作宣传总监陆伟则向财新记者表示,在《中国好声音》的制作过程中,浙江卫视投入了大量设备、器材,灿星制作则主要投入资金和人员。
所有的嘉宾(导师)和选手(学员)也都是与灿星制作
签订协议。
根据投资比例,灿星制作在最终分成中应该会占大头。
4除了分成层面的博弈,并非所有制作公司都能做投资分成。
田明认为,要真正做好投资分成,一个制作公司至少需要具备三种能力:高超的投资能力、制作能力以及运营能力。
此外,适合做投资分成的电视节目也有限。
只有像《中国好声音》这样大型的节目才适合投资分成,一般常规栏目没必要。
(由此也可以看出灿星公司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多么强大啊)
两则小结
1严格来说,《中国好声音》并非因为“特别”才得到成功,而在于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几乎都做到了“极致”才爆红。
观众们所看到的顶级导师、原版转椅、高级音箱、零点乐队贝斯手王笑东和黄金调音师金少刚等“顶级元素”,其催生根源都是制播分离所带来的压力和动力。
“优势是,你可能赚到很多钱,劣势是节目一旦不那么成功,亏钱的风险就很大。
以前那种合作方式几乎没有风险,收入完全是可控的。
”这种首创的真正制播分离的模式,应该也是《中国好声音》在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找不到“婆家”的原因,也是浙江卫视考量后做下决定的筹码。
2不过,这次成功最大受益人不是浙江卫视,而是灿星制作。
星空华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星空华文),星空华文旗下才是灿星制作的。
按照标准说法,《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和灿星制作合作推出的节目。
但不同以往的是,灿星制作在合作中占据了主动——这档节目由灿星制作主导了购买版权、投资和运作过程,而浙江卫视则更像是一个播出渠道。
3更具有突破意义的是,《中国好声音》与以往“一口买断”制作费的制播分离方式不同,星空华文与浙江卫视采用了“投资分成”的新商业模式。
根据双方签署的带有对赌性质的协议,收视率越高,星空华文获得的收益越多;一旦失败,造成的损失由星空华文承担。
4有广电业内人士评价,《中国好声音》同时突破了选秀的政策障碍和传统商业模式,灿星制作确实闯出了一条路,但如果没有灿星独特的背景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很难想象能获得现在的成功。
在依然强
势的渠道面前,那些纯靠创意的小制作公司生存空间有限。
九
1.《中国好声音》制作方灿星制作公司目前拥有顶级的综艺节目策划和制作团队,其在节目运营管理和创新开发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除了采用具有开拓意义的分成模式,《中国好声音》团队还成功打造了完善的产业链条,节目创收渠道不断增多。
目前节目团队的收入来源除播出时的广告收益、网络版权费之外,还涌现出其他新兴的盈利方式。
2(读模版)
3当然,如同中国其他好项目一样,《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也引发了跟风潮,各式各样音乐选秀节目席卷电视荧屏,一些山寨“好声音”也开始在电视台露头,音乐选秀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
而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也已发布通知,开始调控当前音乐类选秀节目扎堆播出的现象。
从长远来看,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如何推进节目模式的改革创新,保持自己的热度和人气,无疑是《中国好声音》接下来要面临的考验。
十
1中国好声音总指挥田明说“只要广告收益能够弥补投资,宁愿主动投入以保证节目品质。
”
2(读模版)
3我的演讲内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国好声音评价
中国好声音评价
在气质和精神内涵上与《中国好声音》一脉相承的,那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虽然前者诉诸听觉,后者诉诸味觉,但都真正做到了,抓住娱乐精神最质朴的核心——让人们由衷地感觉到精神上的愉悦,是自发从内心深处感受美好。
很久没有这样的情况了,一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歌唱类节目《中国好声音》,突然成为持续到今日的热门话题,包括冯小刚、李玟、李静、吴佩慈、金海心等明星在内的诸多名人也在微博上吆喝、转播。
虽然节目才刚刚推出一期,就有网友热情地表示,这是今年夏天最好的电视节目,甚至有人嗅到2005年超女的鼎盛气氛。
《中国好声音》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嫡系出身,浙江卫视花重金购买原版版权,舞美和LOGO都有来头;其次四位评委,那英、刘欢等人不再毒舌,评语幽默亲和,毫无大牌架子,然后主持人低调退居幕后,不话痨不挑衅,将舞台完全交给选手;而最重要的是,第一期选择的数位选手,没有任何华服和浓妆,完全穿自己的衣服,唱自己的歌,按照自己的性子去表现,可以脱鞋,可以流泪,也可以呐喊。
在我看来,之前有一档电视节目在气质和精神内涵上与《中国好声音》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虽然前者诉诸听觉,后者诉诸味觉,但都真正做到了,抓住娱乐精神最质朴的核心——让人们由衷地感觉到精神上的愉悦,是自发从内心深处感受美好。
在“舌尖”中,我们看到一锅香浓诱人的莲藕排骨汤是怎么做出来的,挖藕工人在寒冷的藕池里一脚又一脚深深地踏进淤泥,然后将手伸进去摸寻,找出藕节,又小心地掰断分解,每一步花费的体力让人难以想象,而他们所得的却又是昏暗白炽灯下一碗冒着热气的藕汤;而“声音”中,一个叫徐海星的女孩,打扮得像漫画人物中的阿拉蕾,选择了原唱李玟都称难的《自己》,只为了感动已故父亲的偶像刘欢能够转过来,面对自己。
还有哈尼族曾经自卑的“王子”,为女友歌唱的美甲店小老板……徐海星的歌曲选得好,这档节目至少做到了回归“自己”。
尊重每一个从来都是独特的自己,从他们各具特点的声音到不同的家庭背景。
一个20岁出头的辽宁省农村小伙子,能够唱出雌雄莫辨的英文爵士,庾澄庆开始以为是一个有丰富“生命体验”的女性。
在这个节点上,我开始很担心评委会抓住这一点做不太妥当的评价,但是评委不但没有,而且充分尊重了这种独特。
小伙子的表现也让我相信造物者的多情,广袤土地上,食物可以酸甜苦辣,声音和性格当然也可以赤橙黄绿。
只要是真的,是善的,就是美好的。
从“舌尖”到“声音”,我们看到电视人对品质的苛刻追求,外在的包装是精致的,而传达出来的氛围却是中国的,不是山寨的,也
不是矫情的,而是基于对常人日常生活的理解。
可以说,如果将它们都称之为娱乐节目,那么一档好的节目就应该从“食色性也”出发,每一种欲望都应该被善意地尊重和引导。
食欲如此,表达欲如此,即便未来,倘若有一档情爱主题的节目,也该如此。
第五篇:谈中国好声音
谈“中国好声音热”
文/吴珍珍
《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共同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从2012年7月13日开播以来就热议不断。
这场音乐的饕餮盛宴瞬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痴迷。
一场“中国好声音热”一夜席卷了神舟。
除了收视率破了五个百分点外,《中国好声音》还成为了吸金大户:加多宝花1000万打包冠名权;广告商无视15秒36万的广告费倾力投资;影院降低票价为保国庆票房成绩……数百万观众微博关注,更有网友友情绘制漫画版《中国好声音》。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档节目红到这种地步?它的幕后团队又是靠什么让告一段落的《中国好声音》仍处在时事热点的风口浪尖?
笔者就此说说笔者自己的观点。
现如今,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选秀节目已经走到了末世,但《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就如同回光返照般令人为之惊叹。
这并不是观众的头脑一热可以解释的。
首先,是它所借鉴的荷兰音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本身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音乐是无国界的,它是人类所共用的语言,或者说财富。
所以,动人的音乐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同样的感染人。
更何况,如今的中国娱乐圈充斥着炒作、绯闻、低俗文化等负面新闻,《中国好声音》给观众提供的音乐相对纯净,对每个渴望天籁之声的人而言,这就像是在荒芜的戈壁里看到了绿洲。
虽说观众对《中国好声音》的参赛选手争议不断,但这都不能掩盖他们都有一个“好声音”的事实。
其次,是它的明星效应。
《中国好声音》所邀请的四位导师——那英、刘欢、杨坤、庾澄庆都是实力派的大明星,在业内算得上是一
哥一姐的地位,并且有关他们负面新闻很少,他们所代表的形象都很正面。
这也为《中国好声音》塑造了一个积极的正面印象。
同时,由于他们的加盟,许多的一线明星,如姚晨等,都在微博上全力支持和帮助传播。
第三,是它的幕后操作,也是最令人深思的一点。
《中国好声音》的参赛选手每个背后都有故事,随着这档节目的红火,选手这些“背后的故事”被网友们质疑。
网络又再一次的展现了它的力量。
网友们通过翻看过去的记录发现许多好声音里的选手都提供了虚假的故事来骗取观众的同情和关注,有些选手更是“选秀钉子户”,这让《中国好声音》是否公平公正备受争议。
正所谓有争议就有关注,去年的快乐女生中的曾轶可就是因为她的声音备受争议而红火的。
现在《中国好声音》也采用了这样一种不被倡导的方式来博得关注。
网络上许多信息,其中想必有些是幕后团队在后台操作的。
一方面在后台操作,一方面又出面澄清。
这就是炒作惯用的伎俩了。
如果不是《中国好声音》有强大的实力,或许早已是人们口中所谩骂的对象了。
至少笔者是这样认为的。
第四,是新媒体的帮助。
微博是最近最潮流的通讯工具,现在不管上到政府机关,下到平民百姓都有微博。
许多电视节目都启用微博宣传的方式,这点笔者就不多讲了。
另外,由于网络隐蔽的特性,也方便了官方人员的幕后操作。
撇开黑幕不说,就音乐而论,《中国好声音》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场音乐盛宴。
不论选手的故事是真是假,他们的歌声真实地打动了观众引起了共鸣。
音乐本是上帝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因为它是无形的,所以不容易被污染。
但是,世事无绝对啊,这几年来笔者听到的低俗歌曲在数量上还是不少的。
我们的心灵渴望感人至深的触动,让我们感受到心跳,感受生命真实地律动。
这大概就是《中国好声音》能吸引到这么多人的真正原因吧。
没有人能拒绝音乐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