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核算》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收账款的核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采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教材——《企业财务会计》。
本节课是该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
该节内容包括:
1、应收账款的确认计价及账务处理;
2、坏账损失核算;
本次课主要讲授应收账款的确认计价及账务处理。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中专学生素质偏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厌学,因此,通过看录像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制定教学目标及采用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应符合中专生认知水平,突出动手能力培养。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应收账款内容及核算要求;
(2)明确应收账款产生原因;
(3)掌握应收账款的确认、计价及账务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
教会学生正确的账务处理,提高会计实务处理的专业技能。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进一步渗透会计处理的严谨性与规范性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途径
1、重点: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
解决途径: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和课堂实训相结合,启发学生。
2、难点:应收账款的确认
解决途径:通过课堂实训和课外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五)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记账凭证、销售过程中相关的发票账单。
学生用:记账凭证
二、说教法
体现会计专业学科特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采用:
1、“创设问题”教学法
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
特点: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实训教学法
特点:学生以企业会计人员身份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
目的:实现由书本知识的掌握转向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说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结合职业教育及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特点:配合“案例教学法、创设问题法”;
目的:开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学习能力;
2、注意会计学习过程中,连续性思维的培养。
特点:账务处理中,连续性思维的培养;
目的:弄清业务处理的连续性,账户的对应关系,交易事项与原始凭证的关系;
3、强调实训操作应贯穿于学习的始终
特点:注重能力培养与实用功能;
目的:把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
步骤一:复习
1、什么是资产?
2、资产是如何分类的?
3、流动资产包括哪些项目?
步骤二:引入
导入新课。
过程: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步骤三:讲授与案例
新授课内容以课堂讨论案例来进行。
案例:“应收账款——利民公司账务处理” ;
新授知识
1、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核算内容及核算要求;
2、应收账款的确认、计价;
3、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
4、完成案例中账务处理;
步骤四:实训与提高
“实际工作中的应收账款是怎样处理的?”
从企业中收集的销售发票
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 幻灯逐一投映 ---- 辅导、了解情况 ---- 澄清普遍存在的问题
程序: ①展示销售发票②业务分析③账务处理
学生: 学会识别销售发票 ---- 找到业务归属的账户 ---- 做出正确的账务处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全仿真条件下,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巩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步骤五:归纳与巩固
过程:教师归纳——留给学生思考——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扩展学习问题,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思考的问题
1、比较教材应收账款账务处理以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账务处理。
2、如果我们是站在购方企业,购方企业的账如何处理?
3、当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那么,用于抵冲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如何计提?计提方法有几种?如果已确认的坏账又能收回又将如何核算?
布置课外作业
A层:会计账务处理操作见配套练习P28页,练习一。
B层:理论知识练习,见P21~P28页。
五、板书设计
应收账款的核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及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途径
5、教具准备
二、说教法
1、“创设问题”教学法
2、案例教学法
3、实训教学法
三、说学法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2、注意会计学习过程中,连续性思维的培养
3、强调实训操作应贯穿于学习的始终
四、说教学程序
复习→导入新课→讲授与案例→归纳与巩固→实训与提高
教学时间安排:
复习引入5分钟新授20分钟
讨论5分钟实训10分钟
小结5分钟
布置课外作业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