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容及特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容及特性
作者:李慧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第26期
[摘要]:社区就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地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特定的地域性”和“成员一致性”是构成社区的两大支柱。

每一社区都有共同的活动空间以及特有的生态环境。

更为重要的是,共同的社会关系、文化特质、发展目标、心理归属,把社区成员凝结成社会群体。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内容特性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81 -01
作为社会学的概念,社区与社会在空间范围和复杂程度上显然不同。

社区仅是社会的一部分,即社会的特定部分。

处于社会中的社区,被社会塑造,并由社会提供背景和条件;反过来,社区也影响社会,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以社区为基础的。

社区与区域不同,区域是指一种在同质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空间单位。

社区与区域的差异表现为:空间规模区域大于社区;内部的各种结构和关系区域较社区更为复杂且多层次;社区的社会互动是经常性和连续性的,而区域是非经常性和非连续性的。

社会学按照社区的性质、规模和结构的不同,将社区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农村杜区是以农业生产(或农村经济)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结构较为简单的社区。

城市社区则是以第二、三产业为基础的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的社区。

农村社区是具有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功能相对完整、独立的社会单元,如村庄、乡、集镇或乡镇、县城等。

通常以村民的最大聚居点为中心,并由这个中心辐射到社区边缘。

社区是一个“特殊生活圈”。

其特殊就在于它并不单单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地方,同时也是人们通过终身学习,学习做人、实现人的社会化的一个大学校。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人类聚居生活结成社会关系的第一天起就有了社区教育。

它与现在所讲的社区教育的不同点只是有“原始”与“现代”的区别。

农村社区教育是对农村社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组合所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广泛的社会教育组成的“大教育”。

它既是一种区域性、整体性的教育活动,又是一种组织协调社区内、外各种力量参与本社区内的各种学习与教育活动,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而提供服务的教育新机制。

“农村社区教育”的对象是乡镇、村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

由于从地域上讲县是由若干乡(镇)组成的,而村庄是在乡或镇的辖区之内,乡(镇)是农村承上启下的行政区划管辖地,所以“乡镇社区教育”成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标志。

农村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类别,具有与社区教育同样的内容、目标、功能等。

农村社区教育在类别上包括该区域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数育和继续教育。

在形式上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教育对象则是从幼儿到老年的社区全体居民。

因此,“农村社区教育”不能理解为农村各级各类教育无序的总和,而是一个大教育的系统概念。

本文所指的“农村”是指县所辖的行政区域。

农村社区既包括自然形成的村镇社区,也包括县政府所在地的城镇社区。

因此,农村社区教育是由县级市所统筹的以乡镇为中心的延伸到村一级的一种对全体成员所进行的“大教育”。

农村社区教育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社区与社区组织。

社区作为社区教育的基本要素,在区位以及设施上为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由于社区内各个组织、单位的分散性,还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组织机构来统一、协调社区内各种力量。

如社区教育委员会,它能全面统筹教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教育,以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2)学校。

学校属于社区的一个单位、组织,因为在社区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又有别于社区其他单位。

农村社区教育从一产生就利用学校向社区居民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

学校的人力资源——教师是社区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学校的设施等是社区教育的物质资源,社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

(3)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指社区各协作单位提供的可以作为教育基地的厂矿、科学实验站、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以及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历史纪念馆等。

社区和社区组织、学校、社区的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全体社区成员等构成了农村社区教育系统。

在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筹管理下,以社区为依托,协调社区各种教育资源,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开展适合于当地的各种社区教育活动。

农村社区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社区教育的共同特性,诸如社区特色性、“三全”(全程性、全员性、全方位性)统一性、整体性等。

农村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大教育”,既与农村教育有着共同的施教区域,又有某些区别。

(1)教育类型的多样性。

农村社区教育从类型来说,除包括区域内的普通基础教育外,还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从文化层次来说,有扫盲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从教育时间来说,有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星期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补习学校、短训班和夜校;从教育空间来说,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教育对象是从幼儿到老年的社区全体居民。

这些充分体现了农村社区教育类型和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

(2)教育结果的显效性。

农村社区教育的目标是为当地农村社区培养各种实用人才,进而位社区成员为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服务。

因此,农村社区教育关注的是教育的直接效应,具体说就是农村社区教育为脱贫致富服务。

这种教育结果的显效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教育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注重教育结果的显效性,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农村社区教育特别注重根据社区生产状况、经济特点及其发展需要,制定教育内容,使社区教育的内容具有地方特色,这是农村社区教育的特色,也是发展趋势。

(3)组织管理的统筹性。

农村社区教育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它与农村教育由行政部门管理不同,而是一种政府和群众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管理体制。

一般内县或乡(镇)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工作。

农村社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具有统筹特性。

县、乡、村,普教、成教、职教必须统筹,农业、科学、教育也必须统筹,因为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4)农村学校的辐射性。

农村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学校教师一般具有较高文化,他们的文化知识、悟、道德修养和智能发展水平等方面在农村中都居于优势。

农村学校这种人才优势,客观上决定了它是农村社区的文化中心、思想中心、信息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心,承担着教育、科技咨询、建设文明等任务,起着教育、导向、激励和辐射的作用。

以上是农村社区教育特殊性的表现。

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特点,就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其功能,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加速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性有一定的时间性,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与实现,这些特性将会随之逐步缩小,与社区教育趋同化。

参考文献:
[1] 任辛平. 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加快农村经济发展[J]. 甘肃农业. 2010(07)
[2] 戴红武.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4)
[3] 胡雯捷,陆剑武. 关于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几点思考[J]. 吉林农业. 2011(04)
[4] 文锦.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切入点[J]. 教育与职业. 2005(05)
[5] 熊威. 浅析我国社区教育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6] 崔剑峰. 促进终身教育发展构建学习化社会[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