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美术知识测试质量分析报告-用于合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年级美术知识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 用于合并初二年级美术知识测试分析报告
这次针对初二年级的美术知识测试,同样遵循了初中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这次初中美术知识非常看重学生们在美术基础知识方面的认知情况,但从整个卷面情况来看,恰恰在这方面我们的学生表现不是很令人满意。
现将初二年级测试情况和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一、考核内容及形式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扣我校使用的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材命题。
以书面测试的形式,我校初二年级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测试。
初二年级测试内容分为填空、连线、评述题三部分,时间为四十五分钟。
题目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联系生活,立足基础,鼓励创新。
希望通过对考试情况的分析,为今后的美术教学提供反馈意见,以进一步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二、试卷结构、特点
本次学业评价试题的结构,主要参照了历次美术测试结构模式。
目的是为了让我校生尽早熟悉和适应中学美术教学的要求,更加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
本次试题全卷满分100分,分三大题:填空、连线、评述题。
三、测试分析
全校共有20个班参加本次美术知识测试,达标率为96%以上 1、从试卷分析,学生能掌握和了解教材及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填空题的得分率不错,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能够掌握。
2、连线题大部分学生都答得较好,对一些名画名家的了解很好,都
能对应的连上。
3、评述题两极化分布严重,要么知道得很详尽,要么一无所知,可见教师在知识的讲授和引导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
学生对作品题目与作者有一定了解,即对教材可查性知识学习较好,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时就无法回答,没有自己主动的感受。
可是也有部分美术素质好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较好,能够根据作品创作背景展分析,进行深入理解和评述。
以判卷情况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多数人都能清楚地表达。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平时对美术相关知识关注少,课外阅读少、表达能力训练少,没有好好练字等所导致的美术知识积累贫乏,见识肤浅,思路不开阔,文笔不清畅,表达不灵活,写字难看,语言水平参差不齐等毛病,甚至还有人审不清题目乱写一通。
这些都是制约这类艺术评述题的瓶颈。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要注意教材知识的有效落实,以及美术知识体系与结构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2、在掌握较好美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美术作品欣赏教学,色彩基础知识要加强学习和巩固。
3、加强对中国画的学习,培养赏析画作的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美, 绚丽夺目的大自然风光,令人神往和陶醉。
美术作品演绎了生活中的万种风情,以色彩、线条和形体直接提供视觉形象,表现创作者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美术作品不是客观事物的翻版, 而是画家用自己的思
维和感情改造过的对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感情的“具象化”。
艺术家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而欣赏者能否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进而探求其中的深邃与奥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欣赏者能力的高低。
通过美术欣赏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的平衡,都需要审美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平时多观察、阅读、欣赏,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累感性认识,了解美术美术基础
知识,熟悉各类美术作品的不同特征和表现技巧,进而学会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容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分析概括能力也都比较强,在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教材中的例举,发现身边的美,分辨身边事物的美与丑。
可采用“答题法”、“讨论法”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现代工艺美术内容比较充实,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都是有帮助的,美术欣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范图、实物等,其艺术特征、表现技法等在仔细观察中得以把握,进而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形象、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加强学生整体评述能力,对作品深入了解和细节的认识还需加强,整体培
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要更进一步进行美术
教育改革,必须摆脱传统观念影响,树立创新的教学核心、宗旨。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视觉形象的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获取知识。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情感的共鸣,产生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
我认为重视视觉形象的观察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
让学生认识对象在教学中就可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光可以用直观教具(电化设备等),也可以带学生去参观、游览,增长见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可以使形象感知和美感培养联系起来。
五、对美术课成绩测评的理论思考
在国外,人们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的学科”,它对错误的谅解和新的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
在数学中2+3=5,似乎不存在解释的余地,然而在美术中,黄加蓝就可以调出许多不同的绿。
所以学生设计一幅画时,严格地说是不应有任何限制的,也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的方法的。
作品中表现出的差异是可贵的,因为它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在美术中,学生作品里显示出的想象力和个性特征应得到尊重而且应受到赞赏才好。
从正面评价学生的美术活动,表达对他们与众不同的欣赏,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评定美术成绩时,不仅要看作业质量,而且还要考虑整个美术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态度,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根据上述理论,传统的以作业水平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作法显然有待改革。
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绘画天
赋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并不善画。
我们的着眼点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技艺。
新的测评式不但使少数优秀者可以得到优良成绩,而且也使大多数愿意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态度认真的“作画困难者”,也有可能达到良好成绩,这就为不同层次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成功与表现自己提供了机会。
测评模式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只关心画的质量的片面做法,而要更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创造这幅画所付出的劳动和画这幅画的心理变化过程。
美术组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