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活动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蜻蜓》活动教案
《蜻蜓》活动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对探索活动感兴趣,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
2、能够记录自己获得的信息,并能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了解蜻蜓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与蜻蜓相关的材料(图片、录音、标本、电脑课件)活动前布置蜻蜓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蜻蜓展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布置了一个蜻蜓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集体交流
(1)说一说你的新发现
师:小朋友在蜻蜓展中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蜻蜓的这么多秘密,你还想知道蜻蜓的哪些秘密呢?
(3)解决问题
1)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2)教师记录一些有价值的但当时又无法解答的问题
3、孩子自己选择寻求答案的方式
(1)幼儿讨论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该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进行记录
师:小朋友想到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图书、录音、录象、电脑课件,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并把你的新发现记录下来
4、集体交流
(1)幼儿相互交流通过探索找到的`答案
师:你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2)说说你的新发现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都找到了,你们有新的发现吗?
(3)师生共同小结,鼓励孩子提出新问题
师: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蜻蜓的很多秘密,小朋友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有些问题把老师都难倒了,褚老师很佩服你们,除了这些问题你们还有哪些新问题要问吗?
活动结束:
幼儿带着新问题离开活动室,回去继续探索蜻蜓的秘密
师:我们大家一起回去想办法、找答案,然后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蜻蜓》活动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
3、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并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蜻蜓的结构及绘画方法。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蜻蜓观赏VCD、标本、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彩色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昆虫世界去认识一个朋友。
”播放蜻蜓观赏VCD。
2、小朋友来说说这个朋友长着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小朋友想不想了解这个新朋友的更多秘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家吧!
4、揭示课题:蜻蜓飞飞
三、发展阶段
1、展示蜻蜓标本。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
(蜻蜓分为:头、胸、腹。
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
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
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
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
2、让学生自由提问,还想了解蜻蜓的哪些问题,师引导作答。
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3、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蜻蜓是美丽的,那你们觉得它美在哪呢?
4、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美呢?”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进行现场绘画。
5、欣赏书本范图及线描的蜻蜓绘画作品,自由讨论:“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四、作业设计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不同的材料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
五、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六、收拾与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1、复习知识:蜻蜓分为:头、胸、腹。
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
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
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2、检查作业: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给蜻蜓画了一个什么故事。
3、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
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
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
(师生互议)
四、课后拓展
提倡小朋友要保护蜻蜓,因为蜻蜓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所以不能随意捕捉它!
教学后记:
蜻蜓飞飞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线条来描绘蜻蜓身体和翅膀的细部,在让学生了解
了蜻蜓的生活习性,蜻蜓的结构、利用演示,让学生掌握住蜻蜓的各种姿势的动态的绘画方法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翅膀的特点,结果有的同学很轻松的发现,蜻蜓翅膀的线很细、很密、很有规律,于是我借助学生的这几点,要求学生用细密有规律的点和线对蜻蜓进行装饰,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能细致的表现了蜻蜓翅膀的纹理,画出了各种动态的栩栩如生具有装饰效果的蜻蜓,收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画面空洞的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节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蜻蜓》活动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猜谜、聆听、创编、表演、用打击乐伴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渗透保护益虫、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教育。
3.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难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
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
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创造。
教具:
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课件、碰铃4个、头饰(蜻蜓、蚊子)、荷叶、荷花、歌词条、蜻蜓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教室坐好。
二、师生问好。
1.今天老师见到我们102班小朋友一个个都这么可爱,坐得端端正正的样子特别有精神,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么我们来拉勾勾做好朋友吧。
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齐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动游戏。
【设计意图:由于初次接触这个班级,由歌曲《拉勾勾》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了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2.真好!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们互相来问声好吧!你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问好的,待会儿请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向老师问好。
⑴师边拍手边念:3—5 ︱2——︱6—1︱5——︱
小朋友,下午好。
⑴生拍手向老师问好。
⑴师:3—3︱2—3︱1 1 2︱6——︱
生:小朋友们下午好。
⑴生同上。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问好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为本课的学习作好节奏、旋律
方面的铺垫,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
三、谜语揭题,聆听旋律。
1.我发现102班小朋友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友爱。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打算送一只很漂亮很可爱的小昆虫给你们。
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是最喜欢小动物的了。
你们见了它呀一定会非常喜欢。
它是谁呢?老师出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吧。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
2.那么我们请它出来吧!〔点击课件“课题”动画三只蜻蜓飞入,变成课题〕
3.哇!多么可爱的小蜻蜓啊!喜欢吗?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
4.小蜻蜓今天来到我们班,非常开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了,你们看——
〔点击课件“节奏音乐”,两只小蜻蜓在飞舞。
〕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5.小蜻蜓飞来飞去的在干吗呀?(捕捉蚊子)〔点击课件"蜻蜓",出现捕蚊子的动画。
〕
6.看到小蜻蜓忙着捕蚊子,你想对小蜻蜓说什么?
过渡语:小蜻蜓真是捕蚊的小英雄!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
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应该称它为益虫。
让我们送一首歌来感谢小蜻蜓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小蜻蜓的喜爱,为歌曲的教学埋好情感的伏笔。
以送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聆听歌曲的教学活动中显得亲切自然。
】
四、聆听歌曲。
1.听第一遍:按节奏摆头拍手、张开双手学飞等简单律动。
〔完毕课件点击"返回"〕2.听第二遍:真好听!老师听了还想听呢。
让我们指着歌词再来听一遍吧。
〔揭示歌词条〕师按旋律走向一格格指着歌词,突出强拍处。
【设计意图:歌词条的设计很新颖美观,强拍处底色用深蓝色,弱拍处用淡黄色。
歌词的走向按旋律高低起伏,似乎是小蜻蜓在飞舞。
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旋律美感。
】过渡语:小蜻蜓听了我们送给它的歌,心里很高兴。
它刚才悄悄地跟我说它更希望听小朋友们亲自唱给它听,那就让我们先来学会这首歌,等会唱给小蜻蜓听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
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用富有童趣的亲切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
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
第三,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小百科: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蜻蜓》活动教案篇四
设计意图:
因为夏天快要到来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夏天的小昆虫,知道小蜻蜓的习性和特征,特此设计了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
2、情感目标:让小朋友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
3、技能目标:让小朋友绘画蜻蜓,并能画出各种动态的小蜻蜓,并添加相关景物,丰富画面内容。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蜻蜓的特征。
发现蜻蜓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让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画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态的小蜻蜓。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具准备:小蜻蜓的范画一幅,示范用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小朋友可要仔细听了:"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
"老师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真聪明,谜语猜对了。
)老师还有问题问小朋友:
提问: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
2.他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
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
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
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
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
二、示范与讨论(1)教师出示示范画小蜻蜓,讲解作画步骤。
1.在纸上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老是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告诉老师……总结:哦,原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
是不是很神奇啊。
2.现在小蜻蜓的眼睛画好了,接下来画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平衡。
3.翅膀画好了,下面画它的身体腹部,是不是像个长长的U字啊。
然后是画它的尾巴,长长的。
(2)画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
2.在画面上添加景物,大树什么的都可以
3.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
三、引导评价:
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那些蜻蜓画的漂亮,那些画的内容丰富。
《蜻蜓》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
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
(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
(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
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
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
(1)你砍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
掉。
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
你们愿意吗?
(1)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蜻蜓》活动教案篇六
一、活动题目
可爱的竹蜻蜓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五、活动过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
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蜻蜓》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
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
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
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爱抚摸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朋友掌握保持结构复杂成千上万入神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
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学生交流。
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
)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三(11)放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
情意目标: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掌握蜻蜓的习性和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3、根据主要内容来设计问题:
陶先生是怎样引导孩子们认识蜻蜓的?你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给课文第二部分分层。
1、陶先生引导孩子从几个方面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的?
2、自由读(210节),思考。
找出他引导的两句问话。
指导分层。
(二)学习(2?6)自然段。
1、在这一部分中,你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阅读,你感觉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相机出示:和蔼可亲热爱孩子循循善诱平等相待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⑴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慈爱、抚摸感受陶先生的和蔼可亲,读好第二自然段。
模拟好陶先生说话的语气。
⑴引导学生抓住拉着、坐着感受。
⑴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⑴引导学生抓住想了一下、七嘴八舌、抢着说这此词语,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
练习读好孩子们的话。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学生评议。
(二)学习(710)自然段。
1、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吃什么,还谈到了些什么?归纳: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2、从他们的谈话中,你对蜻蜓的尾巴、眼睛有了哪些了解?
指导他们了解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见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3、在这一部分中,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先生对孩子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的?
交流:⑴说,又说
⑴用商量的口吻说
⑴把蜻蜓还给翠贞
他让孩子们保护蜻蜓,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引导理解陶先生以身作则,充满爱心。
⑴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⑴小心地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