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4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43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线索人文主义的起源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升华。

线索人文主义的复兴
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线索人文主义的成熟
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全地了解社会,人要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要反对专制和愚昧。

这种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第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背景
()政治:公元前世纪,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的奴隶制发展到顶峰。

()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兴起




主张意义
智者学派
()提出“”
()反对迷信,强调
自由
()在社会道德方
面,每个人都应有自
己的判断标准,不应
强求一律
推动了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是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
起源
苏格拉底
()倡导“有思想力
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提出“”,指出
教育对美德同样重

()提出善是人的
内在灵魂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影响深远
.发展
()柏拉图
①主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②意义: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关注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易错点拨】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考点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比较项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

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和人类社会 对道 德

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
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民主 政治 主张民主政
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出
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由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
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对 历史 地位 人类自我意
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

【史论结合】
史料“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你觉得热,它就是热的。


——普罗泰格拉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

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

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

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
解读第一则史料表明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自由的绝对性;第二则史料表明苏格拉底强调知识与美德的关系,知识是美德的前提和基础。

问题据史料,分析说明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差异。

.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滥觞的原因
()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探索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论结合】
史料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摘编自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解读本段史料主要阐述了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其中更加突出了希腊人文主义理性思考的特点。

问题据史料,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全国卷Ⅰ· 人文精
神的起
源 以梭伦的诗为背景资料,考查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考查学生对基
础知识的综合分析、迁移运用能力
·全国卷Ⅰ· 人文精
神的起
源 从时空观念出发,考查人文精神起源的历史根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
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全国卷Ⅲ· 人文精
神的起
源 以古希腊的戏剧为切入点,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主要考查学
生透过历史现象判断其历史本质的能力
·全国卷Ⅱ· 中西方法制思
想(苏
格拉底) 运用史料,从中西方对比角度考查苏格拉底法制思想的特点及根源,
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考题[·全国卷Ⅰ]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 )
.反对奴隶制度.主张权利平等 .抨击贫富差别.具有人文精神
考题[·全国卷Ⅰ] 在公元前至前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考题[·全国卷Ⅲ]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 宗教意识淡薄.反对神灵崇拜
.注重物质生活. 强调人的价值
考向智者学派的思想
.[·河南豫北豫南名校联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对智者哲学中的积极部分给予了肯定。

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 )
.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知识
.肯定人的价值和否定了神
.将研究对象由神转变为人
.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政
.[·山西六校联考]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

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

这体现的是( )
.美德即知识.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
考向苏格拉底的思想
.[·安徽宣城调研]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
.物质生活.科学精神
.自由权利.理性价值
.[·山东济南模拟]公元前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极刑之后,拒绝了在朋友帮助下可以获得的免刑机会。

他宁愿承受法律惩罚,也不愿做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并认为人们对于他不正义的惩罚是出于无知。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苏格拉底注重道德实践.民主制度存在局限
.司法裁决失去了民心.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
考向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鲁皖名校大联考]“哲学家治国”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社会政治建构的独创,他把理想国家的实现寄托在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柏拉图的这一主张旨在强调( )
.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人的品性是良好政治的基础
.将一切教育赋予政治意义
.[·安徽安庆模拟]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道:“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这才合乎正义。

”这一观点( )
.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反映了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体现亚里士多德认识的局限
.认为轮番而治使人人都获得权力
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主干知识回扣】
.民主政治人.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理性主义自然界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
.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

.特点:突出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强调教育的作用。

原因: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突出。

【高考链接突破】
•解考题
考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梭伦坚信道德胜于财富,谴责、抨击贵族的贪婪、专横和残暴,其思想具有人文精神,故项正确。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说法本身错误,排除项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梭伦并不反对贫富差别的存在,他所反对的其实是道德败坏的人占据较多的财富,而好人往往贫穷项错误。

考题[解析] 本题以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干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突出了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不能说明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项;根据“诸神……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见希腊神话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项正确;理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在启蒙运动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项;结合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等可知,公元前至前世纪,古代雅典尚未真正进入民主政治的进程,排除项。

考题[解析] 本题以古希腊神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他又说“我憎恨所有的神”,这样的戏剧为雅典人所喜爱,体现的是雅典社会对人的尊重,这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故答案为项。

项与材料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相矛盾;普罗米修斯本身就是神,故排除项;材料本身不涉及物质生活,故排除项。

•练经典
[解析] 题干强调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即思想的解放者,通过向人教授“智慧、科
学、音乐、数学”等知识,提高希腊人的文化水平,使其认识到人的价值,从而让人从神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智者学派肯定了人的价值,否定了神,故选。

“是以‘智慧、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教师”体现了智者学派并不仅仅是传授参政知识项错误;古希腊思想家研究的领域首先是神,其次是自然界,最后是人本身,而并不是从神直接到人项错误;材料强调的只是智者学派向人传授知识,肯定人的价值,而并没有体现其鼓励雅典公民要积极参政项错误。

[解析]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故项正确。

项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两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均排除。

[解析] 据材料“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可知,苏格拉底意识到理性判断的重要性,强调的是理性价值,故选。

物质生活不合题意项错误;科学精神不合题意项错误;自由权利不合题意项错误。

[解析] 根据材料“他宁愿承受法律惩罚,也不愿做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得出,苏格拉底认为道德高于生命,自愿接受法律的惩罚,可知他注重道德实践,故选。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司法裁决失去民心,故项错误;雅典法律审判采取民主投票方式,程序公正,但结果不一定公正,法律并非始终是社会正义的象征项错误。

[解析]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实现要靠真正的哲学家,这个哲学家必须有高尚的品质,还需要有超群的能力,故选。

由材料“他把理想国家的实现寄托在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可看出,作者的理想国家没有涉及社会分工和法律、项错误;《理想国》主要表达了柏拉图对理想国家的一种思考,没有涉及教育项错误。

[解析] 材料信息“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体现了轮番而治,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才合乎正义”,据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其认识的局限性,故项正确。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法律至上”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项错误项中“人人”说法错误,材料中指的是所有公民,故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