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6.1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
李雪峰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新课程内容标准有:
1. 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
2. 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能鼓励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理念
依据新课程的思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
把课堂归还于学生。
教师在这节课中起到引领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交流看法。
教师在学生的理解和表达上给予归纳和总结,对学生总结出来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信息安全)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对不同安例的分析认识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并由此提出仙姑感的信息系统安全的防护措施。
四、学生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有一定的基础,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更喜欢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看法,分享学习成果,共同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
(2)学会辨析日常信息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3)初步了解信息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呈现多种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分析并交流看法,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问题及道德规范知识。
(2)通过课堂上的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与大家信息共享,体验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学生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
(2)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和对信息]法律法规的认识。
六、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安全知识。
2.理解信息系统安全包括那些方面以及维护系统安全的相关措施
3.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
教学难点: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讨与信息安全问题相关的兴趣。
2.让学生树立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识。
3.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信息安全的意识。
七、教学策略设计
(一)课前准备:
(1)资料收集
结合教材,利用网络搜集合适的案例素材;
制作本节课的演示教学课件;
确定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并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
(2)教学准备
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
(二)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对呈现的案例进行分析,并表达出自己对信息安全的辨别。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归纳。
(三)学法指导
探究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索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诸多案例,并深入思考,归纳出自己在该事件上的看法。
讨论法:学生需要进行小组间的案例交流和案例讨论。
将每个同学搜索到的不同的案例互通有无,并相互交换看法,总结归纳出关于信息安全与维护的方法和措施。
八、课件设计
教学采用Powerpoint教学课件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课件简洁,大方。
课件的内容与风格整体保持一致。
课件的内容以教材为主线,适当的添加交流探究活动,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
九、板书设计
题目:6.1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一、信息安全问题
1. 案例阅读与分析:
2. 问题归纳:
安全威胁: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硬件故障、软件漏洞、操作失误……
造成后果: 信息丢失、信息被盗、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系统被非法控制……
造成影响: 破坏生产、扰乱生活、危害国家安全
3.探究与交流:“谈谈开发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有何意义?”
二、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
1.讨论
2.系统安全类型: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
物理安全(措施):环境维护、防盗、防火、防雷击、防静电、防电磁泄露
逻辑安全(措施):访问控制、信息加密
3.常见的信息安全产品:
三、小结
四、作业(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题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威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怎样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