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他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然后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则()
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看到蜡烛A的像更清晰
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
解析:D
A.选择玻璃板进行实验,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将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蜡烛B位置上,光屏上没有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分)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雨后彩虹
B.日食
C.水中倒影
D.筷子“折断”
解析:C
A.雨后彩虹是光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折射现象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仍在原来位置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D.向左移动
解析:D
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水面上升,入射点向左移动,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折射光线向左移动,光斑将向左移动。
故选D。
4.(0分)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汽车观后镜是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黄
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析:D
【分析】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
(4)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A.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B错误;
C.湖中出现建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是建筑物反射的光线经水面反射成像,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风雨过后,太阳光经过空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折射后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凸面镜和凹面镜、光的三原色、平面镜成像、光的色散等现象,考查面比较全。
5.(0分)如图所示,长30cm 的物体AB 斜放在平面镜前,会在镜中成像A B ''(未画出)。
若A 到镜面的距离为7cm ,B 到镜面的距离为25cm ,则A 到B '的距离为( )
A .30cm
B .40cm
C .50cm
D .60cm
解析:B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作出端点A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 ′、B ′,用虚线连接A ′、B ′即为物体AB 的像,AC 是梯形的高,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CB ′=25cm+7cm=32cm
由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 2222(30cm)-(25cm-7cm)=24cm AC AB BC =-=
则
2222(24cm)(25cm+7cm)=40cm AB AC CB ''=+=+
故选B 。
6.(0分)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30cm 处以4cm/s 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靠近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 .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8cm/s
C .经过2s ,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2cm
D .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解析:D
A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 错误;
B.若铅笔以4c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4c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B错误;
C.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4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
==⨯=
4cm/s2s8cm
s vt
2s后物距为
=-=-=
30cm30cm8cm22cm
l s
像距也为22cm,所以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44cm,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7.(0分)下列有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B.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会发生漫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
C.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不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奇观
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
解析:B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被物体挡住,光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就会形成影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不同,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造成的奇观,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复色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0分)如图所示,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A
A.甲图中小孔成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乙图中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不
符合题意;
C.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是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0分)医者仁心,逆行而上。
下列一些医护工作者的做法和用到的器械中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牙科医生常常需要把小平面镜放到火上烧一烧才放入患者的口中,目的是为了消毒B.耳科医生检查耳道时需要在头上戴一个凸透镜,目的是要将目光会聚到耳道
C.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因为听诊器能增大声源振动的幅度,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D.在人群密集区域,医生用体温枪快速检测行人的体温,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强
解析:D
A.把镜子烤过后,镜子温度升高,探入口腔,水蒸气不会因遇冷而变成小液滴,方便观察,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蒸气液化,故A错误;
B.耳科医生检查耳道时需要在头上戴一个凹面镜,利用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光线会聚到耳道中,从而照亮耳道,故B错误;
C.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故C错误;
D.医生用体温枪快速检测行人的体温,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故D正确。
故选D。
10.(0分)夜间潜水时,水面下的人与岸上的人以光互传信息,现在水面下的人向岸上的人照射一束激光传递信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的是()
A.
B.
C.
D.
解析:D
【分析】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分析。
若水面下的人以光传递信息给岸上人时,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
故选D。
11.(0分)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所用物理原理相符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一叶障目——光的反射
D.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A
A.凿壁偷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0分)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
解析:B
A.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一致,像的大小与物体离平面镜远近无关,故A错误;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合3×105km/s,故B正确;
C.光的色散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也是光的色散,故C错误;
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3.(0分)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C.即便镜子长度小于身高1
2
,也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D.由于平面镜较小,所以人在镜中不能形成完整的像
解析:C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人远离平面镜或靠近平面镜像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倾斜,脚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可以射入人眼中,如图所示,即便镜子长度小于身高一半也可以,故C正确;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完整程度与镜面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4.(0分)下列各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课间操跟自己同步运动的影子
B.在水池边喂金鱼时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C.把筷子插入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中,筷子看起来折断了
D.大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解析:B
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彩虹的形成属于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0分)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
B.将B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解析:B
A .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到普遍性规律,故A错误;
B.将B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B正确;
C.验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看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
D.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6.(0分)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______现象;为了减少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公路急拐弯处装上一块凸面镜扩大视野,这是人们利用光的______规律能够看到对面拐弯路段的来车情况。
解析:折射反射
[1]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小明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位置比实际浅。
[2]为了减少道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公路急拐弯处装上一块凸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这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使路上车辆经凸面镜形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使人们能够看到对面拐弯路段的来车情况,而且起到了扩大视野的作用。
17.(0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FO与OG垂直,请判断:反射光线是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
解析:OF60°
[1][2]从图中可以看到,CO与EO的夹角是30°,而CO与OF的夹角是30°,这两个角大小相等,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这两条光线是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那么OG是折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那么EO是入射光线,OF是反射光线,可知入射角大小是30°,因为FO与OG垂直,那么OG与OD的夹角是60°,即折射角大小是60°。
18.(0分)如图所示,高明文化中心大楼在平静的水面能形成清晰美丽的“倒影”,水中的“倒影”与大楼的对应点到水面的距离______;在一楼图书馆的自修室我们要保持安静,为了避免影响他人,墙壁上张贴着“请保持安静”的警示语,这是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在音乐培训室,小丽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不同。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析:相等声源处音色
[1]高明文化中心大楼在平静的水面能形成清晰美丽的“倒影”,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
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水中的“倒影”与大楼的对应点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2]减小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控制噪声;为了避免影响他人,墙壁上张贴着“请保持安静”的警示语,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3]在音乐培训室,小丽在不同的乐器上演奏同一个音,由于乐器的结构大不相同,所以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会不同。
19.(0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所示,将红、绿、______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光;
(2)如图乙所示,小明想通过三个纸筒上的小孔观察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一间黑屋子里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竖直向下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______(选填“白纸”或“平面镜”)比较亮,这是由于光照射到它上面时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4)如图丁所示,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由于光的折射,在水的上方空气中看去,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______(选填“上”或“下”)弯折。
解析:蓝同一直线白纸漫上
(1)[1]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光。
(2)[2]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通过三个纸筒上的小孔观察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
(3)[3][4]手电筒的光竖直向下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平面镜是暗的;而纸面是粗糙不平的,会发生漫反射,所以从侧面看到的纸是亮的。
(4)[5]因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所以人眼顺着折射光线形成了位置偏高的虚像,所以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和水中的鱼变浅了的原理一样。
20.(0分)在距离平面镜10cm处,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中成_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距离平面镜_____cm;若将平面镜移到原来成像的位置,则像向后移动了_____cm,此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小”或“不变”或“变大”)。
解析:虚1020不变
[1]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点没有实际光线到达,所以像是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像距平面镜10cm。
[3]若将平面镜移到原来成像的位置,则物距变为20c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此时的像距也为20cm,所以像向后移动了20cm。
[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此过程中像的大小不变。
21.(0分)南通的濠河被誉为“江城翡翠项链”,濠河“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人的__(选填“实像”或“虚像”);漫步河畔,看到河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_的缘故。
秋日的清晨河面浮着缕缕薄雾,雾是水蒸气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过程要__(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雨后的濠河常在彩虹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彩虹是由于光的__现象形成的。
解析:镜面虚像折射液化放热色散
[1]水面比较光滑,故是镜面反射。
[2]水面是平面镜,故成像是虚像。
[3]通过水看水里的石头,故是光的折射。
[4]雾是小水滴,是水蒸气的液化。
[5]液化从水蒸气变成了液体,故需要放热。
[6]彩虹形成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22.(0分)疫情期间,抚州市战“疫”英雄李乐通过平面镜检视防护服的穿戴情况。
当他站立在平面镜前,距离平面镜0.5m,他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1m 不变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
[1] 当他站立在平面镜前,距离平面镜0.5m,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他与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是1m。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23.(0分)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上的红字会出现的现象是:纸是______色的。
白纸上的红字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清。
解析:红不能
【分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只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
[1]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当红灯照射时,它反射红光,所以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看到的白纸是红色的。
[2]而红字只能反射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所以当红灯照射时,也反射红光,这样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时,就呈现一片红色,所以红字反而就看不清楚了。
24.(0分)最早发现白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
______、蓝叫做三原色光。
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
射,则入射角为______度,界面右侧是______(选填“玻璃”或“空气”)。
解析:牛顿绿30°空气
[1]最早发现光的色散现象是牛顿。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CD为界面,与界面的夹角为60°,那么与法线的夹角即为30°,即入射角或者反射角都为30°。
[4]折射角为45°,空气中的角大,故界面CD的右侧为空气。
25.(0分)小军同学身高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5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
____m,当他远离镜面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不变
[1]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5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5m,则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
5m×2=10m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当他远离镜面时,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
26.(0分)“采用最新技术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小的像跳蚤一样”,“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我们约4.3光年”,这里说的纳米、光年都是______单位。
(选填“距离”、“时间”)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______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选填“镜面”、“漫”)
解析:距离漫
[1]纳米是比米小的长度单位,-9
1nm=10m;光年是指真空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所以纳米、光年都是长度单位,也即距离单位。
[2]光在电影幕布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三、解答题
27.(0分)科普阅读题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nCoV。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1月24日,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
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
研究人员观察到病毒体颗粒是近乎球形或一定程度上多形,其直径大约100纳米。
突刺蛋白呈钉子状向外,并长长地插在病毒衣壳上,突刺蛋白宽度大约7纳米,整个突刺的长度约为23纳米。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
为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2020年秋季学期顺利开学,市教体局要求各学校认真贯彻上级要求,提前做好疫情防控预案,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
为此紧急调拨测温枪、水银体温计等测温装置,确保入校安全第一关。
要求有餐厅的学校要对水杯、碗筷、餐具等进行加热消毒,把餐具清洗过后,直接煮沸消毒,至少需要15分钟时间;学生进入餐厅前要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就餐后用84消毒液,对餐厅的地面、桌面和物品表面全面消毒。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2019﹣nCoV直径大约100纳米=______m。
突刺蛋白呈钉子状向外,并长长地插在病毒衣壳上,突刺蛋白宽度大约7纳米,整个突刺的长度约为23纳米。
(2)学校在校门口近距离测量体温的测温枪是利用了______(选填“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请列举出它在生活中的另一个应用______;水银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
(3)学校餐厅要对水杯、碗筷、餐具等进行加热消毒,把餐具清洗过后,直接煮沸消毒,至少需要15分钟时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持续升高”或“保持不变”);学生进入餐厅前要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消毒后不久,酒精就自动消失了,这是______(选填“汽化”、“液化”、“升华”现象)。
解析:10﹣7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水银的热胀冷缩保持不变汽化
(1)[1]因为1nm=10﹣9m,所以100nm=10﹣7m。
(2)[2][3]红外线的热效应显著,测温枪是通过接收身体表面辐射出来的红外线来测温的,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4]普通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测量体温的。
(3)[5]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消毒后不久,酒精就由液态汽化成气态,自动消失了。
28.(0分)通过以下材料的阅读完成题
多种用途的角反射器
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罗11号”登月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郎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宁静海”登陆后,将月球激光反射镜留在了月球上.“隅角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当激光光束直射到上面时,会形成完全平行的反射光束,一直到达发射激光的源头.人们利用它可以成功的测量地月距离.一束激光从地面发射经“隅角镜”反射回到发射地点的时间大约2.6s,这样就可以计算地月距离了.
其实,所谓“隅角镜”就是一种角反射器,是一种由三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发射面构成立体角.角反射器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自行车尾部的那个黄色会反光的塑料灯,其实塑料灯本身不能发光,但当晚上有灯照到上面的时候,它就能发出光,原因是那个塑料灯就是角反射器,将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了,从而保证夜晚不会被后面的车因看不到而撞到.
交警穿着的反光背心中的反光部分是运用晶格的微菱型产生反射及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粒回归反射原理制成.它能将远方直射光线反射回发光处,不论在白天或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学性能.尤其是晚上,能够发挥如同白天一样的高能见度.使用这种高能见度反光材料制成的安全服,无论穿着者是在遥远处,还是在着光或散射光干扰的情况下,都可以比较容易地被夜间驾驶者发现.反光材料的出现顺利解决了“看到”和“被看到” 这一夜间行车难题.
(1)“隅角镜”实际就是一种__________;
(2)自行车尾灯__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3)地月距离大概是______________km;
(4)角反射器相邻两个反射面的夹角为________度.
解析:角反射器不是 3.9×105 90
[1]根据材料可知,“隅角镜”就是一种角反射器,是一种由三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发射面构成立体角;
[2]自行车的尾灯本身不能发光,但当晚上有灯照到上面的时候反射了其它物体发出的光,因此,不是光源;
[3]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s=1
2
vt=
1
2
×3×108m/s×2.6s=3.9×108m=3.9×105km.
[4]角反射器是一种由三个平面相互垂直的发射面构成立体角.由此可知,角反射器相邻两个反射面的夹角为90°.
29.(0分)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 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