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学反思(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1.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来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一位小数的认识到两位、三位、多位小数的认识,其实是概念的同化。
学生在以前已经初步认识过一位小数,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因此这里就采用类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运用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学生的发现、概括能力。
认识小数数位顺序,是正确读写的基础。
当学生发现小数是由小数点将小数分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后,再让学生由整数的数位顺序迁移到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转化。
3.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学。
在学习小数的写法时,学生通过一段关于全球气温逐年升高和海平面上升的真实数据,让学生听到数即写,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同学们通过有意义的数字,由衷地发出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呼声。
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字的力量。
(二)
小数,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已有所接触,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
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从上完的这节课的效果来看,我总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练习质量不高。
究其原因我感觉可能问题出在“分数”上,学生对分数也只是有初步的认识,有关“分数”的更多更具体的知识根本没有学习,如今要借助分数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在情理之中。
究竟如何突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2、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