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
单长青;李甲亮;黄宝圣;刘娟娟
【摘要】The stat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Binzhou in 2006-2009 wit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was evaluated. It concluded tha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rose by year,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verged to coordination gradually. It was in a middl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lass in 2006, in a goo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lass in 2007, and in an excell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lass in 2008 and 2009.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agged behind the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n Binzhou.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ill possesses a big capacity.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Binzhou should be continued upholding, and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y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运用协调发展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以滨州市为例)2006~2009年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滨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逐年增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逐步趋于协调,其中2006年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2007年为良好协调发展类,2008和2009年为优质协调发展类;滨州市的经济发展均滞后于环境保护,其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今后滨州市应继续坚持环保优先的政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50)021
【总页数】3页(P4521-4523)
【关键词】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黄河三角洲地区
【作者】单长青;李甲亮;黄宝圣;刘娟娟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城市与环境系,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学院城市与环境系,山
东滨州256603;滨州学院城市与环境系,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学院城市与环境系,山东滨州2566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2;F32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而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黄河三角洲地区包括滨州和东营等19个县(市、区),是我国最年轻的有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该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状况,对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对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合资料的可获得性,以滨州市为例,构建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对各指标权重赋值,运用协调发展度衡量滨州市近4年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以明确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走向和对策。

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筛选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耗水和第三产业
占GDP比重7个指标来反映滨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
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环保投资占GDP
比重、工业用水重复率和燃气普及率10个指标来反映滨州市的环境状况,滨州市2006~2009年相关经济和环境指标值从山东统计年鉴[1-4]获得(表1)。

相关指标的评价标准值参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环发(2007)195号]和“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鲁政发(2003)119 号]确定(表 1)。

表1 滨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值和标准值评价指标体系评
价指标值代号x1类别经济指标环境指标x2 x3 x4 x5 x6 x7 y1 y2 y3 y4 y5 y6 y7 y8 y9 y10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单位GDP能耗//t煤/万元单位GDP耗水//m3/万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kg/万元二氧化硫排放强度//kg/万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环保投资占GDP比
重//%工业用水重复率//%燃气普及率//%2006 22 398 1 209 4 370 11 726 1.24 203.36 26.6 18.4 7.19 7.00 16.10 37.0 0.0 99.0 0.3 85.4 96.9 2007 27 561 1 585 4 986 13 888 1.19 162.13 27.4 35.0 16.96 5.40 13.00 37.0 78.6 100.0 0.3 87.4 99.4 2008 33 671 1 873 5 662 15 960 1.10 141.49 31.1 37.0 18.17 4.14 8.71 77.3 81.3 99.9 0.4 88.1 100.0 2009 36 679 2 124 6 245 17 500 1.04 130.06 33.6 38.6 15.61 3.56 6.02 89.0 100.0 100.0 0.5 88.2 100.0评价标准值≥33 000≥5 000≥8 000≥24
000≤0.90≤150.00≥40.0≥35.0≥11.00<4.00<5.00≥85.0≥90.0≥90.0≥3.5≥80.0≥97.0
2 评价方法
通过构建综合经济效益函数与综合环境效益函数来进行定量分析[5-7],具体
2.1 计算协调发展度
首先构建综合经济效益函数和综合环境效益函数:
其中, f(x)为综合经济效益函数,g(y)为综合环境效益函数,ai,bj为待定
权数。

xi*为描述环境特征的第i个指标的标准化值,yj*为描述经济特征的第j个
指标的标准化值。

式中xi为描述环境特征的第i个指标的原始值,λmax和λmin为相应于xi指标的标准值,yj*的取值同上。

用协调发展度(D)度量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高低
的定量指标,它能反映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为环境与经济效益(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它反映环境与经济的
整体效益或水平,按下式计算:
C为协调度,它是度量系统或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按下式计算:
2.2 指标权重赋值
本文(1)式中的权重系数ai和bj的确定采用熵值赋权法[8,9],具体指标权
重的计算结果见表 2。

2.3 协调发展类型判别
根据黄一绥等[10]的研究结果,按照协调发展度的大小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分为6个等级和类型(表 3),同时根据 f(x)与 g(y)的对比关系,又可分为经济发展滞后型、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型、环境发展滞后型3种类型。

由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因此(4)式中的权数α、β均取 0.5,(5)式中的调节系数 k值取2。

通过计算得出滨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指标(表4)。

从表4可以看出,2006~2009年滨州市经济效益评价函数值和环境效益评价函数值均呈平稳的上升趋势,但从二者的比较来看,滨州市的环境保护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即 f(x)<g(y),其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滨州市作
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区域,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滨州市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2006年稍高,2007年之后开始平缓增长,从协调度
数值大小来看,滨州市经济和环境整体协调程度较高。

表2 环境与经济评价指标权重值类别评价指标体系代号经济指标环境指标x1 x2
x3 x4 x5 x6 x7 y1 y2 y3 y4 y5 y6 y7 y8 y9 y10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
地方财政收入//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单位GDP 能耗//t煤/万元单位GDP耗水//m3/万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kg/万元二氧化硫排放强度//kg/万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工业用水重复率//%燃气普及率//%权重0.141 0.139 0.144 0.143 0.146 0.142 0.145 0.107 0.102 0.108 0.096 0.094 0.028 0.117 0.113 0.118 0.117
表3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判别等级与类型等级ⅠⅡⅢⅣⅤⅥ协调发展度(D)0.90~1.00 0.80~0.89 0.70~0.79 0.60~0.69 0.30~0.59 0.00~0.29类型优质协
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一般失调衰退严重失调衰退
根据表4的计算结果及表3的分类体系,可计算出协调发展度(D),并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结果列于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滨州市2006~2009
年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是相互协调的,而且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
2006年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2007年为良好协调发展类,2008和2009年均为优质协调发展类,滨州市4年的环境发展均超前于经济发展,随着相关环保政策
的实施和对环保投入的加大(可由指标y8看出),环境质量逐渐改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境保护,充分体现了环保优先的发展思路。

表4 滨州市2006~2009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值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f(x)0.584 9 0.675 3 0.775 4 0.844 1 g(y)0.637 8 0.835 8 0.946 3 0.989 8 C T 0.996 2 0.977 6 0.980 4 0.987 4 0.611 3 0.755 5 0.860 9 0.916 9 表5 滨州市2006~2009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类型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协调发展度(D)0.780 4 0.859 4 0.918 7 0.951 5 f(x)与 g(y)对比f(x)
<g(y)f(x)<g(y)f(x)<g(y)f(x)<g(y)基本类型中级协调发展
类经济滞后型良好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优质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优质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
4 结论与建议
滨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逐年增高,随着环保投入的加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逐步趋于协调,其中2006年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2007年为良好
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2008和2009年为优质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

滨州市的环境保护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其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区域,今后应继续坚持环保优先的政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黄一绥.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2):44-47.
[6]于博,刘新梅,郑响理.青岛市城市资源、基础设施与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的定量评价和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4):149-153. [7]方一平,陈国阶.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
生态,2000,13(5):21-23.
[8]白雪梅,赵松山.由指标相关性引出的确定权重的方法[J].江苏统计,1998(4):16-18.
[9]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4,26(1):113-119.
[10]黄一绥,邱健斌.厦门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115-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