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 八年级下册 1.1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懂得艺术家通过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来塑造艺术形象,此课的学习内容,知识结构以及学习内容是七年级课程学习的承接,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作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课既是八年级下册整本教材的重点,又是此教材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通过欣赏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语言来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处理手法有何特殊的意蕴?
2、进一步了解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及作品意蕴,初步掌握艺术表现形式,语言与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何特殊的意蕴?
2、艺术表现形式、语言与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1、如何启发学生从作品中发现某些意蕴?
2、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作品意蕴的比较、欣赏与评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八年级学生通过以往七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对学习美术有了一定的兴趣,能够以此科带动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已养成了课前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知识的习惯,也掌握了预备知识,每位学生会按老师上节课老师的提示,及老师的通常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观察法、练习法等方法)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预习新课的学习方法,根据课本2页的导学来引导自己进行设计预习,八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古今(中外)美术作品,对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评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所体现的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的,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
导学生在了解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美术作品还蕴含着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这就是美术作品的意蕴。

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美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目标,画出流程图)
①、组织学生默读课本5分钟
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页,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用5分钟时间默读课本2—5页内容,注意导学、美术作品的意蕴,知识点及活动——欣赏与评述。

同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班班通播放音乐,也与学生一样默读(在课前备课的基础上课本2—5页内容)以用来稳定师生进入此课学习的情绪·子目标。

②、引入: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配有音乐)课题(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学以致用,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子目标。

③引导学习,师生双边活动:师——宋春同学,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什么?生——宋春,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加深学生对本课的认识·子目标。

师:张倩倩请问——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意蕴,(教师同时运用班班通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再次展示课题:情感的
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生:张倩倩——本课第2页作品《年年有余》作品的上面、美术家……这就是美术作品的意蕴。

检测学生预习及5分钟看书的认真程度·子目标。

④、几个概念:理念、艺术流派(本课第5页)。

师生一问一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度、增强记忆能力·子目标。

⑤、教师答疑。

老师:请同学们做笔记——什么是深层意蕴展示课件:深层意蕴——蕴藏在视觉形象中,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强调其重要性·子目标。

加深学生对此的印象,这也是许多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所遇到的疑问、难题·子目标。

⑥、作品欣赏·评述
1)《年年有余》年画——画面以中国人最喜爱的圆形——寓意:团团圆圆为作品的构图样式,中心有小孩、莲花、鲤鱼等形象,其中莲花和鲤鱼——寓意年年有余,小孩——寓意:多子多孙(或有可爱的小宝宝),周围一圈的十二肖像——都有吉祥喜庆的寓意……课件展示,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彰显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子目标。

a、《在激流中前进》
b、《杨柳浴禽图》
c、《狼牙山五壮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什么样的理念?回应了本课第5页活动:欣赏与评述1、选择书中几件作品,说说
你所发现的作品意蕴·子目标。

2)、同学们把书翻到本课的第5页,看活动(欣赏与评述)2、查阅美术资料,结合本课内容,说说不同艺术流派表达理念的异同。

请同学们作笔记,以增强其印象·子目标。

后印象之派——凡高《星月夜》
立体画派——毕加索《亲吻婴儿》
波普画派——安迪·沃霍尔《梦露》
后现代派——克里斯托《包裹海滩》
抽象派——里特维尔德《红蓝椅》
回应活动内容·子目标
⑦、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绘画作品,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绘画语言去欣赏作品,理解作品深层意蕴,还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美好的理解一幅优秀作品的道德,情感以及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是本课着眼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子目标。

⑧、作业:预习第2课《弘扬真善美》以养成学习习惯·子目标。

⑨、流程图:默读→引入课题→师生互动→答疑→作品欣赏→课件展示→欣赏·评述→活动→艺术流派→小结→作业。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
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过程各环节)
七、教学板书……
板书:
课题—概念—意蕴—理念—流派—作品—欣赏—评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