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的酸酯动态平衡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的酸酯动态平衡研究
李冰川;张强;王开国;唐昆;曾勇
【摘要】研究了不同等级、不同酒度的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酸酯含量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其内在规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伴随着总酸含量的增加和总酯含量的减少.贮存过程中,总酸的增加量和总酯减少量在数字上呈现出一定的倍数关系,酸酯含量的增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
【年(卷),期】2018(000)012
【总页数】5页(P92-96)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酸酯;贮存期;动态平衡
【作者】李冰川;张强;王开国;唐昆;曾勇
【作者单位】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竹618200;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竹618200;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竹618200;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竹618200;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竹618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3;TS261.4;TS261.7
白酒是中国的传统行业,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

浓香型白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左
右,但决定白酒香型、风味质量的却是许多呈香呈味的微量香味成分,占总量的2%左右。

这些物质成分在嗅觉、视觉和味觉上均能引起感官刺激,其种类、含量以及量比关系决定白酒的香型和类型[1]。

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酒体中的微量成分会
逐渐减少,这严重影响到白酒的品质。

酸酯类物质是白酒中重要的呈香呈味物质:酸可以调节口味使酒体醇和可口,白酒中的总酸含量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过高、过低对酒质都有影响;酯类物质大多数具有水果样的芳香,是形成白酒香型和构成白酒香味的主要成分[1-2]。

关于白
酒贮存过程中酸酯含量的变化已经有不少相关的报道[3-5],但是对于酸酯含量变
化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变化的动态平衡却少有研究。

本文从白酒贮存过程中酸酯含量的改变量入手,意在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实验材料:不同等级(优级、一级)、不同酒精度(38%vol、52%vol)的一批浓香型成品白酒,采用同种酒瓶和酒盖进行压盖包装,贮存于阴凉避光处,并对其长时间(时间跨度:2008年12月—2013年3月)跟踪,酒样由剑南春公司提供。

实验仪器:Thermo NESLAB RTE 740循环水冷凝器,MilliPORE纯水仪,中兴
恒温水浴锅,全玻璃蒸馏器,回流瓶。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硫酸标准滴定溶液、酚酞指示剂的配制标定:分别采用 GB/T 603—2002[6]和 GB/T 601—2002[7]。

1.2 分析方法
实验过程中,均采用统一方法和条件进行分析。

总酸、总酯的测定:采用GB/T 10345—2007[8]。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存过程中总酸、总酯含量变化
通过对贮存的一批52%vol优级、一级成品浓香型白酒进行5年的跟踪、采样、测定。

酒样在贮存过程中的总酸、总酯的变化情况见表1、图1、图2。

由表1和图1可知,浓香型白酒在贮存过程中,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总酸含量呈现递增趋势。

开始时,总酸含量增长速率较快,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增长速率趋于平缓。

经过5年时间的贮存,52%vol优级酒中的总酸含量由0.76 g/L增加到1.17 g/L,增长比率为53.94%,平均每年增长量为0.082 g/L;而52%vol的一级酒经过5年的贮存,总酸含量增加了0.30 g/L,含量由0.54 g/L达到了0.84 g/L,增长比率为55.56%,平均年增长量为0.06 g/L。

由表1和图2可知,浓香型白酒在贮存过程中总酯含量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减少速率前期较快,随着时间的延长,速率越来越缓慢。

经5年时间贮存,52%vol优级酒总酯含量由3.11 g/L,减少到2.29 g/L,减少了0.82 g/L,减少比率为26.37%,平均每年减少量为0.164 g/L;而52%vol一级酒经过5年时间的贮存,总酯含量减少为0.56 g/L,减少比率为22.95%,平均每年减少量为0.112 g/L。

图1 贮存过程中总酸含量变化
图2 贮存过程中总酯含量变化
2.2 贮存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通过对剑南春酒厂库存的不同年限、不同酒精度成品酒进行普查。

其总酸、总酯含量变化情况见表2。

表1 酒样贮存过程中的总酸总酯变化 (g/L)注:“—”表示含量值未改变。

初始值5个月8个月1年——3.11 2.99 2.86 2.79 2.73 2.56 2.45 2.29——0.02 0.07 0.02 0.25 0.03 0.07 1.5年2年0.54 0.58 0.59 0.64 0.67 0.72 0.77 0.84 0.10 0.13 2.44 2.41 2.37 2.35 2.28 2.11 1.97 1.88 0.16 0.19 0.09 0.16 0.04 0.05 0.27 0.34 0.32 0.38 0.55 0.66 0.16 0.23 0.33 0.47 0.56 3年5年0.76 0.78
0.83 0.92 0.95 1.03 1.10 1.170.410.800.30
通过对库存的不同年限、不同酒精度的酒样进行抽查,由表2可知,低度白酒比
高度白酒更容易降解。

低度白酒由于优级酒本身酯含量比一级白酒高,其降解幅度比一级白酒更高。

而高度白酒其酯的降解速率,优级白酒反而比一级白酒低。

白酒酸酯含量年平均变化见表3、图3、图4。

由表3和图3可知,在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38%vol低度白酒比52%vol高度白酒总酸含量增加更快,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其之间的改变量进一步扩大。

经过3年时间的贮存,高度白酒总酸含量的增长已经趋于平缓,但是低度白酒却依然增长很快。

低度白酒较高度白酒更容易水解,酒中乙醇浓度的高低对于白酒水解具有重要的抑制作用。

由表3和图4可知,38%vol的低度白酒其总酯含量比52%vol高度白酒减少更快。

由图4可看出,经过3年的时间,52%vol高度酒总酯含量变化已经趋于平衡,但38%vol低度酒总酯依然快速减少。

表2 库存酒样中的总酸总酯变化 (g/L)1年2年3年38%vol优级1#38%vol优级2#38%vol优级 3#38%vol一级1#38%vol一级 2#38%vol一级 3#52%vol优级1#52%vol优级 2#52%vol优级 3#52%vol一级1#52%vol一级 2#52%vol一级3#38%vol优级1#38%vol优级 2#38%vol优级 3#38%vol一级1#38%vol一级2#38%vol一级 3#52%vol优级1#52%vol优级 2#52%vol优级 3#52%vol一级1#52%vol一级 2#52%vol一级 3#38%vol优级1#38%vol优级 2#38%vol优级3#38%vol一级1#38%vol一级 2#38%vol一级 3#52%vol优级1#52%vol优级2#52%vol优级 3#52%vol一级1#52%vol一级 2#52%vol一级 3#0.52 0.61 0.54 0.44 0.46 0.40 0.76 0.78 0.78 0.47 0.51 0.50 0.68 0.60 0.73 0.45 0.45
0.43 0.84 0.84 0.84 0.51 0.52 0.49 0.68 0.80 0.67 0.54 0.49 0.52 0.78 0.84
0.81 0.55 0.53 0.59 0.82 0.76 0.66 0.62 0.68 0.61 0.92 0.99 0.87 0.57 0.61
0.65 1.19 1.29 1.16 0.77 0.75 0.73 1.14 1.11 1.11 0.73 0.78 0.76 1.29 1.44
1.40 0.98 0.95 0.96 1.10 1.09 1.06 0.90 0.88 0.91 0.30 0.15 0.12 0.18 0.22 0.21 0.16 0.21 0.09 0.10 0.10 0.15 0.51 0.69 0.43 0.32 0.30 0.30 0.30 0.27 0.27 0.22 0.26 0.27 0.61 0.64 0.73 0.44 0.46 0.44 0.32 0.25 0.25 0.35 0.35 0.32
2.36 2.02 2.03 1.78 1.91 1.94 2.95
3.13 2.84 2.29 2.49 2.48 2.56 2.92 2.43 2.04 1.93 1.92 3.09 3.07 3.03 2.57 2.65 2.62 2.60 2.86 3.02 2.05 1.98
1.91
2.93 2.80 2.80 2.72 2.69 2.63 1.74 1.76 1.80 1.42 1.49 1.54 2.64 2.70
2.64 2.09 2.29 2.19 1.57 1.72 1.67 1.40 1.35 1.40 2.52 2.54 2.52 2.13 2.15 2.10 1.50 1.55 1.55 1.27 1.23 1.21 2.32 2.33 2.28 2.07 2.01 2.00 0.62 0.27 0.23 0.36 0.42 0.40 0.31 0.43 0.20 0.20 0.20 0.29 0.99 1.20 0.76 0.64 0.58 0.52 0.57 0.53 0.51 0.44 0.50 0.52 1.10 1.31 1.47 0.78 0.75 0.70 0.61 0.47
0.52 0.65 0.68 0.63 2.07 1.80 1.92 2.00 1.91 1.90 1.94 2.05 2.22 2.00 2.00
1.93 1.94 1.74 1.77
2.00 1.93 1.73 1.90 1.96 1.88 2.00 1.92 1.93 1.80 2.05
2.01 1.77 1.63 1.59 1.91 1.88 2.08 1.86 1.94 1.96
表3 总酸总酯含量年平均变化情况 (g/L)1年2年3年0.20 0.43 0.56 0.14 0.27 0.27 0.51 0.31 0.38 0.78 1.020.59
图3 总酸含量年平均变化情况
图4 总酯含量年平均变化情况
由表1和表2可知,总酯减少量与总酸增加量的比值在1.90~2.10之间的有24组,占总数的66.67%。

酸酯比值的平均值为1.914,都接近于2。

由图3和图4可知,变化情况的一致性和变化数据也可以反映出总酸含量的增加和总酯含量的减少上存在一定联系。

对其进行大胆猜想,即总酸的增加量和总酯的减少量之间存在某种倍数关系。

白酒贮存过程中酯含量的减少途径见图5,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1)贮存过程
中白酒的自然挥发即物理损失;(2)白酒在贮存过程中的水解反应、酯-酸交换
反应、酯氧化反应即化学损失。

假设,在白酒贮存过程中,酸的增加全部来自于酯的水解,根据酸酯变化的化学关系式:
图5 白酒贮存过程中的总酯减少的途径
1 mol酯可以水解成1 mol酸,由于总酸和总酯的质量浓度是以乙酸和乙酸乙酯
来计[8],乙酸乙酯与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88.12∶60.06)为1.467,即水
解消耗的酯和水解生产的酸的质量之比应该是1.467。

通过对贮存过程中酸酯增减途径的研究[9],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无论是水解反应、
酯-酸交换反应,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酯的水解。

由于酯的氧化反应主要是白酒中微
量的高级脂肪酸在贮存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光、热、空气发生的氧化反应,降解成低级的酮和醛。

氧化反应在酒中微乎其微,可忽略其损失量。

即酒中酯的减少只是因为挥发损失和水解反应变成酸了。

由表2计算出酯的减少量和酸的增加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914。

酸酯增减比例情况见公式(2)和(3):
由(2)式和(3)式可得酯挥发量与水解产酸量的比值,见公式(4):
由公式(3)和公式(4)可得到酯挥发量与酯水解量的比值,见公式(5):
通过对成品酒贮存过程中总酸总酯含量情况变化的研究,酯的水解过程伴随着酯的挥发,酯挥发量与水解量的比值在0.305左右;总酯的减少量与总酸的增加量之
比大致为1.914。

总酯的减少与总酸的增加两者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并存的过程,
两者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体系中,是一个整体的过程。

3 结论
通过对不同贮存年限的成品酒进行抽样检验,其总酸总酯的变化是“酸增酯减”且改变量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两者是一个并存的整体。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酸酯动态平衡的研究,发现其贮存过程中酸酯变化规律,有助于酒企提高白酒品质,同时对延长白酒货架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张宿义,许德富.泸型酒技艺大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 徐占成.酒体风味设计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 李家明.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总酸、总酯的变化规律[J].酿酒,2007,34(6):92-94.
[4] 李家明.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质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及应用[J].酿酒,2007,34(4):110-116.
[5] 张宿义,卢中明.浓香型白酒货架期稳定性研究[J].酿酒科技,2002(5):33-34.
[6] 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实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603—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7] 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8]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酿酒分技术委员会.白酒分析方法:GB/T 10345—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9] 李家民.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酯减少途径的研究[J].酿酒科技,2009(6):6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