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学术型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学术型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自命题大纲
目录
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1
海洋科学(0707) 1
611《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 1
612《大学化学》考试大纲2
613《物理化学》考试大纲4
614《生物化学》考试大纲6
615《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10
801《遥感概论》考试大纲11
802《声学基础》考试大纲12
803《流体力学》考试大纲13
804《有机化学》考试大纲13
805《仪器分析化学》考试大纲16
806《环境化学》考试大纲17
807《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18
808《普通生态学》考试大纲20
809《普通遗传学》考试大纲20
810《微生物学》考试大纲22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23
811《船舶结构力学》考试大纲23
812《理论力学》考试大纲24
813《流体力学》考试大纲25
814《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26
815《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28
捕捞学(090802)30
812《理论力学》考试大纲30
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31
816《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31
817《生态学与鱼类学概论》考试大纲32
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复试大纲34
海洋科学(0707)34
《海洋学》考试大纲34
《海水分析化学》考试大纲34
《海洋生物学》考试大纲35
《水产食品加工学》考试大纲36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 37
《船舶原理》考试大纲37
《轮机工程概论》考试大纲37
《海洋工程基础》考试大纲38
水产养殖(090801) 39
《鱼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39
《水产养殖综合知识》考试大纲40
《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42
捕捞学(090802) 43
《渔具渔法学》考试大纲43
《流体力学》考试大纲44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44
渔业资源学(090803) 45
《渔业资源学》考试大纲45
《渔业资源评估》考试大纲46
《水环境保护与管理》考试大纲47
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 48
《渔业资源学》考试大纲48
《渔业经济学》考试大纲48
《产业经济学》考试大纲49
《区域经济学》考试大纲50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51
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加试大纲52
海洋科学(0707) 52
《海洋科学导论》考试大纲52
《海洋工程概论》考试大纲53
《化工原理》考试大纲53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大纲54
《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55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56
《食品技术原理》考试大纲57
《药物化学》考试大纲58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60
《船舶设计原理》考试大纲60
《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考试大纲60
《船舶柴油机》考试大纲61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62
水产养殖学(090801)63
《海洋学》考试大纲63
《养殖水环境化学》考试大纲63
捕捞学(090802)64
《海洋学》考试大纲64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64 渔业资源学(090803)65
《海洋学》考试大纲65
《普通动物学》考试大纲66
渔业经济与管理(0908Z1)67 《海洋学》考试大纲67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大纲67
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
海洋科学(0707)
611《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编制而成,大学物理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是理工类课程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浙江海洋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45%)、填空题(30%)、计算题(75%),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力学(30%)、振动和波动(20%)、波动光学(30%)、热学(30%),电磁学(4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注:★为重点,■为难点。
1.力学
掌握:(1★)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2)直角坐标系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3)计算质点在自然坐标系下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4)功的概念;(5★)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6)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7★)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8■)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
理解:(1★)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2★)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3■)转动惯量概念;(4)动量矩(角动量)概念(5■)动量矩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6)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7■)洛伦兹坐标变换,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的概念;(8■)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能量和动量的关系。
了解:(1)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2)牛顿力学中的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以及二者的差异。
2.振动和波动
掌握:(1)谐振动的基本特征;(2★)弹簧振子或单摆谐振动的微分方程;(3)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谐振动的运动方程;(4■)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5★)根据已知质点的谐振动方程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的方法;(6★)波的相干条件;(7★)相位差或波程差概念;(8)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理解:(1★)描述谐振动和简谐波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3)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4)机械波的波形图线;(5■)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
了解:(1)谐振动中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
(2■)两个相互垂直、同频率和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
(3)李萨如图形。
(4)了解拍现象的物理意义与拍频。
(5)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3.波动光学
掌握:(1)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2★)杨氏双缝干涉条纹;(3★)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4■)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条纹分布规律的方法(半波带法);
理解:(1)获得相干光的方法;(2)会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3★)光栅衍射公式;(4)确定光栅衍射谱线位置的方法;(5)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的影响。
了解:(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2)惠更斯—菲涅耳原理;(3)自然光和偏振光;(4)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
4. 热学
掌握:(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理想气体压强公式、温度公式;(3■)理想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分子运动自由度,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4★)最概然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5)功、热量、内能的的概念;(6★)热学第一定律,各等值过程的计算;(7)准静态过程,静态过程、摩尔热容;理想气体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状态变化特征、能量转换关系和过程方程;(8★)循环过程特征,熟练掌握卡诺循环,能计算循环效率和致冷系数;
理解(1)压强公式推导过程;(2■)与克劳修斯熵;(3■)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
(4■)玻耳兹曼熵与热力学概率的关系式;卡诺定理。
了解(1■)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2)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平均碰撞频率;(3■)熵增原理。
5. 电磁学
掌握:(1)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2★)高斯定理,能用高斯定理计算一些对称场强的电场强度;(3)磁感应强度的简单计算问题;(4★)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理解:(1★)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2)简单带电体的场强和电势的计算;(3)静电场的环路定理;(4■)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5)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毕奥—萨伐尔定律;(6)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7★)安培定律和洛伦兹公式;(8)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磁场中所受力、力矩的计算;(9■)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和规律。
了解:(1)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2)电偶极矩和磁矩的概念;(3■)电容、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4)电场能量的概念;(5)电磁场的物质性;(6)电场能量密度、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7■)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1. 张三慧编,《大学物理学》第1、2、3、4、5册,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
2. 马文尉,《物理学》第五版,高教出版社,北京,2006。
612《大学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大学化学是海洋化学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测定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表征物质化学结构的一门学科。
学生必须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化学研究的方法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及海洋科学融合,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内容包括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物质结构简介、分析化学概论、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分析与电导分析、吸光光度分析法、分析化学中的重要分离方法、其它仪器分析简介等。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40%)、填空题(20%)、简答题(50%)、是非题(10%)、计算题(30%),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无机化学内容占(40%)、化学分析内容占(50%)、仪器分析占(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溶液和胶体
理解稀溶液依数性,能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根据物质的粒子性大小定性判断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上升,蒸气压下降等),能根据胶体吸附性质正确书写出胶团的结构及根据胶粒带电性判断胶体的凝沉值能力的大小。
2、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
掌握θm S 、Θ∆m f H 、θm f G ∆的概念及利用物质的θm S 、Θ∆m f H 、θm f G ∆计算反应的θθθm r m r m r S H G ∆∆∆,,;掌握盖斯定律意义及计算应用;能应用吉布斯函数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化学反应的能量和方向
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速率常数k 的特点,掌握多重平衡的计算规则,利用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计算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并判断在非标准状态下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利用Q 和K θ的关系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掌握浓度、温度、压力对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物质结构简介
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范围和物理意义,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殊情况除外)规律,理解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了解晶体的种类及基本性质。
利用化学键、分子间力、氢键和晶体类型说明物质的有关性质及递变规律。
5、重要生命元素
了解人体中重要的生命元素及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6、分析化学概论
了解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掌握有效数字的计算,误差,偏差的计算,误差的来源及消除的方法。
7、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酸碱质子理论的概念;影响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质子条件式;酸碱水溶液的酸度及有关离子浓度的近似计算。
介质酸度对弱酸、弱碱存在形体的影响。
缓冲溶液的原理、组成及pH 值计算。
酸碱滴定原理、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掌握弱酸弱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以及多元酸、碱能被准确滴定及分步滴定的条件。
8、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溶度积概念,溶度积与溶解度的互相换算;溶度积规则的应用及有关计算。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原理、指示剂以及重要应用。
9、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系统命名;运用价键理论熟练地判断配合物的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磁性和稳定性; 利用标准稳定常数进行配位平衡的有关计算;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以及酸效应对稳定常数的影响;配位滴定原理及指示剂的选择;配位滴定的条件及应用。
10、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原电池的组成、电池符号的书写和电极电位的基本原理,能应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标准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次序和限度(计算平衡常数)。
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计算非标准态下的电极电位(即浓度、酸度、沉淀和配合物的生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熟练应用元素电位图判断歧化反应、反应产物、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及稳定性。
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及化学计量点电位和突跃范围的计算。
常用氧化还原剂的类型及指示终点的原理。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1、电位分析与电导分析
掌握电位分析法及其原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溶液pH 测定原理及其应用,熟悉电导分
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12、吸光光度分析法
了解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掌握无机、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光谱;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掌握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原理。
13、分析化学中的重要分离方法
了解常用的经典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了解现代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
14、其它仪器分析简介(为一般了解)
1)、红外可见光谱
了解红外光谱的形成;掌握有机物红外光谱的电子跃迁;熟悉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使用;了解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应用。
2)、原子发射光谱法
了解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掌握原子能级与能级图;基本了解谱线的自吸与自蚀;了解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和仪器的类型);掌握原子发射光谱的负性(元素的分析线与最后线,铁光谱比较法,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半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发射光谱的定量分析关系式,定量分析方法)。
3)、原子吸收光谱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基态原子数和激发态原子数的关系;了解原子吸收光谱轮廓;了解谱线变宽主要原因和对分析的影响;熟悉仪器(光源;原子化器等);了解干扰及其消除方法;掌握原子吸收分析法;掌握灵敏度及检出限。
掌握原子荧光法基本原理;熟悉仪器。
4)、气相色谱法
了解气相色谱仪以及气相色谱固定相;初步了解气相色谱检测器;掌握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掌握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掌握气相色谱流动相种类;掌握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和应用范围;了解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5)高效液相色谱法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初步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初步掌握液-液分配色谱法、化学键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种类和应用范围。
613《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应能测试出考生是否具备研究生入学的基本条件。
物理化学是海洋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与物理化学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证明题、计算题、简答题,共计150分
2、试卷题量
以中等水平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优秀考生有一定的检查时间为度。
3、试题水平
识记(20%)、理解(40%)、应用(30%)、综合(10%)
4、试题难度
较易(25%)、中等难度(35%)、较难(30%)、难(10%)
三、考试内容
绪论
物理化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气体
气体分子的性质: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公式、速率分布、能量分布、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摩尔气体常数;实际气体的范德华方程式,范德华方程式的等温线;对比状态定律;压缩因子图。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与环境、强度性质与容量性质、状态、状态函数、状态方程、过程、途径、过程量、热、功、内能、焓、热容、反应进度、热效应、标准生热、标准燃烧热、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过程方向与限度、卡诺循环与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与数学表达式、Hess定律与基尔霍夫定律。
有关热机效率的计算。
热化学计算;简单状态变化过程中Q、W、△U、△H的计算;相变过程中Q、W、△U、△H的计算;化学变化过程中Q、W、△U、△H的计算;简单状态变化过程中各热力学量的计算、相变过程中各热力学量的计算、化学变化过程中各热力学量的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热温商、熵、规定熵、熵的统计意义、吉布斯自由能及特定条件下△G的物理意义、卡诺定理、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熵变的计算、Helmholtz自用能∆A和∆G的计算、Gibbs自由能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化学反应的∆rGm的求算、各种特定条件下过程、方向与限度的判据。
(四)多组分系统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偏摩尔量与集合公式、Gibbs-Duhem公式、化学势、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化学势在相平衡中的应用、气体的逸度、逸度因子、气体化学势表示式、理想溶液、非理想溶液、活度及活度因子、系统中各物质的标准态、溶质在两互相溶液相中的分配定律、实际溶液、理想溶液气、液相组成的计算、混合吉斯自由能及混合熵的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及计算、Raoult定律与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Henry定律与理想稀溶液。
(五)相平衡
独立组分数、相数、自由度、相点、物系点、结线、液相线、气相线、固相线、恒沸混合物、低共熔混合物、临界会熔温度、相合熔点、不相合熔点、转熔温度、稳定化合物、不稳定化合物、步冷曲线、多相平衡的一般条件及相律、杠杆规则、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相图分析、单组分体系的P-T图、二元相图的绘制及其应用、双液体系的T-X图及P-X图、二元凝聚体系T-X图、克拉贝龙方程、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三元体系相图(部分互溶的三液体系统、二盐一水体系)。
(六)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rGm和△rGmθ、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固体的分解压及分解温度、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条件、各种平衡常数(Kθ、Kp、Kc、Kf、Kx)的表达式及它们间的关系、化学反应等温方程、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范特霍夫公式、各种因素对反应方向及平衡产率的影响、固体分解压、分解温度的计算、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的计算、由△fGmθ、△fHmθ、Sm、Cp,m等计算化学反应的△rGm和△rGmθ。
(七) 统计热力学基础
定位、非定位粒子系统、独立、相依粒子系统、统计热力学的基本假定、系统的微观状态数Ω、最概然分布、热、功、内能和熵的统计意义、玻尔兹曼分布律、粒子配分函数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配分函数的分离、二能级粒子数比值的计算、各运动形式对热力学量贡献的计算、热力学函数U、S、F与粒子配分函数q的关系、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的计算、用配分函数计算△rGmθ和反应的平衡常数。
(八) 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电解池、Faraday电解定律及其应用、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淌度、离子迁移数、离子摩尔电导率、电解质活度、离子平均活度、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求
算、离子强度。
浓度、温度对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影响,电导的测定方法与有关计算、离子独立移动定律、用Debye-Huckel公式计算r±及其离子强度对溶解度影响的计算。
电导测定的应用、Debye-Hückel离子互吸理论、离子氛模型、Debye-Hückel-Onsager电导理论。
(九)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根据电池符号书写电极、电池反应,根据化学反应设计电池,电极电势计算,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可逆与不可逆电池,化学电池,浓差电池,标准电池,接触电势,、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液接电势,盐桥,可逆电极分类,可逆电池热力学,电动势及其测定原理,能斯特方程,应用电化学方法测定、计算热力函数和计算平衡常数,电动势测定的其它应用如pH测定、活度因子测定、难溶盐溶度积测定等。
(十) 电解与极化作用
分解电压、极化、极化曲线、超电势,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析出电势与析出顺序、超电势测定方法、电化学极化塔菲尔公式、实际析出电势的计算及由电极反应析出物质先后顺序的判断,金属腐蚀的原因和各种防腐的方法,化学电源的类型及应用。
(十一)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二)
反应速率、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反应级数、活化能、指前因子、基元反应、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活化能、阈能、势能垒、活化分子、势能面、活化焓、活化熵、反应机理、决速步骤、催化反应。
具有简单级数反应动力学特征,过渡状态理论要点与基本公式,各类典型复杂反应动力学特征,稳态近似法与平衡浓度近似法,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基本定律,直链反应及其动力学特征,支链反应,酶催化反应及其特点,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链反应。
阿累尼乌斯方程,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和计算方法,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实验测定,温度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反应级数的实验测定,由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稳定态假设、平衡态假设),典型复杂反应动力学计算,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动力学计算,与阿累尼乌斯方程有关的计算,气相反应简单碰撞理论要点及基本公式,过渡态理论要点及基本公式,单分子反应理论、溶液中的反应。
(十二) 表面物理化学
比表面、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张力、吸附作用、表面活性剂(分类、性质)、乳化、乳状液、加溶、起泡、去污、润湿、铺展、接触角、毛细现象、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弯曲液面下附加压力及Young-Laplace公式、朗格缪尔吸附理论、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弗兰德里希吸附等温式、Bet多层吸附公式、表面热力学有关计算、Gibbs吸附等温式的有关计算、Kelvin公式的有关计算、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异同、表面催化反应。
(十三)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分散相、分散介质、溶胶的制备与净化、溶胶的基本特征与胶团结构、布朗运动、扩散、沉降、丁达尔现象、光的散射、电泳、电渗、电动现象、双电层理论和电动电位、大分子的各种平均分子量、大分子溶液的粘度、凝胶、胶团结构的双电层理论、胶体稳定性理论、胶体聚沉规律、大分子溶液的唐南平衡。
考试教材: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著,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614《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生物化学”是海洋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所招收与生物学有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各类生化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基本途径和调控方法;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50%)、简答题(50%)、论述题(50%),共计150分。
2、内容结构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50%)、新陈代谢(50%)、遗传信息的储存与流动(5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蛋白质化学
考试内容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考试要求
●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
●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建议了解即可)
●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
●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及亚基的概念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核酸化学
考试内容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
●核苷酸的结构
●DNA和RNA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DNA的三级结构
●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
●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
●核酸的研究方法
考试要求
●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及核苷酸的性质
●了解DNA、RNA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了解PCR的概念、原理和试验流程
3. 糖类结构与功能
考试内容
●糖的主要分类及其各自的代表
●糖聚合物及它们的生物学功能
●糖链和糖蛋白的生物活性
考试要求
●掌握糖的概念及其分类
●了解糖类的元素组成、化学本质及生物学作用
●掌握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4. 脂质与生物膜
考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