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新人教版必修(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新人教版必修
(I)
一、阅读鉴赏(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追寻意义,走出“娱乐化”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总会引来很多质疑之声。
那些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中立,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可能就跌进了“泛娱乐化”的陷阱。
历史变成了市场上的快消品、屏幕里的调味品,变成了抖一个个包袱、造一个个笑料。
“泛娱乐化”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的一种“去价值化”。
一切都可以被恶搞、一切都可以被消费,饭局中就难免出现诋毁先烈的唱段,电视里就难免出现奇言怪行的英雄。
在这样的历史观看来,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真可谓“节操碎了一地”。
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也就是历史被虚无主义绑架之时,这直接瓦解着社会的价值底座、人们的精神信仰。
看看那些起哄让秦桧在岳飞面前“站”起来的,那些围观邱少云“特殊生理结构”的,那些瞎传“村民出卖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些连抗战都可以无所顾忌消费戏谑的……娱乐化一旦过度膨胀,其必然的结果就是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戏谑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泛娱乐化的历史观近年来开始弥散到一些肩负讲解史实、传承精神的专业人士身上。
有文化工作者把历史当消费,热衷于“戏说”、青睐于“颠覆”;有专家学者把浅薄当学术,花大量功夫研究“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有婚外情”“李清照词句证明她是好赌好色之人”;有教育工作者把媚俗当创新,穷尽资料只是为了证明孔子有私生子……这些虽然不是主流,但这种“娱乐”示范,同样会产生“愚乐”效应,尤其是对那些价值观尚未定型、鉴别力还有欠缺的青少年。
其实,很多名篇名著,都是从历史中汲取灵感。
远有《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近有《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无论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都可以更好地让历史说话。
而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所悟、有所得,同样有利于传播历史。
但是,无论怎样的“历史讲述”,都需要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守住一条基本底线,那就是不能罔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
尊重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国难娱乐化、国耻戏谑化,这类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那些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端正我们的历史观,以开放姿态拥抱历史,以真诚敬畏对待历史,触摸民族的灵魂,把握精神的脉络,我们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走向更远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泛娱乐化的实质,是对历史的去价值化,去真相化,去高尚化,是一种无节操的倒退。
B.历史被虚无主义、娱乐化绑架之后,可能会直接导致社会价值底座和人们精神信仰的瓦解。
C.泛娱乐化,就是一种“愚乐”效应,它的目的就是给那些价值观尚未定型、鉴别力有欠缺的青少年以娱乐。
D.抱有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而不是调侃历史、消费历史,才是“再创造”时需有的历史观。
解析:选D A项,说法绝对化,无“倒退”的说法;B项,应该是“直接”,而非“可能”;C项,不是本文主旨,也不是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戏说、调侃、消费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会让历史跌进“泛娱乐化”的陷阱,沦为市场消费品。
B.一些专业人士把历史当消费,热衷于“戏说”,青睐于“颠覆”,是浅薄、媚俗的表现。
C.以通俗的方式、大众的视角讲“历史故事”,能让公众在“悦读”“悦览”中有感悟、有思考、有收获。
D.讲述历史必须守住做人的诚信底线,不能不顾常识,颠倒黑白,更不能消解价值、解构意义。
解析:选D 文中无“诚信底线”的说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娱乐化过度膨胀,导致人们的审美取向感官化,价值取向虚无化,政治取向戏谑化,道德取向去崇高化,从而无所顾忌地戏谑历史。
B.《三国演义》演绎历史沉思天下大势,《故事新编》以古喻今反思社会现象,是忠实历史,让历史说话的体现。
C.将国难娱乐化、国耻戏谑化的作品,都是低俗、无聊、无趣的作品,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D.要通俗不要低俗,要希望不要纯粹的欲望,要以开放的姿态、真诚的敬畏来对待历史。
解析:选B “忠实历史”的说法错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25分)
女校长的刚烈
王开林
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
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
1913年,她担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
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
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
1922年,杨荫榆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
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也许是不幸的婚姻遭遇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再加上她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当时,一般男女都对她敬而远之。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
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
她撰文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婆”。
1925年8月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
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命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菜、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
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
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
平心而论,在安稳的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她身处乱世,劲敌太多,政治上歧道纷出,尤其令她无所适从。
她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是好的,处理方法却是糟的,引警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
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
她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
1927年,杨荫榆重出江湖,再作冯妇,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
由于她声名狼藉,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并不待见她,更谈不上应有的尊重。
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反革命分子”,弄得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整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探沸汤、如坐针毡。
1935年,杨荫榆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
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招收女生。
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奸淫掳掠,恶行累累。
当时,杨荫榆居住的盘门,四邻的小户人家饱受日军蹂躏,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无法幸免。
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
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
如此一来,街坊上那些被日本兽兵视为“花姑娘”的妇女都将二乐女子学术社视为首选的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
这种情形显然不是敌酋所乐见的,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
杨荫榆怎肯搬家,于是双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
1938年元旦,两个日本兵来到杨荫榆家中,用一番鬼话哄她出门。
在吴门桥上,一名兽兵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名兽兵则猛然将她踹入冰冷的河水里。
他们发现杨荫榆落水后还在继续扑腾,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这才扬长而去。
一个为杨荫榆造房子的木工将她从河里打捞上岸,装殓遗体时,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仓促加钉一层厚厚的木板,既没刨光,也没上漆。
杨绛认为:“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
抗战期间,在前线杀敌与在危城斥敌,同是英勇壮烈的举动,何况杨荫榆一介妇人毫无惧色,为了争取自己正当的居住权而据理力争,正气凛然地痛斥气焰万丈的日本兽兵,丝毫也不逊色于任何一名热血男儿。
她晚节无亏,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
当代作家陈群写过一篇文章《杨荫榆之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抗日,有各种方式,有拿枪的,有徒手的,有杀敌的,有斥敌的,杨荫榆的行为,不愧是抗日英雄的行为。
”听闻此言,在九泉之下受屈多年的杨荫榆应该可以略感欣慰了。
(选自《读者》,有删改)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不幸的婚姻对杨荫榆的影响很大,她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再加上她有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一般男女都不愿意和她打交道。
B.杨荫榆曾经撰文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这在一时被当成笑谈,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
C.在女师大,杨荫榆的做法激怒了北京学界包括鲁迅在内的知名人士,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教育部虽然力保杨荫榆,但还是没有使她保住校长一职。
D.杨荫榆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学生不尊重她,再加上《苏州日报》多次抨击她,最终,她被迫辞去教职。
E.本文撷取杨荫榆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投身教育事业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解析:选AD B项,“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有误,只能说杨荫榆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C项,“北洋教育部力保杨荫榆”有误,文中说“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E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说法不恰当。
5.作为民国史上首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曾经身败名裂,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没有灵活的办学手法,独开招怨之门;②在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过程中,不赞同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在处理方法上,引警察入校,使对抗升级;③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让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
6.杨荫榆性格刚烈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②到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
③日军想征用杨荫榆的住宅,她不肯屈服,并与对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最终被日军杀害。
7.杨荫榆一生坎坷,经历了乱世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我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的确成就了杨荫榆。
青年时代不幸的婚姻给她带来了心灵的创伤,这让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刚烈;担任大学校长期间,生逢乱世,劲敌太多,让她无所适从,并身败名裂,这些经历让她对教育事业更加执着;自费办学时,恰逢日军侵占苏州,她亲赴日军军营,慷慨陈词,解救一方百姓,最终被日军杀害,她的举动不逊色于任何一名热血男儿,赢得了后人的尊重。
(联系实际略)
观点二:我不认同这个说法。
苦难并非是杨荫榆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她不得不面对的。
如果不是乱世,杨荫榆可能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然而她生不逢时,曾经身败名裂,处境狼狈。
杨荫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如果不是战争,她不会英年早逝,她在教育事业上会有更大的作为。
(联系实际略)
二、语言文字运用(26分)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任局长期间,他精心策划和设计了一整套套现方案,自认为________,但最后还是被审计机关识破,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
②加多宝时时牢记安全理念,刻刻把握质量标准,层层监控落实,确保每一个环节都________,努力生产消费者最放心的凉茶饮料。
③继武汉地铁成立执法队之后,上海地铁成立了2 400人规模的执法队。
一时间,执法队一出动,仿佛地铁违法违规行为________、无处可逃了。
A.无懈可击无隙可乘天衣无缝
B.无隙可乘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C.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无隙可乘
D.天衣无缝无隙可乘无懈可击
解析:选C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
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无隙可乘:没有空子可钻。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为切实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加快学校建设和改革创新的力度。
B.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xx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相继获得德国莱比锡图书奖、法国“世界见证人”奖、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多类奖项。
C.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首次将考试舞弊人刑,可见政府打击考试舞弊的决心之大,或成治理考试乱象的“尚方宝剑”。
D.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
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交流本应常态化,而现状并非如此。
解析:选B A项,搭配不当,应为“加大……力度”或“加快……步伐”;C项,中途易辙,最后一句缺少主语;D项,“是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
1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是(3分)( )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微商的萌芽与壮大,本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常商业路径。
________,就会有弄虚作假的可能,已然有将微商之路走歪的势头。
因此,需要用法律之手净化微商环境,微商方能走得更远。
A.由于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只要有商业的地方
B.只要有商业的地方,人走出来的路
C.可是假如路是人走出来的,有商业的地方
D.但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有商业的地方
解析:选D 横线前后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路是人走出来的”该句陈述一种现象,应置于关联词前,“只要”与“就”搭配表示条件关系。
11.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5分)
由《家》到《随想录》,他一直是社会良心的象征。
作家是生活的良心。
他纯洁、正直、敏感,且具先觉性。
在封建迷雾笼罩世人时,他呼唤着觉醒的青年一代从令人窒息的封建之“家”冲出去;当文革暴力刚刚灰飞烟灭时,他不是跳出苦难开怀大笑,而是紧皱眉头,拿起世界上最沉重的器具——笔,写出心底思之最初的两个字:忏悔。
他不饶恕文革,也不饶恕自己。
因为他希望心灵的工作首先是修复,包括道德和人格的修复。
他知道只有人的健全,社会的发展才可能健全。
由于这样的作家的存在,使我们觉得生活和文学中一直有一种良心可以实实在在的触摸到。
这种良心是忠于生活和文学的。
它使我们相信生活,紧拥不弃;也信任文学,牢牢捏紧手中的笔。
那就不必搭理那些乱糟糟的商品文字和花拳绣腿的文本游戏。
作家的良心是文学的魂。
魂是一种精神生命。
我们从巴金的作品一直可以摸到这生活的脉搏。
它始终如一,强劲有力地跳动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巴金的一生是社会良心的象征,这种良心也是文学的魂。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精神素质便使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或: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②是因为他具有最根本的精神素质(或:原因在于他的最根本的精神素质);③具有真正独立的思想个性(或自由意志)。
13.请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的构图,简要说明图形寓意。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寓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象征中华民族组成钢铁长城,共同抗敌。
五只和平鸽象征和平,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
(主题不一定要答全,第二个得分点答到中国抗战胜利的庆祝也可得分)
三、写作表达(6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在妻子逝世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担忧,他的家人已有好几个人死于瘫痪性中风了,杰克逊认定他也会死于这种病症,因此,他一直在阴影中极度恐慌地生活着。
一天,他正在朋友家与一位小姐下棋,突然手就垂了下来,整个人看上去非常虚弱,脸色苍白,呼吸沉重。
他乏力地说:“它还是来了,我得了中风,我的左腿瘫痪了。
”
和杰克逊下棋的那位小姐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杰克逊回答:“刚才我在我的左腿上掐了几次,但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
“可是,先生,”那位小姐说,“你刚才掐的是我的腿呀!”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请以“心态和境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杯弓蛇影的故事,主人公神经过敏,其核心讲的是“心态和境遇”的问题。
很多时候,人能战胜强大的外部压力,却无法挣脱自己内心的那一方阴影。
心态,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的态度,它与人所处的境遇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作文时可以讲述境随心转的故事,也可以论述心态决定境遇,倡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