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的现象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费的现象调查报告
学生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学生浪费现象调查
从古至今,节约都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而这种现象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学生身边更为明显。

对于这些浪费情况,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作出反思。

食堂食物浪费
从小的教育都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妇孺皆知。

可是学生食堂却存在着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

不少同学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点菜,结果造成大量的浪费。

经过调查,70%的同学经常没有把饭吃完。

更离谱的是,有些同学仅仅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了。

问其原因,则回答“没胃口,吃不下”或者“食堂饭菜不
合胃口,不想吃”。

造成这样的
食物浪费现象也许不能只怪同
学们没有节约意识,和学校的
食堂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


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学
校食堂和学生双方面共同努
力。

学校食堂尽量提高饭菜质量,在食堂贴上呼吁节约的标
语作提醒,加强学生节约意识的教育。

学生们也要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饭菜,吃多少,买多少,吃饱吃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节约。

草稿纸浪费
经调查,有80
%以上的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使用草稿纸,
而我发现有大约15%的人在用过草稿纸的一面后就不再使用了,这可是相当大的浪费了;在使用草稿纸时又有60%以上的人在上面写的字要比平时大;大约70%以上的人喜欢在草稿纸上写一些无目的的字或画。

细算起来,
小小的草稿纸在校园
中的浪费实在是很严
重的。

怎样可以避免草
稿纸的过度浪费呢?
拥有自己固定的草稿
本,每天带到学校,需
要用草稿纸时只要拿出草稿本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利于检察,还避免了纸张的浪费,一举三得。

教科书不能重复使用浪费
众所周知,教科书重复使用利国利民,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推行。

推行这项政策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让同一资源不断重复利用,物尽其用。

从而在最大程度
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核心概
念。

但是在中国,对于教科书的使用还不
够充分。

往往仅供一位学生使用,学习阶
段结束后就如废纸般进入了回收站。

这是
对资源的严重浪费,我国应尽快落实相关
政策,推行教科书的重复使用,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浪费的现象调查报告篇二:关于餐饮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餐饮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目前,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餐饮消费日趋火爆,但是在餐饮业繁盛的背后是让人痛心的浪费现象。

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及人口增加,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浪费已成为我国一大普遍而又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前,随着春节的来临,在中央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后,各地餐饮企业也多措并举。

针对严重的浪费现象,为了让人们更多了解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促进理性消费与绿色服务,推动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1月,本小组成员杨航、王豪、康文发在居住所在地附近进行对餐饮浪费现象的社会调查进行反思和收集宝贵
的建议。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普通餐馆一桌饭菜至少会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馆平均每天要倒掉50kg剩饭菜。

按这样计算,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就可能高达600亿元[1]。

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武维华在2006年至2008年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的餐桌中剩余饭菜进行分析表明,我国一年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是:800万吨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2亿人一年的粮食。

针对如此严重“舌尖上的浪费”,我们此次的问卷调查分析,探讨餐饮浪费背后的原因,并希望能分析相关的结论,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供有效的建议。

其实
不然,中国13
亿人口,仍有38%
的人在温饱线上徘徊,节约粮食是社会交给我们的道德使命。

然而,有关调查表明,现今社会上的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

从市场上购买的食品中,大约有27%
当作垃圾丢弃,其中仍可食用却遭丢弃的占18%
,平均每人要丢弃他所购买的食品的四分之一。

某慈善机构做了一项调查显示,只要回收到5%
被丢弃的食品,就可以养活大约400
万饥民,数量之大,实在惊人。

通过对学校粮食浪费现象的调查,
希望通过向学生宣传节约粮食的义务,
对学生自觉节约粮食, 提高
学生的节约意识,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妇孺皆知。

现代社会没有战争,和平不会只带来物质的享受与国家的繁荣,还有人口的恒高不下与能源的急速枯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个社会一点都不
公平。

但我们还是有希望的,每个人都在响应节约,每个人都为自己恪守的话,谁知愚公难移山呢?
这个调查只是一个引子,也许并没有多大力量,道德的坚守应重在哪个方面,我们也在寻找答案。


寻找中获得,在坚守中拥有吧。

调查步骤考察
问题研究
通过在午餐的教室观察,发现粮食浪费现象尚不大严重,但仍旧存在。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
况?是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还是由于个人口味,抑或是个人饭量偏小?
在采访过程中,有位女生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她的饭盘干干净净,没有一粒剩饭和一个剩菜。

在采访过程中,她表示:
“我从小家长就教育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懂得珍惜粮食。

当看着同学们浪费
粮食的时候,我会觉得心里很不好受。

在我心里,我是多么的希望大家可以珍惜每一粒饭。

”对于这
位同学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有个女生的同样也引起我的注意。

当她起身准备倒饭的时候,我们拦住了她。

当我们询问她是否已经吃饱时,她说:“吃饱了。

但是由
于这两天胃口不是很好,没办法,只能把这些都倒掉了。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存在着一种十分丑陋的行为——浪费,它像一个漆黑的墨点与白纸般美丽的校园格格不入。

于是,我开展了关于校园粮食浪费的调查,从而宣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传统,为建立节约型校园奠定基础。

调查时间:2007年1月13日调查地点:学校食堂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法、访问法、网上查询法、分析法调查人:平家辉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们校园里浪费最多的是在吃的方面,主要是在食堂里。

食堂每天开餐三次:早餐主要供应包子、粽子、蛋炒饭等;午餐、晚餐主要供应米饭、荤菜、素菜。

荤菜一般如炸鸡腿、红烧大排等;素菜如大白菜、冬瓜、豆腐等。

据调查,有77%的同学经常不把饭吃完,许多同学只
吃了荤菜就把素菜倒掉了,有些甚至一点都不吃就直接倒掉了。

刚把饭菜倒掉,就马上跑进小店里买面包或者方便面之类的当饭吃。

当我们上前去询问时,有些同学说:“菜烧得不好吃,吃不下去。

”或“不喜欢吃素菜。

”我们学校目前中午将近有960多名师生是在食堂吃的,早上和晚上有600多名学生在食堂用餐,食堂一天要用掉600多斤大米,菜的话光中午一餐就要200多斤了。

我们食堂共有3间,食堂的工作人员在每一间各放了2个泔水桶,每餐过后,这6个桶中就装得满满的,用货车运到外面。

我们问了运送的大伯,他说一个桶装满一次足足有25斤吧,每天要浪费300多斤!那一个月、一年要浪费多少粮食啊!
勤俭节约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穿、住、用上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

现代的孩子生活上基本比较宽裕,生活大大咧咧的,
不愁吃也不愁穿的。

所以“节约”这个词对他们而言也就比较陌生,校园内的浪费现象司空见惯。

社会中开始流行起一些不好的风气,讲排场,铺张,挥霍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再加上节约意识不强的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从而就助长了学生们的浪费这股不良风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似乎早已被大家彻底遗忘,学生中的浪费现象也日益
严重。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学生把吃不了的剩菜剩饭毫不怜惜的倒入泔水桶中,有些甚至没吃上几口。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生活水平很低。

在我国偏远的西部山区还有很多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贫穷老百姓。

看着他们那苦苦乞求的眼神,你难道就一点都不感到自己的浪费粮食是多么的令人深思吗?
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作为新时代人,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

其实,要做到节约并不难,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

为此我写了这份调查报告,目的是促进大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一切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勤俭节约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还建议学校领导部门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如食堂要确保饭菜的质量,尽量多烧一些同学们爱吃的小菜。

最后我还要向每位家长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本身要保持俭朴的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珍惜粮食,不挑食。

平时多给孩子讲讲赚钱的不易,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培养孩子的俭朴品质。

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校园,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师生,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做起吧!让勤俭节约的风气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吧!通过这一次的调查,我们了解了平常发生在我们学生身上的浪费现象,从活动中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我们中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浪费的现象调查报告篇三:校园浪费情况调查报告
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活动报告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设计系4班课题组
调查背景:
勤俭节约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穿、住、用上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

社会中开始流行起一些不好的风气,讲排场,铺张,挥霍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似乎早已被大家彻底遗忘,学生中的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学生把吃不了的剩菜剩饭毫不怜惜的倒入泔水桶中,有些甚至没吃上几口;还有一些学生在卫生间、教室里玩起了水。

这种种现象令人深思!于是我们决定就研究我们身边的这种校园浪费现象。

调查分工:
课题组组长:李倩
课题组成员:尤爽、吴棚、张耘梦、李艳秋、刘旭燕、胡茜分工:第一组:尤爽、李艳秋,主要负责编写问卷调查,并作相关统计。

第二组:张耘梦、李倩、刘旭燕,主要负责拍摄食堂中、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第三组:吴棚、胡茜,主要负责采访部分学生、教师、家长,了解他们对浪费现
象的看法、想法。

指导教师:李春艳
执笔者:尤爽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问法、上网查询法、分析法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3-11-20至2013-11-26由尤爽、李艳秋,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讨论制定问卷,分发给大一全体同学认真填写,再统计出调查的材料。

目的是了解同学当中的浪费现象以及他们对浪费现象的看法、想法。

第二阶段:2013-11-27至2013-11-30 由:张耘梦、李倩、刘旭燕,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食堂、校园其他地方进行蹲点拍摄,捕捉校园中的浪费现象。

第三阶段:2013-12-1至2013-12-5由吴棚、胡茜,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询问了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关情况,如一天可以收集多少剩饭等,还采访了部分学生、老师以及家长,问了
他们关于浪费的看法及他们是否也有浪费情况等。

第四阶段:2013-12-6至2013-12-7由全体组员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作出适当取舍,经讨论,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校园浪费现象:
1、粮食浪费: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们校园里浪费最多的是在吃的方面,主要是在食堂里。

食堂每天开餐三次:早餐主要供应面食、包子、馒头、鸡蛋、面包等;午餐、晚餐主要供应米饭、荤菜、素菜。

荤菜一般如红烧肉、炒肉等;素菜如大白菜、冬瓜、豆腐等。

绝大部分同学用餐时都选择买一荤一素,只有约3%的同学选择了买二荤一素。

很多同学在购买的时候都希望食堂工作人员能多给自己盛一点,可是不管盛得多还是盛得少,却未必都能吃得完。

据调查,有77%
的同学经常不把饭吃完,有些同学只吃了几口就把饭菜倒掉了。

当我们上
前去询问他们为什么只吃了这么点,有些同学说,“今天胃口不好,吃不下。

”我想既然明知道自己胃口不好,吃不下,何必还要买那么多呢?这不是白白浪费嘛!也有约28%的同学,认为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实在勉强不下。

可是这一头刚把饭菜倒掉,那一头马上跑进小店里买各式各样的零食吃了。

据食堂打扫卫生的的王婆婆介绍,我们学校目前中午将
近有一半多名师生是在食堂吃的,早上和晚上不到一半学生在食堂用餐,食堂一天要用掉700多斤大米,菜的话光中午一餐就要两三百斤了。

我们食堂共有两栋,分别为大专部和附中部。

食堂的工作人员分别在各个食堂餐盘堆放处各放了
2个泔水桶,每天早、中、晚餐过后,这4个桶中就装得满满的,用电瓶三轮车运到外面。

我们问了运送的大伯,他说一个桶装满一次足足有60斤吧,一天起码要浪费240多斤!那一个月、一年要浪费多少粮食啊!
2、水电浪费:
仅次于粮食浪费之后的就属于水电的浪费了,特别是用电上。

如有些寝室的同学都去上课去了,可是寝室里的灯也还亮着。

有时中午大家都去吃饭了,教室里空无一人,灯却没有关;有时候,天气特别晴朗,可是大家依然灯火通明。

所以光教室里点一个小时就要用二十多度电,再加上其他用电设备,如电脑(电脑房里的、办公室里的)、饮水机、空调等等。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小时的,那么一天,一个月,一年呢?其实,除了粮食,水电浪费之外,还有一些浪费也较普遍,譬如纸张、粉笔的浪费等。

背后原因分析:
看着种种浪费的现象,我们采访了部分老师和居民,认真听取了他们的看法,从而找到了一些原因。

我们认为:(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经济有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人们生活水
平得到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的改善。

那些浪费粮食的同学,就说“现在生活好了,倒点儿剩饭剩菜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更让我们调查者痛心的是:我们学生对这种浪费现象的冷漠态度。

当我们问到“你倒饭时会感到惭愧吗?”,有将近20%的同学竟不觉得惭愧,还有29%的同学从没想过是否觉得惭愧。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一出生就生活在富裕的社会,从没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代,所以也就体会不到吃不饱的痛苦。

俗话说得好,饱汉不知饿汉饥嘛。

尽管还有50%的同学在倒剩饭剩菜时会觉得很惭愧、很可惜,但是下次他(她)还是照倒不误。

(二)、我们学生的素质还不够高,节约意识不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这是正常的。

但是
有的学生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检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几乎每位学生从小就受到过勤俭节约的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对他们的行为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却很少,我们的调查显示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自己曾受到过的节约教育真的对自己有用。

很多时候老师、家长也多次强调,但是有些同学依然我行我素。

古语讲得好“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也许现在的我们就是因为缺少了劳动的锻炼,体会不到农民们耕种粮食的辛苦,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我们学校竟有35%以上的学生从没见过农民耕种的情景,另
有62%的同学经常能见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那么这些同学就更加不应该浪费了,说不定你倒掉的饭菜里面就有你爸爸妈妈的汗水呢,让他们的劳动果实附诸流水,岂不更加可惜啊!
(三)、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我们现在的孩子可以说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多的改进,使得父母对子女们“千依百顺”,再加上当今社会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从而就助长了学生们的浪费这股不良风气。

许多家长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将近80%左右的学生一周一般有100元零花钱,加上饭钱,一个星期起码要花掉300元,有时更多。

许多家长有言不讳地表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成了,浪费点儿东西不要紧,我们家不缺钱!”然而,“成由俭,败由奢”,如果他们不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的话,将来长大了就更加不得了!所以我们主张还是要从小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我们的倡议:
节俭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边远山区,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作为新时代人,我们应该具有一种品质。

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
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

其实,要做到节约并不难,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勤俭节约教育讲话,目的是促进大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一切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勤俭节约落实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还建议每班出一期主题为“责任”的海报进行宣传教育、各班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演讲比赛等,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勤俭节约教育。

除了宣传教育以外,我们还建议学院领导部门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来确保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做到节约,如食堂要确保饭菜的质量,尽量多烧一些同学们爱吃的小菜,再比如各班可以派专人负责管理班级里的用电、用水情况,并将它与期末总评相联系,从而激励大家展开节约行动。

学院还可以举行一些比赛活动,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变废(废纸、废弃的塑料瓶等)为宝,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让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劳动的辛苦,培养勤劳俭朴的品质。

最后我们还要向每位家长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家庭是孩子
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本身要保持俭朴的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珍惜粮食,不挑食,节约用水。

平时多给孩子讲讲赚钱的不易,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培养孩子的俭朴品质。

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校园,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师生,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做起吧!让勤俭节约的风气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吧!
调查体会:
通过这一次短短一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平常发生在我们学生身上的种种浪费现象,从活动中我们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对我们大学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虽然我们选的课题较为普通,做的时候也因为能力有限,所以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这毕竟是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的作品,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得来的结晶,我们每位成员都感到非常开心。

我们都觉得这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它让我们新生体会到了大学生活并非只有学习书本知识,同样地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

它让我们获得了自身参与研究探索我们身边现象的乐趣,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会合作团结。

我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我
们还有更多机会参与。

我们这次调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我们全体组员向他们表示感谢!
武乡沁县考察报告
长治市调研情况
山西省长治市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

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

长治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历史文化状况
长治“居太行之巅,叶形最高,与天为党,故名上党”。

上党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曾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

这里殷商时为黎国,周朝为潞子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晋、韩、赵国,秦朝时为上党郡,隋开皇年间改为潞州,明嘉靖八年改为潞安府、并附廓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名由此而始。

地理位置概况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地区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地区交界。

全市地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