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初中统考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试卷(模拟卷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初中统考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试卷(模拟卷四)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

A.①⑤④②③B.①⑤③②④C.②④①⑤③D.③②④①⑤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如果他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B.为打通这条路,他将老树的树干砍伐后,刨根问底
....地挖掘起来。

C.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
....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D.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
....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殉职(xùn)啜泣(cuò)狭隘(ài)
B.佩服(pèi)热忱(chén)嘶哑(sī)
C.坍塌(tān)纯粹(cuì)瞬间(sùn)
D.慷慨(kānɡ)滑稽(jì)禁锢(ɡù)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确凿.(zuó) 觅.食(mì)
秕.谷(bǐ) 人声鼎.沸(dǐng)
B.菜畦.(qí) 油蛉.(líng)
蝉蜕.(tuō) 风流倜.傥(tì)
C.缠络.(lào) 捕.获(bǔ)
锡箔.(bó) 人头攒.动(cuán)
D.盔.甲(kuī) 宿儒.(rú)
斑蝥.(máo) 朝.花夕拾(zhāo)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句子积累——古诗默写。

(1)《秋词(其一)》: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3)《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

(4)《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5)《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6)人们常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

(8)请写出与战争相关的两句古诗:______, _____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逸.(______)藏nì(______)不屑.(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______)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四、综合性学习
8.92.综合探究。

课堂上,老师讲解分析道:“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

所以,‘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


小明小声嘀咕:“追赶太阳?夸父太不自量力了。


老师接着道:“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表现了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小明又嘀咕道:“天怎么补?这分明是假的嘛!”
(1)小明的认识正确吗?请结合神话的有关特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你知道这个命名跟哪个神话故事有关吗?这个命名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怅恨久之
C.亲戚畔之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战于长勺。

3)翻译下面句子。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4)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值:适逢,碰上。

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④败:毁弃。

⑤既:已经。

⑥汝:你。

⑦遂:于是,就。

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⑨并:都,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2)吾今死矣,子可去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4)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颂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

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

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是秋日天字的闲云。

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全然无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儿修饰,是最纯净的风。

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

无须参与,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

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

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逸,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

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

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

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

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清洁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作者笔下的秋天,景色秀逸而又意蕴深远,请你说说选文突出描绘了秋的哪些景物。

2)怎样理解“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这句话?
3)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说说其好在哪里。

4)你认为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
春(18分)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2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到,写出了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4分)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4分)
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4分)
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
七、作文
13.根据要求作文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

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晴空一鹤排云上夜阑卧听风吹雨秋风吹散马蹄声险躁则不能治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诗歌鉴赏
7.(1)yì匿xiè(2)流倘流淌(3)C(4)拟人排比
四、综合性学习
8.小明的认识有误。

神话往往运用夸张、虚构、想象和幻想来体现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或:歌颂劳动创造,寄托人们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嫦娥奔月”。

示例一:寄托了中国人民千年来的飞天梦。

五、文言文阅读
9.1)B
2)B
3)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
4)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

10.1)(1)抛弃他(2)离开(3)病
2)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侵入讲道义的地方。

4)本文表现了荀巨伯道义至上,诚信第一的高贵品质,这种品格很值得赞扬。

(如自己有不同看法,只要能讲出道理即可,希望能积极思考,另辟蹊径谈看法,但不可悖理)
六、现代文阅读
11.1)秋叶、秋日、秋院、秋云、秋风、秋水。

2)运用排比的句式,烘托出秋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秋天、赞颂秋天的思想感情。

3)示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这个句子写出了秋叶的美丽不仅表现在颜色上,更体现在“那临风的飒爽”上。

这是一种风度,是秋的风度。

这种风度透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信。

秋天是充满自信的季节,这种自信与美好的收获有关。

4)寄托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12.1)C
2)上、下色彩绚丽、香气浓郁
3)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4)略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
栩栩如生。

七、作文
13.书包里的故事
童年像一杯美酒,醇香令人回味;童年像一朵栀子花,温馨沁人心脾;童年更像一把吉他,动听勾人心弦。

记得那时我三年级的时候了,当时的作业在小小的我面前显得很多,我做作业,也有些吃力,加上我性格本身有些毛躁,便顾不得书本的整齐了。

因此,我的书本经常被压折起来,我也无暇顾及。

好多新发下来的书本放到我这儿,几天后就会卷边折页,变为了一本“旧书”。

可是让我不解的是,原本有毛边的书本在第二天我从书包里拿出来的时候,竟整齐地排列着,一点毛边毛脚都没有。

让我很是诧异。

当时的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没心思考虑那书本是怎样变“新”的。

只是知道第二天早晨,书本就如若被施了魔法般,整齐的放在我的书包里。

终于有一天,我心中出现了这个疑惑。

于是,晚上我便悄悄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的走到房间门口——哪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客厅。

客厅的中央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那光芒是柔和的,温暖的。

妈妈在淡淡的光芒的笼罩下,正把我的书本一个个从书包里拿出来,把毛边毛角挨个仔细压平,把折角向反方向一折,书本变整齐了许多。

最后,妈妈还小心翼翼的把书本放回我的书包里,生怕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我。

我只知晓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似乎被轻轻触动了,一股暖流流入了我的心田。

我点着脚回到床上,却是一夜无眠……
之后的每天,我都会在睡觉前把自己的书本弄平,像当时我看到的妈妈一样。

尽管我的动作很是笨拙……
今天,当我翻开书本看到久违的一个细小的折痕时,心中的回忆被慢慢勾起,记忆那么深,就好似在昨天发生的一样。

因为我清楚,妈妈的爱,就藏在那不起眼的折痕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