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负数第三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教案
教案标题:引入负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负数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难点: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包括负数的概念解释、表示方法和简单运算示例
2. 教学素材:包括负数的实际应用例题
3.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板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正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提出问题:是否只有正数?是否存在比0小的数?
3. 引入负数的概念,并解释负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二、负数的表示方法(10分钟)
1. 介绍负数的表示方法:以数轴为例进行解释
2. 给出一些负数的例子,让学生在数轴上标出这些负数
三、负数的加减法运算(15分钟)
1.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加减法规则
2.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纸上进行计算并解答
四、负数的实际应用(10分钟)
1. 展示一些负数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温度计、海拔等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实际场景,并用负数进行表示和计算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负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同时进行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通过贴近实际生活的应用场景,增强了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举例,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主动学习能力。
大单元教学设计《负数》

大单元教学设计——《负数》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7页。
2.教材分析:负数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数”概念认识的一次拓展。
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丰富了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负数,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相对完整的数的概念。
3.横向分析:北师大版教材是把它安排在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教学,人教版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下册教学。
可见,该内容比较适合小学高段的学生学习。
教材的共同点可总结为:二、整合思考在小学数学中,“认识负数”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单元,其特殊性集中表现在其独立性上,即所谓的“前无联系,后无发展”上,负数的读写认知的挑战性比较小,它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让学生经历负数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推理能力;寻找学生熟悉的蕴含负数产生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抽象能力;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整理数系,认识到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模型思想;锻炼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我们应该在整体遵循逻辑顺序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整合与拓展,将这个单元的第1课时和第2课时合并,之后再设计一节用“负数”解决问题,形成了本单元的整合框架:三、重点课例设计《认识负数》教学目标:1.经历负数的产生过程,初步体会到引人适当的表示方法(符号)的必要性;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正确理解“0”的意义和作用,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描述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正、负数,进一步体会到正负数的相对性,理解负数的意义。
3.体会正负数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正确理解“0”的意义和作用,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3.1《倒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3.1《倒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倒数的概念。
2.能够准确使用倒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3.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倒数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勇于尝试、勤于思考。
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乐于分享、积极合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倒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2.熟练掌握使用倒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倒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利用教具或举例引入倒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倒数的概念(10分钟)通过简单的例子向学生解释倒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倒数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学习、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4. 拓展应用(15分钟)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倒数的概念解决,并引导学生探究倒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倒数的作用及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五、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包括简单的倒数题目或实际生活中的倒数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和运用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以上是本节课《倒数的认识》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方法,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
设计
负数㈠
正数:16、15、4、2000、500、…
负数:-16、-15、-4、-132、-50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
反思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主题图,图上画了些什么?零下16℃又可以怎样表示呢?(教室里的温度是零上16℃,教室外的温度是零下16℃)
学习
重点
难点
学习重点:负数大小的比较。
学习难点: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板书
设计
负数㈡
课后
反思
一、复习
㈠测量地形高度,如果“基准”不选在海平面,那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否还是8844.43米?如果“基准”选在海拔5000米的某处,那么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海拔为-155米的吐鲁番盆地的高度是多少?
㈡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⑶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再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⑷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⑸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⑷组织学生讨论:0是负数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⑸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用正负数表示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实例,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盈利与亏损,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
三、应用反馈
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学生能够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数轴上正确表示负数,并进行简单的负数比较。
-学生能够进行负数的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现象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具体内容:-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负数的比较-负数的简单加法和减法重点:-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负数的简单加法和减法难点:-理解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和进行负数的比较3.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负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运算。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4. 教学资源-教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具:数轴模型、温度计-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负数运算动画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组织小组讨论时,指定小组长,确保讨论有序进行。
-利用课堂规则维持纪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通过表扬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几道快速问答题,了解学生对负数概念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几道负数运算题,检验学生的运算能力。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负数相关题目,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案。
8. 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记录学生反馈和学习效果。
-分析教学难点,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学反思,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负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负数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第一课时负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与初步运算课时1:整数与负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了解整数和负数的概念- 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整数的意义- 能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不同的情境教学重点:- 整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整数和负数的概念。
2. 引入整数的符号: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3. 整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正数表示盈余,负数表示亏空的含义。
4. 练与巩固:让学生完成相关练题,巩固对整数和负数的理解。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册第1页的练题。
第二单元:分数的认识与初步运算课时1:分数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 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与含义- 能够将分数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能够用图形和实例说明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点:- 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数的比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如何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朋友。
2. 引入分数的符号和表示方法:介绍分数的表示方法,如何写出一个分数。
3.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如购物时看到价格标签。
4. 分数的比较:通过图形和实例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册第1页和第2页的练题。
第三单元:小数的认识与初步运算课时1:小数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 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与含义- 能够将小数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能够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教学重点:- 小数的基本概念- 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数的加减运算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小数的概念,如何用小数表示我家的宽度。
2. 引入小数的符号和表示方法:介绍小数的表示方法,如何写出一个小数。
3. 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境,如厨房的食谱。
4. 小数的加减运算: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负数教案课程

第一课时负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
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3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学内容】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课程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课程教案。
负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努力学习。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负数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 能够进行负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4.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应用负数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1. 负数的概念和特征。
2. 负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 负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和特征。
2. 如何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 如何让学生运用负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示范等形式,让学生明确负数的概念和特征。
2. 抽象化方法:通过符号的引入,让学生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化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与解答,让学生运用负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拿一些外观相同的纸牌,其中一半标有正数,另一半标有负数。
请学生分别拿到正数和负数的纸牌,进行配对。
再让学生说出配对过程中的规律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和特征,比如负数表示欠债、亏损等。
再引导学生熟悉负数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 计算训练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练习,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负数的运算方法。
4.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和解答,让学生运用负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根据一张货物清单,计算货物的销售额和毛利润等。
5. 总结反思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课堂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资源1. 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纸牌等。
2.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练习题等。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对学生进行作业或测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 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答进行评估,看学生是否能运用负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7篇

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7篇六年级数学认识负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初识负数玩游戏:师生互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输赢结果。
经历符号化的过程:生汇报:我赢2次,输2次板书(2 2)师:输和赢它们的意思正好相反,老师这样记录能表示出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吗?生:不能师:怎样记录才能让人一眼就分清这是两个意思相反的量?下面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示。
3、展示学生记录材料生1:笑脸2 哭脸2生2:箭头向上2 箭头向下2生3:赢2 输2生4: +2 -24、师生共同交流比较,感受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人们为了记录方便,在数学中就规定了这种符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十、一)5、认识正、负数。
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师板书:负数正数-2 +26、快速抢答,说说下面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100、+15、-15、36、0讨论:(1)36是正数还是负数?(认识正数为了简便+可以省略不写)正数去掉+,我们熟悉吗?负数去掉-行不行?(2)0呢设置悬念7、揭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1、出示某日气象预报数据: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这几个温度哪些是负数温度?谁能用负数的读法读一读?2、生活中用什么测量温度?(出示温度计模型)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生1:每格代表1℃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范文三篇

近日,本站收到了三篇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的范文,经过认真阅读分析,笔者发现这三篇教案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
接下来,我将分别对三篇教案进行述评,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加减正负数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加减正负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小组合作。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生动有趣的负数世界故事引入“负数”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什么是正负数;2、正负数的符号;3、正负数的大小关系;4、零的处理方法;5、加减正负数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互动,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他们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在地图上寻找某个位置,根据正负数的加减处理方式,计算出两点间的距离等。
四、知识总结(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归,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
教案二:教学目标:1.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了解正负数的初步应用;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正负数的初步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互动、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场景,引入“正负数”概念。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正负数的定义;2、正负数的运算法则;3、正负数的应用:例如海拔、温度、钱数等。
三、互动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游戏,例如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数行走,再让学生根据正负数的运算法则来计算他们所到达的位置。
四、知识总结(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归,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
教案三:教学目标:1.了解正负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正负数;2.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3.熟练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5.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负数》。
详细内容包括:负数的概念、负数的写法和读法、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以及负数的简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写法和读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轴表示负数,并进行简单的负数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负数的概念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
教学重点: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以及简单的负数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轴挂图、正负数卡片、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负数例子,如温度计中的负数、银行存折中的负数等,引导学生发现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1)讲解负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负数表示的意义。
(2)介绍负数的写法和读法,如“5”表示负五,读作“负五”。
(3)通过数轴挂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3. 例题讲解(1)正负数的加减运算。
(2)正负数的乘除运算。
(3)实际应用题,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负数的概念、写法和读法。
2. 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3. 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下列各数的正负数:+3、7、4、2。
① 5 + (3) = ?② 8 (4) = ?③ 2 × 3 = ?④ 6 ÷ 2 = ?(4)根据实际情景,列出正负数运算的例子。
2. 答案:(1)+3、7、+4、2。
(2)数轴上表示略。
(3)① 2 ② 12 ③ 6 ④ 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负数的其他运算规律,如负数的乘方等。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负数的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1一、教学内容:第2~3页例1、例2。
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六、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1.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宜昌、哈尔滨的温度。
2、提问: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宜昌是零上16度,哈尔滨是零下16度3、引导:宜昌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4、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
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16℃(+16℃)-16℃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5、小结并板书:“+16”这个数读作正十六,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16的前面加一个正号,“+16”也可以写成“16”;“-16”这个数读作负十六,书写时,可以写成“-16”。
6、通过“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
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16”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㈡、进一步体验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1、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银行取款与存款。
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负数”的内容。
具体包括负数的概念、负数的读写、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及其简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读写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负数。
3. 掌握负数的简单运算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负数的概念及其读写,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难点:负数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数轴挂图、温度计。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温度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了解温度有正有负。
2. 教学负数的概念(10分钟)讲解负数的定义,通过数轴挂图说明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3. 负数的读写(10分钟)介绍负数的读写方法,强调负号“”的位置和读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讲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
5.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练习读写负数,在数轴上表示负数。
6. 负数的简单运算(10分钟)讲解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负数2. 板书内容:负数的概念负数的读写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负数的运算规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在数轴上表示出2,4,6。
(3) 计算:3 5,5 + (3),2 + 4。
2. 答案:(1) 3,5,8。
(2) 数轴上从0向左分别为2,4,6。
(3) 3 5 = 2,5 + (3) = 2,2 + 4 = 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负数的概念和读写掌握情况,对负数运算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银行存款等,以及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负数的生活应用。
2. 负数的概念及其读写。
3. 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4. 负数的简单运算规则。
5. 作业设计中负数的实际应用题目。
一、实践情景引入中负数的生活应用引入环节选用温度作为实践情景,是因为温度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负数应用之一。
负数例3教案

负数例3教案【篇一:2015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教案(全新)】第一单元负数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实验教材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的主要区别在于:本次修订的例1情境更加丰富,增加了学生理解正负数意义的机会;删除了实验教材例4的教学,不再使用“数轴”这一名词。
即删除了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改编了实验教材的例3教学侧重点,将“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等”改编为“不出现数轴概念,教学如何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表示距离和相反方向的数量”,从内容安排上,更加强调结合具体的量认识正负数的现实含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四、单元课时安排1.负数的认识?????1课时;2.直线上的负数????????1课时;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教材:第2-4页,2、教参:第11-13页。
二、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负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负数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和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负数的概念、应用负数进行计算,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负数。
教学目标- 理解负数的概念及其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 掌握负数的加法和减法。
- 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负数进行计算和解答。
教学活动安排活动一:引入负数的概念1.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归纳负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解释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亲自标出负数。
活动二:负数的加法1. 通过小组协作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负数的加法。
2. 给学生出示一些负数加法的例子,引导他们找出规律,并总结出负数加法的原则。
活动三:负数的减法1. 使用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减法。
2. 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应用负数的减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活动四:实际问题的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负数进行计算和解答。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负数的应用方法,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学评价与反馈1. 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3. 设计适当的练和评估题目,检测学生对负数概念的掌握情况。
总结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负数的概念,熟练掌握负数的加减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负数进行计算。
课后作业和评估题目的设计将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对负数的认识和应用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六年级负数教案

六年级负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应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能应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法学法】一、课前预习1、什么是负数?什么叫做正数?什么是0?举例说明。
2、按照课本第85页的例子,记录下你生活中用到负数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它的意义。
3、完成第85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
二、课堂探究1、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2、通过观察数据,让学生总结出正数、0、负数的排列顺序。
3、结合实例,讲解负数的意义以及正数和负数的相对性。
4、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5、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判断和解释。
6、结合试一试中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7、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够应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8、结合课本第86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9、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回顾。
六年级数学负数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负数。
2、能够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3、了解负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负数的意义。
2、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3、负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负数。
难点:了解负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
2、投影仪。
3、教学软件:数字卡片、温度计等。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复习正数和0的意义。
2、教学策略:通过实例、演示、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3、学生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复习正数和0的意义。
(2)通过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如:温度的表示、方向的表示等。
(3)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负数应用。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教案

人教版正数与负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与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正数与负数。
2. 掌握正数与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 能够应用正数与负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重点:1. 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及其区分。
2. 正数与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正数与负数的运算规则的理解与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算策略。
教学准备:1. 人教版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相关内容。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 利用教学投影仪或黑板,展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通过实际例子(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应用场景。
Step 2: 正数与负数的区分1. 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数轴,引导学生区分正数和负数,并进行实际数轴上的标注。
2. 给学生出示一系列数字,要求学生判断其为正数还是负数,并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
Step 3: 正数与负数的加法运算1. 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正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的规则。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数轴或其他方法解答,并进行互相讨论和纠正。
Step 4: 正数与负数的减法运算1. 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正数减正数、负数减负数、正数减负数的规则。
2. 给学生提供一些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数轴或其他方法解答,并进行互相讨论和纠正。
Step 5: 实际问题的解决1. 利用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正数与负数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并展示给全班。
Step 6: 练习与巩固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题目。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例如通过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变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2-3.4100-454504/7
+69.5-17/3-0.02+1.01-51/100+1/10
正数 负数
二、在数轴上描出各数
-2 -1/2 5 -3.5 -1/5 3
三、比较大小
-6○0.6-9○90○-27/8○-8/7 1○-1
“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课题:负数课型:新授课六年级教者:陈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过程与方法: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负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展延伸训练)
一、填一填:
1、某旅游景区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22℃,记作℃,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4℃,记作℃。
-3/4○-1/2 -1/9○-1/8 -0.2○0.2 0.05○-0.01
四、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一班0分;二班+20分;三班-1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说他们答第四题的得分情况。
五、板书设计:
负数测试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