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观察教案
第一篇:学会观察教案
学会观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观察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激发他们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的兴趣。

2、通过观察事物,了解何为观察,并掌握一定的科学观察方法。

3、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表达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利用观察力来解决问题。

例如考试或作业中,审题也是观察力的表现)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各种现象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跃跃欲试,脑力激荡
教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一个任务,看谁完成的最棒:
今天是安安同学的生日,她邀请了莹莹,小风和贝贝来她家吃饭,四个人都来了,脚印清清楚楚的印在地上,请你当一回侦探,通过观察地上的脚印,弄清四个人到达安安家的先后顺序。

请回答正确的学生说出原因。

教师:这位同学看的很认真,很仔细,看的同时能认真的思考,我们就称这个过程为观察,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道德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

”可见,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无时不刻都要认真观察。

出示课件:观察——让眼睛更明亮!
那怎样进行科学观察呢?今天我们就来训练一下我们的观察力吧!
二、观察力大比拼,学习观察的方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获胜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活动1:仔细观察这些面孔,你能发现其中一个是与众不同的吗?把它指出来。

获胜的小组发言,说出为什么又快又好,得出结论:观察要细致。

活动2:教师呈现双歧图,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同理:得出结论:观察要全面。

活动
3、火眼金睛找不同:得出结论: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活动4:灰太狼又没有抓到羊,又累又渴,特别想和水,但是,摆在他前面有杯子里,只有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水,你能帮他区分一下吗?
(透明的杯子里装的分别是:雪碧、白醋、可乐、水)得出结论:观察过程中,要从看、听、嗅、尝等多个角度进行。

活动
5、珠宝行被盗,警察叔叔陆续追回了被盗的珠宝,但已经被人做了手脚,左边是被盗前的照片,右边是追回后的照片,请你认真观察图片,帮助警察叔叔区分:哪些是真品?哪些是赝品?
得出结论:观察过程中,要相互比较。

三、心有灵犀,一点就通:总结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细致、全面。

2、观察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3、观察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4、观察要学会相互比较。

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热爱观察,学会观察:大家一起来朗读下面的小诗:我们爱观察
我们从小爱观察,学习观察好处多,增长知识靠观察,科技知识靠观察;我们从小爱观察,观察时时要注意,认认真真又细致,全全面面又概括,细心观察有顺序。

四、学会分享,学有所得:(每组发一个苹果)
教师:既然大家学会了观察的方法,那么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任
务,观察一下你们小组的苹果,首先,谁来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观察呢?
学生发言:可以从看、摸、闻、尝等多个角度进行,切开观察苹果的内部,和其他小组的苹果做比较等等。

五、总结:同学们,观察真的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亮了!一只普普通通的苹果,在同学们的眼里却如此丰富多彩,这都是观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呀!那么,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老师希望大家也能认真观察研究,把课题做得更棒!
第二篇:学会观察教案
学会观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词汇积累不多,对于生活缺少体验,不善于观察身边的景物,写起景物描写的文章,平淡无味,流于形式或者照搬作文选别人说过的话不符合实际景物的特点,语言呆板不生动不活泼,不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文采,不能调动多种感观去感受景物的特点,未能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使景物写活,写真。

针对于上述情况,首先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身边的景物,老师必须以学生耳濡目染的景物入手,让真正的去感受所写的景物的美或丑,才能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写出自己的观察到的景物的特色使文章富有真情实感,做到让学生有话写,知道如何去写。

教学内容:《学会观察》适合七年级的学生教学目标:
1学会观摩。

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学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3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会加工使描写景物的语言更生活,更形象,有文采,有新意。

教学设想:导入以七年级(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文章,《春》、《济南的冬天》为例。

其次带领学生走访家乡的名胜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只能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按指定的景物去观察描写再把成文在课堂上汇报诵读,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讨论。

再次,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图说图,将图片中所展示的景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所得。

最后,老师点评总结。

(依据:
教材是最好的作文素材。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文课重在实践,在写作中指导。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

2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自己家乡的树、田野、当地比较出名的景物……把自己的观察变成文字。

3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可以用数码相机去照下当地的一些学生司空见习惯的景物或上网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做成CAI。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在七年级的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关天描写一年四季的经典美文,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等出色的写大自然的文章,作者们都能抓住各个季节的主要特点,写出来的文字,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

想做到这点并非易事,但也是人人能做得到的,那就是学习作者用心的去观察,用心的去写,同时作者们非常善于调动多种感观去观察,如《春》中的那些句子?下面我请同学从课本里面找一找?
(生1):从视觉人手,在看到草绿草满的同时又产生“软绵绵”的感觉,看到花多花艳的同时又听到蜂蝶的闹声,闻到花艳的香甜;再从触觉人手,在感受春天的温暖和柔情的同时,又闻到泥土、花草的芳香,听到鸟儿卖弄的啼唱、牧童嘹亮的笛音等等。

(师)朱自清先生描述春天的景物,突出地抓住春天景象万千的特点,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追求、去体味、去感受“万千”的景物外还能运用了多种修辞,再请同学也找一找?
(生2):作者善于把比喻、拟人相结合,不仅使事物变得生动形象,而且使所描绘的形象更准确、传神,富有情趣。

如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作者用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

(生3)善用博喻。

博喻是比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连出几个喻体来比方同一个本体。

比如:“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生4)比喻加排比,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有“铁一般的胳膊和
腰脚”,突出了春天的“强壮”,给人一种健康、壮美的感觉。

……(师)
通过同学们的举例我们可以从以上的语言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入微,传神,把事物的主要特征写了出来并且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才能使语言更加优美,离开观察写作犹如“无源之水”,离开观察写作技巧犹如“空中楼阁”。

下面我们将请我们的同学把他们观察走访的景物请一些同学来汇报一下。

(一)作品选段展示:
古老的树,古老的云,古老的风在古老的水边的绝响。

瞬间,我怔住了,那竟是一个个跳跃着的小生命,我似乎能听到有一片树叶,似乎在哭泣,又好像在歌唱。

慢慢舒展的树干,竟像那小孩的手臂,柔软却不乏生机。

轻抚那坚硬的树皮,脆弱得一碰就散,那布满的便是沧桑。

它出生并不卑微,反倒的,它高而直,快触到了天,举目仰望竟令人感到头晕目眩。

远远地看,水的倒影如此清晰,小石子掷入水中荡起圈圈涟漪。

庙里的老妪咿咿呀呀地祈祷。

炉火里的烟冒出庙宇,香烟袅袅。

燕子的歌划破老树上空的宁静,那尖锐的一声,仍回荡在树梢之巅……
——黄俊凯《庙宇前的老树》
生点评1:这段文字能够抓住树古老的特点,能够将树与庙宇这种古色古香的景致相配合,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作者能够运用排比,比喻,拟人,把老树的叶子和树干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能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

老树与周围景物的配合的描写,能够从低到高,从近到远进行描写。

老树的叶子快掉光了。

微风吹拂,那一片片翩飞的落叶,回旋在空中。

这凄婉的景致,更增添了我内心的悲伤。

我仰天欲长啸,却发现老树上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艰难地在狂风中摇曳着,他的表情很痛苦,仿佛在哀求老树换留住他。

风,拧笑着,老树还是把他狠狠地抛向了大地。

我看着他缓缓地飘着,带着对老树母亲深深的眷恋,孤独而无奈地飘向远方,此时,
一股莫名的离愁别绪爬上心头,正所谓:“此计无情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黄子明《叶愁》
生点评2:这篇文章作都以拟人来作标题,写出树叶的愁苦,在作者眼中老树象征自己的家,叶子是孩子,写出了叶子离开老树时的不舍和眷恋,将树叶拟人化,给予人的感情,人的表情,同时作者在描写也是非常的细腻的,引用李清照的词也使这段叶愁更显其意境。

那棵老榕树总是庄重肃穆地屹立在小河的肩膀上,从我家的阳台上眺望这伟岸的身影,清晨太阳暖暖的躺在树帽上,托在树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儿折射出的令人耀眼的七色光芒,远远看去好像一棵挂满幸运星星的圣诞树。

夕阳西下,彩霞染满天空,几只归巢的乳燕悠然地飞进这繁枝茂叶中,结束了一天的觅食,开始了它们的梦,老榕树是它们休憩的港湾。

夜静更深时,月光温柔地给榕树披上一层皎洁的轻纺,我常坐在窗前的落地窗上,品一杯清茶,听一首好曲,赏这月朗星稀的美景。

天蓝蓝的,云淡淡的,风轻轻的,闭上眼睛,心灵感到从未有过的澄清,感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的意境也许不过如此罢了。

也许再下点蒙蒙的细雨,户外更宁静没有人们粗俗的喧嚣声,整个世界,似乎只能听到自己心灵脉搏跳动的声音和树叶同雨儿应和的悸动。

——黄伊凡《窗前的老树》
……
生点评3:伊凡同学写的较之前面两位同学的老树更富有诗意,让人眼前好像真的有这么一棵老榕树一样。

生点评4:作者如果没有仔细的观察是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的文字的,作者写自己窗前司空见习惯再熟悉不过老榕树,写出清晨,黄昏,夜晚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段的时候所见不同的榕树,使这棵树变得更立体。

总结(师):
通过同学来点评这三位同学所写的作文片段,共同点都是写老树,对老树观察十分仔细,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发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使句子更有文采,更加生动。

不同点不同人眼中的老树各不相同,有人看到的老树是古老而安祥的,有人看到的老树是凋零而绝情的,有人看到的老树是雅致而诗意的。

写作角度和思路也不同因此写出的文章也各尽不同。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写作文也一样只有自己用心去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才能够写出与众不同,而且具有自己个性和感情的文字。

(二)课堂小试牛刀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关于一年四季的景物照片,让学生观察当堂完成。

要求:写出一两段文字。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如景物的季节性,色彩对比,动静结合,远近虚实,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能够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手法。

(写作提示详见附录)
(1)当堂让写的好的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诵他们自己的句子。

(2)老师可以进行点评并且给学生念一些附录中写得较好的例子。

小结:同学们今天天这两节课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想要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两节的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唯有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用心去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作业: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

画面上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浩月……请你闭上眼睛,感受自然对心灵的呼唤,追求你心中的自由之梦,然后用你的画笔,绘下你心中的美景。

1.字数500以上。

2.题目:我心中的美景
3.运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景物进行描写。

板书设计:
一.学会观察
1.作品选段展示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2.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发现,3.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二.课堂小试牛刀
春、夏、秋、冬
附录:
春天的描写--描写春天
大自然在春天曾经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截破草地,色调转为浓重,阳光已经倾斜,让橙黄色的和倏忽的微光,让长的闪亮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很快就过去了。

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

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

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

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

那里底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到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底荫下避避光焰的威吓。

岩下底荫处和山溪底旁边长满了该藤和其它凤尾草。

红、黄、蓝、紫的小草点缀在绿茵上头。

夏天的描写--描写夏天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也象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这里固然有绝崖、陡壁、喷泉、草地,但更为离奇的却是那波光流思的冰湖。

那湖水碧蓝见底,湖面映浮着远山的倒影。

在霞光尽染的傍晚,你在湖边草地支起帐篷,升起黄火,看明澈的冰湖里的繁星,和那被黄火染得一片通红的雪山,简直忘掉盛夏的酷暑,如置身神话世界了。

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三三两两的农民辛勤地劳动着。

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溢的小河边上。

河边的顽童,破坏了小河的安静:“看呀!看呀!泥鳅!这个小蛤模!”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夏天的欢乐。

秋天的描写--描写秋天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

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

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

于是薄暮。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冬天的描写--描写冬天
高阔的天空挂满着星斗,于冷干冷的寒气,冻的星星也直僵着眼。

温暖的阳光在湖面上闪动,山林里最后一批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和碧绿,这并不调和的色调,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冬景。

有时,一阵风吹来,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

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条,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来了,这毛茸茸的不起眼的嫩芽,使你立刻又想到未来的春天,想到那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日子。

冬天的田野,显得特别空旷、辽阔。

东北风在田野里一无阻挡地呼啸着。

村子里的柴草堆被吹得翻飞起来,大树像强打精神一样,竭力站稳身子,让自己的枝条和风吹闹着,摇晃着,可是树枝上的前后几片黄叶被吹落了。

这些叶子也象怕冷一样,一片跟着一片向土沟里滚着,向路上的行人脚下滚着。

……
关于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

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

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

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

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

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

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

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

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

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

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

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第三篇:学会观察教案
学会观察
周浪
活动目标:
1、明确本节课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子课题,并组成研究小
组。

2、初步学会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小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并学会设计活动方案。

3、学会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创造力。

4、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准备:课件,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计划表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入主题
1、观看图片,谈感受。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请大家欣赏一些图片。

大家看完以后,希望能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出示图片1)
(1)请学生谈观看图片后的感受,看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一看就知道?
(出示图片2)学生观看,再次谈感受,看明白了什么?能说清楚具体的内容吗?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美好、很有意思的事物,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一些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乐趣。

不信请看这些图片,是不是很有意思。

(出示图片3)
同学们,观察是不是很有意思啊?这节课我们不如也找一些事物观察一下好不好?(板书:学会观察)
二、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1、同学们,你们会观察吗?我们平时用什么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的?(眼睛、鼻子、耳朵、舌头、手等各种感官)
2、这节课我们就要观察身边的事物了,你能先说说你最想观察什么吗?
3、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

4、学生一一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板书,提示学生不要重复。

5、师提出将问题归纳成若干个小课题的要求
同学们刚才说出了很多的好想法,这都是同学们认真思考的结果。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么多的想法,我们现在都能做吗?都有价值吗?(学生自己谈见解)
三、生成小课题,指导研究的内容。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有些问题我们现在还办不到,有些没有什么意义,那我们可不可以找出一些既有意义,又可以办到的问题的来观察研究呢?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全班交流,评定结果(教师给学生选出的问题做记号)
3、展示预设的小课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少或不理想时,则出示这一环节)(出示预设小课题)同学们合作讨论得很好,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选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请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选好了的举手。

四、确定研究小组的内容,设计小组课题研究方案。

1、学生自主确定本组观察研究的小课题。

看来同学们对研究活动还蛮有热情的嘛,为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我们得制定一份计划。

2、展示活动计划表让学生观察(出示研究计划表格)
3、布置相关要求:
温馨提示:在讨论时我积极动脑了吗?
我能够很清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吗?
同学发言时我认真的听了吗?
4、小组根据要求制定本小组研究的计划A、选好组长,负责填写表格
B、小组成员一起定队名(学生讨论定下来,若有困难,可以用观察的内容来当队名)
C、观察研究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小课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五、交流计划方案,指导完善。

1、小组汇报自己的方案。

2、其他小组提出质疑或建议(重点对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