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藏技术-绪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3月10日,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一届全 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北代表团的审 议。当听到全国人大代表、张家 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 海研发培育的优质杂交谷子受到 联合国粮农组织大力推荐,在全 球干旱地区推广种植时,温总理 对农业研发成果给予了充分肯 定,鼓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为 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1年6月11日在张家港永联村举行的全 国“三农”媒体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农业部副 部长危朝安在会上说,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粮食相对 需求呈刚性增长。
胡锦涛同志强调:“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 中国家,确保12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 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如果 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
虽然多数专家都预估我国储备粮的规模达到1500亿斤以 上,远远超过FAO提出的粮食储备量应不低于当年消费量的 18%,这一被喻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指标。按此标准,中国实际 上只要储备500亿斤粮食即可。然而,现实不容乐观。 2008年“两会”期间,水稻之父袁隆平提交的一份有关粮库 空置问题的提案,引起轰动。袁隆平在提案中说,“有些国家储 备粮库是空的,这些人虚报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从国家拿补 贴,还可以拿仓库来存其他东西,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其问题 的严重性在于,不单单是骗取国家粮库保管费的问题,而是国 家储备粮库本身是空的。
油料作物是以榨取油脂为主要用途的一类作物。 这类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棉 籽、蓖麻等。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大的粮食国际组织)
FAO是战后成立最早的国际组织,先于联 合国本身,也是联合国系统内最早的常设 专门机构。FAO是在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 倡议下,于1943年开始筹建,1945年10月 1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宣告成立。
• 美国把世界上大部分粮食收到美国的粮仓后,就可以提高 粮价,而且只能用美元交易,各国就会更喜欢美元。美国 人的战略是,粮食美元,石油美元。这时候,美国就会利 用“粮食援助”作为武器,逼迫其他国家按照自己所指引 的方向前进。这样,美国食物集团很自然地与美国国家政 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各国的粮食生产捆绑在自己的战车 上,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粮食帝国”。从而掌控全球的 粮食主权,以达到掌控整个人类社会的目的。
中国政府为提高谷物的产量采取了许多行 动,例如提供给农民的谷物价格补贴提高了 40%;为农民提供的农业贷款增加了一倍;对 农业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投入。使得中国成为 基本上可以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偶尔会有少 量进口,有时候还会出口一些谷物)。但是, 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粮食供给紧 张的问题。
• 美国手中的粮食多了,而国际石油价格接连攀高,美国便想法 子实施粮食变能源开发计划,导致世界粮食库存量急剧下降, 国际粮食价格暴涨。 • 2007年国庆节前夕,为了抗衡国际粮价,我国中储粮公司抛售 20万吨储备粮,但市场反应很小,价格继续上涨。调查发现, 这批粮食中的70%让美国粮商驻中国机构买走了,他们买后就 存到仓库,不投放市场,让我国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失灵。 2007下半年开始,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为平抑粮价,每周拍卖上 百万吨小麦,面粉价格下降仍不明显。粮食依旧是被美国跨国 粮商买走囤积,市场粮价因此中国的经济 发展模式提出质疑。一段时间内,布朗的观点成 了“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在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水资源短缺、农田减 少、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布朗逐渐 被中国人接受,他来中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 认为“谁来养活中国”目前仍是个问题,他的观 点没有改变。
一、粮食储藏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1. 研究对象 粮食是小麦、稻谷、玉米、谷子、大麦等禾 谷类籽粒及薯芋类、豆类和油料的总称。
薯芋类作物:主要指具有可供食用块根或地下 茎的一类陆生作物。有块根的如红薯、木薯 等,有块茎的如马铃薯、菊芋、魔芋等,有球 茎的如香芋等,有根茎的如生姜等。
豆类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 绿豆、豌豆、赤豆等。根据豆类营养素 种类和数量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是 大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豆类。 二是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为特征,如绿 豆、赤豆。烹饪时通常用鲜豆及豆制 品,不但可做菜肴的主料及辅料,而且 还可以作为调味品的原料。
国际上来看:
1972-1974年世界发生了3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其 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苏联从世界谷物市场大量购买谷物, 使得世界谷物库存量降到危险的程度。从1972/1973到 1975/1976年,库存量约占世界谷物消费量的14%,比国际粮 农组织估算的最低安全水平的库存量低3%到4%。而这次谷物 库存量的急剧下降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死亡率是发达国 家的五倍到八倍。据统计,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和亚洲 其他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营养不足的人数达到4.5亿。
• 多少年来,美国政府不惜花费巨资渗透农业,大量地补贴 农业。美国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年产量一般在3.3~3.8亿 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国,出口量占世界粮食 出口量的50%。每年约有其总消费量40%左右的粮食进入 储备。 • 美国的胃口很大,希望把全世界的粮食都装入自己的粮仓 才好。美国大肆在全球推行农产品自由贸易协定的过程 中,通过WTO谈判,很顺畅地打开了其他国家的大门。这 样美国就很方便地在全世界倾销粮食,冲击别国的粮食体 系。而当各国都跟着美国行事开始低价倾销粮食时,美国 却悄悄地开始收购粮食了。
FAO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FAO于1983年1月 在北京设立驻华代表处。FAO非常重视中国在世界农 业领域中的作用,十分赞赏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 成就。 2002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率中国政府代 表团参加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五年回顾会议。温家宝副 总理在大会阐述了中国政府对解决粮食问题和实现粮 食安全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1990年,我国建立了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国家 储备粮油所有权、动用权属于国务院,未经国务院 批准,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准擅自动 用。 国家储存在各地的储备粮油,必须服从国务院 统一调度。我国储备粮体系的承储主体是政府组建 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建立的国家储 备粮承储企业,投资主体是中央、地方政府,储备 成本较高。
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学家。曾 创办世界观察研究所,现为地球 政策研究所所长。因最早提出可 持续发展概念,被评为“世界最 有影响的22位经济学家”之一。 《华盛顿邮报》称他为“世界上 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粮食工作,毛 泽东同志曾说过:“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脚 踏实地,喜气洋洋。”
农业部正式发布的《全国粮食生产发展 规划(2006~2020年)》,对中国未来的粮食 生产能力建设做了总体谋划,指出虽然目前 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产不足需的态势 依然存在,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 的常态。
国家粮食安全存在的隐忧
• 一是人均耕地资源不足。耕地保有量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人均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今后随着经济社会 的发展,耕地和水资源的紧缺将使粮食供给在较长时间内面临 着资源相对不足的压力。 • 二是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区间差异较大。农户平均耕地7.3 亩,只相当于美国的1/400,日本的1/10。在粮食生产效益 低、人均耕地规模狭小的条件下,既要实现中国粮食基本自 给,又要解决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社会繁荣的 多重目标,这是农业部门今后工作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储备粮调控国内粮食市场:
粮食储备不足会造成粮食市场的混乱,同时也会引起消费者的恐 慌。我国储备粮历年来都备受重视,也在一些特定的时候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1991年以来,我国曾多次动用中央储备粮来调控粮食市场。1993 年底至1994年,由于国内粮食偏紧,粮价大幅度上涨,国家先后动用 近150亿公斤储备粮,以低于市场价格的销售价格挂牌销售,起到了 平抑粮价的作用;1995年2月,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带动饲料价格上 涨,严重影响了南方地区生猪等饲养业的发展,国家分两次从东北地 区调运20亿公斤储备玉米到四川等地抛售,用于平抑粮价。 粮食储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调控粮 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内粮食和农业领域的区 别:粮食关注产后;农业 关注产前和产中。
一、粮食储藏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2. 研究范围 研究粮食和由它们所组成的粮堆的特性及这些 特性在储藏期间的变化规律; 探讨粮食储藏的技术理论及方法措施。
二、粮食储藏的目的
1. 为了满足国人需求 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 (Lester Brown)1994年的 报告《谁来养活中国》? (who will feed China),声 称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 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 机,震动了中国和世界。
二、粮食储藏的目的
2. 战略储备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经在上个 世纪70年代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控制了石 油,你就控制了国家;而控制了粮食,你就 控制了人类。”
三年(1959-1961)自然灾害:天灾?? 人祸??
•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在 2009年4月份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正式承认 大跃进时期饿死了大约4,000万人。他认为关 于“三年自然灾害”是因为虚报“粮食生产问题” 而导致。 • • 1959-1961年自然灾害成灾的根本原因:国家 战略储备粮没有或有而不安全。 袁隆平:粮食是战略物资,遇上天灾或者其它 自然灾害,你没有粮食吃怎么办啊?你不能不 储备啊! 1958年的放卫星,浮夸风,1959、1960年更加变本加 厉,完全是浮夸风造成的虚假产量,结果公粮,余粮还 没有交够,就没有口粮了,不饿死人才怪呢!
粮食储藏技术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二部分 粮堆的物理性质 • 第三部分 粮食生理 • 第四部分 储粮生态体系 • 第五部分 粮堆通风 • 第六部分 低温及气调储粮
绪论
• 粮食储藏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 粮食储藏的目的 • 我国粮食储藏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 各具特色的世界粮食储藏技术 • 现代储粮技术
FAO的宗旨是:保障各国人民的温饱和生活 水准;提高所有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 率;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促进农村经 济的发展,并最终消除饥饿和贫困。 现有179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组织(欧盟)。
FAO的主要职能是:(1)搜集、整理、分析和传 播世界粮农生产和贸易信息;(2)向成员国提供 技术援助,动员国际社会进行投资,并执行国际 开发和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项目;(3)向成员国 提供粮农政策和计划的咨询服务;(4)讨论国际 粮农领域的重大问题,制定有关国际行为准则和 法规,谈判制定粮农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协议,加 强成员国之间的磋商和合作。
假如国家没有储备粮,那么,大灾后中国就会 缺粮,世界就会抢购粮。假如我国有一定的储 备粮和一套系统,那么就有能力去应对各种自 然灾害和突发事件。 2008年1月,我国南方遭受冰雪灾害,涉及湖南、安 徽、江西等19个省市;同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 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旱情持续半年 之久,5000万人口受灾;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 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2011年入汛期以后,全 国许多地方又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 目前,中国的大豆不能够自给自足。 进口大豆占 大豆总消费量的70%。 • 中国农业用水主要取自深层地下水,这些水被称 为“化石地下水”,是不可再生的。中国地下水的 水位近些年在迅速下降,这使得提高谷物产量的 效果不可持续。中国生产的一大部分谷物都是以 过度使用地下水换来的。 • 已经很难再迅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跟上迅速 扩大的需求。
• 三是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粮食进口量的细微 变化就可能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近年来,国际 粮食贸易基本趋于稳定,年均贸易量大体保持在4800 亿斤,约为中国粮食年度总产量的50%左右。中国粮 食进口国内需求量的1%,就相当于国际粮食贸易量的 2%,中国粮食进口存在着明显的“大国效应”,在粮食 安全战略上必须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供给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