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微生物学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
药品所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与化妆品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
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
•微生物基本特征:个体微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快速
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基本特征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微生物的危害
霉菌细菌酵母菌
•2 .种类繁多,至少有十万种以上。
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一、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3. 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泊、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
在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4. 繁殖快速: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会不断获取外界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繁
殖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即由一个细胞变成两
个,两个变成四个,……,最后发展成一个群体。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1.水和无机盐
•2.碳源。
碳源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作用主要为提供细胞的碳架,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产物的碳架。
•3.氮源。
氮源主要用于菌体细胞物质(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和含氮代谢物的合成。
培养基中使用的氮源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
•4.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源来源的营养物质或辐射能。
•5.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微生物的危害
•致病:使人类、动物、植物生病,比如说常见的病毒性感冒、皮肤病菌等均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导致相关制品损坏:
农林业产品中的微生物会导致粮、油、水果、蔬菜等的损坏含有丰富的养分,它们是微生物的天然营养基地,如果其他条件适宜,霉菌、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就会迅速地繁殖起来。
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的表面都生活着很多的微生物,如果保存不当,常引起食品的变质和腐败。
工业产品中的微生物各种工业器材,如金属、仪表、电讯器材、绝缘材料和纺织品等,它们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
或因种种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机物质,因此,都会受到微生
物的侵蚀,使之老化变质。
微生物与化妆品
•化妆品成分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对化妆品的影响•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
•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对生产直接产生影响的行业广泛涉及健康、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在化妆品生产中微生物是重点必须控制的项目之一,为零缺陷项,如有超标,均须销毁。
无论是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的菌落,对于化妆品的生产来说,都不可接受。
•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任何微生物污染都将对我们的产品产生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若化妆品污染上了致病菌,消费者使用了这种化妆品,可受致病菌的感染而生病,损害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而致病菌的存在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化妆品微生物基本规定:目前我们国内对于化妆品的规范中《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根据其要求对于微生物检测主要是细菌总数与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在总数控制于标准以下的前提下,对致病菌(耐热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出现进行有效控制。
•所谓致病菌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耐热大肠菌群来源于人和动物的粪便,因此每个人的体内都有
存在;大肠杆菌能引起肠道外感染、急性腹泻等疾病。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杆菌。
广泛分布
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皮肤、肠道和呼吸道对人有致病力,会引起人皮肤化脓感染,能引起化脓性病变,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脓汁呈绿色),特别是烧伤、烫伤、眼部疾病患者被感染后,常使病情恶化,可引起败血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
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能引起人体局部化脓性病灶,严重同样会引起败血症。
化妆品成分与微生物的关系
•1.化妆品营养成分与微生物的关系
化妆品的原料繁多,这些成分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需的碳源、氮源和矿物质等必须营养物质。
• 2.化妆品中的水分与微生物的关系
水分是决定微生物能否生长和影响生长速度的决定因素。
水又是化妆品生产的重要原料,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多种化妆品如膏霜、奶液和香波等都含有相当比例的水分,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3、化妆品的酸碱度、湿度等与微生物的关系
细菌适宜在中性及微碱性(pH6-8)条件下生长,霉菌适宜在中性及微酸性(pH4-6)条件下生长,化妆品的pH约在4-7之间,适宜微生物生长。
嗜温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40℃,37℃是大多数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
多数霉菌、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和化妆品的生产、贮藏和使用的温度基本一致。
以上因素都是造成了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生存和繁衍的条件。
微生物对化妆品的影响
微生物对化妆品品质的影响
•-颜色或气味的改变-变稀或结块•-分离-沉淀
•-霉变
•颜色变化的原因:一些微生物将其代谢产物中的色素分泌在化妆品中,如最常见到的是由于霉菌的作用,使得化妆品产生黄色、黑色或白色的霉斑以致发霉。
•气味变化的原因: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的生产繁殖所产生的胺、硫化物所挥发的臭气以及微生物使化妆品中的有机酸分解产生的酸气,使得经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散发着一股酸臭味。
•化妆品的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微生物的酶(如脱羧酶)的作用,使化妆品中的脂类、蛋白质等水解,使乳状液破乳,出现分层、变稀、渗水等现象,液状化妆品则出现混浊等多种结构性的变化。
•微生物使化妆品产生的这些变化,使得化妆品变质腐败,而不能使用,造成了经济损失。
化妆品原料中的微生物
•0级酸、碱、醇等,本身具有杀菌功能,无需检测。
•1级无水脂类、矿物油、凡士林、硬脂酸等,含极少量微生物,本身中等抗菌能力,只需一次检查。
•2级原料含少量微生物,被水稀释后能成为微生物营养物,如甘油、山梨醇等,一年检查一次。
•3级具有微生物污染风险。
表面活性剂、增泡剂、水解蛋白溶液、芦荟胶。
需防腐体系。
每批抽样检查。
•4级极高微生物污染风险,去离子水。
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
•污染化妆品的种类主要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化妆品中常见的细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如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也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芽孢杆菌属
•化妆品中常见的霉菌有青霉菌属、曲霉菌、芽枝霉属和交链孢霉属
•我国化妆品主要是细菌总数超标,其次是耐热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
•1. 膏霜类(护肤类)化妆品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有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大多数为中性、微碱或微酸性,这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调查这类化妆品微生物的污染率最高,污染的微生物种类亦最多。
检出率较高的有耐热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此外尚检出有蜡样芽胞杆菌、产气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肠杆菌属等。
•2. 洗护类。
此类化妆品不但富含水分,而且也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如水解蛋白、多元醇、维生素等。
香波的主要成分烷基硫酸盐等较易繁殖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与霉菌。
营养丰富,富含水分、较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污染率仅次于霜膏类。
•3. 粉类。
为干燥性化妆品。
此类化妆品比上述两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率低。
其污染来源主要是原料(比如滑石粉、色粉等)。
粉类化妆品中检出的抵抗力较强的需氧芽胞菌较多。
•4. 美容类。
这类化妆品在制造过程中大多经过高温融熔,因而染菌量不高。
但此类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对人健康影响最大,特别是用于眼周围的眼部化妆品和唇膏等。
一旦被至病菌污染,将会引起严重后果。
◆化妆品的污染分两个阶段:
◆一个是生产过程污染(从原料到产品),又称一次污染;
◆一个是使用过程污染,又称之为二次污染。
•一次污染,即生产过程污染:
• 1. 原料:化妆品原料污染是一次污染的最大原因。
极易受微生物污染的原料为天然的动植物成分及其提取物,如从动
物内脏和组织提取的明胶、胎盘提取液,中草药中的当归、芦荟、人参及其提取液等。
这些原料来源于自然且营养成
分丰富,极易受外界微生物污染。
被微生物污染可能性大
的其它原料有:增稠剂、天然胶质、粉体、离子交换水、
表面活性剂等。
其中特别应注意的是水,化妆品生产中主
要是采用离子交换水,由于除去了活性氯,易被细菌污染。
• 2. 设备、生产用具及包材污染
盛装原物料的器具一定要保持干净,就像我们吃饭的碗,刷干净是最起码要做的,刷干净以后还要保持清洁不被污染一样的。
而储存罐、搅拌器、研磨机、灌装设备等,都可能积聚微生物。
一般塑料或玻璃材质很多会带入
微生物污染,但棉签、毛刷、粉扑
等较易污染带菌,而此部分是与产
品及消费者直接接触的部分,因此
对此部分微生物的控制尤其重要,
特别是当材质涉及到动植物来源时。
•3. 生产环境污染
•空气:空气中经常漂浮着一些病菌,随着它漫无目的的漂浮,有时就会附着在产品上,所以要检测空气的清洁度,出入注意关门等;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由于地面的尘埃飞扬进入空气中。
•厂房空气中有相当数量的耐干燥的
细菌、酵母菌及霉菌孢子,从空气
中可分离到芽胞杆菌、梭状芽胞杆
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杆菌
等细菌种类;还可分离到青霉、曲
霉、芽枝霉、茁霉、毛霉及酵母等。
•4.人的生产及日常活动,
可使大量微生物进入空气中。
人体正常状态下带有无数的
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从
生产人员身上带到
产品中。
唾液
108/ml
•化妆品的二次污染: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
•消费者使用不当
•包装设计
如:据研究证实,一支新的睫毛膏,使用前污染率仅为1.5%,而使用中其污染率可急剧上升到60%。
此外,二次污染的茄病镰刀菌、绿脓
杆菌等可伤害角膜,严重时引起角膜炎,
甚至导致失明。
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1987~2002 年间,部分省市卫生监督机构先后对连续监测5~12 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937 份化妆品的检测,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平均为91 %;其中细菌总数为94 % ,耐热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和酵母菌为98 %~99 %。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对2574 份化妆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平均为91 %;其中细菌总数为91 % ,耐热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9 %~100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检测中心对2000-2002年广东省部分化妆品企业送检产品中分离菌株进行了初步分离鉴定:细菌主要有芽胞杆菌属,占细菌总数的28.6%;假单胞菌属占细菌总数的24.1%;葡萄球菌属占细菌总数的18.5%;其他属菌占28.8%,包括沙雷菌属、产碱菌属、微球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克雷柏菌属、爱文菌属、泛菌属、土壤杆菌属等。
霉菌和酵母有木霉属、曲霉属、根霉属、脉抱菌属、短梗霉属、假丝醉母属、红酵母属等
•这些属的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环境抵杭力较强,污染机会较多
•化妆品被微生物严重污染时,可使产品腐败、变质。
化妆品被致病菌污染可能诱发感染,用被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涂擦面部可引起疖肿,红斑、炎性、水肿。
使用被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也可成为皮肤化脓感染的原因之一,曾有因使用唇膏和口红而传播性病的报道。
•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化妆品如误入眼内可引起角膜化脓性溃疡,病情严重,发展迅速,1-2天内可引起角膜大片坏死,穿孔,痊
愈后留下疤痕或角膜葡萄肿,或白斑。
•化妆品污染腐皮镰刀菌也会引起角膜炎和溃疡。
•被微生物污染的眼线膏和染睫毛油可引起慢性结膜炎和眼睑炎。
•霉菌污染的化妆品,可能致皮肤癣症;化妆品霉菌污染也较严重,某些霉菌产生的毒素对人体危害较大。
contact dermatitis
Cosmetics caused acne
Cosmetics caused acne
contact cheilitis
•研究结果显示: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引起的二次污染非常严重,
以细菌总数的污染尤为突出。
•使用时间越长,污染越严重。
使用30 d的污染程度比使用15 d几乎增加一倍。
主要是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开盖次数增加,空气中的微生物不断落入,加上化妆品富含营养物质,利于微生物繁殖。
使用15 d的化妆品个人使用与美容院使用合格率类似,但使用
30 d后个人使用合格率比美容院的低。
•对使用方法和习惯的调查结果,美容院多由专业美容师使用,操作比较规范,与个人相比,取用时有专门工具,基本上不多取,用后拧紧瓶盖;而个人使时,往往卫生意识不强,从而使二次污染较美容院严重。
不同性状的样品中,霜状及液状化妆品二次污染率较高,可能二者含有除营养丰富外水分充足,微生物容易繁殖。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针对一次污染的预防:原料、仪器设备、生产过程及包装几方面 针对二次污染的预防:加强卫生宣传,让消费者知道化妆品是微
生物最容易孳生的场所及化妆品被微生物污染的危害性,使用中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1. 消费者要洗净手后再用手指沾取化妆品,用后随时盖好。
✓2. 在产品包装上使用难以进入微生物的容器,如手按的气压式细颈塑料瓶,用时不必启盖,不易被污染微生物。
✓3. 应用适量的防腐剂化妆品中添加化学防腐剂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