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2019•泰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浓盐酸挥发B.木柴燃烧C.工业炼铁D.有机肥腐熟2.(1分)(2019•泰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B.氨气C.氯化镁D.硫酸铜
3.(1分)(2019•泰州)下列物质可用作氮肥的是()
A.Cl B.Na2SO4C.CO(NH2)2D.Ca3(PO4)2 4.(1分)(2019•泰州)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铜作导线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5.(1分)(2019•泰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满氧气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D.滴加液体
6.(1分)(2019•泰州)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A.五氧化二磷:P2O5B.镁离子:Mg2+
C.2个钾原子:2D.3个氮分子:N3
7.(1分)(2019•泰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蒸馏水B.氖气C.硝酸钾D.氢氧化钡8.(1分)(2019•泰州)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
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9.(1分)(2019•泰州)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B.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可服蛋清减轻毒性
C.人体缺锌可引起佝偻病
D.补充维生素C可预防夜盲症
10.(1分)(2019•泰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少量面粉和蔗糖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均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自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目的是杀菌消毒
C.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D.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可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解释
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2分)(2019•泰州)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与性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稀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故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C.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12.(2分)(2019•泰州)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
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13.(2分)(2019•泰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B.通常情况下铝制品耐腐蚀,原因是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14.(2分)(2019•泰州)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15.(2分)(2019•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
实验一:如图1,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锌片插入到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二:如图2,用导线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极,然后把铜片和锌片一起插入盛CuSO4溶液的烧杯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观察到锌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减小
B.实验二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
C.实验一和实验二都明显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实验一和实验二从微观角度分析,都存在着电子的得失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7分)(2019•泰州)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校的营养早餐配料标签如图1所示,该配料中富含油
脂的物质是。
当衣服上粘有油脂时,可以用洗衣粉除去,其去污原理是。
(2)泰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摇篮,138泰州舰上使用的
玻璃钢属于材料;舰体在高盐的海水中易生锈,原因是海水中所含的物质存在时会加速铁的锈蚀。
(3)利用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可制得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推广使用沼气做燃料的优点是(答1点即可)。
(4)一种创可贴中间有个凸起的小囊区,如图2.按贴伤口的同时,小囊区内的水和硝酸铵固体被挤破混合,利用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温度,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17.(8分)(2019•泰州)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如图E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
②实验室用ClO3和MnO2混合制O2,发生装置可选用(填装置序号),用装置
C干燥O2,气体由导管端(填“a”或“b”)进入,用E装置收集O2的依据是。
③英国化学家布莱克是第一个“捕捉”到CO2的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为;1774年德国化学家贝格曼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纯。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结束后用(填仪器名称)
将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②下列有关蒸发过程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当蒸发皿中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增大
18.(8分)(2019•泰州)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 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2)A的俗称是;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
(3)I的用途是(答1点即可);H在F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测定。
19.(10分)(2019•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某些盐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研究主题:探究FeC1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
相关信息: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Fe和Fe2O3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Fe2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实验一: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①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
②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由实验启示,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
固体。
(2)实验二: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
①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 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3)实验三: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 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
①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 (答1点即可)。
②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
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 和Fe 3O 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
物质成分是 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
应,观察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4)拓展延伸
①配制FeCl 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红褐色物质,可向其中滴加少量的 溶液。
②结合已学知识,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Fe 2O 3发生还原反应时,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一般呈 (填“上升”或“下降”)的变化。
20.(7分)(2019•泰州)钼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用它制成的合金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工
农业生产和国防上都有广泛的用途。
如图是利用钼矿石(主要成分为MoS 2)制备金属钼的流程图:
信息:MoO 3+3H 2高温¯Mo+3H 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常将钼矿石粉碎,目的是;MoO3中钼元素的化合价为。
(2)操作Ⅰ的名称是;常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①的尾气,化学方程式为。
(3)制得19.2吨金属钼,理论上至少需含MoO380%的粗产品多少吨?请写出计算过程。
注:粗产品杂质中不含钼元素
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2019•泰州)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浓盐酸挥发B.木柴燃烧C.工业炼铁D.有机肥腐熟
【解答】解:A、浓盐酸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工业炼铁,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有机肥腐熟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1分)(2019•泰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B.氨气C.氯化镁D.硫酸铜
【解答】解:A、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氯化镁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镁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
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1分)(2019•泰州)下列物质可用作氮肥的是()
A.Cl B.Na2SO4C.CO(NH2)2D.Ca3(PO4)2【解答】解:A、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错。
B、Na2SO4不含有营养元素,不属于化肥,故B错。
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正确。
D、Ca3(PO4)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
故选:C。
4.(1分)(2019•泰州)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铜作导线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解答】解:A、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竹炭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碳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1分)(2019•泰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满氧气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气密性D.滴加液体
【解答】解:A、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A错;
B、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引燃,故B错;
C、检查装置气密性要在密封体系内,故C正确;
D、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故D错。
故选:C。
6.(1分)(2019•泰州)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A.五氧化二磷:P2O5B.镁离子:Mg2+
C.2个钾原子:2D.3个氮分子:N3
【解答】解:A、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钾原子表示为: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故选:D。
7.(1分)(2019•泰州)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蒸馏水B.氖气C.硝酸钾D.氢氧化钡
【解答】解:A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中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B错。
C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故C错误。
D中有三种元素,也含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A。
8.(1分)(2019•泰州)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
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铷原子的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故选
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1分)(2019•泰州)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霉变大米经淘洗后可食用
B.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可服蛋清减轻毒性
C.人体缺锌可引起佝偻病
D.补充维生素C可预防夜盲症
【解答】解: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不能食用,故A错误;
B.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为减轻毒性,可服下蛋清,故B正确;
C.人体缺钙会引起佝偻病,故C错误;
D.补充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故D错误。
故选:B。
10.(1分)(2019•泰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少量面粉和蔗糖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均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自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目的是杀菌消毒
C.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D.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可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解释
【解答】解:A、将少量面粉和蔗糖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蔗糖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面粉不会溶于水,故A错误;
B、自水生产过程中加入明矾,目的是明矾形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小颗粒杂质,故B
错误;
C、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故C错误;
D、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向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体积明显变小,可用微粒之间有空
隙的性质解释,故D正确。
故选:D。
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2分)(2019•泰州)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与性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稀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故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C.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A、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故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
法正确。
C、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
正确。
D、氢氧化钠含有氢氧根离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使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12.(2分)(2019•泰州)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
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
【解答】解: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甲>乙错误;故选项错误;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
液;故选项错误;
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
故选项正确;
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错误,因
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2分)(2019•泰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烟花常加入镁粉,原因是镁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
B.通常情况下铝制品耐腐蚀,原因是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巴黎圣母院失火,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实验时,氯酸钾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原因是高锰酸钾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解答】解:A、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于制作烟花,故正确;
B、通常情况下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
膜,故错误;
C、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
误;
D、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时也可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同样能加快氯酸
钾的分解速率,是因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故错误;
故选:A。
14.(2分)(2019•泰州)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解答】解:A.单质碘可以使淀粉变蓝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用碘酒溶液,故A错误;
B.(NH4)2SO4能和熟石灰如此一生成具有氨味的气体,而2SO4不和熟石灰反应,故B 正确;
C.碳酸钙和碳酸钾都能和盐酸反应,因此当CaCO3固体中有少量Na2CO3时,不能用盐酸除去,故C错误;
D.硫酸铜能溶于水,Fe不能溶于水,所以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时,可以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铁和硫酸铜溶液,得到硫酸铜固体还需要蒸发结晶,故D错误。
故选:B。
15.(2分)(2019•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两组实验。
实验一:如图1,将除去表面
氧化膜的锌片插入到盛CuSO 4溶液的烧杯中;实验二:如图2,用导线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铜片和锌片分别连接到电流表的正、负极,然后把铜片和锌片一起插入盛CuSO 4溶液的烧杯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观察到锌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减小
B .实验二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
C .实验一和实验二都明显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实验一和实验二从微观角度分析,都存在着电子的得失
【解答】解:A 、由方程式n+CuSO 4═Cu+nSO 4可知,每65份质量锌置换出64份质量铜,溶液的质量要增加,故A 错误;
B 、n 、Cu 、CuSO 4溶液及外电路共同构成了原电池。
由于n 失去的电子经导线转移到Cu 片上,故导线上有电流通过,实验二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B 正确;
C 、实验一不能体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二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 错误;
D 、实验一和实验二从微观角度分析,都存在着电子的得失,故D 正确;
故选:BD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7分)(2019•泰州)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校的营养早餐配料标签如图1所示,该配料中富含油
脂的物质是 花生油 。
当衣服上粘有油脂时,可以用洗衣粉除去,其去污原理是 乳化 。
(2)泰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摇篮,138泰州舰上使用的
玻璃钢属于 复合材料 材料;舰体在高盐的海水中易生锈,原因是海水中所含的 盐类 物质存在时会加速铁的锈蚀。
(3)利用植物秸秆、牲畜粪便等可制得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
化学方程式为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推广使用沼气做燃料的优点是 生成物只有
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答1点即可)。
(4)一种创可贴中间有个凸起的小囊区,如图2.按贴伤口的同时,小囊区内的水和硝酸铵固体被挤破混合,利用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温度 降低 ,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解答】解:(1)小麦粉、白砂糖富含糖类;花生油富含油脂;鸡蛋富含蛋白质;当衣服上粘有油脂时,可以用洗衣粉除去,其去污原理是乳化;
(2)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舰体在高盐的海水中易生锈,原因是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存在时会加速铁的锈蚀;
(3)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
点燃¯CO 2+2H 2O ;生
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4)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利用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温度降低,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故答案为:
(1)花生油 乳化;
(2)复合材料 盐类;
(3)CH 4+2O 2
点燃¯CO 2+2H 2O 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4)降低。
17.(8分)(2019•泰州)请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如图E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水槽。
②实验室用ClO3和MnO2混合制O2,发生装置可选用A(填装置序号),用装置C 干燥O2,气体由导管a端(填“a”或“b”)进入,用E装置收集O2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
③英国化学家布莱克是第一个“捕捉”到CO2的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1774年德国化学家贝格曼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纯。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结束后用玻璃棒(填仪器名称)将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②下列有关蒸发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c(填序号)
a.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当蒸发皿中水分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则精盐质量将偏低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增大
【解答】解:(1)①甲仪器的名称是水槽;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可先A;用装置C干燥O2,气体由导管a进入;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能用E装置收集;
③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①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结束后用玻璃棒将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②a.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液体要,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故a正确;b.当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把食盐蒸干,故错误;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会造成精盐的损失,则精盐质量将偏低,故c正确;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的质量分数增大,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