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例心肺复苏仪与人工心脏按压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例心肺复苏仪与人工心脏按压对比分析
我国每年有近200万人发生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死亡。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性猝死有两
个高峰期,一是出生后6个月,二是45~75岁。
其中50%~60%发生在家中,且多在床上,6%发生在厕所,8%~12%发生在工作时间,2%~3%发生在体力活动时,也有发生在进餐、看电视、聊天
及情绪激动时。
男女之比约为10:1。
心搏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由于大多数心搏骤
停发生在院外,因此对该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由于多种原因,该项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世界范围内其抢救成功率很低。
因此如何加强复苏理
论和技术的研究,提高复苏成功率,是摆在所有医护人员面前的艰巨任务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
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
而传统CPR患者生存率和自主循环恢复与冠脉再灌注有关,其中按压是再灌注压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我们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120"呼救心脏骤停的院前
患者,时间从到达现场10min至持续性标准徒手CPR30min未获得成功,而且有一线希望的以及
患者家人强烈要求,回本中心急诊科进一步加强CPR的患者。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93例患者随
机分为使萨勃心肺复苏器CPR75例(试验组),徒手CPR18例(对照组)。
均为1小时内出现心搏、呼吸骤停患者。
注明;实验组为使用萨博心肺复苏器组,对照组为人工按压组(我科只有一台萨博机)
1.2方法:实验组萨勃心肺复苏器进行CPR。
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后安置萨
博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将背板置于患者的肩背部,底板插入背板中,按压垫置于胸部中下
1/3交界处,通气管连接气管导管。
该机是一台以氧气为动力的全自动同步胸外按压,间歇时间
周期正压呼吸型,预设按压频率为100次,每按压5次后,有1.25秒延迟换气(即按压与通气之比为5: 1)。
对照组用徒手CPR。
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除颤、结合静脉应用常规复苏药物,
及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
按照2012复苏指南判定,疗效为复苏有效或无效。
1.3结果:两组心搏骤停患者一般情况及复苏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复苏时间(分钟min) 复苏成功率(%)
对照组18 22-88 >30min 2.48%
实验组75 29-87 >30min 6.85%
X2=4t=2.3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表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明显升高,但是并未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2.讨论
传统的CPR因医务人员的技术、体力等因素影响按压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复苏成功率。
因此诞生了多种机械CPR装置,如萨勃复苏器、复苏床、复苏背心等,它能明显增加心排血量
及通气量,提高脑灌注。
自1960年Kouweuhoven首先报道了应用胸外按压压迫胸骨和脊柱间
的心脏而泵血救治心性猝死者成功。
此后,标准CPR在国际上一直备受推崇。
但长期以来,标
准CPR下的患者血流灌注并不理想。
有人认为,即使接受正规训练的CPR手法,也只能提供正
常血供的20%?30%,也仅能使颈动脉搏出量保持在6.67/13.3kPa(50/100mmHg)。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工CPR操作者容易疲劳,需要2名以上操作者合作,期间不可避免地中断按压降低了复
苏效果,而且容易受操作熟练程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使标准CPR的有效性受到影响。
因此,《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了按压质量问题,强调用力按压,快速按压,使胸
廓充分回弹和尽量减少中断按压的时间。
在国际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恒定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不可由人工完成,机械装置辅助的胸外按压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心肺复苏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问题。
与标准CPR相比,萨博心肺复苏器具有以下优点:
2.1快速有力的按压模式能最大程度的改善血流动力学,其能效比可达95%。
2.2连续可调的按压深度,可适用不同体型患者,可最大限度减少损伤并保证有效的按压深。
2.3每分钟100次恒定的按压频率,可确保恒定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2.4按压深度的指示,可根据每个患者胸厚,自动指示需按压深度。
2.5安装快捷、操作简单,由人工心肺复苏转换为机械复苏仅需10秒钟。
2.6可同时进行电除颤或监护,互不干扰。
2.7不易疲劳,可连续不间断的进行CPR,节省人力。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机具有人力所不能达到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辉,张军. 最新心肺复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J]. 甘肃科技纵横. 2009(03).
[2]李月明. 新指南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05).
[3] 李小燕. 心肺复苏机用于超长心肺复苏的效果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