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形态学-胸部特征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留着单一爪的原始状态外,大部分昆虫的前跗节发生了不 同形式的变化。 • 一般昆虫的前附节具两个侧爪,仅少数昆虫(如衣鱼)既有 侧爪又有中爪。 • 有些昆虫前跗节基部常有一骨片陷在最后一跗分节内,称掣 爪片(unguitractor plate),从掣爪片端部中央发出一个 突起伸在两爪中间的构造称爪间突(empodium),通常各 侧爪还可以有各种突起、分叶等,如爪基部的瓣状构造称爪 垫(pulvillus)。 • 直翅目等昆虫两爪中间具中垫(arolium)。
7、半鞘翅(hemielytron,复hemielytra):又称半 翅,其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如大多数蝽类前翅。
8、鞘翅(elytron,复elytra):全部骨化,坚硬,主 要用于保护后翅与背部;如鞘翅目前翅。
9、棒翅(halter):称平衡棒,呈棍棒状,能起感觉与 平衡体躯的作用;如双翅目后翅,捻翅目前翅。与膜 翅同源,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变成膜翅,如果蝇的后 翅。为翅型名称统一而改称棒翅。
R1后的室为R1室;当某一翅脉消失,命名时应考虑已消失的 脉名,如R3消失,R2后的翅室叫R2+3室。 • 如小室极多,不一定每翅室都予以命名,如蜻蜒、脉翅类中 。此外,在蜂类中又有中室、盘室、缘室等。 翅痣(pterositma):一些昆虫翅两端部前缘具1深色斑。
翅 的 适 应 与 变 化
基节窝
昆虫的足
(股节)
螳螂的前足
基节




本基 类节



蜜蜂前足
胫节
基跗节
跗节
腿节
蜜蜂后足
转节 基节
胸足的基本构造
着生在侧腹面基节臼(或称基节窝),与侧板的关节: 仅与侧板的侧基突相支接的单关节构造; 同时与侧基突和基前转片相支接的双关节构造
6节组成,节与节之间常有一两个关节相支接。 1、基节(coxa,复数coxae):最基部,常短粗,但捕食性 的种类前足基节却很长,如螳螂和部分猎蝽的前足基节。 2、转节(trochanter):较小,常与股节紧密相连而不很活动 。蜻蜓目昆虫的转节中部狭隘,似为两节。 3、股节(femur,复数femora)又称腿节:常最发达;基部 与转节紧密相连,端部与胫节以发达的前后关节相接。
A.步行足(步甲、虎甲)B.开掘足(蝼蛄、金龟甲)C.跳跃足(蝗虫、跳 蚤的后足)D.捕捉足(螳螂、猎蝽的前足)E.携粉足(蜜蜂总科的后足) F.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G.攀缘足(虱类的足)H.游泳足(龙虱等水 生昆虫的后足)
昆虫的翅
• 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类群。
• 翅的获得
– 逃避敌害和不良生境 – 扩散到新栖地 – 易于找到配偶
外缘(outer margin)。
臀角(anal angle)
后缘或内缘(inner margin )
昆 虫 翅 的 基 本 类 型
翅的类型
据形状、质地与功能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9种。
1、膜翅(membranous wing):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 见,如蜂类
2、毛翅(piliferous wing):膜质,翅面与翅脉被很多毛, 多不透明或半透明;如毛翅目。
具成排的梳刷花粉的毛刷,特称基跗节(basitarsus); • 而蜜蜂前足的第1跗节基部有一凹陷,与胫节末端的瓣状物一
起构成了净角器(antenna cleaner),以清除粘在触角上 的花粉等脏物。 • 蝼蛄前足跗节各亚节特化为齿状,以适挖土。
(6)前跗节(pretarsus,复数pretarsi): • 除原尾目、部分弹尾目、部分全变态类昆虫幼虫的前跗节还
A.膜翅(蜂类)B.缨翅(蓟马)C.毛翅(毛翅目)
D.鳞翅(蝶、蛾)E.覆翅(蝗虫、叶蝉前翅)
F.半(鞘)翅(蝽类前翅)G.鞘翅(鞘翅目前翅)
I
H.棒翅(双翅目后翅,捻翅目前翅)I.半覆翅(竹
节虫后翅)
膜翅
覆翅
覆翅
鳞翅
鳞片
鞘翅
半鞘翅
硕 蝽Biblioteka 缨翅平衡棒• 翅室(cells):翅脉把翅面划分成的小区叫翅室。 • 闭室(closed cell或enclosed cell):当一翅室的各边均
被翅脉包围或仅基方与翅基相通时的翅室。 • 开室(open cell):有一边没有翅脉而达翅缘的翅室。 • 翅室命名:用它前缘的纵脉的简写,如R1脉后的翅室叫R1室 • 如一翅室被横脉分隔,如R1室被横脉r分为2室则基部室叫第
1R1室,端部室称第2R1室,依次类推。 • 当两条翅脉合并为一条脉时,翅室以后一条脉命名,如Sc+
4、开掘足(digging legs):较宽扁,股节或胫节上具齿, 适于挖土及拉断植物的细根。如蝼蛄、金龟甲、蝉的若虫等 土栖昆虫的前足。
5、游泳足(swimming legs):稍扁平,具较密缘毛,形若 桨,适于划水。水生昆虫的足(除有些种类的前足外)均有 不同程度的适应游泳的形态特化。
6、抱握足(clasping legs):较短粗,跗节特别膨大,具吸 盘状构造,在交配时能挟持雌虫,如龙虱雄虫的前足。
胸足 基本 类型
胸足的类型
根据其结构与功能,分为8种不同的类型。 1、步行足(walking legs或ambulatorial legs):最常见,
某些特化类型有时亦能用于行走。 步行足还有帮助捕食、清洁、抱握雌虫、攀缘等功能。 有些学者还虎甲、步甲、蜚蠊等能快跑的足专称为疾走足; 2、跳跃足(jumping legs或saltatorial legs):股节特别发 达,胫节细长,当股节肌肉收缩时,折在股节下的胫节又突 然伸开而使虫体向前上方快速运动,如蝗虫、跳蚤的后足 3、捕捉足(grasping legs或raptorial legs):基节多延长 ,股节发达,股节与胫节上多有相对的齿或刺而形成一个捕 捉机构,如螳螂、猎蜡等很多捕食性昆虫的足。有些猎蝽的 足并不特化,但它们能用前足蘸以植物的胶黏捕猎物。
部分蜂类基部有一个多少明显的拟转节,称为第2转节。 捕食性昆虫足的股节表面,特别是内侧常具有齿与刺。
4、胫节(tibia,复数tibiae): 细长,可折叠到股节之下;
•捕食性的种类胫节内侧常具刺或齿,有些螳螂目、 半翅目等昆虫胫节具叶状突起; •猎蝽科、姬蜡科昆虫前、中足胫节的端部常具海绵 沟(sponge furrow)以帮助捕食猎物。 •螽斯的前足胚节上具听器,能接受声音信息。
• 这也正是昆虫如此繁荣的主要原因。
昆虫翅的基本构造
(后缘)
“三褶四区”:
基褶(basal fold)
臀褶(vannal fold)
轭褶(jugal fold);
腋区
臀前区 臀区
翅的关节
轭区
(自学)
“3缘3角”
肩角(humeral angle)
前缘(costal margin)
顶角(apical angle)
7、携粉足(pollen-carrying legs):多毛,较宽扁,基附节 甚大,适于采集与携带花粉,如蜜蜂总科昆虫的后足。
8、攀握足(clinging legs:又叫攀悬足、攀缘足等,各节较 短粗,胫节端部具1指状突,与跗节及呈弯爪状的前跗节构 成一个钳状构造,能牢牢夹住人畜毛发等。如虱类的足。
3、鳞翅(lepidotic wing):膜质,因密被鳞片外观多不透 明;如蝶、蛾。
4、缨翅(fringed wing):膜质透明,脉退化,翅缘具缨状 长毛;如蓟马。
5、半覆翅(hemitegmen):臀前区革质,其余膜质,翅折 叠时臀前区覆盖住臀区与轭区起保护作用;如多数竹节虫后 翅
6、覆翅(tegmen,复tegmina):革质,多不透明或 半透明,主要起保护后翅的作用;如蝗虫、叶蝉前翅 。
昆虫形态学(胸部) Insect Morphology
昆虫的体躯
前胸
胸部的基本结构
• 胸部的每一个胸节都是由4块骨板构成的。 背面的称背板,左右两侧的称侧板,下面 的称腹板。
• 骨板的名称按其所在胸节而命名,如前胸 的背板称前胸背板,中胸的腹板称中胸腹 板等。
前 胸
胸部的附器
• 三对足(前足、中足和后足) • 两对翅(前翅和后翅)
(5)跗节(tarsus,复数tarsi): l~5个亚节,即跗分节(tarsite或tarsomere)。
• 原尾、双尾、部分弹尾目和多数全变态的幼虫为1节; • 有翅亚纲的成虫及不全变态若虫或稚虫多为2~5节。 • 同种昆虫各足跗节的亚节数可能不同。 • 有些种跗节特化,如蜜蜂后足第1附分节特别膨大,其上内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