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对策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审计对策研究论文
一、主要困难
(一)、基础理论研究不够,缺乏系统理论指导
对于绩效审计,国外研究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很多方面未能取得广泛一致,我们自然不能照搬照套。
国内学者和研
究人员对中国特色绩效审计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但都十分零散,没有
形成比较统一的主流观点,无以深刻影响我国绩效审计理论、观念和实践
的格局。
因此,在缺乏比较系统的理论指导前提下,要全面开展绩效审计
实践活动是比较困难的。
(二)、面向社会宣传不够,缺乏一定审计环境
由于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相对缺乏,有的地方绩效审计实
践近乎空白,审计机关也没有将绩效审计纳入审计宣传的范围等诸因素的
影响,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知之甚少,广大民众也对缺乏了解,社会关注
度极低。
致使中国特色绩效审计远在绝大多数人的视线之外。
因此,开展
绩效审计缺乏一定的审计环境。
(三)、法律法规依据不够,缺乏具体指导细则
修订后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或者财务
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效益”二字,很宏观很
笼统,不足以支撑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开展。
除此之外,目前尚无其它法
律法规规定。
同时,指导绩效审计的具体实施细则也未出台。
因而,有的
地方试行绩效审计,只能在不规范、低水平的状态下进行。
绩效审计的法
律依据不充实,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专业审计力量不够,缺乏相关从审经验
绩效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审计目标的全面性、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
计评价标准艰难性等多因素的组合,要求从审人员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和
技能。
尽管我国审计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这类专业审计人员仍十分缺乏。
加之绩效审计实践活动很少,绝大部分审计人员无绩效审计从审经历和从
审经验,这势必影响广大审计人员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信心。
(五)、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缺乏统一衡量标准
各项资金的绩效实现过程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
会千差万别,从而衡量和评价被审计事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方面
的指标、标准有所不同,也难以统一。
有时不同地域同类事项的评价指标、标准也不能一概而论。
甚至同一审计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所
得出的结论都会有所不同。
没有切实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衡量
标准,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无法控制,影响绩效审计开展。
(六)、相关制度完善不够,缺乏审计结果运用
绩效审计成果能否得到充分有效运用,是体现绩效审计的作用和价值
的重要方面。
目前,由于审计结果公告、责任追究制度等可以有效促进审
计结论执行和审计成果得到运用的相关制度尚不完善,或者说无法全面执行,在很多地方就连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结论还难以得到全面的执行
落实,相关制度规定还未十分明确的绩效审计结果运用会更难得到保证。
二、解困途径和对策
一、组织力量,借鉴国内外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
合我国审计特点,对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基础理论展开较系统的研究
二、广泛开展宣传,让社会更多的了解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营造良好的绩效审计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充实专业审计力量,创新队伍管理体
制和方法,加强培训,为开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提供人力资源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要不断优化人才结构,通过公务员招考、调入、聘请等方式逐步提高法律、工程、环境保护和计算机等相关专
业人员比例。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各级审计机关建立绩效审
计领导和业务咨询指导小组,由主要领导、审计业务骨干、法律、经济学、统计、建筑、工程技术、环境保护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相关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可进行专家外聘。
所建立的业务领导小组统筹全局的
绩效审计专业技术工作,进行有关绩效审计的专业协调、专业咨询、业务
指导、质量控制以及绩效审计结果报告的把关等工作。
同时,还应加强现
有在职人员绩效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大规模培训绩效审计专
业人员。
改进培训方式,由国家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利用金审工程所
建立的网络平台和其他方式,用全员培训与培训绩效审计业务骨干相结合、全面培训学习绩效审计知识与以绩效审计重点案例剖析学习相结合、上级
审计机关派员深入基层指导绩效审计实践与下级派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的
绩效审计工作进行现场练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广大审计人员宏
观分析的能力、查处揭露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线索的能力、财务信息
分析的能力和实事求是作出审计判断的能力,提升广大审计人员有效开展
绩效审计的其他各种专业胜任技能。
四、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订和完善,进一步充实绩效审计法律法规规定
积极推动有关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订和完善,努力做
到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条款规范绩效审计。
在做好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和
经济责任审计条例的制定工作中,注重涉及完善有关绩效审计的内容。
在
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起步阶段,国家审计署至少先应依据审计法和其他方
面的一些相关规定,以部门规章来明确绩效审计的相关事项,让绩效审计
工作逐步开展起来。
之后,要立足我国审计实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在较短的时间内出台绩效审计准则和指南。
五、积极探索,制订一系列切
实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构建起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
系
六、广泛借鉴,摸索总结,大胆创新,积极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
八、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绩效审计结果得到运用
审计作用的发挥,突出体现在审计结论是否得到执行、审计结果是否
得到运用。
已经试行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充
分调动了社会舆论监督和问责制的力量,在促进审计结论执行,审计结果
运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为确保绩效审计结果得到运用,审计机关不
断提高绩效审计质量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并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责
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
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赋予人大等相关部门的
质询、罢免和撤职等监督手段,强化政府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效率
低下及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行为的有关责任人问责,以确保绩效审计成果
有效落实,减少和杜绝屡审屡犯现象和审计人力资源的浪费。
摘要:本文从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不够、缺乏系统理论指导;面向社会宣传不够、缺乏一定审计环境;法律法规依据不够、缺乏具
体指导细则;专业审计力量不够、缺乏相关从审经验;评价指标体系不够、
缺乏统一衡量标准;相关制度完善不够、缺乏审计结果运用等六个方面剖析了开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上述困难的对策。
可资同仁借鉴参考。
关键词: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困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