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_释义_现状和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课 程 管 理 的 现 状 及 问 题 ( 一) 课程管理的现状 我国课程管理体制是在建国第一次课程改革过程中建立 的, 其形式为在全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 书。适应这种课程模式的需要, 长期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管理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 这种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集课程设置标准、课程计 划和教学设计为一体, 由国家制定并通过政令颁布实施, 地方 和学校只能依照执行, 无权做出调整, 也无权承担责任; 对于 科 目 设 置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时 数 及 学 年 周 数 、各 学 年 培 养 目 标 、 开学与放假等具体事宜都有统一、详尽的规定 ; 教科书由国家 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编写, 编写出的教 材由国家确定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教科书。 我国基础课程管理权利高度集中和统一, 这为培养统一 的国民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 进步, 这种集权体制下单一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现。一方面, 单一课程开发模式强调全国一致, 不能照顾到各地实际情况。 这种模式不可能解决学校所遇到的所有课题问题; 另一方面, 高度集中统一课程管理模式很难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参与课 程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迅 速发展的实际情况。 ( 二) 课程管理的问题 目前, 我国中小学课程管理的问题较多, 课程改革中遇到 很多问题, 也与课程管理的问题有关, 解决不好管理问题, 将 直接影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我们认为我国课程管 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 程 意 识 薄 弱 首先, 缺乏对课程管理的研究。许多人认为课程管理包含 在教育管理中, 所以没有必要专门讨论课程管理的问题。殊不 知, 就像教育理论不能代替课程理论一样, 对教育管理的研究 不 能 代 替 对 课 程 管 理 涉 及 的 问 题 , 如 课 程 目 标 、课 程 标 准 、课 程结构等的研究。其次, 重视经费、设备等硬件, 忽视管理。课 程管理者们比较重视经费、设备等课程的“硬件”建设, 很少想 到 从 管 理 方 面 解 决 课 程 的 问 题 。 课 程 的 实 施 离 不 开 经 费 、设 备、师资、教材等必要条件, 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我国 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 这种情况在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 好转, 这就更需要加强管理的意识, 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手 段, 使这些“硬件”发挥最大的效益。 2.课 程 管 理 目 标 与 课 程 目 标 的 严 重 偏 离 课程管理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因此, 课程管理目标与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课程系统在运行过程 中与课程目标出现偏离, 这是正常的, 管理就是要校正和控制 这种偏离, 使课程系统不断地接近课程目标。但现在中小学课 程管理不是把目标对准课程目标, 而是对准了各种选拔性考 试。比如, 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 把有限的教师集中安排在
○ 教育研究 2006年6月号上旬刊
课程管理: 释义, 现状和趋势
张九洲
( 大理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摘 要: 课程管理是一个涉及课程改革全局的重要问题。 对课程管理内涵的阐释, 以及分析课程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课程管理的变革趋势, 有利于新课程改革 的深入。
特别是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差, 很容易发生心 理行为偏差。据不完全调查, 师范学校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心理 现象和问题:
1.因 属 当 代 独 生 子 女 群 体 , 感 情 脆 弱 , 意 志 不 坚 强 , 生 活 磨炼经历少, 难以经受挫折, 存在适应障碍;
2.女性学生比例大 , 个 性 较 强 , 比 较 敏 感 , 心 胸 狭 隘 , 有 较 强的嫉妒心理;
( 一) 规范化趋势课程管理一直由教育管理部门来完成 的, 而教育管理部门的综合性很强, 因此它的专门化程度不 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要建立健 全各种课程制度, 设立课程专门管理机构去解决这一问题。
( 二) 科学化趋势科学化是课程改革的又一趋势。学校 对 课 程 不 能 执 行 简 单 的 管 理 方 式 , 面 对 生 动 活 泼 、丰 富 的 课 程, 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开发, 强调科学性, 认真区分对 象, 确定管理与开发的方式, 提高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效率。 目前, 普通高中正在推广的学分制是课程管理走向科学化 的重要标志。
106
到 教 育 目 标 的 程 度 的 过 程 。”学 校 管 理 过 程 中 的 评 价 包 括 过 程 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方面, 即从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两个 方面开展对学校课程实施水平的评估, 从本地区基础教育发 展 的 不 平 衡 性 , 对 提 高 学 校 课 程 的 实 施 和 管 理 水 平 分 类 、分 层、分步提出要求, 逐步实施到位。
毕业班, 安排在考试科目上。这种管理不是使课程的实施不断 接近课程目标, 而是离它越来越远。
三 、课 程 管 理 变 革 趋 势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中 明 确 提 出 基 础 教 育 要“试 行 国 家 课 程 、地 方 考 察 和 学校考察”, 课程将由集权走向分权。各个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逐步加大地 方和学校的课程权利, 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时空间,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走 向。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课程管理呈现如下一 些基本趋势:
关键词: 师范学校 特别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
小 学 教 师 是 小 学 生 求 知 、成 才 、成 人 的 启 蒙 者 和 引 路 人 , 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祖 国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 而健康的心理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 素,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完成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 更是学 生心理健康的首要保障。
2006年6月号上旬刊 ○ 教育研究
师范学校须特别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管玉清 王晓辉
( 阿城师范学校, 黑龙江 阿城 150301)
摘 要: 目前,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 严重的 已经成为令人忧心的社会问题。师范学校承担培养小学教师 的重要任务, 在全社会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师范 学校须特别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才能培养出既能教书, 又 胜任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合格小学教师。
关键词: 课程管理 内容 现状 问题 趋势
近几年来, 我国的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 人 们对于课程管理问题重视似乎不够, 通常都把关注点放在课 程设置及教材的编写等问题上。事实上, 课程管理是一个涉及 课程改革全局的重要问题。树立课程管理的理念, 构建科学合 理的课程管理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课 程其他方面改革的必要保障。因此, 加强课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研究, 探寻 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管理体系, 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 三) 民主化的趋势课程管理制度的两种基本类型是集权 制和分权制。集权制的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 这必然导 致事实上的官僚主义。集权制管理是我国课程管理在很长一
一 、课 程 管 理 宏观层面上的课程管理既包括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 也 包括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管理; 微观层面上的课程管 理指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本文把课程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微 观层面上, 即指学校课程管理。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我 们对课程的理解而确定的。我们认为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 括 课 程 体 系 的 构 建 、课 程 实 施 和 课 程 评 价 等 三 个 方 面 。 ( 一) 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般将课程可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三 大 模 块 。其 中 学 科 课 程 又 可 分 为 分 科 课 程 和 综 合 课 程 。且 每 一 种学科课程都可有必修和选修两种设置方式。 可以看出课程体系是十分复杂的。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 断深入 , 课程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学科课程中的综合课程及其 选修的方式受到重视; 活动课程在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增 加; 隐性课程的教学与教育价值得到普遍承认和多方面的关 注。课程结构的复杂化对教育管理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它使 教育管理的复杂度大大提高了。可以说, 认真开展“综合实践 活 动 ”、“学 校 课 程 ”、“选 修 课 程 ”等 , 真 正 建 立 课 程 体 系 , 对 管 理者来说是全新的, 也是更为复杂的内容。 ( 二)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它是达到预 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 课程设计越好, 实施起 来就越容易, 效果就越好。但是, 课程设计得再好, 如在实践中 得不到实施, 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因此, 学校要提高实施水平。要根据国家课程政策, 结合 本地区实际, 确定学校课程比例的上下限, 以及不同的年段、 年级的具体课时, 确定7—9年级选择综合课程, 还是选择分科 课程, 或者是选择综合与分科相结合。学校要按规定开设国家 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程门类, 创造条件开设好课程计划中规 定的新课程, 明确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4%—5%的课 时的分配和使用原则, 不得随意增加和减少课程门类, 开足规 定的课时, 纠正瞄准选择性考试而自行增加或减少课时的现 象。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国家课程的实施、操 作 进 行 调 整 、充 实 和 完 善 , 提 出 富 有 本 地 、本 校 特 色 的 具 体 操 作要求和规定, 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 ( 三) 课程评价 “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
5.独立意识不强, 遇到困难和挫折, 自我调节能力差; 6.受就业形势 和 社 会 不 良 现 象 影 响 , 多 表 现 厌 学 , 但 追 求 所谓时尚, 寻求刺激, 早恋, 违反纪律, 迷恋网络、破坏公务, 个 别有暴力倾向; 7.人 生 观 、价 值 观 、世 界 观 模 糊 不 清 , 自 己 的 理 想 与 现 实 存在差距时, 有很强的不满情绪, 严重的出现心理失衡; 8.受社会阴暗 面 影 响 , 看 不 到 社 会 主 流 , 经 常 抱 怨 社 会 不 公, 有很强的消极心理; 9.注重教师和社会评价, 不良或错误评价导致行为偏激; 10.对 政 治 性 、思 想 性 的 正 面 宣 传 表 现 冷 漠 , 甚 至 有 较 强 的抵触态度和逆反心理。 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和健康安全, 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有一位来自 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 因父母超生, 5个孩子的7口之家仅靠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师范学 校承担着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因此, 在全社会重视加强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 师范学校须特别加强学生的心理 健康教育。
一、为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须特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师范学校现行五年制专科培养体制 , 在校学生大多在15~ 20岁之间, 从心理学上划分属于青年初期。由于主客观原因, 他们的思想波动大, 行为表现不稳定, 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
3.生 源 地 不 同 , 很 多 行 为 习 惯 也 不 同 , 心 理 闭 锁 , 长 时 间 发展导致焦虑、抑郁, 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4.家 庭 经 济 和 社 会 环 境 影 响 , 存 在 自 卑 、孤 僻 心 理 , 少 数 因家庭经济负担重, 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甚至出现意识和行为 障碍;
目前, 因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使教师自身陷入困境, 生命健 康受到威胁, 甚至违法犯罪、导致很多小学生受到严重伤害的 现象屡见报端。事实证明,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 的危害, 已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素质不高对学生所产生的影 响。从长远角度来说, 教师的心理健康, 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 整个社会群体心理的健康, 关系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