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有精美龙纹图案的清代宫廷缂丝绣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有精美龙纹图案的清代宫廷缂丝绣品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大约起源于公元七世纪,隋唐时渐趋成熟,宋代时便在中国织造史上占有了突出的地位,直至明清,始终是皇家的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故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美名。
据资料记载,缂丝都有专用的织机——缂丝机,这是一种简便的平纹木机。
缂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10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缂织。
缂丝的整个工艺过程,一般说来,可概括为四步:第一步是把经丝上到木机上,包括落经线、牵经线、套扣、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拦经面十一道工序;第二步,用墨笔把纹样勾画在经面上;第三步是织纬;第四步,修剪反面的毛头。
缂丝作品一般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缂丝作品大多是集体创作的,后人判断这类作品价值的高低只能看其作品本身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其次是缂丝的创作往往很费工夫,有时为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几个月乃至几年,所以一件缂丝作品的完成往往倾注着作者大量的心血;三是缂丝作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这件清代宫廷缂丝绣品(见图),让我们见证了缂丝工艺的精妙。
该绣品长180厘米,宽100厘米;四周为“暗八仙”图案,以荷花间
隔,下端依次绣海水、云气和浪花,中间为“海水江崖”纹,寓意福山寿海、一统江山。
图中波涛汹涌,浪花飞溅,云气飘荡,簇拥朵朵牡丹娇艳盛开,四条团龙腾云而起,姿势各异,威猛刚健,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该缂丝绣品,制作精良,浑朴高雅,别具一格,犹如雕琢镂刻,立体感十分强烈,显示了名工巧匠的高超技艺;保存极为完好,当是清代宫廷中罕见的精品。
这件缂丝绣品在第七届中国·锦州古玩文化节公益性“寻宝”活动中,被评为“十大宝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