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吞并西伯利亚的过程与前史(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俄吞并西伯利亚的过程与前史(12)
⼗⼆)哥萨克叶尔马克
俄罗斯有⼀个⾮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个民族,却有着相同的⽣活习惯和组织系统;他们不是⼀⽀军队,却⼏百年以作战作为⽴⾝之本;他们并不以游牧著称,但却曾经是让⽆数⼈闻风丧胆的精锐骑兵。
他们的名字叫哥萨克。
哥萨克这个词来⾃于突厥语,按字⾯解释是“携带轻武器的寻宝者”,后来演变成为“⾃由⾃在的⼈”。
⽤其他的名词来解释的话,褒义的就是“绿林好汉”,贬义便是“强盗⼟匪”。
从伊凡四世开始的俄罗斯农奴化过程,把众多不愿为奴的⼈逼迫逃亡到边区尤其是南俄草原谋⽣。
这其中以俄罗斯⼈和乌克兰⼈为多,还有⼀些波兰⼈、摩尔多⽡⼈和波罗的海⼈,这些逃难者积少成多,逐渐成为⼀个庞⼤的群体。
在受到西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影响之后,这个群体具备了能骑善射,极端讨厌约束的特性。
沙皇政府对他们还鞭长莫及,于是,抢劫成为他们赖以为⽣的主要⼿段。
路上的商队、河⾥的商船、边境的城市、游牧民族的帐落,都是他们猎取的⽬标。
倚仗着矫健的顿河马、锋利的哥萨克弯⼑和长达三⽶的长⽭,哥萨克四处横⾏,作着⼑头舔⾎的没本钱买卖。
在哥萨克的营地——“塞契”中,⼤部分居民依靠战利品为⽣,⼀部分⼈从事渔猎与养蜂,只有⼩部分已婚年长的⼈务农。
他们在17世纪后,逐渐成为了沙皇的重要兵源,为俄罗斯的扩张和强⼤贡献甚⼤,但在伊凡四世时期,还是让沙皇极为头疼的“匪帮”。
⽇后成为俄罗斯的⼤英雄,被称为“西伯利亚的征服者”,
“新⼟地的发现者”的叶尔马克,在“改恶从善”之前,便是⼀个让伊凡四世称为“恶贯满盈的强盗”的哥萨克。
叶尔马克只是外号,他的原名叫⽡西⾥.季莫菲耶维奇,出⾝于卡马河⼀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虽是庄稼汉,但却没有⽼实本分的家风,祖⽗阿法纳西.加⾥宁就因为抢劫⽽被打⼊⼤牢。
在他成年后,不⽢⼼于穷困的⽣活开始出门闯荡,到伏尔加河、顿河⼀带闯荡,成为了⼀个哥萨克。
年轻⼈孤⾝闯世界总不可能⼀开始就遇到机会,⽡西⾥也是如此,在多年飘泊中,他拉过纤,作过伙夫,因为会做饭,便被⼈送了⼀个“叶尔马克”的外号,意思是“饭锅”。
这个绰号⼀点都不响亮,不如“及时⾬”、“托塔天王”之类让⼈如雷贯⽿,但外号如何并不能代表本⼈能⼒,上不了台⾯的绰号背后,很可能是⼀个了不起的⼈物。
在以后的历史中,⽡西⾥的本名成为了叶尔马克的注解。
在社会底层混了⼀段时间后,叶尔马克终于正式加⼊了⼀个哥萨克团体,这⼀下,便把他所有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了:⾝强⼒壮,武艺⾼强,组织能⼒出众。
这些都是⼀个领袖的必备条件,于是,叶尔马克很快成为了⼀个哥萨克镇的⾸领。
在叶尔马克的带领下,这⽀哥萨克发展迅速,在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中下游和⾥海北岸的⼴⼤地区,只要⼀提叶尔马克,可说是⽆⼈不知⽆⼈不晓。
众多哥萨克⼩团体也前来投奔,叶尔马克的队伍扩展到了数千⼈。
可⼟匪毕竟是⼟匪,实⼒⼀壮⼤便有些忘乎所以。
不但对所有被盯上的商队和商船实⾏抢光政策,连沙皇的官船都不放过,甚⾄杀死邻国派往莫斯科的使⾂。
原本对这些啸聚⼭林的强盗,伊凡四世是不愿意专门花精⼒来对付的,可闹到这个地步,不仅仅是影响了商贸,连边疆的稳固都成了问题,于是,1578年颁下谕旨,下令剿灭这些匪帮。
哥萨克虽然骁勇善战,但和正规军相⽐不但⼈数少⽽且武器、训练都相差很多,⼀个⼜⼀个哥萨克队伍被消灭,叶尔马克的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也溃不成军,只得带了五百余⼈的残部跑回家乡隐遁下来。
如果没有斯特罗⽢诺夫家族准备⼊侵西伯利亚,叶尔马克最后的结局也不过就是再次复出,然后被官军剿灭⾛上绞刑架——所有匪⾸必然归宿。
正当叶尔马克在官军追捕下惶惶不可终⽇的时候,意外的收到了⼀封邀请信,写信给他的是斯特罗⽢诺夫家族三个⾸脑⼈物:谢苗、尼基塔和马克西姆。
信中三位⼤富翁对这位绿林好汉⼤加吹捧,并为他指出⼀条明路:只要他能够帮助斯特罗⽢诺夫家族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就可以得到沙皇的赦免,甚⾄还能得到册封。
叶尔马克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绝,去征服⼀个国家虽然很冒险,但相对于和沙皇对抗来说还是要简单的多,也有希望的多。
他不是起义军领袖,⽤不着什么内⼼挣扎就接受了“招安”。
1579年,叶尔马克率领⾃⼰仅剩的540⼈的队伍来到了斯特罗⽢诺夫家族领地的楚索⽡亚城,受到家族⾸脑的热烈欢迎,笑纳众多礼物。
从此在这⾥的农庄驻扎下来,耕⽥练兵,准备随时应主⼈的召唤⽽进⾏东征。
哥萨克是天⽣就是难以安静的,虽然在斯特罗⽢诺家族的农庄⾥不⽤担⼼安全⽽且吃喝不愁,但平静的⽣活让他们躁动不已。
不知多少回,他们会向着东⽅投去充满征服欲望的眼光。
两年之后,快憋疯了的叶尔马克和他的⼿下总算等到了这⼀天——谨慎的斯特罗⽢诺夫家族终于决定动兵。
1581年9⽉10⽇,在斯特罗⽢诺夫家族⾸脑举着⼿绘圣像的祝福中,叶尔马克率领着840名远征军开拔了。
这⾥有他的⽼部下540⼈,另外还有300⼈是斯特罗⽢诺夫家族的“家丁”,其中有很多是在⽴窝尼亚战争中被俘虏的德意志⼈和⽴陶宛⼈,忠诚虽然不能保证,但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且要钱不要命。
虽然⼈数不多,但组织甚为严密,每⼀百⼈为⼀个中队由⼀个百⼈长统领,每五⼗⼈有⼀个五⼗⼈长统领,每⼗⼈还有⼀个⼗⼈长。
所有⼈都必须坚决服从叶尔马克的命令,凡是逃离和变节,或者不愿意⼲下去的⼈,都会被处以“⽔刑”,也就是在怀⾥塞满沙⽯,然后把他装⼊⼝袋沉⼊⽔中。
部队携带了充⾜物资,粮⾷、⾐服、⾦钱、⽕绳枪、⼤炮应有尽有,还有着当时最先进的速射炮。
叶尔马克⾼喊着“驱逐不信神的撒旦(魔⿁)库楚姆”和⾃⼰的战⼠踏上了征途。
这不仅仅是⼝号,⽽且是策略。
如此少的部队要去征服⽐⾃⼰多上百倍的⼈⼝,不把对⽅当作魔⿁⽽毫不留情,是没有希望的。
当年冬天,东征军进⼊西伯利亚汗国境内,为了躲过寒冬。
哥萨克们先驻扎下来。
在风雪中,西伯利亚汗国最先遭殃的是沃古尔⼈,叶尔马克下令“抢⾛沃古尔⼈所有的物品,只把可怜的⼈们留在⼀⽆所有的帐篷之中”。
等到春暖花开,哥萨克们开始继续推进。
⽽此时,倍受荼毒的沃古尔⼈早已把他们⼊境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汗国。
坐镇在⾸都伊斯凯尔城的库楚姆汗向全国发出了总动员令。
四处⽽来的军队在各个要地上设卡防守,严阵以待。
1582年春,叶尔马克率军乘船沿着图拉河前进,不久便到达了今天俄罗斯图林斯克城附近。
在这⾥,开始了征服者和抗战者的第⼀次战⽃。
图拉河畔是西伯利亚汗国⼀个沃古尔酋长国的领地,酋长叶恰潘是库楚姆汗忠实的追随者,在得到⼦民的哭诉和汗王的命令后,⽴即组织军队对叶尔马克的部队进⾏包抄。
双⽅在河上遭遇,两岸的沃古尔⼈在叶恰潘带领下向着在河中船上的哥萨克们围攻,各种⼸箭如飞蝗⼀般。
叶尔马克⽴即下令⽤速射炮和⽕枪进⾏还击,并指挥船只靠岸。
⽕器的优势顿时显现了出来,哥萨克只有很少⼈受伤,⽽沃古尔⼈则在炮弹的轰击下成排倒下。
当叶尔马克带着⼈跳上岸,在⽕枪掩护下⽤⼑剑⾁搏后,沃古尔⼈的阵势便彻底崩溃,叶恰潘带着少量的随从逃⾛,⾃⼰的驻地耶帕奇城堡被叶尔马克占领后烧毁。
这次轻松的战⽃让哥萨克们⼤为振奋,继续⾼歌猛进,⼀路上将所有见到村庄洗劫⼀空。
之后,⼜占领了西伯利亚汗国的旧都成吉-图拉城。
故都的沦陷让库楚姆汗⼤为吃惊,他意识到⾃⼰⼩看了这股⼈数不多的军队。
于是不再被动的设卡防守,派出主⼒部队正⾯迎击。
在攻占成吉-图拉城不久,推进到图拉河⼝的叶尔马克迎⾯遇到了由卡什卡拉、⽡尔⽡拉、马依特马斯等六位王公率领的汗国军队。
双⽅在开阔地展开激战。
⽤梭镖、⼸箭为主战武器的汗国军队依靠⼈数优势数次迫使叶尔马克军后撤,但在⽕器的射击下伤亡惨重。
数⽇之后,死伤累累的汗国军连⼈数优势都没有了,在哥萨克的反攻下仓皇撤退。
这⼀战,叶尔马克收获巨⼤,战利品堆积如⼭,因为⽆法运输,⼤部分被埋在了地下,以⾄于后来成为了吸引众多探险者的宝藏传说。
6⽉17⽇,叶尔马克军攻陷“桦树崖”,打开了通往博托尔河的⼊⼝。
库楚姆汗被⼀连串的失败激怒了,派出重兵防守博托尔河两岸,并⽤锁链截断河道,等待叶尔马克前来。
7⽉8⽇,当叶尔马克军到达博托尔河的“哨兵崖”后⽴即遭到伏击,毫⽆准备的哥萨克有数⼗⼈战死。
眼看硬攻⽆法取胜,叶尔马克采⽤了疑兵之计,扎了很多稻草⼈放在船上迷惑敌军,⾃⼰则率领部队从陆路发起突击,汗国军顿时⼤乱,四散奔逃。
库楚姆汗虽然有着抵抗的决⼼,也尽了最⼤努⼒团结整个汗国的⼒量,但他没有改进汗国的军事。
他的⼠兵武器落后,⽽且都是临时征集的“民团”。
这样的军队在获胜时⼠⽓⾼涨,⽽⼀旦遭到挫折便会⼀泻千⾥。
相对⽽⾔,叶尔马克的部队⼏乎都是职业化的军⼈,且有铁的纪律,遇到困境仍能坚持作战。
两相⽐较,是近代化的部队与中古部队的差距,不仅仅是武器,组织上更是⽆法相⽐。
叶尔马克军如此少的部队屡屡得逞便显得并不奇怪了。
可库楚姆汗没有意识到这⼀点。
“哨兵崖”之战的失败,叶尔马克直抵伊斯凯尔城的态势已经再明显不过。
库楚姆汗向全国征集了近万⼈的部队,⼀部分拱卫⾸都,另⼀部分由侄⼦马麦特库尔率领前去阻击叶尔马克。
这是汗国最后的主⼒,但这些部队仍是“民团”,战⽃⼒和组织仍是松散不堪。
7⽉16⽇,叶尔马克军在巴巴桑地⽅遭遇马麦特库尔的军队,双⽅数⽇鏖战,数百⼈的哥萨克⼜创造了重创汗国军的“奇迹”,虽然也损失了上百⼈,但,随着“枪鸣⼸抖”,“鞑靼⼈⾎流成河,横⼫遍野”。
马麦特库尔率残部撤退,汗国的⼀半主⼒便这样消耗掉了。
随着在巴巴桑的胜利,叶尔马克进⽽攻陷了图尔巴河⼝的“长崖”,向汗国⾸都⼜前进了⼀步。
8⽉10 ⽇,为于额尔齐斯河左岸的汗国最重要的酋长国卡拉恰酋长国被叶尔马克占领,⾸府卡拉恰城中的⼤量宝⽯、⾦银、粮⾷和牲畜都成为了叶尔马克军的给养和战利品。
卡拉恰酋长是库楚姆汗的重⾂,实⼒雄厚,他的失败使得汗国其他酋长国对库楚姆汗失去了信⼼。
当9⽉叶尔马克到达阿季克酋长国时,这⾥的酋长不战⽽降。
到了这⾥,叶尔马克已经能看到⾃⼰此⾏的⽬的地——伊斯凯尔城了。
伊斯凯尔城还有最后的屏障——楚⽡什岬。
这⾥⾼耸于额尔齐斯河右岸,正⾯建有堡垒,四周围以沟壑,居⾼临下,易守难攻。
⽽库楚姆汗已经派马麦特库尔率领最后的军队数千⼈据守在这⾥。
⽽此时,叶尔马克的军队⾥发⽣了分歧,⼀些⼈认为,这⾥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都,他们⼀定会殊死抵抗,⽽⼈数是⾃⼰的⼏倍。
再加上沿途作战,减员严重。
进攻必然遭遇失败,不如先原路返回,多带些⼈之后再做计较。
叶尔马克坚决反对,他对⼠兵们指出,⼤家都是被通缉的罪犯,不⽴下功勋是得不到赦免的,就算回去了,也要被处死。
不如最后再拼⼀下,如果成功⼀切都可以得到。
最终,所有⼈还是听从了叶尔马克。
在这⾥终于显⽰出了斯特罗⽢诺夫家族⾸脑们的远见,他们招募这些哥萨克,就是看中他们没有退路只能⼀直向前,如果这时⾃⼰的家丁武装,稍有困难早就打道回府了。
叶尔马克率军占据了⼀座⼩城——阿迪克-姆尔萨等待战机。
库楚姆汗多次派军来进攻,都被击退。
这样的攻防战持续了近两个⽉,直到哥萨克们的粮⾷⼏乎耗尽。
这是叶尔马克使⽤的众多名将使⽤过的战术——“破釜沉⾈”,或者是“背⽔⼀战”。
没有粮⾷,除了拼死⼀搏,哥萨克们没有任何⽣机。
11⽉1⽇,叶尔马克率领部下不要命的冲出城堡向汗国军猛攻,库楚姆汗在楚⽡什岬上督阵,马麦特库尔率军正⾯迎击。
这是库楚姆汗和叶尔马克第⼀次碰⾯,他们应该都看到了对⽅,当四
⽬相对时,难以想象他们⼼中会想些什么。
在决战前的两个⽉中,屡屡进攻受挫的汗国军已经丧失了锐⽓,何况众多酋长已经没了跟随库楚姆汗抗战到底的决⼼。
在哥萨克⼏乎疯狂的进攻下,⾯对着⼀个接⼀个倒下去的⼈,⼀些酋长率领⾃⼰的部队撤出了战⽃。
库楚姆汗发动的⾸都保卫战终于随着部队⾃⾏⽡解⽽失败,11⽉3⽇,他和马麦特库尔率领着少数卫队撤出了⾸都。
11⽉4⽇,叶尔马克的哥萨克军开进了已经空⽆⼀⼈的伊斯凯尔城。
随后,城市周围的苏兹古恩、阿巴拉克、别什凯等村镇也相继被占领。
西伯利亚汗国的中⼼地带完全被叶尔马克所控制。
虽然得到了⼀座空城,但意义巨⼤,⼀些酋长将叶尔马克当作了代替库楚姆汗的统治者。
占领伊斯凯尔城近三天后,捷⽶扬卡河流域的各酋长便纷纷给哥萨克⼈送来了⽑⽪和给养,表⽰归顺。
接着,康达河流域(额尔齐斯河下部的⼀条⽀流)和塔夫达河流域(托博尔河下部的⼀条⽀流)的各酋长也送来了⽑⽪和粮⾷。
叶尔马克对他们表⽰了怀柔,并让他们发誓,必须效忠俄国,并按期交纳税款。
取得这样⼤的成果让叶尔马克踌躇满志,⽴即派部下伊凡.科⾥佐带着⾃⼰的奏报以及由⼆千四百张貂⽪、⼆⼗张狐⽪、五⼗张海狸⽪组成的礼物前往莫斯科,向沙皇报捷。
伊凡四世原本对斯特罗⽢诺夫家族收留叶尔马克很是不满,对于他们派叶尔马克进攻西伯利亚汗国也不以为然,甚⾄因为⽴窝尼亚战争失利⽽害怕南部边疆不稳还申斥过斯特罗⽢诺夫家族,让他们撤回叶尔马克。
⽽当科⾥佐将奏报和礼物摆到伊凡四世⾯前的时候,⾃负的沙皇被飞来横福震惊了,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么⼀⼩撮⼟匪竟然取得了如此骄⼈的成绩。
⽴窝尼亚战争失利的阴霾⼀扫⽽空,莫斯科⼤教堂进⾏了感恩祈祷,全城鸣钟进⾏祝福,并对贫民进⾏⼤量施舍。
斯特罗⽢诺夫家族再⼀次受到慷慨的赏赐,获封⼤量⼟地,并被减免租赋。
⽽对于叶尔马克的他的哥萨克们,伊凡四世下诏赦免了他们的⼀切罪过,并表彰他们的伟业。
拿出⾦钱、绸缎、呢绒进⾏犒赏。
叶尔马克则获得了沙皇钦赐的御⾐和皇室特⽤的⾦银器⽫,尤其是⼀件⽆价之宝更是代表了伊凡四世对他的重视——叔伊斯基的铠甲。
这是俄罗斯著名军役⼤贵族叔伊斯基的珍宝,当他在⽴窝尼亚战争中阵亡后,留给了沙皇。
赏赐这件铠甲,意味着沙皇把这个曾经的强盗看作了与功勋贵族⼀样重要的⾂⼦。
叶尔马克的⼤冒险获得了巨⼤的成功,⼀个通缉犯成为了帝国新贵,⼀时风头⽆⼈能及。
他的故事如果到这⾥便结束,可以说相当的完美。
但有⼈不答应,他就是库楚姆汗。
虽然失去了⾸都,失去了汗国,但他还有忠⼼的部下,还有着继续抵抗的精神。
套⽤⼀句话,库楚姆汗正⾯战场的抗战虽然失败,但他还有游击战可以打击侵略者。
⽽对于弱⼩民族来说,游击战往往更能获得成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