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性防水涂料的改性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性防水涂料的改性探究
发布时间:2021-11-26T08:57:36.174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2期作者:方星
[导读] 在化工行业向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水性涂料将大量应用,
方星
广东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在化工行业向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水性涂料将大量应用,但目前该种涂料涂膜在稳定性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基于此,引入纳米二氧化钛材料进行水性防水涂料改性分析,采用液相水热法进行纳米材料制备,然后用于对水性环氧聚氨酯涂料进行改性。

通过开展涂料制备试验,完成涂料表征和性能分析,能够确认在二氧化钛含量达0.6%时防水性、热稳定性等各项性能最佳。

关键词:纳米材料改性;水性防水涂料;防水性能
引言: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水性防水涂料应用日渐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稳定性差、絮凝等系列问题。

而从有关研究来看,使用纳米技术进行涂料改性,能够增强材料耐候性、防水性等诸多性能,赋予涂料新功能。

如使用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水性苯丙乳液涂料分散改性,可以增强材料耐碱性、流平性,但在耐水性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而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光催化性,在水性环氧聚氨酯中添加可以解决复合水性涂料耐水性差、硬度低等问题。

因此研究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对水性防水涂料的改性方法,能够为研制优质防水涂料指明方向。

1纳米材料的制备分析
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良好分散性和导热性。

而材料表面拥有较多非配对原子,容易与环氧树脂等材料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增强与基体界面结合,获得增强增韧聚合物的效果。

实际在材料制备阶段,可以采用液相水热法,取50mL烧杯,添加10mL钛酸丁酯和10mL无水乙醇,利用玻璃棒搅拌至原料充分溶解,获得溶液X。

另取250mL烧杯,放入20mL无水乙醇和100mL去离子水,均匀混合后可以获得溶液Y。

将装有Y溶液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使其始终处于搅拌状态,然后利用滴管缓慢向烧杯中滴入溶液X。

经过10min后,利用氨水调节pH值,达到9后可以确认生成前驱体,然后装入含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密封反应釜。

在恒温、干燥的环境下进行4h 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可以获得二氧化钛材料。

利用乙醇、去离子水分别进行三次洗涤后,利用离心机进行处理,将沉淀后的产物取出,在60℃下烘干[1]。

加入二甲基乙酰胺、并超声进行产物分散处理,然后重复洗涤过程,烘干后可以获得纳米二氧化钛材料。

2纳米材料对水性防水涂料的改性方法
2.1改性方法
水性聚氨酯涂料具有抗磨、耐低温等诸多优良性能,而环氧树脂拥有较高强度、模量、胶黏性,如二者复合可以获得各方面性能良好的水性复合涂料[2]。

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将二者相混合,利用环氧树脂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但取得的改善效果有限。

借助环氧树脂中的羟基和聚氨酯中异氰酸酯发生共聚反应,实现分子交联复合,能够确保产品综合性较佳,但也存在硬度、耐水性差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使用纳米二氧化钛对水性复合防水涂料进行改性,可以获得性能更优的材料。

而纳米二氧化钛属于无机材料,难以与有机物较好相容,如果要用于制备复合材料通常需要进行亲油改性 - 即先与表面活性剂反应,使粒子表面包裹小分子有机物[3]。

利用钛酸丁酯一步法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亲油性材料,因此可以直接用于与聚氨酯反应。

在MID催化剂作用下,异氰酸酯和材料表面羟基反应,实现其他基团和组分原料接枝。

之后,通过将二氧化钛接枝到水性环氧聚氨酯分子链上,利用三乙胺中和,能够完成预聚体的离子化处理,再加水搅拌即可获得改性涂料。

2.2涂料制备
按照上述方法制备水性复合防水涂料,需要先做好原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使用的钛酸丁酯、无水乙醇、聚醚多元醇、丙酮、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聚醚、三乙胺等均为分析纯,使用的环氧树脂为工业级,使用的去离子水为实验室自制。

按照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可以完成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在涂料性能检测方面,需要准备FT-IR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JSM-6610LV扫描电子显微镜、TD3500型X射线衍射仪、KH19A型离心机、101A型恒温干燥箱、电子拉力试验机等。

做好准备后,可以先在120℃、1.33MPa条件下对聚醚多元醇实施脱水处理。

经过1.5h脱水后,利用电子天平称量0.3g二氧化钛(通过2.1中步骤制得),利用超声波分散于40mL丙酮溶液中。

将获得的溶液滴加至MDI中搅拌均匀,然后升温至75℃后,可以再次添加两滴催化剂和18mL聚醚。

经过1.5h反应后,保温1h,然后降温至60℃,添加4g环氧树脂和3滴催化剂。

经过2.5h反应后,将温度降至40℃,添加三乙胺及去离子水。

经过40min搅拌,确认材料乳化,可以将丙酮溶剂脱除,获得改性防水涂料。

将涂料均匀涂刮在试板上,在室温下固化48h,可以进行各项性能测试。

2.3材料表征
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分析,能够确认是否将二氧化钛分散到涂料中。

从红外吸光光谱来看,环氧树脂吸收峰在915cm-1位置,而环氧聚氨酯羟基和异氰酸酯的吸收峰分别在3528cm-1和2270cm-1位置,说明已经完全反应。

而改性涂料中的纳米二氧化钛吸收峰在681cm-1位置,说明同样融入到分子结构中。

对涂料粒径展开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纳米二氧化钛质量百分比从0.2%增加至1.0%,有效粒径从29.5nm增加至83.8nm。

检测涂料吸收率,可知环氧树脂占比越大,涂膜吸水率越小。

在占比达到0.6%时,经过24h浸泡涂膜并未变色,能够获得较强的耐水性。

为确定纳米二氧化钛使用给涂料粒径带来的影响,需要在不同百分比下开展测试,可知占比从0.6%提升至0.8%,涂料由小粒径从185.3nm变为78.7nm。

随着二氧化钛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也有所增加,在含量达到0.6%时能够达到12MPa。

但随着纳米材料的持续增加,各项性能参数却并未随之进一步改善、甚至略有下降,这说明过高的粒子含量可能发生了粒子团聚,引发力学缺陷。

在占比达到0.6%时,可以增大有效粒径,使二氧化钛更好地融入到涂料中。

对该占比下的改性涂料进行横断面分析,确认纳米材料分布均匀,能够成功接枝到聚氨酯分子链上,能够保证涂料性能稳定。

利用10万倍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涂膜中有100nm纳米粒子,嵌入到的树脂材料中,使涂膜表面更加粗糙。

而同时,纳米粒子分布较广,却未出现团聚情况,因此可以与涂料分子较好粘结,涂料也借助无机离子改善了涂膜性能。

图 1 扫描透镜成像
2.4性能分析
对复合涂料性能展开分析:
(1)开展了热稳定性测试。

在氮气环境中,以20℃/min速度升温至600℃,促使涂料受热分解。

在硬段相阶段,高纯聚氨酯将在237℃分解,添加0.6%的二氧化钛后可将该温度将提升至252℃。

而在软段相阶段,原本聚氨酯分解温度为348℃,改性后该温度提升至363℃,因此可以说明涂料获得了更高热稳定性。

(2)防水性测试。

对涂料进行防水性测试,可以借助接触角反映材料防水性,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涂料接触角增加2.6°,明显提升了材料防水性,可以达到水性复合防水涂料使用要求。

(3)涂膜测试。

涂料制作涂膜,经过7d干燥后,测得的硬度达到H。

在常温条件下经过24h浸水,涂膜并未出现起泡、开裂等异常情况,能够达到耐水性要求。

(4)耐碱测试。

使用浓度50%的乙醇开展测试,1h内无异常情况,确认涂料具有一定耐碱性。

(5)光学性质测试。

考虑到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光催化性,对涂料吸光性进行测试,发现在246~330nm位置呈现出强紫光吸收,可以获得更宽吸收带,使涂料获得屏蔽紫外线功能的同时,起到了增强涂料抗菌效果的作用。

结论:采用钛酸丁酯进行纳米二氧化钛材料制备,得到的产物可以直接用于对水性环氧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改性。

通过调整环氧树脂和二氧化钛占比,能够达到调整水性复合材料有效粒径大小的目的,进而改善涂料性能。

从涂料综合性能来看,经过改性的水性复合涂料不仅具有环保性,也能通过防水性、热稳定性等各项性能测试,达到一定硬度,并获得较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可以起到抗菌作用,在防水作业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运成,赵丽.水性聚氨酯改性涂料的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1(03):27-29.
[2]陈中华,曾明,李亮,等.纳米材料改性水性环氧防腐涂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21,49(05):34-38.
[3]于国玲,赵万赛,王学克.国内水性醇酸树脂涂料改性的研究进展[J].弹性体,2021,31(02):66-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