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验题(含答案)

ABCD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验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2分=24分);1. 如图所示的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 )2. 在工厂里用铜块浇铸铜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熔化 B . 先熔化后凝固 C. 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3. 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
由此可知 ( ) A. 玻璃难熔化 B. 玻璃太大了 C. 玻璃是晶体 D . 玻璃是非晶体4.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禁止抽烟”、 “请熄火”、 “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 A. 液化 B . 汽化 C. 凝固 D. 熔化5.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 A . 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B. 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 同时沸腾 D. 稍后沸腾6. 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会感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身子抱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如图所示。
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 B.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放热造成的 C . 抱成团暖和些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的速度 D. 抱成团暖和些是因为加快了蒸发吸热的速度7. 在20℃的室内,将一支长时间放置于酒精瓶中的温度计抽出后的一段时间内,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 D . 先降低后升高8. 许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 B.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C . 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 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9. 将少量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 然后冷却, 封闭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 美丽的“雪景”会慢慢消失, 消失时发生的物 态变化是 ( ) A . 升华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10.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3章 物态变化 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河面上形成雾C.深秋,草地上形成霜D.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A.铜B.玻璃C.冰D.食盐3.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形成的是()A.护目镜上的“水雾”B.早春,冰雪消融C.玻璃上的冰花D.热泉上的“白气”4.下面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B.寒冷的冬天,户外结冰的衣服慢慢变干C.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D.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5.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6.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凝固点为0℃B.DE段表示当前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C.BC段物质的内能一直在增大D.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7.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时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的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组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B.水的沸点为98℃,实验时的环境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实验中若只减少加热的水的质量,水将推迟时间沸腾8.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C.图乙:水的沸点为98℃D.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9.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热现象实验中,所得的撕去了一角的图象,下列关于该图象的说法正确是()A.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B.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象C.若是熔化图象,AB段内物质为固液共存状态D.无论是熔化还是沸腾图象,AB段内不需要吸热10.周末,小华在家中烧开水煮饺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4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汽,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汽又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
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2.在研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沸腾的规律”实验中,共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点是,温度不变。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晶体(填“是”或“不是”),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4.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体温计(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5.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经历了min,这一过程是热过程(填“吸”或“放”)。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就是;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个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7.有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甲中装的是冰水混合物,乙中装的是干冰(温度可以低到-78.5℃)。
现在把它们放在20℃的同一房间中,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内壁结了一层霜,乙的外壁结了一层霜B.甲的内壁结了一层水,乙的外壁结了一层箱C.甲的内壁有水珠,乙的内壁有一层霜D.甲的外壁有水珠,乙的外壁有一层霜8.暑假和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自挡风玻璃上都出现了一层水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水雾在车厢内侧挡风玻璃上,是汽化现象:冬天水雾在车厢外侧挡风玻璃上,是液化现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面所列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A.蜡 B.松香 C.玻璃 D.铁2.在医院里,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B.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C.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凝华D.消毒,保持卫生3.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液化放热4.如图所示,是模拟“云和雨”的实验装置,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湿沙,加快水的汽化B.烧杯里的“白雾”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D.冰块使水蒸气降温,液化成小水珠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D.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6.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7.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能见到用一些废旧的铝制品浇铸铝锅的情形.将废旧铝制品放在炉里加热熔化,然后将铝液浇灌到模具里.模具里铝由液态至刚好完全变为固态的过程中()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D.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8.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9.如下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10.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 C.用酒精棉擦 D.在酒精灯上烧11.如图所示,草叶上露形成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物态变化及能量转移是()A.液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12.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A.37.0℃ B.37.5℃ C.38.0℃ D.38.5℃二、填空题13.为缓解旱情,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之后,很快 ________ (填“升华”“凝华”)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14.一位年轻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他只在测甲的体温前把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测得读数是37.2℃ ,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结果乙、丙的体温读数均为37.8℃ ,三人的体温真实值应为甲℃ ,乙℃ ,丙℃ .15.用图所示的装置给烧瓶中的水加热,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就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请你写出一个不用加热而又能使水重新沸腾的方法:________;该方法的依据是_________.、三、实验题16.(1)如图所示,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_____,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2)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是通过_____(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_____的作用.17.在探究固体甲和固体乙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琴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琴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固体(填“甲”或“乙”)是晶体,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若在第9min时停止加热,固体甲的温度会()A.立即上升B. 先不变后下降C.立即下降D. 先下降后不变18.如图所示,小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晶体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和___________.(4)温度为9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并存”)(5)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熔化过程中,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_分钟.(6)通过实验得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19.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20.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五、作图题21.室内温度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2min时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了,此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22.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23.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晶体海波的凝固图像;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选项中铁是晶体,所以铁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2.【答案】A【解析】金属镜子放入口中后,水蒸气会在镜子上液化,使镜子变模糊,看不清楚牙齿情况.加热后,金属小镜子的温度升高,病人口中的水蒸气(气态)不会凝结成小水滴(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能使医生利用镜子的平面镜成像原理清楚地观察病人.3.【答案】B【解析】人上岸后,人体表面的水分开始汽化,从人体吸收热量,于是人会感觉冷.4.【答案】B【解析】A、酒精灯加热湿沙可以提高湿沙中水的温度,加快水的汽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烧杯中的“白雾”是湿沙中汽化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盘子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符合题意;C、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上面盘子中放着的冰块,可以降低盘子的温度,水蒸气碰到就会液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5.【答案】D【解析】酒精的沸点是78℃,80℃的酒精应该是气态.故A不正确;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气温接近-50℃时,水银已经凝固,故B不正确;铅的凝固点是328℃,C不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39℃的水银吸热熔化温度不变.故D正确.6.【答案】C【解析】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汽油的着火点很低,使用手机和汽车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火花很可能引燃,引起火灾.7.【答案】B【解析】铝液浇灌到模具里,在模具里逐渐凝固,由于铝是晶体,因此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8.【答案】D【解析】升华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A、烧开水时,壶嘴处喷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不符合题意;B、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不符合题意;C、秋天的早晨,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是固态的,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气态进入空气中了,符合题意.9.【答案】A【解析】o a(o a′)段为固态加热过程; ab( a′b′)段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图中乙的熔化温度高,即熔点高,加热时间的长短意味着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图中熔化时对甲(20-10=10min)、乙(27-17=10min)加热的时间相等,说明两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固态时,甲升温比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少;在液态时,甲升温也较快,说明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温度升高的高,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也较少.10.【答案】C【解析】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也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BD也不可以.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常温下酒精的温度不会超出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C正确.11.【答案】D【解析】草上的露是液态的,它是在温度比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或“露”,液化要放热.1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计的读数及正确使用方法,由图知:体温计上最小示数和最大示数分别为35℃和42℃,所以其量程为35℃~42℃;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A.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液柱不可能回流,只能测量38.5℃及其以上的温度,故A错误;B.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不可能是37.5℃,故B错误;C.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液柱不可能回流,结果不会是38.0℃,故C错误;D.体温计的原读数是38.5℃,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结果只能大于或等于38.5℃,故D正确.13.【答案】升华;吸收【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极易升华,进入云层很快升华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急剧下降,高空的水蒸气就遇冷凝华成为小冰粒,这些冰粒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熔化为雨滴.14.【答案】37.2;37.8;≤37.8【解析】测量甲的体温前用力甩了几下,故测量甲的体温是正确的,为37.2℃;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测量乙的体温时,显示37.8℃,该病人的体温高于37.2℃,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为37.8℃;测量丙的体温时,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37.8℃,那么,丙的体温可能小于或等于37.8℃.15.【答案】将烧瓶密封,抽去瓶内部分空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析】根据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当气压降低时,水的沸点也跟着降低,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将烧瓶密封,抽去瓶内部分空气的办法降低瓶内的气压,使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16.【答案】(1)增大细金属丝对冰块的压强降低凝固;(2)增大减小摩擦力【解析】(1)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增大了冰块表面的压强,使冰块的熔点降低,冰块熔化,从而细金属丝穿过冰块;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从而看不到留下的缝隙;(2)冰刀的刀口很薄,增大冰面的压强,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熔化,最终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17.【答案】(1)受热均匀(2)甲固液共存(3)B【解析】(1)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甲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因此,甲物质是晶体.有图像知,在第6min末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共存态,并且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由表格中数据知,第9min,物体刚好完全熔化完,若此时停止加热,则会向外放热,处于凝固过程,由于是晶体,所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当凝固完后温度下降.18.【答案】(1)热胀冷缩;(2)慢;(3)钟表;(4)液;(5)80;15 (6)晶体熔化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析】(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3)从图像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4)温度为90℃时,该物质处于液态;(5)由乙图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25min-10min=15min.(6)通过实验得出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晶体熔化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19.【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0.【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 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1.【答案】下降;酒精蒸发吸热;上升.【解析】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蒸发吸热,在0-2min内,温度会降低;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2min后温度上升且末温恢复20℃.图像如下:22.【答案】【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于温度值是-12℃,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10刻度下面两格处.23.【答案】【解析】海波是晶体,凝固前后都是放热降温的过程,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凝固点是48℃,所以海波的凝固图像大致是下面的图像:。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 第3章 物态变化 精选测试题(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班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一、选择题(20*2=40)1.(2012浙江嘉兴)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2.(2012浙江金华)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铁块熔成铁水 B.湿衣服晾干C.河水结成冰 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3.(2012浙江衢州)下图是甲同学在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拍摄的晨雾照片。
雾的形成过程属于()A.液化B.汽化C.凝固D.熔化4.(2012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5.(2012湖南益阳)图4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6.(2012湖南株洲)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此现象属于()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7.(2012江苏苏州)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8.(2012江苏泰州)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9.(2012山东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10.(2012山东泰安)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蒸发B.熔化C.升华D.液化11.(2012上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A. 120℃B. 100℃C. 90℃D. 80℃12.(2012四川眉山)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O℃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13.(2012四川内江)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14.(2012黑龙江呼和浩特)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15.(2012湖北随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雾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水结成冰 D.露的形成16.(2012日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17.(2012东营)今年冬天,世界多地出现了极寒天气。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
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水银甲苯酒精萘-39-102-11780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水银甲苯酒精萘35711078218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 .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C .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 .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 .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 .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 .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 碗与锅底不接触, 如图 2 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 碗中的水 ( )A .稍后沸腾B .同时沸腾C .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 .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A .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 .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C .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 .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 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液化D .只有汽化0 分))一、选择题 (共 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1.如图 1 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A .酒精、水银 几种物质熔点(℃)B .都用水银C .都用酒精D .酒精、甲苯8.如图 3 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10.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_______ 程度的物理量。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物态变化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达到100℃的水()A. 一定沸腾B. 一定蒸发C. 一定不沸腾D. 一定不蒸发2.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
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这样,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
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 熔化、凝华B. 熔化、液化C. 汽化、凝固D. 熔化、凝固3.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B. 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 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4.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 熔化、升华、汽化B. 液化、汽化、升华C. 升华、汽化、液化D. 凝固、液化、凝华5.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由于汽化会逐渐变小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液化在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C.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固成冰晶,形成雾凇D.屋顶的积雪会熔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D. 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7.济南四季美景宜人,如图所示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 春天,大明湖面,冰雪消融B. 夏天,趵突泉上,云雾润蒸C. 秋天,千佛山上,菊花傲霜D. 冬天,泉城广场,滴水成冰8.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A. 0℃B. 高于0℃C. 低于0℃D. 无法判定二、多选题9.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华产生的,它会出现在玻璃外表面B.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这是由于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0.冰箱工作时,冷藏室内壁有时出现很多小水珠,冷冻室内则有霜出现,为了不影响制冷效果,还需要定期除霜,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小水珠是冰融化形成的B. 小水珠是食物中的水分蒸发形成的C. 霜是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11.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铝的凝固点是660℃B. ﹣200℃的酒精为固态C. 可选用铁锅熔化锡块D. 在气温为﹣50℃的地方可选用水银温度计三、填空题12.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1)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________.(2)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________.(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________.(4)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________13.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________成液态水融入温泉水中.(填物态变化名称)14.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冒出“白气”;几分钟后,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小“雪球”.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前者属于 ________现象,后者属于 ________现象.15.常用液体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________℃.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________℃.16.物质从________变为________叫升华,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叫凝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__;在凝华的过程中要________.四、解答题17.家里发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而医生给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是为什么呢?五、实验探究题18.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44分)1.如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_______℃,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体温计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2.如图所示,(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在甲、乙两种物质中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3.如图为某滑雪场人工造雪时的情境,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_______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天气转暖时,雪发生了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4.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_______后装入瓶中的线在喷洒了杀虫剂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装有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这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_______时要吸热5.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由管内钨丝中的钨先升华、后_______(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6.生活中的打火机中装的液体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液化的.家中烧开水时,壶嘴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形成“白气”的原因是_______(填“壶嘴内冒出”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7.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湿度_______(填“大”或“小”)8.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______沸腾,B杯中的水______沸腾.(填“能”或“不能”)9.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三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10.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填“内表面”或“外表面”)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1~16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7~18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得0分)1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是55℃12.冬天,医生检查患者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患者口腔内,这样做的的是()A.防止镜子接触患者口腔时患者感到太冷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13.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14.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1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酒精水银熔点/℃-117-39沸点/℃78357铅328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B.铅的凝固点是一328℃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气温接近一50℃时,寒暑表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16.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想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17.(双选)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升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凝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18.(双选)如图所示,关于冰的熔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B.冰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图中A、B两点温度相同,所以冰熔化时不吸热D.持续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能沸腾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0分,共22分)19.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温度/℃42144246348449550651752(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____形成的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张怡然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他记录了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如下表时间/min温度/℃90192294396497598699799899999(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由图可知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 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 松花江畔雾凇的形成。
B. 铁水浇铸成零件。
C.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D. 春天冰雪消融。
解析:- 选项A:松花江畔雾凇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 选项B:铁水浇铸成零件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 选项C: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 选项D: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
所以这题选D。
2.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解析:- 选项A:初春早晨河面结薄冰,是液态水变成固态冰,属于凝固,凝固放热。
- 选项B: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液化放热。
- 选项C:深秋屋顶瓦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霜,属于凝华,凝华放热。
- 选项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固态冰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升华吸热。
所以这题选D。
3.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 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解析:冰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冰不能吸热,水也不能放热,所以冰和水的数量都不会改变。
这题选B。
4. 关于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熔点。
B.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解析:- 选项A: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该选项错误。
- 选项B: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该说法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姓名:分数: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a、正常体温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C.冰箱冷冻机温度D.舒适环境温度2.图中显示非晶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3.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4.祖国的山川四季如画。
图片中的描述属于()5.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枯草上的霜是在深秋的早晨水凝结而成的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过了一段时间,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表面出现了水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长期使用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这是钨蒸汽液化后凝固的结果1姓名:分数:7.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一小部分水凝固了。
冰和水的原始质量保持不变8.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冰的消融b.霜的形成c.雪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9.以下陈述中的错误是()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雾逐渐消散,这是一种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刚从水里游上岸的人会感到寒冷。
这是因为水蒸发并吸收热量10.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0个问题11个问题11.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编者按:查词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采集公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边列举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夏季,冰棍四周冒白气B.冬季 .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防虫用的樟脑片日久变小D. 湿衣服变干2.工业上把石油炼成汽油、煤油等,采纳的是把石油渐渐升温的方法来炼取的,它的主要依照是汽油、煤油的( )A. 熔点不一样B.沸点不一样C.汽化热不一样D. 融化热不一样3.夏季剥开冰棒纸时,能够看到冰棒的四周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 )A. 升华形成的B.凝华形成的C.凝结形成的D.液化形成的4.夏季 ,用棉被遮住冰棍,冰棍不易融化 ,这是由于( )A.冰棍的冷气不简单传到棉被外C.棉被外的温度不简单传给冰棍C.棉被外的热不简单传给冰棍D.以上说法都不对5.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要素实验,如下图,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察看图中情形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水的蒸发快慢能否与( )A.水的温度相关B.水的表面积相关C.水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关D.上述三种要素都相关6.以下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状况中,正确的选项是( )7.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凝结B汽化C融化D升华8.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OC 热水的大试管,如下图,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持续加热,试管内的水将( )A. 升到 100OC 而沸腾B.升到 100OC 不可以沸腾C.试管内水温保持80 OC 不变D.没法确立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汲取热量,温度必定高升B.物体温度不变,就必定没有吸热或放热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必定降低D.物体汲取热量越多,温度就必定高升得越高10.如图 2 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此中一支用浸有酒精的棉花包住了玻璃泡,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中,则( )A.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大B.包有棉花的温度计示数小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没法确立二、多项选择 (每题 2 分,共 6 分 )11.下边几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碘加热成蒸汽B.初冬的清晨草木上的霜C.海面上的大雾D.冰冻的衣服时间长了被冻干12.以下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夏季草上的露水B.夏季自来水管出的汗C.冬季的玻璃窗上的冰花D.冬季从外面进室内的人眼镜片上出现一层雾13夏季,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登岸,会感觉到比在水中冷,假如蹲下身子缩成团,又会感觉比站着温暖些,对上述现象,以下解说中正确的选项是 ( )A.蹲着比站着温暖些是由于离水近一些,有益于从水中获得热量B.登岸后感觉冷是由于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C.登岸后感觉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D.蹲着比站着温暖是由于减慢了蒸发吸热的速度三.填空1.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假如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 38.4C,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和℃.2.严寒的冬季,公园里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每日减少,这是现象 .3.磨刀师傅磨菜刀时,往磨刀石上洒水主假如为了4.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夏季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主假如由于加快热水使水温降低 .冬季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使手的温度高升.5.冬季,挂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但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干,这是现象.6.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条件下,用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7.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大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上冒出白气,这此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是.8.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略微烤一烤,而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9.用久了的灯泡会蒙上浅浅的黑色,这是由于钨丝受热时产生现象出现钨蒸气,在灯泡内壁上产生的缘由.10.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此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由于水在蒸发时要,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数.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11.融雪天比下雪天更冷,这是由于雪融化时要热.夏季,打开冰棒的包装纸,经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现象 . 1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好多物体碰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来汲取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时,伴有快速扩展的宏大的白色气团是形成的 .四.实验1.如下图温度计读数甲乙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融化图象.从图中能够看出: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这类晶体在90℃时是处于态.3.温度计丈量液体温度的主要步骤有:A 察看温度计的丈量范围及最小分度值,选区适合的温度计.B 预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足接触.D 拿出温度计 .E 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把以上步骤按实验合理次序填写在下边横线空白处:(1)_____ (2)_____ (3)_____ (4)_____ (5)_____4.某同学做察看水的沸腾的实验:(1) 它的实验装置和读温度值的方法如图10 所示 ,此中两处错误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又开始加热到水沸腾后耗去一部分水,图 11 中能描绘这一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五、问答题1.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此后,在壶盖小孔上方必定高度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小孔的地方看不到白气,这是为何?2.用锡焊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就要烧坏,这是什么原由?3.小刚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冰箱的门翻开,而后接通电源 .他这样做,可否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为何 ?4.天气酷热时,向地上洒一些水,有时会感觉凉快,有时却感觉更热了,怎样解说这类现象?答案一.1.C.2.B.3.D..4.C.5.A.6.D.7 A.8.A.9.C.10.B.11 A D..12.ABD..13.C D.二、填空题,38.4. 2.升华 .3.降温 .4.蒸发,水蒸气在手上液化放热.5.升华 .6.常温,增大压强.7.先汽化后液化 .8.防备水蒸气在镜子上液化 .9.升华,凝华 .10,吸热,小,少 .11,吸热,液化12.融化,气化,液化提示与解答3.刀与石头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质硬度会减小,刀刃就不尖利了 .洒水后,水汲取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可以高升了.7.烧红的金属工件温度很高,与水接触时,水的局部快速汽化(沸腾 ),发出响声 .水蒸气走开水面后遇冷降温而液化,变为白气 .8.小镜子若不加热,温度低于人体温度,进进口腔后,口腔中的水蒸气会镜面上液化,使镜面蒙上一层水雾,而不可以正常反射光芒了 .将镜子烧一烧温度高了就防止了水蒸气的液化.三、 1.17,-8.2.乙, 80,液 .3.B A CE D. 4.C四问答题1.凑近壶盖小孔的地方温度较高,水蒸气不可以液化.离小孔较远的地方温较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渺小的水珠,即出现白气 .2.壶内有水时加热,壶内的水温达到沸点后就不再高升,壶的温度不过比水的沸点略高一些,而达不到锡的熔点,所以壶烧不坏 .若壶内无水,壶的温度就能凑近火焰的温度,而这样的高温已超出锡的熔点,锡融化为液态,壶就漏水了. 3.不可以 .由于电冰箱的制冷机工作后,冰箱冷冻室内的蒸发器温度降低,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与此同时,冰箱外面的冷凝器温度高升,将热量传给空气,室内空气的热量不过被冰箱汲取后又被放出,所以室温不会降低 ..4.夏季,被骄阳照耀的地面是很热的,向地上洒一些水,水蒸发得很快 .水蒸发时要吸热,地面的温度要降低一些,地面对人的热辐射就会减弱 .那么此时人能否必定会感觉凉快呢 ? 这要看详细状况 .人能否感觉凉快,除温度要素外,还与空气的湿度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相关 .人的皮肤随时都在分泌汗液,汗液蒸发时就从人的身上带走热量.蒸发越块,人就感觉越凉 .汗液蒸发得快慢,除了与温度、空气流动快慢、皮肤裸露的面积相关外,还与空气的湿度相关,湿度越大,蒸发就越慢 .地面上洒的水快速蒸发时,邻近的空气湿度就会增大.假如此时有风,湿度增大的空气很快被吹跑了,就不会影响人体汗液的蒸发,再加上地面温度的降低,人就会感觉凉快.可是假如没有风,湿度增大的空气包围着人体,人的汗液蒸发就大大受阻,只管地面温度低了,但人反倒感觉闷热.查词典物理网初中频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试卷满分 85 分,考试时间70 分钟)一.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0 小题, 20 分)1 错误!未指定书签。
.( 2012 重庆,第3 题)缺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珠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珠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 融化B.汽化C.液化D.升华2 错误!未指定书签。
.( 2012 浙江嘉兴,第3 题)体育竞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发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快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临时失掉痛感。
这说明氯乙烷拥有较低的()A. 温度B.熔点C.沸点D.凝结点3 错误!未指定书签。
.( 2012 安徽,第 11 题)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当的盐,用筷子搅拌大概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淆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剖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结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结现象4 错误!未指定书签。
. (2012 湖南益阳,第9 题 )图 4 中,表示非晶体融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5 错误!未指定书签。
.( 2012 江西,第 10 题)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有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A .冰的融化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 露珠的形成6 错误!未指定书签。
. (2012 江苏连云港,第 4 题 )以下对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连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停高升7 错误!未指定书签。
. (2012 山东德州,第 4 题) 祖国的河山一年四时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绘属于液化的是A. 春季,冰雪融化B. 夏季,清早的甘C. 秋季,枝头挂满D. 寒冬,冰雕渐渐露白霜变小图 28.( 2012 山东滨州,第1 题)以下描绘基本切合实质的是()A. 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B. 初中学生的身高为 1.7cmC. 初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D. 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9. (2012 山东聊城,第9 题 ) 以下做法不可以使水的蒸发加速的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四周扫开C.把粮食拿到朝阳的地方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10. (2012 四川眉山,第 3 题 )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融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下图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 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融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 DE段物质没有吸热C. 水的凝结点是O℃D.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2 分)11.( 2012 浙江绍兴,第24 题)建设中的绍兴奥体中心,运用奥体中心内的管道、分布在地下二千多口的100 米深井和温度基本恒为18℃的百米地下形成一个水循环热互换系统,夏季,系统将地上奥体中心内与室温同样的水送到地下,放热、降温后回到地上,降低中心的温度,循环进行;冬季,则相反,提升中心内的温度,达到“冬暖夏凉”,又节能的成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表面结冰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铁块化成铁水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2.放在柜子里的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这一现象属于()A.蒸发现象B.熔化现象C.凝华现象D.升华现象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B.C.D.4.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下列说法: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继续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停止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继续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停止沸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6.成都的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原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小,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7.秋天的早晨,某同学搭车去省城,发现当日大雾,看不清沿途稍远的树木和道路;接近城镇时,雾越来越小;经过城镇,基本无雾;出城再行,雾又越来越大,即有“田野有雾、城镇无雾”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城镇上空尘埃稀少B.地球近年升温C.温室气体排放过多D.城镇气温较高,形成“热岛”8.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液化放热B.干冰熔化吸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9.如图示,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若往烧瓶中打气,会看到水停止沸腾,这是由于()A.气压升高,水沸点升高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10.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小水滴B.二氧化碳C.空气D.水蒸气11.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①,铱的熔点是2443.O①,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12.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13.用压力锅煮稀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A.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容易沸腾B.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不易沸腾C.压力锅传热快,使稀饭容易沸腾D.压力锅密封性好,使稀饭容易沸腾14.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①,若没有甩就直接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9①和38.7①,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A.36.9①和38.7①B.36.9①和37.5①C.37.5①和37.5①D.37.5①和38.7①15.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某市气象台播音员说:“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6度”,小雯同学表示播音员说的不完整,您认为正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____”.17.推广农田喷灌新技术,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项目之一.利用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除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外,还能在输水过程中减少________和防止________,从而节约水资源.18.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A.-10~110① B. 35~42① C.-20-~50① D. 0~50①(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_ .(2)若要来测量东台的温应选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如图甲中的(a)、(b)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在图甲中,________ 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__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第________ min观察记录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3)在图乙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①________.(4)为了适当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①________.20.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请回答:(1)熄灭酒精灯时,有图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___________;(2)请补全表格中一个数据.(3)如图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下的点.请在坐标纸上根据所描的点,画出熔化图像;(4)根据熔化图像,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2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 热,但温度________.(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_______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3)由表可知,加热了________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____①.四、计算题(共2小题)22.一支标有0①~100①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①,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①.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①;(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①,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①.(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①.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凝固是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湖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盘子里的水变干了,是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铁块化成铁水,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白气”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2.【答案】D【解析】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3.【答案】D【解析】A、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该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接触,故该选项错误;C、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该选项错误;D、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并且没有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且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4.【答案】C【解析】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停止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气体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将停止沸腾,故①错误,①正确;①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气体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水继续沸腾,故①正确,①错误;故C正确;5.【答案】D【解析】A、改用“小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B、改用“大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C、水沸腾后,无论用“小火”还是“大火”,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真空环境,气压很小,这样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沸腾(汽化),从而实现脱水,使蔬菜成为脱水蔬菜.7.【答案】D【解析】因为田野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出热量形成雾;由于受到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城镇内空气温度较高,形成热岛,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放出热量液化形成雾.8.【答案】C【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降低食品温度.9.【答案】A【解析】往烧瓶中打气时,烧瓶内的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停止沸腾.10.【答案】A【解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11.【答案】B【解析】(1)黄金的熔点是1064.6①,铱的熔点是2443.O①,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①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①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①而低于2443.0①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12.【答案】D【解析】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13.【答案】B【解析】压力锅密封性好,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锅内水蒸气增多,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锅内温度能达到更高的温度,饭容易熟.故选B.14.【答案】D【解析】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若没有把体温计液柱甩回玻璃泡,就用示数为37.5 ①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体温为36.9①的体温,液柱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显示的示数仍是37.5 ①;测量38.7 ①的体温时,体温计内的液柱会上升,所以显示的结果是38.7①. 15.【答案】C【解析】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也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BD 也不可以.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常温下酒精的温度不会超出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C正确.16.【答案】零下6摄氏度【解析】“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6度”这里的6度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所以正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6摄氏度”.17.【答案】蒸发,渗漏.【解析】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减慢了蒸发.18.【答案】(1)A;(2)C.【解析】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所测量的温度的大约值和各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时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1)沸水的温度为100①,因此要选取量程为-10~110①的A温度计;(2)东台的气温最低在-10①左右,最高气温在35①左右,因此要选取量程为-20~50①的C温度计.19.【答案】(1)(b);(a);(2)6;(3)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①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①减少水的质量;①提高水的初温.【解析】(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此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此现象.(2)因为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6min数据错误.(3)在时间和温度图像上描出(0,90)(1,92)(2,94)(3,96)(4,98)(5,98)(6,98)(7,98)(8,98)(9,98),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由图像知: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①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说明吸收热量多,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等.20.【答案】(1)B;(2)48;(3);(4)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前温度上升的快,熔化后温度上升的慢.【解析】(1)因为酒精灯用嘴吹灭,容易引起火灾,故用灯帽盖灭;故选B;(2)根据坐标纸上的数据可知物体第4分钟的温度为48①;(3)点已描好,用光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4)从第3分钟到第6分钟时,该物质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物质的熔点48①,从图像中看出熔化前从0分钟到3分钟时,温度从34①升高到48①,上升14①.熔化后从6分钟到8分钟温度从48①升高到56①,温度与熔化前相比,升高要慢.21.【答案】(1)内部;表面;汽化;吸;保持不变;(2)7;(3)5;99.【解析】(1)液体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水从第5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数据是错误的.(3)实验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第5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①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①.22.【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①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①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①=1.25①;(2)所测水的温度为26①,相当于比0①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①×20=25①;(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①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①-1.25①×6=-7.5①;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①时,比实际0①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①×94=117.5①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①~117.5①.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①;(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①,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①.(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①~117.5①.【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①,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①,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①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3.【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①,88mm时的温度是100①.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①/mm=34.4①.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①.【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①,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①.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①~100①,即1mm表示①,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2.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40℃的气温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A.(1)(2)。
4.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5.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6.“如烟”是当今流行的绿色保健用品---无毒型香烟替代品,吸烟者抽烟吸“如烟”时其嘴里也有烟气”吐出,但这种烟气不会对其他人有危害,起到了禁烟和保健的作用,针对“烟气”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C.“烟气”是呼出的一种气体7.针对下列春夏秋冬四种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出教室镜片会模糊8.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排出暖湿气流,与外界冷空气混合后形成“飞机拉烟”的现象。
这是因为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成雾状小水滴。
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9.错误的说法是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10.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
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物态的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南极冰川的温度B.正常人的体温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D.在龙岩地区,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2.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
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7厘米。
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A.35℃B.60℃C.68℃D.85℃3.某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水银柱长5cm,在100摄氏度时水银柱长25cm,当水银柱长12cm时,所示的温度为()A.28摄氏度B.35摄氏度C.48摄氏度D.60摄氏度4.在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做法是()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在读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以便读数准确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平行C.测量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不影响测量结果5.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B.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C.使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6.有一支用过后但未甩回去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7.6℃,用它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7℃和38℃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7℃,38℃B.37℃,37.6℃C.37.6℃,37.6℃D.37.6℃,38℃7.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8.夏天,莉莉从冰箱冷冻室中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1.正确答案为D。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会升高,但不一定完全融化。
2.正确答案为D。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因此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
3.正确答案为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房间里会充满水蒸气,形成“白气”。
4.正确答案为D。
干冰能够降温防止食品变质,是利用了熔化吸热的原理。
5.正确答案为A。
盐水能够使冰雪的熔点降低,加速积雪的熔化。
6.正确答案为B。
无锡地区自来水龙头流出水的温度最接近于15℃。
8.正确答案为A。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不可能变干。
9.无法回答,缺少选项。
品。
这是因为眼镜镜片表面温度比周围空气的______(高/低),当温度差大于一定值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镜片表面______(凝结/蒸发)成水珠。
20.在高温下,一杯热水和一杯凉开水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差______(很大/很小),因此热水的分子平均速度______(快/慢)于凉开水的分子平均速度。
20.去年冬季,我市出现了频繁的大雾天气,但是却很少有霜的出现。
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分析,雾的形成是一种现象,而霜的形成也是一种现象。
而“霜比往年少见”这一事实说明,去年冬季我市的平均气温比往年要高。
21.在北方的冬天,如果要在地窖里存放蔬菜,可以放几桶水来利用水的热容量。
但是要注意,加水的时候要分批进行,以避免地窖内温度过低而导致蔬菜的冻坏。
22.在日常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只要留意观察,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比如,当我们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如果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
这是因为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减缓馒头传递给手的热量。
23.据报道,国外有人设计了一种“真空洗衣机”,利用水的沸点和压强的关系,在常温下产生大量气泡,从而达到洗涤的效果,而不需要洗衣粉。
但是这则报道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因为在常温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很小,很难产生足够多的气泡来洗涤衣物。
26.冬天的公园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冰雕作品的质量会逐渐降低,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所有固体熔化时温度都保持不变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C.蒸发升华都有致冷作用D.液体沸腾时对它继续加热,温度不升高2.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应该()A.将水量减少B.将火烧旺C.给容器加密封盖子D.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3.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A. 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B. 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C. 人体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空气中D. 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4.夏天人们经常用冰块来解暑,主要是因为()A.冰在熔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B.冰本身的温度很低C.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5.在寒冷的冬天夜晚,用手摸室外的铁棍和木棍,感觉铁棍比木棍冷,则()A、铁棍比木棍温度低B、木棍比铁棍温度低C、铁棍和木棍温度相同D、无法确定6、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7.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8.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A.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C.开水不易散热D.水蒸气散热快9.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能见到用一些废旧的铝制品浇铸铝锅的情形.将废旧铝制品放在炉里加热熔化,然后将铝液浇灌到模具里.模具里铝由液态至刚好完全变为固态的过程中()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D.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10.下列说法中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A.-10℃的冰放进1℃的水中B.-10℃的冰放在1℃的空气中C.-2℃冰放进0℃的水中D.0℃的冰放进0℃的水中11.住在热带贫困地区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英国学生发明了无电“冰箱”,它的内桶用金属制成,外桶用木头、塑料等常见材料制成,两层之间的空隙可以填充沙子.外桶上有数个圆孔,用水浸湿沙子后,把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沙子潮湿.这样能使金属桶内部空间温度维持在6℃左右,从而使食物保鲜.关于这种“冰箱”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个装置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现象B. 向沙子里洒水,目的是保持食物的水分,起到保鲜的作用C. 干燥、通风处,沙子里的水蒸发得更快,保鲜效果更好D. 如果放置的地方不干燥也不通风,这个装置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12.如图是冰熔化到水沸腾的图像在标准大气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图中可知,冰的熔点是100℃B. 其中BC段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由图可看出冰是非晶体D. DE段是沸腾过程,此过程水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二、填空题13、哈尔滨寒冬气温是―24℃,松花江上结了一层冰,江面上冰的温度是__________,冰层下有水流动,冰和水接触处的温度是___________,最底层水温是4℃,你猜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 . 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9 分)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____冷热程度 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热胀冷缩 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季清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 __内 ___( 内、外 )表面;夏季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 __外 ___( 内、外 ) 表面会出现水珠。
3、以以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 __35~42摄氏度 ___,分度值为: __0.1摄氏度 __,示数是 __37.6摄氏度 _。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假如利用水 ___汽化 ___时___吸 __热,进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融化过程 __吸 ___热,温度 ___不变 ____;非晶体在融化过程 ___吸__热,℃;温度 ___高升 ____。
以以下图是某物质融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80此中 BC 段是融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固液共存状态。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假名称: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升华 __现象;钢水浇铸成钢球是 ___凝结 __现象;冬季清晨草地上的霜是 __凝华 ___现象;清晨有浓雾是 ___液化 __现象。
冬季下雪 ___凝华 ___;冰消雪融 ___融化 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___蒸发 ___和 ____沸腾___,汽化要 ____吸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压缩体积 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降低温度 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 ___液化 ___,进而 __放出__(汲取、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快速 __汽化 __,进而 ____汲取 ___(汲取、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觉凉爽,前者主假如利用冰棒___融化___时要__吸 __热,后者是酒精 ___汽化(蒸发) ___时要__吸 __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题A卷一、选择题:(1--7小题单选、8--10小题多选)1.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2.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3.如图2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5.用同样质量的00C的冰和00C的水冷却食品,冰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A、冰比水凉B、冰的温度比水低C、冰在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冰和食品的接触更充分6.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A.沸点低 B、密度小 C、凝固点低 D、比热大7.如图1 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A.水蒸气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8.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9.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不正确的做法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有部分浸入液体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置于液面之上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后在读数D、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10.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下列措施不可行的A、将水量减少些B、给容器加密封盖C、将火烧旺些D、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二、填空题:11.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2.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13.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14.夏天,有人用和室温相同的湿毛巾包在同温度的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这是利用水________时从牛奶________热的道理。
15.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0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液体氯乙烷________时需要_______热的原理。
三、实验题:16.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16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7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18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图16图17图18(4)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让水尽快沸腾。
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①;②。
17.用图22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2,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3,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4)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_______(5)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23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
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四.问答及探究题:18.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人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______(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19.如图5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______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态变化检测试题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7小题单选、每小题3分,8--10小题多选、每小题4分,共34分。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3分、共33分)11.液化、放出12.凝固、熔化、晶体13.凝固、汽化14.汽化、吸热15.升华、吸热三、实验题(共2小题、20分)16.(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分)(2)980C、< (2分)(3)吸收热量温度不变(2分)(4)减少烧杯内水量、使用温度较高的水、烧杯加盖等,合理即可。
(2分)17.(1)—8℃(2分)(2)0℃(2分)(3)固液混合(2分)(4) t 3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2分)(5)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在0~t1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t1=20℃在t5~t6时间里升高的温度为△t2 =10℃, 故△T1>△T2 由 Q=Cm△t 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质量都相同时,△t越大比热容C就越小。
所以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4分)四、问答及探究题(13分)18、(1)液化;(2分)(2)饮料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子放热液化,形成水珠附着在杯壁外侧;(3分)(3)B、D (2分)19、(1)酒精灯及其火焰;(2分)(2)碘粉颗粒消失,棉线上有紫色碘颗粒;(2分)(3)升华。
(2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题B卷一、选择题:(1--7小题单选、8--10小题多选)1.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A.沸点低 B。
密度小 C。
凝固点低 D。
比热大2.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7.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A、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C、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8.医用水银温度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不可行的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 B.放在沸水中煮C.用医用酒精擦拭 D.用清水冲洗9.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向外喷出“白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融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10.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液体吸热后就会立即沸腾B、液体温度达到了沸点一定会沸腾C、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继续加热,一定会沸腾D、蒸发和沸腾都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二、填空题:11.图12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
12.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___的缘故。
13.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从而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4.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侵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 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从哪一面吹来,试说明原理,并举出一个相同原理的例子。
答:风吹来的那一面手臂上的水________的快,从手臂上吸收________多,手臂的这一面感到凉,风就从这一面吹来举例:________ __ 。
15.厨房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
如:用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得缘故;在水中下饺子,饺子不会焦;在油中煮饺子,饺子易焦,其原因是;冬天,碗中的水结冰,该过程(填“吸热”或“放热”)。
16.我国黑龙江省漠河镇冬天气温最低可达-52.30C,这时河面全部结成了冰,但较深处的冰面下仍然有水,在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0C,冬天漠河镇的气温(选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