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2单元测评: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评
(用时9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新航路开辟活动中,首先横渡大西洋的是()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解析:
答案:C
2.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增加
D.封建主阶级衰落
解析:新航路开辟导致近代殖民制度建立,促进了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从而加速了资本
答案:B
3.开辟新航路过程中,到达过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是()
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
答案:C
4.下列几组发明与发明家对应正确的是()
A.凯伊——安全灯
B.戴维——改进焦煤炼铁法
C.达比父子——飞梭
D.瓦特——万能蒸汽机
解析:正确的对应应该是凯伊发明飞梭,戴维发明安全灯,达比父子改进了焦煤炼铁法,
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

答案:D
5.下列关于铁路运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14年,约翰·麦克亚当成功制成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B.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
C.铁路的兴建普遍加快了工业革命战争的进程
D.铁路旅行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
解析:约翰·麦克亚当的发明是矿石路,发明蒸汽机车的是史蒂芬孙,因此应选A项。

答案:A
6.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近半个世纪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领先的两个部门是…()
A.纺织业和铁路业
B.纺织业和化工业
C.铁路业和采矿业
D.汽车制造业和化工业
解析:
答案:A
7.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解析:只要能够准确识记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此题不难得出结论。

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A、C、D三项中的汽车、电灯、电话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所以不
答案:B
8.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
A.圈地运动结束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完成
解析:容易误选B项,因为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是从上层建筑方面战胜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
答案:C
9.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审题时注意时间限制“19
答案:A
10.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先锋,其根本原因是()
A.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B.虎门销烟对英国打击最为沉重
C.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D.英国是世界殖民霸主
解析:要从英国的实力来考虑。

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充当急先锋,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对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要求更为强烈。

其他选项都是由C
答案:C
11.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都为鸦片贸易合法化而挑起
B.列强都以武力迫使清政府投降
C.都直接威胁到清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都为强占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而起
解析: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借“修约”时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华战争,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答案:D
12.鸦片战争后不久,“洋布既美,其价又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上述材料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开始解体④手工业生产难以与大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鸦片战争后,洋货充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受到冲击,自然经济
答案:B
1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
①原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外商企业高额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兴办民用工业的诱导④清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同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派官办近代工业性质的资本主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原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成的,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遭到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的摧残。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更不可能是清政府支持政策的产物。

在近代中国特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外商企业即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刺激和19世纪60
答案:C
14.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中,最能体现洋务派初衷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筹划海防
D.培养人才
解析:洋务派筹办洋务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清朝统治,而当时最直接危及其统治的是中国人民的革命,因此其初衷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派企图通过创办军事工业来增强
答案:A
15.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
A.大发战争横财
B.英美扶植
C.依靠政权实行经济垄断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答案:C
16.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解析:交通和电讯事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但没有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2分,18题13分,19题12分,20题15分,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的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提供本国消费,而且提供全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羊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4分)
(3)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世界地位如何?(4分)
解析:回答材料解析题,首先要注意从材料的出处提取有效信息,如此题材料一出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出自19世纪一个英国经济学家之口;再联系材料一“不断扩大的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就可以判断两则材料都围绕工业革命对英国的
参考答案:(1
(2
(3)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工厂”。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长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们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几点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则……
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均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请完成: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6分)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结果的什么态度?(2分)
(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为什么?(3分)(4)从材料一、二中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2分)
解析:该题通过两段材料揭示了英法等国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

解题时要注意材料所提示的时间是1854年。

该题第(1)问“哪些文字……”的要求与一般试题归纳、概括的要求有明显的不同,答题时一定要按题目中的限定语来解答。

参考答案:(1)《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长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

它反映了英国要进一步强占中国市场,掠
(2
(3)得到了。

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取得了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商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的权利
(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9.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在经济结构方面的深刻变化,指出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实质。

解析:解答时应特别注意:首先,理解“经济结构”的含义,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体系内的各种成分,这些成分可按部门、行业、所有制形式等进行分类。

其次,通常所谓的“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语是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反映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再次,第一问的答题要领是先概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再列出相应的史实,两者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体现史论
参考答案:(1)变化:①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②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

③近代工业出现。

主要史实:英国输入中国的工业品数量激增。

外国商人收购农产品,中国货物出口量相应增长。

外国商人开始投资兴办一些船坞和船厂。

传统的手工业部门日益萧条,小农经济破
(2
(3)变化的实质在于中国开始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哪些发展的机会?历次发展对中国的政治运动、社会思潮各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民族工业为什么没有独立发展起来?
解析:答题时要准确归纳两次发展机会,然后分别分析每一次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参考答案:(1)机会:19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1912
(2)影响:第一次:对政治运动的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后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对社会思潮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立宪思想和
第二次:对政治运动的影响: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3)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本国封建政府的阻挠;民族工业本身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等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