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同体:家长参与班本课程活动的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兆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
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支持与主动参与。
”在“兴趣引发探索、体验获得幸福”的园本课程理念引领下,我们围绕大班幼儿的发展目标,聚焦“班本课程项目式推进”的话题,积极探索家园联动的有效途径,探究与幼儿发展、家长需求相联结的课程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家园联动,积极吸纳家长多形式参与课程活动
(一)活动前:收集“家长专家”资源
丰富的资源是开展班本课程活动的重要保障。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
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充分
利用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共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
境。
”因此,在班本课程活动开展前,笔者从本班幼儿
的发展水平和课程需要入手,调研分析可利用的家长
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本身的特点和价值,并纳入现阶
段班本课程的“家长专家”资源库。
例如,在开展“一
个有消防车的班级”项目活动时,一方面,我们以集
体讨论的方式,了解幼儿有关消防车的知识和经验;
另一方面,以“领衔人”的方式,将在从事消防工作的
家长纳入“消防车家园课程共同体”。
同时,发出课程邀请函,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开展“消防车的秘密”
项目教学活动。
又如,在实施“班级来了一只小鸭子”
班本课程时,我们把有农场管理和动物饲养经验的家长,纳入“班宠饲养课程共同体”,并建立“班宠饲养小组群”,通过在线分享交流、答疑解惑、饲养日志等方式,让幼儿间接获取关于小鸭子的饲养经验。
“家长专家”资源不仅充盈了课程资源库的内容,也让课程活动现场更加鲜活和多样。
(二)活动中:开展多样化课程审议课程审议是推进班本课程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重要过程。
在班本课程审议中,我们围绕“家园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以“我听见”“我看到”到“我做过”为审议主线,开展进阶式课程审议研讨,充分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
在第一阶段,我们从家长可提供的资源和支持出发,开展家园课程小组审议,分享课程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初步的家长资源路径活动框架;在第二阶段,以“家园课程微论坛”的形式,开展前期活动反馈及后期活动推进思路的研讨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对家庭指导教育方法的看法等,并自愿报名加入“课程助教团”,为第三阶段走进课堂做好充足的准备。
进阶性课程审议活动不仅让课程推进的思路更加明晰,又充分发挥了家长的力量。
(三)活动后:聚焦幼儿发展
课程效度是检验课程开展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纲要》
中指出:“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我们从五大领域出发,聚焦班本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以纵向分析的路径形成家园课程效度反馈方案。
例如,在实施“小棚子变形记”班本课程中,我们从培养幼儿良好的收纳整理行为习惯出发,结合课程共同体成员的“家庭收纳能力观察日志”,综合分析幼儿的自我服务和物品管理能力,提出下一阶段课程活动的走向与重点。
二、双向交互,积极推进班本课程探索的深
度学习
(一)整合家长资源,推进课程实施整合家长资源是优化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
在
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的知识、技
家园共同体:家长参与班本课程活动的
实践研究
家园共育
7
能、经验和人际关系等资源,助力班级课程活动,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和班级活动的参与感。
例如,在实施“一片向日葵地”班本课程前,我们将家长人群进行资源分类,形成“种植材料准备顾问”“培土育苗顾问”“向日葵农业专家顾问”“奶奶帮”等多个顾问团,从而更好地推进课程活动。
(二)开展高潮活动,提升课程效果高潮活动有助于充分挖掘幼儿发展的潜力,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消防车”项目活动中,幼儿先后开展了三次课程高潮活动:第一次,以资源地图为抓手,生成“1.0版本的消防喷淋点位和安全逃生的手绘地图”;第二次,了解消防车结构,自制“消防车内部结构海报”;第三次,开展“消防车课程发布会”,邀请全班家长参与相关活动。
三、详略结合,积极建立流动式的班本课程家园册
(一)利用活页式的课程小册,组织家长参与“漂流”活动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在活动催化阶段就准备好活页式家园联系册,将活动照片和视频制作成二维码复制在小册内,并根据课程需要,以日、周、月等不同形式“漂流”到每一个家庭,阶段性地反馈回
园。
例如,在实施“小蘑菇探索记”班本课程时,我们
将幼儿的观察日记和种植故事呈现在图册内。
当“漂流”进入相关家庭时,我们会让查阅的家长在活页课程册里留下与幼儿互阅的感受和建议。
“漂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种植经验,还加强了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家园合作。
(二)建立“N +1”模式,激发家长参与课程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施班本课程中,我们积极倾听家长的需求和建议,建立开放式的家园沟通渠道,强调家长支持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以“N (家长群)+1(教师群)”模式让家长亲历幼儿的学习过程、亲感幼儿的成长过程,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责任,从而增强课程参与意识,激发主观能动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会生成多个“家园课程小册”。
这既是课程成果的彰显,也是幼儿的成长足迹。
家长能够从中更加理解教师的价值,成为班级真正意义上的“友好伙伴”。
总而言之,家长参与班本课程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还可以让家长有机会充分体验幼儿园教育,实现家园协同育人的共同目标。
(江苏省南京市华兴柏悦幼儿园
)
好家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