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问》到《天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天问》到《天对》
中华古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它给我们的启迪绝不仅仅在文学与情怀上,也在科学与探索上。

而事实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古代诗词巨人,在以诗词流芳百世的同时,依然无法掩盖他们在科学与探索领域的惊世才情,而屈原和柳宗元凭借各自的《天问》和《天对》这两部旷世奇作完成了跨越三百年的时空穿越,演绎出古人对于科学与文化特有的传承。

屈原在《天问》中用373句、1560字提出了173 个问题,几乎涵盖了对天地、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各个领域,在文学上更是以四言为主,融合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各种文体,跌宕起伏之中折射出屈原对于传统观念的大胆质疑和对于真理的用于探索。

在文中,我们既看到了诗人的浪漫与天真,展现出对天地万物的一颗春节童心,如“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又看到了诗人对于皇权与封建社会的质疑与控诉,彰显出对社稷的一
抑扬颗悲怀之心,如“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顿
挫、字里行间显现出诗人的喜怒哀乐,这难道不到诗人的另一种情怀吗?
然而在封建社会,虽然朝代更迭,但天地依然是皇帝的天地,人间依然是朝廷的人间,以至于对屈原所提出的这170 多个问题,从战国之后的300年没有一人作出回答。

直到唐朝中期的柳宗元才把它概括为122 条,根据当时对天地万物的认识与理解逐个作了诠释和回答。

这种跨越300 年的“隔空对话”,成就了另一部旷世奇书“天对”。

柳宗元用他的自然哲学观否定了上帝神灵说。

比如对于“天” 从何来这个问题,他认为,日月昼夜,交替运行,永不停息,宇宙从蒙昧混浊的状态变化发展产生万物,只是因为有“元气”的存在,而不是某个人创造的?在柳宗元眼里,“天”是自营自成的自然界,是宇宙,不是虚无缥缈的神。

“天”是物的天,是客观存在的天。

两位巨匠、两篇奇文,却传承了一种精神——对科学、对真理孜孜
不倦探索与追求的坚持与执着;也传承了一种品质——面对千百年
的陈规,敢于质疑与打破的勇气与智慧。

而这两篇奇文,犹如两把打开古诗文宝库的钥匙,向我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瑰丽与魅力的道
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