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启动-内核解压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内核启动-内核解压缩
这得从vmliux.bin 的产生过程说起。
从内核的生成过程来看内核的链接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是把内核的源代码编译成.o 文件,然后链接,这一步,链接的是
arch/i386/kernel/head.S,生成的是vmlinux。
注意的是这里的所有变量地址都是
32 位页寻址方式的保护模式下的虚拟地址。
通常在3G 以上。
第二步,将vmlinux objcopy 成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bin,之后加以压缩,最后作为数据编译成piggy.o。
这时候,在编译器看来,piggy.o 里
根本不存在什么STartup_32。
第三步,把head.o,misc.o 和piggy.o 链接生成
arch/i386/boot/compressed/vmlinux,这一步,链接的是
arch/i386/boot/compressed/head.S。
这时arch/i386/kernel/head.S 中的startup_32 被压缩,作为一段普通的数据,而被编译器忽视了。
注意这里的地址都是32
位段寻址方式的保护模式下的线性地址。
自然,在这过程中,不可能会出现startup_32 重定义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太BT 了,平时谁会采用这种方式编译程序?
是啊,然而在内核还没启动的情况下,要高效地实现自解压,还有更好的方
式么?
所以前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setup 执行完毕,跳转到vmlinux.bin 中的
startup_32()是arch/i386/boot/compressed/head.S 中的startup_32()
这是一段自解压程序,过程和内核生成的过程正好相反。
这时,CPU 处在
32 位段寻址方式的保护模式下,寻址范围从1M 扩大到4G。
只是没有页表。
我们对具体的解压过程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