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循环水余热在供热系统中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厂循环水余热在供热系统中的利用
发表时间:2020-12-03T15:04:10.803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20期作者:罗森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供热系统和热电厂也都在稳步的发展中创新和开拓着。
电厂循环水罗森
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抚顺抚电能源分公司,辽宁省抚顺市, 113008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供热系统和热电厂也都在稳步的发展中创新和开拓着。
电厂循环水余热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近两年来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和发展,这对于整个供热系统和电厂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前进动力,能够有效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城市投入成本过高的问题,以及热源供应不足和大气治理投入力度过大等发展难题。
循环水余热技术在提供更为优质保暖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协助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关注电厂循环水余热技术在供热系统中的基本应用以及实际应用后的效果。
关键词:电厂;循环水余热技术;供热系统;实际应用
一、电厂循环水余热系统在供热系统应用中的意义
(一)、解决供热量不足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变化影响着产业的产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人数的激增,电厂的产能开始出现断层。
建筑数量的发展、居住人数的增多,占地面积的增大等等,都成为了制约电厂供热系统产能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为了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模,将供热量产能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升级系统是必然的。
循环水余热系统的实际应用,正是解决了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在以往传统的供热系统运作当中,高容量和高参数的供热机组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大量排气产生余热,这些热量并没有被计算在热量供应系统之中,其能量被严重忽视和浪费了。
而循环水冷却系统通过技术弥补了这一缺口,将系统运作产生的这部分热量排放到已有环境当中,既能够增加供热系统的效能,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循环水余热系统通过长期的运作和实验,其数据表明这一部分节省的能量十分充足,且这些余热完全可以投入到供暖当中,长此以往能够为我城市整体的供暖节省至少百分之三十的额外供热量。
这不仅减轻了供热负担,还降低了供热的总体投入,最终达到了资源节约的目的。
(二)、对电厂循环水进行合理利用
循环水作为电厂的另一大消耗单位,始终无法得到合理的应用,电厂在冬季时循环水的温度较低,没有办法满足供暖要求,若想要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供暖中用到循环水,那么电厂需要相应的提高自身热量的支出,这是一笔很大的消耗。
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较为常见的循环水热量提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循环水作为热量的来源,用热泵吸收循环水内部的余热,这样能够将循环水转化为一定的热能,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的供热。
另一种是从电厂的供热技术和供热设备入手,确保在运行过程中汽轮机能够一直维持在低真空的状态中,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循环水中的热能,充分利用余热,用最为环保和直接的手段对循环水进行转化。
后者作为新式的循环水余热系统,对传统的循环水系统进行了转化升级,在后续进行吸收的过程中其循环水中的热量还能够同归热水网重新回归到凝汽器中,这样能够为供热技术提供更为节能的发展方案,不仅能够提高热能,还能降低投入的成本,更加符合未来电厂和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电厂在循环水余热系统利用中的相关技术概述
(一)、热泵回收余热技术
热泵回收技术中所采用的驱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电驱动,二是蒸汽驱动,除了其驱动能源有所不同外,其运作的过程以及原理均无太大差别。
随着余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进,其实际的使用案例也在不断的增多,其影响的集中供暖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大。
电驱动和蒸汽驱动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热驱动会受到回水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时热泵的能效就会减少,相应的电厂需要加大其用电量。
蒸汽驱动的占地面积较大,且在实际运作方面的能源效率也要低于电驱动。
(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主要是在吸收式循环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该项技术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较高,所有应用该技术的电厂都需要提前在厂内安装配套的余热利用系统。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能够在提高热能容量的同时降低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吸收式换热机组来降低一级管网内的回水温度,通过对输送热水量的控制,来提高产能,扩大原本集体供热的城市面积。
(三)、凝汽抽气背压式机组供热技术
凝汽抽气背压式机组供热技术主要是由汽轮机高和低压缸组成,这两样设备一起使用两台发电机。
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够自动调节负荷,在这样不同机组模式的共同运营之下,能够较为全面高效的提高其运作过程,降低冷源的损失。
三、电厂循环水余热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能分析
(一)、具体的实施效果
随着循环水余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供热的项目也开始逐步建成,正式的投入到百姓生活供暖供应中。
某地区从2015年初开始实施新的供电水预热项目建设,一直到2016年末全部建造完毕开始运行,其运行成果喜人,自项目投入运行开始,其热能的供应一直维持在稳定连续的状态中,基本没有堵塞情况的发生,其效率要远高于传统的电厂热力供应设备。
相对于此前的燃煤和烧锅炉而言,循环水余热供暖的稳定性更强,且更为节能环保,在完全满足居民取暖要求的同时,还能够将设备进行重复的利用,这大大的提高了电厂的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了部分支出。
(二)、实际运行中的经济效益分析
在循环水余热技术真正运行的过程中,连续影响到的供暖链条有很多,其中首要的便是解决了长期以来人们靠燃煤取暖的现象,原本的燃煤取暖在我国是一种较为原始和普遍的取暖模式,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即使是燃煤取暖也需要考虑到群体效益,于是催生了锅炉取暖,但是依靠锅炉取暖必然要支出大量的锅炉改造和修缮的费用,且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系统和硬件问题而影响到供暖的持续性,对于该地区整个产业的优化是不利的[5]。
而循环水余热技术以更为高效和科技的手段解决了这一问题,帮助完善城市地区结构的同时,还优化了电厂的资金结构,避免了大量锅炉系统运行支出的费用,且传统的供暖系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整治环境和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又是一大笔新的支出。
综上所述,循环水余热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产能,还能够影响电厂的创收,提高其经济效益。
这样双向
的积极影响能够使电厂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符合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手段。
结束语
循环水余热系统作为一种节能环保且更为实用的供暖技术,其技术的完善和实用程度更加适合当前城市的发展,不仅能够提供电厂的供暖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这有利于电厂的长期发展,是未来的电厂真正实现高科技、低污染和可持续三个目标的动力支持。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杜绝盲目,要按照合适的设计方案进行合理的规划,考虑电厂自身与该地区热源和供暖热量的需求是否匹配,能否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热量供应,能否将该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马闯, 任建兴, 李芳芹,等. 水源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的节能分析[J]. 上海节能, 2019, 000(005):388-392.
[2]胡海艳, 乔宇, 刘龙. 电厂循环水余热在供热系统中的利用[J]. 节能, 2019, 038(008):1-2.
[3]马永军, 尹喜平. 电厂循环水余热在供热系统中的利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21):253.
[4]袁方, 洪杰南. 基于热泵技术南方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研究[J]. 发电设备, 2018, 32(06):72-75.
[5]贾丕建, 孙立梅, 邢学荣,等. 热电广循环水余热利用和节能减排效益分析[J].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20, 000(002):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