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沪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三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形成对中国古代小说完
整的印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质疑和整合语义的能力。

3、理解作者采用大量例子详略得当阐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
规律。

说明:
这是一篇社科类的说明文,就内容而言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这对有一定课内外阅读量的高中生来说,可以借助本文的学习既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又应该及时梳理自己在这方面的阅读积累,并进一步在课外拓展延伸,传承发扬中国古代文明。

本课就写作的形式而言,重点培养学生对社科类说明文阅读时中重要语段的理解和语义整合的能力,这对大多数热衷文学作品的学生而言尤其要加强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是如何认识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的。

2、难点:对文章中重要语段的理解和语义整合能力的培养。

说明:
理解作者是如何认识论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但本文论述的是比较专门化的知识,内容
比较多,时间跨度大,引导他们系统归纳整理,复习巩固古代小说知识,注重对文章中重要语段的理解和语义整合能力的培养,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思路点拨
对本篇课文教学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例如有布置预习要求的学校,可以把课文的梳理工作放在课前做,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表格完成课文内容的梳理。

根据本篇课文中有不少难词难句,布置同学课前准备好用来质疑的问题,那么老师上课时就可以选择对同学质疑的问题讨论解疑的教学方式。

譬如“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这些句子的解疑,可以通过学生质疑的方式提出解决。

练习举隅
1、在横线上填补句子,使语句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

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当。

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志”。

________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A.“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B.“志怪”“志人”来自民间。

C.“志怪”“志人”靠实地访问。

D.“志怪”“志人”对我国小说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2、“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作者引用《史通》的这句话目的是什么?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4、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现在有人提出:“‘错误’可与‘改正’对应,但‘疏漏’不能与‘润色’对应,‘粗糙’也不能与‘丰富’对应。

”你认同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