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我跟爸爸学设计
——平行与相交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

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能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
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
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平行与相交,了解互相垂直。

2、学绘画平行线与互相垂直。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信息窗一…………2课时
信息窗二…………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知道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难点: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明的爸爸担任了修大桥的设计工程,请看它设计的大桥图。

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观察图,提出问题:
怎样画出设计图?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2、学习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思考下列问题:
观察这些线有什么特点?
怎样画出这些不同的线?
学生先自己画一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画法。

教师点拨: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先通过自主探究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2、填一填:
(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2)、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线段、直线和射线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的有关知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画图也比较认真,部分学生在画射线和直线时,直线仍然有端点,要加强个别辅导。

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平行与相交。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

2、会画平行线和垂直线。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画平行线和垂直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大桥的设计图。

由桥面的画法引入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让学生阅读56——57页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2、什么是互相平行?画一画。

3、什么是互相垂直?画一画。

4、通过直线外一点怎样做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学生先独立画一画,画完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画法。

教师巡视。

讨论完后汇报交流。

指名部分学生到黑板板演一下自己的画法。

教师引导学生画平行线,垂线。

教师点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
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师:生活中有很多平行或垂直的现象,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和想一想等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平行线、垂线的概念。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中的第2题。

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3、自主练习中的第4题。

学生观察图后,说一说。

4、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

学生自己画一画,做完后同桌交流。

5、自主练习中的第6题。

学生动手折一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
平行与相交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平行和相交的有关知识,对于定义学生掌握得还比较好,但是画平行线和垂直线时,总有部分学生画不好,尺子放的位置不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训练,并加强个别指导。

第3课时
教学内容:60——6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过程
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
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修路时遇到河流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
观察情景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

对!可以修隧道,通过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
么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引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1、教师: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两地,请同学们自己
动手画一画这两点的连线,思考下列问题:
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吗?学生画两点间的连线。

学生小组内交流合作。

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生一起总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学生列举生活中应用“两点间距离”的例子。

2、教师出示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A。

学生连接A和直线上任一点,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汇报测量结果。

我们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最短。

教师点拨: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引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就是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注意要标上垂足。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尝试画出连接两点的几条线,然后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得出结论。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 1、2题。

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2、自主练习第3——7题。

学生先独立做完,然后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合作探究了“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了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但是画点到直线的距离时,总有部分学生画得不垂直,没有领会画垂线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训练,并加强个别辅导。

第 4、5 课时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报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
教学目标:检查学生对第四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及时地查缺补漏。

教学过程:
1、教师强调考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分发试卷。

教师巡视。

第6课时
教学内容:单元测试讲评
教学目标:通过测试查找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之处,能够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弥补上,为后面的顺利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1、教师简单介绍本次考试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改正试卷中的错题,并订正。

3、教师讲解试卷中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

然后学生二次纠错。

小组内交流订正。

第四单元测试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