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家庭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的家庭观
摘要】一般,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和消费,而且根据血缘
关系(亲与子,兄与弟之间的关系)相结合,也称为人类社会的生物再生产单位。

家庭是以男女间的经济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包括在更高级的地区集团内,在同
型的地区集团之间,以回避外婚和近亲婚为原则,并保持着近邻关系,是一种制
度化的社会单位。

因此,它是人类特有的普遍单位。

关键词:家庭观家族关系家族血缘伦理孝道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

在社
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

家,一个简单
的代名词,却承载了太多的坚强与信仰;家,也许是简陋的草屋,但却可以风雨不动安如山;家,一份永恒不便的情感,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的单位。

一般,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在一起,
共同进行生产和消费,而且根据血缘关系(亲与子,兄与弟之间的关系)相结合,也称为人
类社会的生物再生产单位。

家庭是以男女间的经济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包括在更高级的地
区集团内,在同型的地区集团之间,以回避外婚和近亲婚为原则,并保持着近邻关系,是一
种制度化的社会单位。

因此,它是人类特有的普遍单位。

中国人将自己生活的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和自然称之为“国家”。

他天然的由两部分组成:
人与人组成“家”,家与家组成“国”。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
认为,企业是社会的细胞。

但是对于中国,家庭才是社会的细胞。

我们总是把家庭观念彻底
贯之,形成我们自己的国家观念。

例如“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父子
组成家庭,家庭中以男为尊也只有男子才可以为官(太监是有品级的,而宫女却没有)即“称臣”,而君又是臣纲,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观念体系。

我们的国家,也叫做“家国天下”,这也说明我们的国实际是一个大的家庭。

这样一个家国天下的观念,我们听来尤觉熟悉,几千年来几经改朝换代从未变过。

《大学》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每个士
人心中的生存逻辑。

中国的家庭观念应形成于周礼,而到了春秋时期,孔子通过游学的方式
推广复礼周朝方式,他的儒学理念,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

这种以孝道为管理理念的
方法,合乎封建统治君主的要求,于是推而广之。

这种方式有利于家天下的形成,以及唤醒
国家凝聚力。

而随着由上及下的推动,很快传统的家庭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血液里。

例如,父母在,不远游。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

其实,在各种文明形态中,汉文化是最注重家庭的,“家国天下”,家事虽小,却是“国”和“天下”的基本构成元素,无家不成国。

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以家庭为基础建立,而这也是中国
人家庭观念较重的原因之一。

“家”首先是一个房屋,房屋里有人,人与人之间有血缘关系,
有此三者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家。

宝盖头在古文字中象形房屋的样子,下面加个“豕”字就构
成了“家”,体现的是中国人小富即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中国人传统上讲究“孝道”,讲究“传宗接代”,也讲究“养儿防老”,造成了中国人的家庭观
念特别强,习惯于在一种关系网中生存,缺乏西方那种个体意识,建立和维系家庭和各种业
内圈子和人际关系,是国人生活当中举足轻重的部分。

有一种关系圈是由家庭成员和亲戚组成的。

这个“圈子”最核心的是直系亲属,即父母、
子女、夫妻和兄弟姐妹。

在外面的一圈是亲戚。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
多数中国人都有兄弟姐妹和一些叔伯姨表亲。

这种圈子还不断外延,对于许多人来说,同村
同乡或者同姓的也可“续”起来,划为了亲戚系列。

这样的圈子通常是稳定的。

但有些时候有
些人也能从外圈走到内圈来。

比如,一个关系不是特别密切的亲戚升了官儿,他就会因为显
赫地位被认为为家人长了脸,从而进入家庭的核心。

这种升迁对于家庭关系的维系活动也会
带来一些变化,升了官儿的这位家庭成员会更多地被邀请参加家庭聚会,亲戚们也会更加频
繁地拜访他。

中国人看待家庭的角度也很不同。

这种角度比西方人仅限于父母和子女的定义要宽泛得多,主要以下五种定义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

一是核心三代“中国式”家庭。


是“家族”观念。

有一些有名望的家族能考察到每一代祖先的姓名,比如广为人知的孔氏家族。

三是“老乡”观念。

特别是到了海外,你在华人社区里很容易找到同一个省、市来的人组成的同乡会。

四是“拜把子”关系。

密切的合作伙伴之间相处,有了“家庭”的概念,他们相处的时间可能比他们和自己真正的家人相处的时间还要多,生意伙伴便顺理成章地变为了“家人”。

五是“国家”观念。

中国人把自己所属的“国”看作“家”,这种强烈的情感联系当然也来自文化的传承和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是全世界唯一以国家形态传承,而又同根、同文、同种延续几千年的民族。

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笑话。

四个国家的人同在咖啡里发现一个虫子。

第一个是英国人,当他看见杯子里有一只虫子,无奈地摇摇头,把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站起身离开,以示英国人的绅士风度。

第二个是日本人,当他看见杯子里的虫子,豁然站起,叫来服务员,指着杯子训斥和指责,如此证明日本人的严谨与刻薄。

第三个是美国人,当他看见杯子里的虫子,身子一仰,挥挥手叫来服务员说:“我们美国人,一般是先上咖啡,再上一盘虫子。

”以示美国人的幽默感和优越感。

第四个是中国人,同样也看见杯子里的虫子,第一反应也是叫来服务员:“这是怎么回事,去,把你们领导找来。

”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从中不难看出每个国家、种族的性格及思维习惯。

暂不论他国之人,单说中国人,凡事找组织,那么小时候,就是“有事找家长(或老师)”。

不难看出,中国人似乎处处体现出一种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感,但同时也反映出与生俱来的家庭观念。

与那三个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相对保守,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中国人懒惰,不热情。

之所以比较故步自封,缘于只有中国人可以自给自足。

英国是老牌的海上贸易国,美国是新兴的移民国家,日本更是资源匮乏,只有中国,北有黄河,南有长江,华夏的祖先诞生于此,从远古到今天,中国人可以足不出户地生活,只要老老实实地耕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家老小就可以安居乐业。

甚至毋须贸易,毋须工业革命。

两条大河孕育了万代子孙,广袤的土地(流域)便是中国人的一切,它是人们生存的保障,因此,我们的祖先在此安家落户,并取名为“家园”。

只要符合节气(自然规律),就可以收获粮食,所以,中国人把大地称为母亲,把规律的执行者(苍天)称为父亲,这就是乾坤之道的由来。

因此,中国人以天地为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系列智慧结晶,并称之为“天人合一”。

只有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人类只要符合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便足以安身立命,进而,孝敬苍天(父亲),滋润大地(母亲),便可以丰衣足食。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按照这种生活方式,生生不息地维系着生命的繁衍,继而产生家庭观念,以家庭为本。

参考文献
[1]何景华.当代大学生家庭观研究[D].浙江:宁波大学,2012.
[2]赵红霞.秦汉家庭观念的变迁[D].河南:河南大学,2012.
[3]舒俊.农村婚姻家庭观的变迁[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刘晨南.张爱玲与简.奥斯丁小说的家庭观比较[D].辽宁:辽宁大学,2012.
[5]王彦文.恩格斯的家庭观及当代启示[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