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社会性简析课件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及其文化 ppt课件

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
孟子(公元前390-前305年)
名柯 字子舆,邹国人(山东)
主张“性善论”
侧重发展孔子的仁学, 主张“仁政”,强调人民的 重要性,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孔子、孟子与儒家学派
孟子重视人的主观精神的修养,”养浩然 正气”,达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
敌” 。如何做?
仁、义、礼、智、信。 “言必信,行必果”
3、管理的准则——经权关系
经:原则性。“治要不治详,治近不治远,治 明不治幽”
权:灵活性。“信反为过”,“经也变,权有 度”
4、用人方针——任人唯贤与 举贤不避亲 办法:论功行赏、举荐、选拔、 科举考试
儒家思想评价
元仁宗:”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 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万世师表” 。儒 家学说被称为“儒教”。
要子亡子不能不亡。忠君报国,杀身成仁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孝压抑了人的本性,父母之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国教育就是“孝”的教育, “孝” 与 “文” 合是为 “教”,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儒家伦理观念对人性的压制
中国人无性爱,婚姻无自主权,结婚只是为了传宗 接代,毫无快乐可言。
5、生活准则——信
指为人交往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 态度。
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 备的品德。
孔子主张统治者要 “立信”, 要获得人民信任,“其身正,不 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待人之本——忠、恕
“忠”即忠诚老实,不背判朋友, 恕,是宽恕。以博大胸怀待人, 为人宽恕与容忍。
7、家庭伦理——孝与悌
80年代以来有三种观点: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主干。 儒家、道家并为中国文化的主干 儒家是官方文化,道家是民间文化。
儒家文化-PPT(精)

来源:孔子以后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功能:修齐治平;修己安人
社会关系: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
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内涵:以“仁”为核心而进行道德规范的 文化:仁、中、和
一部《论语》治天下
儒 家 思 想 概 述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 “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 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中庸
《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 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 下国家可以平治,爵禄可以辞让,刀刃可 以承受,三者虽难都可为,而中庸看似容 易却难及)
中庸
3、政治范畴内的中庸:“中庸”表现于政 治范畴,就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4、哲学意义上的中庸:所谓叩其两 端,就是执两用中的哲学方法论。 第一,中和:《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 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
学在为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忧道不忧贫
儒家文化
工程管理03班 学号:10320306 姓名:李国武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 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 为以尊卑等级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 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何谓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具体产 生了哪些影响?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现代 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 6.“义利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中华文化要略】第五章儒家思想PPT课件

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
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
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
孚2020、年9月小28日 过、既济、未儒家济思想
14
《易经》的“易”有三种意义,即 变易、不易、简易。
①变易:以变化的观点考察一切事 物。《易经》中的变易观念表现为 三方面:卦象与爻象的变化;卦象、 爻象所象征的人事吉凶的变化;卦 辞、爻辞表示自然现象的变化。
2020年9月28日
儒家思想
20
乾
元,亨,利,贞。《彖》曰:大 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 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 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 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020年9月28日
儒家思想
21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
第五章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和核 心,集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 神。
一、儒家思想所包含的基本要素
《汉书·艺文志》:儒家“游文于 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2020年9月28日
儒家思想
1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 尼”。 (一)六经
——《诗》《书》《礼》《乐》 《易》《春秋》
1、《诗》
士冠礼第一;士 昏礼第二;士相 见礼第三;乡饮 酒礼第四;乡射 礼第五;
儒家思想
7
燕礼第六;大射仪第七;聘礼第八;公 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第十三;士虞礼第 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 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
2020年9月28日
儒家思想
8
4、《易》
即《周易》。传说上古时期伏羲始 作八卦,神农氏重六十四卦(名 《连山易》),轩辕氏重六十四卦 (名《归藏易》)。中古时期周文 王重六十四卦(名《周易》);近 古时期,孔子及弟子又作《易传》, 名《十翼》。
儒家文化概述(PPT74页).pptx

孔子出生于我国春秋时代,关于孔子的生年, 后世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公元 前552年)。持此说法的是《春秋公羊传》和 《春秋谷梁传》。
一种说法是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持此说的是《史记》。
匡亚明先生曾参考以上两种说法,对孔子出生 年月作了详细推算:
(今)孔子生年,从《史记·孔子世家》: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月日从《谷梁 传》:“冬十月庚子,孔子生。”周时历法比 夏历早两个月,故十月庚子后世推算为鲁襄公 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公元前551年9月22 日)。(匡亚明:《孔子评传·生平概略》)
“今谓孔子生前一年 或后一年,此仅属孔子 私人之寿,与世运之升 降,史迹之转换,人物 之进退,学术之流变, 无足轻重如毫发。而后 人于此,月之、日之, 考证不厌其详”,是 “劳而且拙”。
——国学大师 钱穆
传说中的那句话 没有错,孔子一生 的使命便是“继衰 周而素王”。
因为当时的社会 现实已经预示了孔 子一生所应经受的 一切。
整个世界杀伐不断,礼崩乐坏,纲常 殆废,百姓流离,人们需要一种道德政 治,社会需要一种道德政治。于是,为 这种道德政治提供一种理论乃至实践规 范的使命就落在了孔子身上。历史上真 实的孔子,是一位悲天悯人,坚持理想, 百折不挠,积极用世,空前绝后的杰出 人物。从这个意义上来分化和演变
所谓真孔子和假孔子常常在历史上被 混淆不清。因此,理清孔子儒家思想分化 和演变的历史脉络,还孔子儒家思想的本 来面目,就显得十分重要。
1.孔子儒家思想的分化和不同学派的形 成
孔子弟子出身不同、阅历不同、造诣不同, 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甚至各执己见、 各立门户,相互指责的情况屡见不鲜。逐步形 成了一些打着孔子儒家招牌而相互对立的派别。
儒家思想的概况52页PPT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儒家思想的概况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儒家思想的概况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儒家思想精品PPT课件

从形式上看,是有了主客体的对立和联结。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孟子是在什么领域完成了主客体的合一的?
三、荀子的“隆礼重法”
荀子,名荀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他将先秦儒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先秦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 成者。
1、主张“天人相分”,强调主体能动作用
他直接把“天”解释为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规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 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 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 也。”
“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 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必须“化性起伪” 。
二、孟子的“以德王天下”
孟子(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 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 圣”。
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仁 的学说,提出仁政说和性 善论,反映出伦理本位的 人本主义思想。
1、仁政学的内容
(1)制民之产 民为邦本 保民而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传统文化
任课教师:张金荣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先秦儒家人情化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第一次改造—汉代儒家 神学化
第三节 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改造—宋代儒家 哲理化
第四节 儒家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哲学模式
第一节 儒家学派的初创 —先秦儒家人情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 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宗师, 以《诗》、《书》、《礼》、《乐》、 《易》、《春秋》及四书(《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为经
儒家思想概述(PPT37张)

儒家思想概述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也称为儒 教或儒学。 《汉书· 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 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 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 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 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思想是一 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二.儒学发展的各阶段及基本特征
⑴、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⑵、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经学) ⑶、以程朱理学为标志的宋明新儒学(理学) ⑷、西学冲击下的现代新儒学
(一)、孔子开创的先秦原始儒学
1、孔子、《论语》与儒学的起点 ①创立背景: A、东周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周王室衰微,诸 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B、鲁国在文化上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为 他创立早期的儒学思想体系提供了条件。
②《论语》与孔子的思想 “仁”、“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仁政”说
“性善论” “内圣” 由人而天,尽心知性,天人合一
3、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2、董仲舒的理论观点:
①、“深察名号” ----------为什么学习经书 天意----真理-----“名”、“号”------儒家经 典
②、“微言大义” ----------如何学习经书 “见其指者,不任其辞。不任其辞,然后可与 适道矣。” (《春秋繁露·竹林》) (即领会圣人没 有明说,却透露于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大一统论” --------论证一统专制的合理 性
含义:所谓大一统就是大统一的意思, 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
“大一统论”的根据: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现实意义(PPT28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 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自然的和 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意识;“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 培士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的孝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的修 身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求实精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 尚品格;以及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 识。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发明本心”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明确提出‘仁政“ 礼法并用,以礼为主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我之出为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循天下之公”
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体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
(二)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指导 意义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 社会有巨大作用
“仁政”助于国家引以为鉴,规范自身施政行为,规 儒家思想之“大一统思想”“和为贵” “四海之 范社会统治和管理,对社会的安定、和谐起到了决定性 内皆兄弟”,在当今社会处理民族之间、地区之间、 3、儒家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极其深远 作用。 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符合儒家思想中处理国家关系 儒家“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打破了中国封建 的准则。 社会 “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可以接受教育的制度。 “温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千古圣训,不仅为历代读 书人所推崇;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其格言警句、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儒家思想在当今 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科学 社会的积极意义吗? 化、教育的与时俱进,良好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习态 度更是影响深远,成为有其思想学说以来每一位读书人应该 遵照的准则。
儒家思想PPT课件

▪ 经过春秋以来长期的兼并和争夺,形成了齐 、魏、赵、韩、楚、秦、燕七国对峙的局面
▪ 这七国内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改革与保守 的斗争,外部都面临着激战,在内外矛盾的 促使下,各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一些政治改 革。
▪ 著名的有魏国魏文侯、李悝的变法,楚国楚 悼王支持的吴起变法,齐国齐威王的改革, 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赵国赵武灵王 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促进了社会发展。
子 以 四 教 , 文 、 行
诗 、 书 、 礼
六 艺 到 六 经
、
乐
、
——
、
易
天忠Leabharlann 、下、春
无
信
秋
道
。
。
学 在 礼官 、府 乐与 、六 射艺 、 御 、 书 、 数 。
二、政治理想
▪ 理想国——有道世界。
▪ “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 原则,具有以下特点:
▪ 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贵贱有等 ,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儒家 “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 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
第一节 孔子
孔子(约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出身破落贵族。 他从小受到贵族教育,“十五 志于学”,“三十而立”,通 晓礼仪,成为鲁国有名望的人, 并开始私人办学,招收弟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
从
▪ 兴办私学
▪ 整理典籍 ▪ 创建学派天 下
有 道
学 而 优 则 仕 。
▪ 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 要在“分”中注之以“和”与“仁”。
▪ “和”不是消除贵贱上下之别,而是在“别 ”中求得和谐。
▪ 实现和谐要靠“仁”。仁包括许多内容,其 中心是忠恕,即爱人。
儒家经典欣赏ppt课件

2021/4/8
7
義田、義莊
瞭解范仲淹設置義莊的目的與影響 瞭解義莊的救濟對象從家族擴大到地區 瞭解義莊對教育的影響
2021/4/8
8
南宋的社倉
瞭解朱熹創立社倉的時代背景 瞭解朱熹創立社倉的理念 透過閱讀一手資料與學者的研究,能夠分
析並討論社倉的精神
2021/4/8
9
婦女的貞節觀念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 文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梁庚堯,〈南宋的社倉〉《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下)》 (台北:允晨,1997年)。
陳寶良,《中國的社與會》(台北:南天,1998年)。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的問題〉 《新史學,10卷2期,1999年》。
2021/4/8
45
參考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證明明朝婦女婚姻 觀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證明明 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2)明中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人們 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明中 後期、出現了反禮教的思想,鼓舞了 明朝婦女追求婚姻自主。
2021/4/8
46
(3)考生可從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對材 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 :①小說是文學作品,作為史料使用 ,必須慎重。②材料三、四的現象是 個案,而且出現在明中後期,不足以 說明整個明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2021/4/8
4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49
37
問題三:
根據資料二、四的故事,一則說明 寡母含辛茹苦扶養孩子長大,另一 則說明未出嫁到夫家的女子受到鄉 里人士的敬佩,還得到朝廷旌別的 表揚。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故事,說 明儒家與婦女間的關係如何 ?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课件

文 化 影 响
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 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 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 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 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 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儒学在 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 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文化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尚书》、
《诗经》、《礼记》、《左传》等 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 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 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 导性的原则。
各家评儒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 《诗经》、《尚书》、《仪礼》、《乐经》、 《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 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 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 ,《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 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 繁琐礼仪。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 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 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 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 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当代一些非儒学者根据民间口头评论将儒释道三家对 中国发展贡献做出如下评论:“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入 乱是儒家。”
儒家产生背景
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 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 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 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 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 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 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 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 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 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 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 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 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 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 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 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 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 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 新时代的曙光。
儒家思想总结ppt

参考答案
1.水深火热 (1分) 2.①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 意愿的战争。②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民本” (或“仁政”)思想;③他的观点是辩证的, 变通的。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问题。(5分)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 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 之。”(选自《孟子· 离娄上》) [注]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1.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 除了厌恶的情绪。 2.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 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3分)
参考答案
(1) D (2)两者都认为礼与仁密不可分(或“仁是礼 的思想核心”或“礼的实质是仁”)。(1分) 盂子讲要依礼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长; 孔子也讲到礼是不能离开仁而单独存在的 。(2分) Nhomakorabea子的思想
1.天人相分——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2.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3.化性起伪——性恶论 ①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 制法度 ②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 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参考答案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2.荀子认为,秦国即使能够即使赢得全国统一, 也很难持久,因为国家的统一不应单纯建立在武 力征服下,而应建立在诸侯国的共同利益和共识 上,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固而强大的 国家。另外,经济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但 是,这种统一不是靠强力剥夺,而是建立在互惠、 互利基础上,建立在一种道义的力量上。
儒家思想的实践PPT课件

2021/4/8
7
義田、義莊
瞭解范仲淹設置義莊的目的與影響 瞭解義莊的救濟對象從家族擴大到地區 瞭解義莊對教育的影響
2021/4/8
8
南宋的社倉
瞭解朱熹創立社倉的時代背景 瞭解朱熹創立社倉的理念 透過閱讀一手資料與學者的研究,能夠分
析並討論社倉的精神
2021/4/8
9
婦女的貞節觀念
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 文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梁庚堯,〈南宋的社倉〉《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下)》 (台北:允晨,1997年)。
陳寶良,《中國的社與會》(台北:南天,1998年)。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的問題〉 《新史學,10卷2期,1999年》。
2021/4/8
45
參考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證明明朝婦女婚姻 觀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證明明 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2)明中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人們 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明中 後期、出現了反禮教的思想,鼓舞了 明朝婦女追求婚姻自主。
2021/4/8
46
(3)考生可從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對材 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 :①小說是文學作品,作為史料使用 ,必須慎重。②材料三、四的現象是 個案,而且出現在明中後期,不足以 說明整個明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2021/4/8
4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49
37
問題三:
根據資料二、四的故事,一則說明 寡母含辛茹苦扶養孩子長大,另一 則說明未出嫁到夫家的女子受到鄉 里人士的敬佩,還得到朝廷旌別的 表揚。這兩種不同類型的故事,說 明儒家與婦女間的關係如何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执两用中"。《中庸》记孔子言曰: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又说:"君子之中 庸也,君子而时中。"强调立身处事时时要合 乎中道。
第三、"过犹不及"。孔子认为超过事物一 定的界限未达到一定界限同样是错误的。
儒家的平衡思维是获取社会资本的智慧:
儒家的“中庸之道”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 社会提供了诸多来自思想史方面的智慧启迪。
儒家思想的社会性简析
儒家的核心思是做人,即赋予人社会 性---为政之本在正明,正名之本在正人, 正人之本在正己,实现内圣外王的人生 目标。
第一、 要成为怎样ຫໍສະໝຸດ 人?第二、怎样成为理想的人(即君子)?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安人
获得社会性的基本态度:
《论语》里面关于修养的内容、方 法讲的非常多,归结起来说明了修养的 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论语》里面谈 到的修养的基本态度;一个部分是讲修 养的很多具体方法。 “自天子以至于 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问题的解 决在于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的地进行修 养,这也是儒家最根本的精神。
提升社会性的方法---“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有 影响力的思想。在儒家思想里”仁” 孔子最为乐道之语。儒家所谓仁, 可解释为“合理的人生态度。” 《论语》中,有“仁者不忧”一语。
第一、理念领先
• “志于道”,就是要立志高远。
• “据于德”可以理解是“志于道”的行 为。
• “依于仁”就是依傍于仁,道和德的发 挥,就在于人对于人和物有没有爱心。 仁有体有用。仁的体就是内心的修养, 仁的用就是博爱。
第一、儒家强调人格理想上的内圣外王, 也就是德才兼备的君子;
第二、儒家强调思维上的权变思想,“权” 即权衡、把我事物的利害,“变”即时中, 也就是与时俱进;
第三、儒家强调管理手段上 “宽猛相济”。 不是特定的平衡点,而是基于现实的一种动 态平衡。
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在 孔子看来,人就应该是社会人,被社会 接受和接纳是一个人的价值之所在,用 我们今天的观点而论,那就是,一个人 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一定是与他获得的社 会资本的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 以,孔子所倡导和教化的“仁义道德” 虽说有刻意为之的虚伪,但是,在今天 商业社会背景之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深 切的意识到“做人”的价值和意义。
• “游于艺”包括礼、乐、射、御、书、 数、礼,即商务礼仪,它是个人素质与 修养的具体表现。
第二、方法科学----中庸之道
"中庸"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对待自 然、社会、人生的基本方法。
第一"叩其两端"。孔子认为凡事皆有两端, 故把握事物必须"叩其两端"。孔子言"两端" 即言事物之终始、上下、进止、损益、博约、 辩讷、勇怯、张驰等。
修养的基本态度:
一曰为己。它主张的是为己,即是为自 己的完善,它是自己成长的需要,是发自 内心的一种追求。
二曰由己。就是修养完全在于你自己, 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限制,也不靠别人任 何外在的力量,修养的好不好,完全取决 于个人。
三曰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 人”,凡事首先要求自己。
修养的三个基本态度,就叫“三己原 则”,它突出了一个道理--修养立足于 个人的自觉。
其一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中庸平衡智 慧,其理想状态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 境界。
其二是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中庸平衡智 慧,其理想状态是达到“人我合一”的和谐 境界。
其三是人自身内部欲望与理智关系问题上 的中庸平衡智慧,其理想目标是达到“欲理 合一”的内心和谐状态。
累积社会资本的三大途径:
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以人为 本”为核心理念,以道德教化为导向,通过 “正己正人”达到“修己安人”、“治国平 天下”的人生目标。
第三、"过犹不及"。孔子认为超过事物一 定的界限未达到一定界限同样是错误的。
儒家的平衡思维是获取社会资本的智慧:
儒家的“中庸之道”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 社会提供了诸多来自思想史方面的智慧启迪。
儒家思想的社会性简析
儒家的核心思是做人,即赋予人社会 性---为政之本在正明,正名之本在正人, 正人之本在正己,实现内圣外王的人生 目标。
第一、 要成为怎样ຫໍສະໝຸດ 人?第二、怎样成为理想的人(即君子)?
--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安人
获得社会性的基本态度:
《论语》里面关于修养的内容、方 法讲的非常多,归结起来说明了修养的 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论语》里面谈 到的修养的基本态度;一个部分是讲修 养的很多具体方法。 “自天子以至于 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问题的解 决在于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的地进行修 养,这也是儒家最根本的精神。
提升社会性的方法---“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有 影响力的思想。在儒家思想里”仁” 孔子最为乐道之语。儒家所谓仁, 可解释为“合理的人生态度。” 《论语》中,有“仁者不忧”一语。
第一、理念领先
• “志于道”,就是要立志高远。
• “据于德”可以理解是“志于道”的行 为。
• “依于仁”就是依傍于仁,道和德的发 挥,就在于人对于人和物有没有爱心。 仁有体有用。仁的体就是内心的修养, 仁的用就是博爱。
第一、儒家强调人格理想上的内圣外王, 也就是德才兼备的君子;
第二、儒家强调思维上的权变思想,“权” 即权衡、把我事物的利害,“变”即时中, 也就是与时俱进;
第三、儒家强调管理手段上 “宽猛相济”。 不是特定的平衡点,而是基于现实的一种动 态平衡。
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在 孔子看来,人就应该是社会人,被社会 接受和接纳是一个人的价值之所在,用 我们今天的观点而论,那就是,一个人 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一定是与他获得的社 会资本的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 以,孔子所倡导和教化的“仁义道德” 虽说有刻意为之的虚伪,但是,在今天 商业社会背景之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深 切的意识到“做人”的价值和意义。
• “游于艺”包括礼、乐、射、御、书、 数、礼,即商务礼仪,它是个人素质与 修养的具体表现。
第二、方法科学----中庸之道
"中庸"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对待自 然、社会、人生的基本方法。
第一"叩其两端"。孔子认为凡事皆有两端, 故把握事物必须"叩其两端"。孔子言"两端" 即言事物之终始、上下、进止、损益、博约、 辩讷、勇怯、张驰等。
修养的基本态度:
一曰为己。它主张的是为己,即是为自 己的完善,它是自己成长的需要,是发自 内心的一种追求。
二曰由己。就是修养完全在于你自己, 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限制,也不靠别人任 何外在的力量,修养的好不好,完全取决 于个人。
三曰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 人”,凡事首先要求自己。
修养的三个基本态度,就叫“三己原 则”,它突出了一个道理--修养立足于 个人的自觉。
其一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中庸平衡智 慧,其理想状态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 境界。
其二是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的中庸平衡智 慧,其理想状态是达到“人我合一”的和谐 境界。
其三是人自身内部欲望与理智关系问题上 的中庸平衡智慧,其理想目标是达到“欲理 合一”的内心和谐状态。
累积社会资本的三大途径:
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以人为 本”为核心理念,以道德教化为导向,通过 “正己正人”达到“修己安人”、“治国平 天下”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