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阶段测试四中图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测试四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1~2题。
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东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旱涝灾害频繁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A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天山雪线升高,①不对;东海水温升高,才会出现南海的鱼种,②对;气温升高,东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③对;大气环流紊乱,旱涝灾害频繁,④对。
2.导致全球增温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 )
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②开发利用冰川③森林的破坏④空调的广泛使用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选D 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以及对森林的破坏,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下图反映了某环境问题,据此完成3~4 题。
3.上图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B.大气污染
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选A 由图中枯死的树木、不滴水的水管以及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可知,图中反
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A项正确。
4.针对该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公交出行
B.增强公民节水意识
C.扩大绿地面积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选B 针对水资源短缺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强公民节水意识,B项正确;鼓励公交出行针对的是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问题,A项错误;扩大绿地面积针对的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C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针对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D项错误。
(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图1
图2
5.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
解析:选B 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立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与文化服务产业,都与海洋有关,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B正确。
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A、C、D错误。
6.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 )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解析:选A 读图可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
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不符合,B错误;沿海滩涂本身就是湿地,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错误;沿海滩涂水位变化大,该模式不能发展海水养殖,D错误。
我国冬季气温的高低与北极地区冷空气的强度密切相关。
下图为1978~2015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 )
A.导致冷空气强度逐渐增强
B.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C.不利于北冰洋航线的开拓
D.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多
解析:选B 北极浮冰的面积呈变小的趋势,说明北极地区温度升高,冷高压减弱会导致冷空气有减弱的趋势,A选项错误;北极浮冰面积的变化,与全球的气候变化有关,B选项正确;冰面面积缩小,对于北极航线的开拓有利,C选项错误;就北极来说,随着气温的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多的可能性更大,D选项错误。
8.据图可知,我国最有可能出现严重冻害的年份是( )
A.1982年B.1990年
C.2006年D.2010年
解析:选A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北极冰面面积扩大,气候变冷,冷高压势力增强,导致我国出现严重冻害的可能性会变大。
读图可知,选择A选项。
9.当强冷空气南下时,可能造成( )
A.海南省出现冻雨天气
B.华北地区的雾霾污染加重
C.0 ℃等温线向南移动
D.新疆短时间出现融雪洪水
解析:选C 海南纬度低,出现冻雨的可能性非常小,A选项错误;强冷空气南下,有
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会减轻,B选项错误;寒潮使气温降低,0 ℃等温线南移,C选项正确;温度降低,融雪量会减少,D选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1985~1995年该地( )
A.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
B.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
C.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D.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解析:选C 由图可知1985~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是先降后升,故排除选项A;经济发展指数一直上升,环境污染指数是先降后升,二者基本没有相关性,故排除选项B、D;图中显示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大致在0.5~0.9之间,始终较高,故选项C正确。
11.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A.1985~1990年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D.2000~2005年
解析:选C 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应该是环境污染指数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低、经济发展指数较高的时期,图中1985~1990年、1990~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较高、经济发展指数低,故排除选项A、B;2000~2005年环境污染指数较高,故排除选项D;1995~2000年环境污染指数、资源能源消耗指数都较低,经济发展指数较高,故选项C正确。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规划强调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环境。
下图为我国拉萨当热西路上采用先进的风光互补型太阳能照明灯。
据此回答12~14题。
12.结合风光互补型太阳能照明灯图片,判断此时的风向为( )
A.偏西风B.偏北风
C.偏南风D.偏东风
解析:选A 利用图中太阳能受光板向南的原理,可知此时风车正面向西方,由此可推知此时风向为偏西风。
13.西藏自治区除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外,还拥有的新能源是( )
A.水能B.地热能
C.潮汐能D.核能
解析:选B 西藏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热资源丰富。
14.推广风能、太阳能的使用可以( )
①减轻全球气候变暖②减轻酸雨危害③减轻臭氧层破坏④减缓非可再生资源枯竭的速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C 风能、太阳能的使用不排放CO2、SO2等有害气体,可有效地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危害。
同时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缓石油、煤等非可再生资源枯竭的速度。
读“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a、b、c分别表示( )
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
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
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
解析:选B a区需要水源、能源,产生生活污水,是居住区;b区需要饲料、饲草,是乳畜养殖区;c区提供饲料和饲草,是种植区。
16.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 )
①循环型②高消耗③生态化④可持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选D 该区域推行生态农业,具有循环型、生态化、可持续、能耗低的特点。
(2019·天津卷)太湖流城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
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
读图文材料,回答17~18题。
17.据上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
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
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解析:选C 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意等产业。
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C正确。
其他选项只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全面概括该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式,A、B、D错误。
18.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
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解析:选A 该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A正确;该地是利用产业发展吸引外来人口,B错误;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只涉及到了经济层面,C错误;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只涉及到了环境问题,D错误。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
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
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鸭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
据此完成19~20题。
19.“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公正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
解析:选D 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是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公正性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原则。
“慢生鸭”饲养中饲养者获取高利润,消费者获取健康,体现了公平性原则,选D正确。
20.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②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③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④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C 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
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可以实现无污染,①正确;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当然不行,②错;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③正确;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对人体健康有害,④错,选C正确。
2015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
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
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21~23题。
2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科
解析:选B 结合图中各环节的关系,可以得出①是秸秆的产品,为饲料,②为燃料,③为肥料,④为废弃物,所以B正确。
22.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
A.原料不足B.冬季寒冷漫长
C.日照不足D.科技水平较低
解析:选B 沼气是由植物、动物排泄物及水,在适当温度(最适宜的温度在35 ℃左右)
及密闭条件下发酵而成的。
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不利于发展沼气,所以B正确。
23.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
B.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
C.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D.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解析:选C 政府定期收购秸秆,作为造纸工业原料,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故A项错误;若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会污染大气环境,故B项错误;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故C项正确;强制措施不可取,D项错误。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是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24~25题。
24.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 300米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
C.2 500米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
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
1 300米以下地带。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说明土地面积百分比下降或者人口百分比增加,故人地关系趋于紧张,A项正确;1 300~1 900米地带。
变化不大,故B项错误;1 900~
2 500米地带。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说明土地面积百分比上升或者人口百分比下降,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D项错误。
25.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解析:选B 据上题,1 900~2 500米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说明土地面积百分
比上升或者人口百分比下降,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排除C、D两项;该地地形为山地,海拔高,开垦耕地的条件不足,应该是人口外迁的结果,故B项正确,A项错误。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6分)日本九州岛一个水稻农场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农业。
(2分)
(2)下列属于该种农业发展模式特点的是(多选)(4分)( )
A.形成了湿地稻田养泥鳅、养鸭复合生态系统
B.农业产出量大
C.农产品多样化,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D.农业生产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环境效益高
(3)简要分析该农场建立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8分)
(4)此种农业发展模式,在我国什么地区可以借鉴?(2分)
答案:(1)混合
(2)ABCD
(3)有利条件:该农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人多地少,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地形平坦。
不利条件:水旱、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农村劳动力少,工资水平高。
(4)南方水稻种植区。
2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梯田”是将荒山、荒坡建设成台阶式的“梯田”,用于工业生产的新型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近年来,贵州省实施了“工业上山”政策,大力发展“工业梯田”,昔日的贫瘠荒山变成了“聚宝盆”。
下图示意贵州省仁怀市位置。
(1)分析仁怀市建设“工业梯田”的自然原因。
(2分)
(2)简述仁怀市发展“工业梯田”的主要意义。
(4分)
(3)指出仁怀市在修建“工业梯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分)
(4)为了保护仁怀市的生态环境,请你就当地工业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
(4分)
答案:(1)仁怀市山地多,平地少,工业用地缺乏;荒山、荒坡面积较广,开发利用潜力大。
(2)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促进工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拓展城市空间)。
(3)做好地质勘察,采取有效措施,防御水文地质灾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建筑质量,保证厂房和生产安全;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4)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工业“三废”处理,严禁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28.(20分)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出现严重的酸雨问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B地区的酸雨污染向东北方向扩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D地区目前面临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成因中的人为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自然因素分析,加速该地区这种环境问题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4)我国南方地区酸雨污染比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更为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5)我国农村乡镇企业排放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对此应采取的积极态度或措施是(4
分)( )
A.农村地广人稀,对人类危害不大,可以不治理
B.待资金充足之后,再治理污染不晚
C.限期治理污染,实行达标排放
D.采取坚决措施,实施关闭
答案:(1)北美和西欧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遇水汽凝结成酸雨
(2)受西南风的吹送
(3)土地沙漠化更加严重过度放牧、滥垦草原炎热干燥的东北信风使沙漠日益向南扩展
(4)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湿度大,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