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逐字稿
学习目标:
感知诗歌内容,分析诗人形象;
揣摩诗歌语言,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检: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导入:“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

”这便是杜甫的真实写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之诗心,感受其诗魂。

上节课我们讲到作者求亲告友,费尽周折,终于在成都有了栖身之处,但不幸的是,狂风大作,毁坏了这座茅屋,又让他身处困境之中,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杜甫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生回顾:秋风破屋群童盗茅屋漏衾裂最后,在这接二连三的不幸之中,他有感而发,生出愿得广厦的美好愿望)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透过诗歌的内容,深入学习,通过分析这四幅画面,感知诗人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诗的第一节
一、狂风破屋
1.诗人是如何描写秋风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这场秋风具有怎样的特点?(秋风声势之盛狂威力之大)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肆虐的秋风把茅草刮到哪些地方去了?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哦,狂风将茅草刮到了江对面去了,
4.作者是如何将茅草飘飞的动态画面呈现出来的?通过一系列的动词
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好,现在请同学们来想一想这些动词在本句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其实也就是诗歌当中的常见考题炼字类题型(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之前所讲到的炼字题的答题模式)这些动词共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确定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一手法——效果——情感刚才分析的较为准确,能够熟练运用我们所讲到的答题技巧,
●这几个动词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
●形象地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状,写出诗人艰难窘迫的处境,
●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急。

(板书)
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建造的茅屋就这样被秋风破坏,一家人在风雨中该怎么办呢?诗人内心当然是百感交集。

(心情)
二、群童盗茅
(过渡)原本茅草捡回来修修补补还能再用,可偏偏“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这真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本已悲痛万分,偏偏茅草又被顽童所抢,让诗人一家雪上加霜。

那我想问问大家,
1.
●何为盗贼
●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抱走不值钱的茅草的行为算得上“盗贼”吗?(未经允许即为盗对
杜甫重要)
●·群童为什么趁火打劫当“盗贼”?
2.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做了些什么?
“唇焦口燥呼不得”正如诗人所言,自己年老无力,无法做出实际的行动,而唯有大声呼喊,
但显然,这种方式也是无济于事,他喊得唇焦口燥,而南村群童呢?不管不顾,早已抱着茅草逃离了案发现场,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会是如何呢?
自己的家破败至此,而这群顽童还偷走了茅草,此时此刻,杜甫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愤怒愤怒之外,更多的却是无奈之情。

(板书)
对啊,诗人无可奈何,只能失落归来,倚仗叹息。

3.诗人在叹息什么?(创设情景,假如你是杜甫,你的所思所感会是什么)
一叹自己生活贫困,一事无成。

二叹百姓生活无依,穷困不堪。

(不过诗人在经理了十年悲苦潦倒的长安生活,又遭遇了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后,他应该不只是就眼前之事而叹息吧)
·三叹社会动荡不安,兵祸不断。

对,小家破败,而“大家”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念想至此,他自然还会为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叹息。

三、屋漏衾裂
(过渡)声声叹息中,我们已能感觉到杜甫的悲痛,看来,八月的这个秋日,对于杜甫来说,多少是有些残忍了。

1.茅屋被秋风吹破后最怕什么?——下雨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怕什么来什么,
2.现在请大家看到诗歌的第三节,思考,这场秋雨具有怎样的特点?
首先,先找到描写秋雨的句子,“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秋雨的密集连绵)
3.雨脚如麻,诗人更是心乱如麻呀!让我们透过凄风冷雨,把目光投向杜甫的家中,来看看诗人的生活状况如何。

请从第三节中找出描写杜甫生活状况的句子。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从这些语句中,你觉得杜甫的家境如何?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铁:写出被子的冷、硬、脏。

说明长期颠沛流离,诗人生活困窘。

●裂:写出被子的破旧,因为破旧才容易蹬裂。

●无干处:极言屋子的简陋和破旧。

那么,面对这凄风冷雨,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悲痛、凄苦(板书)
如果你是杜甫,在这种境况之下,你发不发愁,对啊,当然愁,甚至愁的辗转反侧,愁的彻夜难眠,正如诗人所言,“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欸,从这句话中,我们好像又能的得到一点信息,诗人愁苦难眠,看来不仅仅因为屋漏衾裂,还有——战乱。

四、愿得广厦
颠沛流离的诗人,饥寒交迫,茅屋又被秋风秋雨所破,可谓是心力交瘁(cui),然而在这样的处境之下,诗人仍发出了热切的呼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他在呼唤什么呢?——广厦。

是想得广厦为自己遮风避雨吗?不是,而是想得广厦以庇佑天下寒士!这是多么高尚得一个人啊,因为自己淋过雨,便想替别人撑一把伞,诗人由自己得苦痛,想到了天下苍生,设身处地得为他人考虑,从这一点来看,说明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推己及人(主板书)诗人推己及人,想到了所有穷苦的百姓,他甚至还想用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一理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愿用自己之死,求取天下苍生之安定,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舍己为人)板书诗人能够推己及人、舍己为人,这说明他时刻心系天下苍生,关心国之命运,这又反应
出他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忧国忧民)板书
结语:即使一无所有,心中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也至死不渝,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这便是杜甫的真实写照,他无愧于诗圣这一称号,其诗亦能担起诗史之盛誉,他一直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在替黎民百姓发声,在他的诗歌当中,往往不是单纯的描写个人的苦痛,而是通过描写自己的痛苦来折射出天下苍生的不幸,来表现出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正是这种炙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才能让杜甫真正的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板书茅屋简笔)
现在,让我们一起用高亢的语调,再次深情朗读诗人那震撼人心的呐喊,感受诗圣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
千年前的那场风雨,刮破了杜甫的茅屋,但他刮不破的是诗人那傲人的才情,也刮不破诗人那悲天悯人之心,更刮不破我们对诗人的无限怀念,希望各位同学,带着对诗人的怀念,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中不断扎根,早日成就“如今广厦千万家天下寒士尽欢颜”的盛世中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