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文英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
钓醒醒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3年第24期
孙聚成
当一个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更多的文人骚客唯有以悲伤之语句,来记录世事变迁,来
描述自己的感受。
南宋末年,最后一位宋词大家吴文英缓缓走来,为我们留下了大宋王朝最后
的绝代风采。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浙江宁波人。
他曾经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第,一生未仕。
在他的一生中,他是一位放舟逐浪的江湖过客,虽放浪江湖,然足迹未离江浙
之地;他尽管以布衣终老,却长期充当一些权贵的门客与幕僚,非官又非隐;他虽然长期曳裾
侯门,但只为稻粱谋,而没有做出苟且钻营之事,保持了清高独立的人格;他是大宋最后一位
才子,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朦胧语调,为后世留下了宋词最后的光辉。
吴文英是一位专业词人,他以真挚的情感与人交游,留下了众多的词篇。
吴文英词传世的词作多达340首,按题目所标注的内容分类,属于咏物的64首,节令的
40首,酬应的140首。
吴文英的交游甚广,从其词作题序中可见到与之有酬赠关系者达70人
左右,包括有文人、政客、普通市民与手工业者等各阶层的人物。
他与施枢、方万里、冯去非、沈义父等皆为笔缘之友,晚年又与周密结成忘年交。
除文学朋友外,与其互相诗词酬答的多为
达官贵人,如朝廷要员、王族贵胄和宰执等,其中赵与芮、吴潜、贾似道、史宅之都是当世显
赫之名人。
作为达官贵人的幕僚,吴文英经常要写词投赠。
理宗绍定年间,他游幕于苏州转运使署,
为提举常平仓司的门客,长达十年之久。
淳祐年间,他来到临安,出入于两浙转运使判官尹焕、史弥远孙子史宅之、参知政事吴潜及后为右丞相的贾似道等人门下,赋词唱和,过从甚密。
晚
年吴文英居住在绍兴,又周旋于宋度宗之生父荣王赵与芮府中。
作为“闲云野鹤”型的才子,吴文英不是热血的豪客,只是一个平凡的游士,心中未必无
是非,却也不曾执是非,他不会向权贵出卖自己的人格,却也不可能为正义断绝自己的生路。
吴文英与这些权贵的交往,是他出众的文采引起了大家的尊重,有的则是因为共同的感受和兴趣。
吴文英与权贵交往,以自己的真挚感情待人,也与他们建立了友谊和友情。
在这些权贵中,他与吴潜的交谊较深。
吴潜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开庆初,转左丞相兼枢密使,
封许国公。
在理宗朝以公忠体国见称。
吴文英和吴潜的交往中,两人在许多方面还是有着共鸣的。
吴潜的品格,以及对国事的忠悃,对吴文英都有很大影响。
他们的友谊在吴文英的词中也
有真实的反映。
如吴文英与吴潜同游苏州名园沧浪亭时,各自所写的《金缕歌》和《贺新郎》
就是见证。
在吴文英的《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他写道:“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
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
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
重
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全词以怀念抗金名将韩世忠并感及时事为主题,通过在词中歌颂韩世忠的
事迹,来抒发自己家国之感并衬托出吴潜的忠悃之情。
吴文英的这篇词作,一改平实的风格,
写得隽永而充满豪气,慷慨悲歌,低徊幽咽,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吴文英是充满感情的文人,他以真情实意的词作,叙说自己感情的悲欢离合。
作为南宋词史中风格独特的一位大家,吴文英的后半生在东南各地的漂泊中度过.虽是以
清客游子的身份,但漂泊生涯中留下的不仅仅是凄清和迷茫,也有与知音共度的欢愉时光,也
有风景如画、人情温馨的县镇。
当各种美好的人和事成为过去,便往往在词人心中留下一份甜
美的回忆和悲凉的伤逝之情。
在梦窗词中不乏生动流畅、情真意切的伤逝佳作。
伤逝词也因其本身充分的情感浓度,成
为梦窗词中最引人注目的题材之一,他在词中诉说了自己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吐露自己的苦
苦追求。
如他的名作《踏莎行》:“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磨擦褪红丝。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这首词是词人端午节忆苏州去姬的感梦之作,词人所怀念的,所梦见的是他深深爱恋而
后来离去的一位姬人。
全词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用跳跃变幻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感受,句子间
亦无虚字相连,叙述上无层次,词意上更无脉络可寻,属典型的意识流手法。
特别是结尾两句,把醒后所闻所见只是风声雨声的情境表现出来,让其凄凉冷寂的心境,与以前温馨幸福的时光
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孤独索寞的凄苦身境。
作为一位到处漂泊的文人,除了文字上的才华,他一无足恃,所以毕生致深心于词章中。
在感情历程上,他有绵绵深情,却无力维护,不能争取,只能沉湎于往昔遗憾的回忆,以清冷
的语词描述自己的心绪。
这一情怀表现得最为凄恻动人的,当属《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
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首词是清明怀人之作,情韵俱备,风格耽曲。
词中抒发了作者醉心于缅怀往事的惆怅
之情,表现了作者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与盼望。
吴文英长期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他亲眼目睹大宋的繁华渐渐远去,以独特的语言感叹国
运的衰微。
吴文英生活的时代,元代金而起,南宋政权已岌岌可危。
面对风雨飘摇的时局,吴文英既
不能奋起呐喊,只能通过写景咏物,伤今感昔,表达对国事的忧思。
在他的词中,或伤戚宋室
的衰微,或隐喻南宋君臣的偷安,或描写山河的凋敝荒凉,或痛悼被迫害的忠臣良将。
同时,
又夹杂着对人世沧桑的感叹,把家国之感与身世之痛融为一体,其沉郁哀伤之情随处可见。
在吴文英的词中,也有感慨时局、殷念国运的作品,如《八声甘州·灵岩陪庚幕诸公游》:“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
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天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
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这首
词是作者在苏州游灵岩山时所作,由登高所见之苍茫景色,引出对吴国兴衰的缅怀与追忆。
上
篇主要通过景物一寓怀古讽今之怀,下篇主要通过人事,以讽刺当世。
本来已内忧外患重重,
却偏要洋洋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
吴王在沉醉,当政者又可何呢?词人把现实情景、历史遗迹
和个人感慨完美交织在一起,借吴王沉醉失国暗示北宋失国之痛,且对当政者不思振作而照旧
歌舞湖山的腐朽行为深恶痛绝。
吴文英的词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和个性。
他的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
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同时,他的叙事风格往往穿越时空,大开大合,亦幻亦真,亦醉亦醒,
亦虚亦实,所以显得让人难以理解。
同时,由于雕琢过甚,用意太曲,容易流于晦涩,使人难
以读懂,也让人对他的词有争议。
后人评论“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把他听李商隐并列,因而备受后人推崇。
在吴文英的行走与漂泊之中,大宋王朝走到了自己最后的途穷末路;在吴文英的轻叹与吟诵之中,蒙古大军的铁骑攻陷了襄阳,饮马长江;在吴文英去世两年后,南宋都城临安沦陷,国玺交出,太皇太后、皇帝投降。
当大宋最后一抹清冷的月辉,闪耀在吴文英的词中,吴文英为后世留下了《唐多令·惜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词人的惆怅,看到一个王朝最后的回望: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责任编辑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