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治疗腰肌筋膜炎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质针治疗腰肌筋膜炎临床研究
郝龙;高东梅
【摘要】目的:分析银质针治疗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16例腰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成常规组、观察组,给予两组常规针刺治疗、银质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酸软无力、肌肉疼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部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银质针用于腰肌筋膜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腰部功能、症状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善.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9(040)008
【总页数】4页(P1127-1130)
【关键词】银质针;腰肌筋膜炎;压痛点;行气活血;腰部功能;疼痛程度
【作者】郝龙;高东梅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7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腰肌筋膜炎以酸软乏力、肌肉疼痛、固定压痛点等为主要表
现[1]。

这种无菌性炎症反应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并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2]。

腰肌筋膜炎的无菌性特征限制了药物(抗菌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银质针治疗可缓解肌肉痉挛,抑制致痛递质的传递,进而减轻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痛苦体验[3]。

为了验证这一治疗方法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316患者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316例腰肌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法的异同,分为常规组(149例)和观察组(167例)。


规组男81例,女68例;年龄(39.6±8.5)岁;病程(1.9±0.7)年。

观察组男92例,女75例;年龄(39.4±8.4)岁;病程(1.8±0.7)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取穴:大肠俞、阳陵泉及肾俞等。

以直刺、斜刺法进行治疗。

1d1次,连续治疗4周。

2.2 观察组:以银质针进行针刺治疗。

①压痛点选择:依据腰肌筋膜炎患者主诉疼痛部位、检查结果,确定并标记压痛点。

腰肌筋膜炎患者的压痛点主要分布于腰棘突、腰方肌等部位。

为保障银质针针刺治疗安全,在选择压痛点时,应注意避免于神经、大血管等易引发并发症部位选取穿刺点。

②针刺治疗。

根据腰肌筋膜炎患者的压痛点分布状况,选择银质针实施针刺治疗。

以斜刺法、直刺法刺入腰肌筋膜炎患者皮肤表面标记的压痛点。

每个压痛点留针15~30 min。

刺入银质针后,以加热巡检仪(YRX-1A-16型号)加热穿刺点皮肤。

加热温度视腰肌筋膜炎患者主诉确定。

拔针后,以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疗程及治疗频率均与常规组腰肌筋膜炎患者一致。

3 观察指标分析患者的疗效;统计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判断患者的
症状改善状况;评估患者的腰部功能变化;评价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

以视觉
模拟评分法评估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程度,计分范围:0~10分。

腰肌筋膜炎
患者得分与其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估腰肌
筋膜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患者得分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以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表,评估腰肌筋膜炎患者的腰部功能变化状况。

腰肌筋膜炎患者腰部功能评分与其腰部功能障碍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腰部功能恢复状况呈负相关关系。

4 疗效标准无效:治疗后,局部疼痛无明显改善,固定压痛点未见明显变化;有效:疼痛减轻,固定压痛点数量减少30%~80%;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固定压
痛点数量减少80%以上。

5 统计学方法以SPSS 19.0软件统计。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χ2检验、t检验统计。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两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比较见表1。

治疗前,两组腰肌筋膜炎患者疼痛
评分、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疼痛、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变,但常规组治疗后疼痛评分(4.13±1.51)分,高于观察组(P<0.05)。

常规组治疗后生活质
量(65.19±5.28)分,低于观察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分)组别n 疼痛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生活质量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149 4.83±1.924.13±1.51
58.71±6.4465.19±5.28观察组167 4.86±1.862.89±1.04
58.79±6.4670.66±5.07t值— 0.293.75 0.325.14P值—
>0.05<0.05 >0.05<0.05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常规组总有效率水平86.56%,较观察组腰肌筋膜炎患者偏低(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常规组
14975(50.34)54(36.24)20(13.42)129(86.56)观察组
16797(58.08)68(40.72)2(1.20)165(98.80)χ2值————5.16P值————
<0.05
3 两组症状改善状况比较见表3。

常规组酸软无力症状改善时间(6.13±2.58)d、
肌肉疼痛症状改善时间(4.39±1.99)d,均长于观察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组别n酸软无力肌肉疼痛常规组
1496.13±2.584.39±1.99观察组1674.92±2.033.27±1.16t值—3.594.13P值—<0.05<0.05
4 两组腰部功能变化比较见表4。

治疗前,腰肌筋膜炎患者腰部功能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患者的腰部功能障碍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常规组治疗2周时腰部功能(20.55±3.89)%、疗程结束后腰部功能得分(17.02±3.04)%,均高于观察组
(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部功能变化比较(%)组别n治疗前治疗2周时疗程结束
后常规组14927.13±4.9620.55±3.8917.02±3.04观察组
16727.09±4.9117.25±3.1911.52±2.57t值—0.263.866.93P值—
>0.05<0.05<0.05
5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见表5。

治疗前,腰肌筋膜炎患者TNF-α、IL-1β水平差异不显著;经针刺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常规组治疗后TNF-α(1862.59±157.44)pg/ml、IL-1β(816.29±130.06)pg/ml,均高于观察组
(P<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pg/ml)组别n TNF-α治疗前治疗
后 IL-1β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149 1902.81±203.191862.59±157.44
891.53±142.61816.29±130.06观察组167 1903.10±202.981572.63±152.49 892.11±142.85729.16±108.49t值— 0.2711.29 0.388.16P值—
>0.05<0.05 >0.05<0.05
讨论
作为一种典型的炎症反应,腰肌筋膜炎与其他炎性病变的主要区别在于:这种病变主要与致病菌感染无关,其主要由慢性劳损、体弱等因素有关[4]。

腰肌筋膜炎的
病理生理机制为:机体局部肌肉、韧带、筋膜等长期受到体位性负荷的影响,同时,患者肌肉、筋膜周围形成大量致痛物质,最终引发腰肌筋膜炎[5]。

结合既往腰肌
筋膜炎管理经验可知,这种病变的诱因主要包含:①体质虚弱。

患者体质较弱,免疫功能低下,在长期工作、超负荷工作、剧烈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腰肌筋膜损伤,诱发腰肌筋膜炎[6]。

②外伤史。

既往存在外伤史,筋膜或腰部肌肉损伤后,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后期的康复不当,影响腰部活动功能,局部残留隐患持续迁延,最终诱发腰肌筋膜炎。

③过度劳累或工作姿势不当。

体力工作者或因需要长期活动,造成过度劳累,腰肌筋膜的异常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迁延发病。

对于患者而言,腰肌筋膜炎的危害体现为:①干扰其活动功能。

腰肌筋膜炎以肌肉疼痛、压痛、局部酸软乏力等为主要表现。

上述症状的持续存在会对患者的活动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活动功能受限也是造成腰肌筋膜炎患者生活质量改变的主要原因。

②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

腰肌筋膜炎的症状反复发作,因此,当这一病变形成后,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均将受到一定影响。

③增加腰部疾病发生风险。

腰肌筋膜炎发病后,如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治疗,腰肌筋膜炎对患者腰部肌肉、筋膜产生的损伤作用,可迁延至患者腰椎、腰椎管及腰间盘等组织、部位,增加患者合并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风险水平[7]。

故当发现腰肌筋膜炎后,早期
治疗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目前西医尚无治疗腰肌筋膜炎的统一标准,其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即多经口服途径,给予要腰肌筋膜炎患者口服止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

但由于这类方法并未消除患者的病因,因此,当血药浓度水平恢复正常,或腰肌筋膜炎患者
再次受劳累、超负荷工作等因素影响时,患者仍然会面临上述临床症状的干扰。

而伴随着腰肌筋膜炎患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对腰肌筋膜炎临床治疗的要求逐渐升高。

在上述背景下,中医理论开始逐渐被应用于腰肌筋膜炎的临床指标中。

与西医理论的主要区别为,中医理论主张依据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病机,选择适宜的方法控制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腰肌筋膜炎属于痹症范畴,应遵循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行气散寒的原则进行治疗[8]。

目前腰肌筋膜炎治疗中常见的临床中医治疗方法以针灸治疗为主[9]。

针刺治疗可借助针灸针的刺激作用,发挥良好的活血行气、散寒祛风、疏通经络等作用[10]。

这一方法充分契合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病因,可有效减轻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痛苦体验[11]。

银质针有别于传统针灸针,这一针灸工具由85%的银材料及少量金属铬、铜等构成[12]。

这种穿刺工具用于腰肌筋膜炎的临床价值体现为:依据腰肌筋膜炎患者的主诉、检查结果选定针灸部位后,可将质地较软的银质针刺入相应部位中,配合加热巡检仪,发挥良好的导热、传热、热能扩散作用,针对腰肌筋膜炎患者的受损肌肉、筋膜等组织,形成良好的行气活血、散寒祛风等功效,将患者的受损组织从长期受损状态中解脱出来[13]。

因此,随着银质针治疗的不断持续,腰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得到良好的改善。

伴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普及,人们对中医治疗的关注度水平明显升高,而基于腰肌筋膜炎治疗的复杂性,于其临床治疗中,引入银质针针刺治疗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对于常规针刺治疗而言,银质针治疗的应用优势体现为:①促进导热。

腰肌筋膜炎的针刺治疗方案为:于选择穿刺点进行针刺干预的同时,选择局部加热方法,促进腰肌筋膜炎患者症状的改善[14-15]。

常规针刺治疗所选择常规针灸针针体直径较大,其材质特征也决定着:给予腰肌筋膜炎患者常规针刺干预后,针灸针的导热
速度相对较慢。

而相比之下,银质针主要由银(85%)这一材料组成,并辅以少量铜、铬等金属。

相对于常规针灸针的材料而言,银质针所选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穿刺成功后,给予腰肌筋膜炎患者银质针治疗后,分布于患者各压痛点的银质针可快速从热源(加热巡检仪)处获取的热能传导至压痛点部位及周围病变组织。

对于腰肌筋膜炎患者而言,银质针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促进其病变区域炎性渗出物的快速吸收,改善腰部内环境,调节其血液循环状况。

②见效快。

腰肌筋膜炎治疗中,银质针针刺治疗的见效速度更快的原因为:银质针在保留了针灸针良好的活血化瘀、抗炎消肿等作用的基础上,发挥良好的导热性能,上述作用机制联用,可快速改善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16]。

③疗效显著。

常规针刺治疗、银质针治疗干预腰肌筋膜炎的作用原理基本一致,但后者在材质、针体规格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着:这种针灸针便于药师快速参照腰肌筋膜炎患者的压痛点分布状况,将银质针置入各个压痛点皮肤处,借助银质针的快速导热、疏通经络等功能,减轻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痛苦体验。

④改善炎症反应。

腰肌筋膜炎属于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

经常规针刺治疗后,由于针灸针的针刺刺激与局部加热干预之间的协同作用较差,因此,腰肌筋膜炎患者多需等待较长一段时间后,方可获得良好的炎症反应改善效果。

而给予腰肌筋膜炎患者银质针治疗,银质针可与加热巡检仪的加热作用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共同发挥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抗炎消肿等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赵景学,唐晨,彭丽岚,等.细银质针治疗部队官兵腰肌筋膜炎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5(4):312-314.
[2] 赵景学,彭丽岚,唐晨.细银质针治疗腰肌筋膜炎的疗效及红外热成像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
学,2018,27(11):1160-1161.
[3] 赵景学,彭丽岚,唐晨.细银质针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8,35(8):709-711.
[4] 黄荣宇,何庆君,黄新华,等.中药熏洗加中频电疗法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9):88-90.
[5] 付聪聪,丰暖.弹拨法配合腰复康口服液治疗慢性腰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
究,2017,9(16):34-36.
[6] 许华群.蜡疗联合桥式运动治疗腰肌筋膜炎8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5):91-93.
[7] 罗刚,唐正友.走罐配合瘀点滞针术治疗腰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
志,2017,31(11):1044.
[8] 周艳,钟芹锋.松筋针治疗腰肌筋膜炎的护理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6,28(4):1573-1574.
[9] 丁汀.艾灸配合针刺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J].陕西中医,2016,37(12):1670-1671.
[10] 牛会忠,王丽亚,董彦清,等.儿童急性蜂窝组织炎针刺引流诊疗研究[J].陕西医学杂
志,2015,44(5):532-533.
[11] 张建涛.推拿与功能锻炼结合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2016,9(14):254-256.
[12] 王福生,肖莹,肖琳.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腰肌筋膜炎63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
志,2017,30(12):72-73.
[13] 王惠敏. 铍针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
[14] 庞金海.温针灸与中药热奄包配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J].医学信息,2019,32(9):165-167.
[15] 李文娴,杨洋.针灸结合激痛点刺络放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作用[J].武警医学,2017,28(7):701-703.
[16] 湛志婧,苏美意,康健,等.浮针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
志,2016,43(12):2624-2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