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梅州市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2017八上·泸西期中)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B .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熔化
C .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D . 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
2. (2分)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会放热
B . 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 .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会放热
D .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3. (2分)关于温度、热量、比热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吸了热
C . 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D . 一碗水倒掉一半后,其比热容不变
4. (2分)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内能可以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B . 汽油机工作时压缩冲程中内能最大
C .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 . 燃料的热值越大,内燃机效率越高
5. (2分)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正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 . 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 . 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 . 摩擦创造了电荷
6. (2分)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比热容不等.当它们升高相等的温度时()
A . 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B . 比热容小的吸收的热量多
C . 甲、乙两物体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D . 两物体的初温不知道,无法判断吸热的多少
7. (2分)(2017·深圳模拟)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B . 物体机械能增大,内能不一定增大
C . 水蒸气将壶盖顶起后,水蒸气的温度升高
D .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8. (2分) (2016九上·抚宁期中) 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可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会张开,对这一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B . 两个金属箔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C . 金属箔、金属球都是导体,金属球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D . 玻璃棒带正电,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负电
二、填空题 (共7题;共21分)
9. (2分) (2012·内江) 在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________冲程,其它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的________来完成的.
10. (7分)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根据测量数据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中分析可知:
(1)冰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如果是晶体,熔点是________ ℃。
(2)0~1min比4~5min升温快,说明水与冰的________ 不同.
(3)在BC段所示的过程中,物体内能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由图像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不变”)实验中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水蒸气________ 形成的.
11. (2分) (2018八下·建湖月考) 天花板上挂了三个轻质小球,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已知A球会被用丝绸
摩擦过的玻璃棒所排斥,则另外两球的带电情况是:B________,C________.
12. (2分) (2016九上·朝阳期中)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将1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 J/(kg•℃).初温为20℃、质量为2kg的水温升高到6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 J.
13. (3分)(2012·镇江) 秸杆焚烧严重污染空气,是造成当前雾霾严重的因素之一.可将其回收制成秸杆煤.完全燃烧0.2kg秸杆煤可放出________ 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20kg、初温为20℃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至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水的内能的.[c水=4.2×103 J/(kg•℃),q秸杆煤=2.1×107J/kg].
14. (3分)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球,吸热最少的是________球.(C铝›C铁›C铜)
15. (2分) (2018八上·浉河期末)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摄氏度。
三、实验题 (共3题;共15分)
16. (8分) (2017九上·宣威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实验时要观察________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实验通过________反映物体吸热的多少.(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选用上图合适装置加热相同一段时间后,液体a升温多,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液体a与b,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a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3)若甲图烧杯中为50ml的水,10g酒精完全燃烧温度计示数升高了20℃,求:
①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
②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算一算酒精的热值是多少________?
③算出的热值比标准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17. (5分) (2017九上·湛江期中) 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水果电池电压”的实验中:
小明用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较小的柠檬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如图所示.小华用铜片和铝片插入较大的柠
檬也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他们分别连通相同的音乐芯片,小华比小明的芯片声音要响一些.由此他们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水果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檬,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一所示:
表一:
柠檬大小一个大半个半个小半个
电压U/V0.800.800.800.80
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猜想一是________(正确/错误)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华用铜片作为电池的正极,分别用外形相同的锌、铝、铁等金属片作为电池的负极,将金属片电极插入柠檬,并保持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二所示:
表二:
电极材料铜和锌铜和铝铜和铁
电压U/V0.8800.600.46
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小明先将柠檬压在桌面上滚了几下,再做成水果电池,测出电压达到1.0V,据此请你提出一个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________.
18. (2分) (2017八上·武清期中) 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
物质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505356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2℃时,其状态是__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
四、计算题 (共3题;共20分)
19. (5分)(2016·丹东模拟) 一辆汽车每消耗5㎏汽油可获得5.75×107J的机械能,求汽车的效率。
汽车水箱中加入30㎏20℃的水,一段时间后水温上升60℃,则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汽油热值为4.6×107J/㎏)
20. (10分) (2017九上·深圳月考) 在一次某新型号的汽车测试中,让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汽车受到的阻力是 N,消耗汽油0.8Kg(假设汽油完全燃烧),汽油的热值为 ,求:
(1)在测试过程中,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2)该型号汽车的热机效率?
21. (5分)纳米技术不仅应用于高科技,在生产、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纳米洗衣机、纳米电冰箱、纳米服装等.某中学纳米课题小组的同学对其应用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了解到的某一厂家生产的新产品一纳米电热水器的部分技术参数表:
型号额定电压(V)水箱容量(L)频率(Hz)额定功率(kW)
DJW40N22040500.5/1.0/2.2
DJW50N22050500.5/1.0/2.2
DJW60N22060500.5/1.0/2.2
(1)开关S接哪一挡(“1”、“2”、或“3")时为低温挡,并说明理由.
(2)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计算出电阻R2的电阻值.
(3)从表中任选两个型号的电热水器,分别在高温挡通电1 min(不计热损耗).求两水箱中水的温度升高量之比.[c=4.2x103J/(kg·℃))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填空题 (共7题;共21分)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三、实验题 (共3题;共15分)
16-1、
16-2、
16-3、
17-1、
17-2、
17-3、
18-1、
18-2、
四、计算题 (共3题;共20分)
19-1、20-1、20-2、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