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生物特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间带生物,又称潮汐带生物,为栖息于有潮区的最高高潮线至最低低潮线之间的海岸带(潮间带)的一切动植物的总称。
由于该带介于陆、海间,交替地受到空气和海水淹没的影响,且常有明显的昼夜、月和年度的周期性变化,因而其生物具有:两栖性(表现为广温性、广盐性、耐干旱性和耐缺氧性等),节律性(一般生物的活动高峰与高潮期相一致),分带性(因不同生物适应的干湿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分带分布现象)等生态特征。
根据潮间带生物生存和分布的生活环境(生境)及其基底性质,分为:①岩礁海岸,为潮间带生物最繁茂的区域,主要有各种固着生物和不活动方式生物,如蓝藻、马尾藻、海带和墨角藻等海藻、多种海螺、小藤壶、贻贝、牡蛎、腹足类、软体动物和蟹;在热带海域广泛分布珊瑚礁;②沙质海岸,由于底质的不稳定性和缺乏合适的附着基质,生物种类较少,主要有虾、蟹、蛤类及软体动物等;③泥质海岸,大多形成广阔的泥滩,泥内富含有机质。
其中潮上带在热带为红树林沼泽,温带为长有海草的盐沼滩;潮间带主要有软体动物(如泥蚶、乌蛤等);潮下带有多种虾类及甲壳动物等;④河口潮间带,生物具有广盐性、广温性、耐低氧性,并以碎屑食性为主。
如美洲巨蛎、鳗鲡、锯缘青蟹及贻贝等。
潮间带可发展海带、多种藻类、贝类的人工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