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工程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岸⼯程学复习资料
绪论
⼀、海岸线、海岸带与海岸
1、海岸线:⼀般系指多年⼤潮平均⾼潮位与陆地的交界线。

2、海岸带:海陆两侧具有⼀定宽度的条形地带称为海岸带。

海洋和陆地相接的地带海岸带的宽度各国规定不尽相同,我国规定:⼀般岸段,⾃海岸线向陆地延伸10km左右;向海扩展到10-15m等深线。

海岸带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位于平均⾼潮位之上的区域为潮上带,位于平均⾼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区域称为潮间带,位于平均低潮位以下的区域为潮下带。

3、海岸:由后滨、前滨、外滨组成。

后滨(或后滩)常位于⾼潮位之上,属于潮上带。

前滨⼜称滩⾯,位于波浪冲击的上限与低潮海滨线之间的地区,也称潮间带,是受拍岸波浪作⽤强烈的地区。

外滨⼜称滨⾯,属潮下带,从低潮海滨线向外延伸,经过宽度不等的破波区或破波带。

这个区域是破碎的波浪强烈作⽤下的泥沙运动区域。

⼆、海岸类型
根据海岸的形态、成因、物质组成和发展阶段等特征分为:
基岩海岸:⼀般是陆地⼭脉或丘陵延伸与海⾯相交,经过波浪作⽤形成的海岸。

砂砾质海岸:⼜称堆积海岸,主要是平原的堆积物被搬运到海岸边,再经波浪或风的改造堆积形成。

淤泥质海岸:主要由江河携带⼊海的⼤量细颗粒泥沙,在波浪和潮流的作⽤下输运沉积形成。

⽣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

红树林海岸由红树植物与淤泥质潮滩组合⽽成;珊瑚礁海岸由热带造礁珊瑚⾍遗骸聚积⽽成。

三、海岸线冲淤变化的影响因素
可分为长期作⽤和短期作⽤;由于海平⾯上升或地⾯沉降引起岸线蚀退,以及河流改道使泥沙补给条件剧烈变化⽽出现海岸变迁属于长期作⽤。

短期作⽤则主要是指波浪、沿岸流、风暴潮、河流丰枯变化、风等⾃然因素以及⼈类⼯程活动因素对海岸的影响。

四、海岸带的环境特征
(1)灾害性天⽓频繁(2)⼤陆与海洋相互作⽤强烈
(3)⼈类活动影响显著
第⼆章、潮汐
⼀、波浪
1.波型:
风浪:在风场中风直接作⽤下形成和传播的波浪。

涌浪:离开风场继续传播的波浪称为涌浪。

混合浪:涌浪在传播进⼊另⼀个风场后的波浪。

特征: 涌浪和风浪的频率⽐
风浪:波⾯粗糙,波长和周期短,波峰陡峭,波峰线短,常出现波浪溢浪(⽩帽)现象。

涌浪:波⾯光滑,波峰线长,波长和周期长于风浪。

2.波向:
波浪玫瑰图:将波浪的出现频率、最⼤波⾼、平均波⾼分别标在16个⽅位,得到
波浪玫瑰图。

3.波⾼:
⼀般实测波⾼有平均波⾼和最⾼波⾼。

平均波⾼反映经常出现的波浪场。

最⼤波⾼反映最危害的波浪强度。

⼆.潮汐:(定义:狭义、⼴义)
1.狭义:也称为天⽂潮,指海⽔受⽉球和太阳引⼒作⽤⽽形成的⼀种有规律的⽔位升降。

2.设计潮位:
海岸⼯程中的设计潮位包括:
设计⾼⽔位、设计低⽔位;极端⾼⽔位和极端低⽔位。

随便:(1)设计⾼⽔位:
在海岸港和潮汐作⽤明显的河⼝港,设计⾼⽔位应采⽤⾼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
简称⾼潮10%;
当有历时累积频率统计资料时,也可采⽤历时累积频率1%的潮位为设计⾼⽔位。

在汛期潮汐作⽤不明显的河⼝港,应采⽤多年历时1%的潮位为设计⾼⽔位。

(2)、设计低⽔位:
在海岸港和潮汐作⽤明显的河⼝港,设计低⽔位应采⽤低潮位累积频率90%的潮
位,简称低潮90%;
当有历时累积频率统计资料时,也可采⽤历时累积频率98%的潮位。

在汛期潮汐作⽤不明显的河⼝港,应采⽤多年历时98%的潮位为设计低⽔位。

(3)、极端⾼⽔位:应采⽤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位。

(4)、极端低⽔位:应采⽤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低⽔位。

第三章波浪对海⼯建筑物的相互作⽤
*波的相关定义
1. 1/10 ⼤波:波群或观测的全部波浪中,按波⾼⼤⼩的顺序,就相当于总数的1/10 的⼤波及对应其波⾼的周期,进⾏平均得到的波浪,并以H1/10 和T1/10 表⽰。

(所有的波⾼由⼤到⼩排列,取前⾯的⼗分之⼀来做平均的波⾼)
2. 有效波或1/3 ⼤波:是指将海浪的观测数据根据波⾼⼤⼩由⼤到⼩排列,取前1/3 的⼤
波平均,即为有效波⾼。

并以H1/3 或Hs 和对应的周期为T1/3 或Ts 表⽰。

3. 累积概率(F)波⾼(HF):实际海⾯上不规则波列所出现的概率F 对应的波⾼。

例如1000 个波浪,按波⾼⼀次排列,其中第10 个(累积概率为1%)波⾼,则称为累积概率1%波⾼,并记为H1%, 余类推。

4. 设计波浪的重现期:指某⼀特定波列累积频率的波浪平均多少年出现⼀次,它代表波浪要素的长期(以⼏⼗年计)统计分布规律。

5. 设计波浪标准的含义
设计波浪的重现期标准主要反映建筑物的使⽤年数和重要性。

后不致造成重⼤损失者,重现期25 年。

特殊重要的建筑物(海上灯塔)当实测波⾼⼤于重现期为50 年的同⼀波列累积频率的波⾼时,可按实测波⾼计算。

7.当推算的波⾼>浅⽔极限波⾼时,应按极限波⾼采⽤。

周期⽤平均周期;
波长:
⼀、波浪对直墙式建筑物的作⽤
1. 直⽴墙前的波态有:⽴波、远破波和近破波三种。

2. ⽴波:波浪将在墙⾯上完全反射,反射波与⼊射波相叠加形成的波。

3. ⽴波形成条件:
进⾏波的波峰线与直⽴墙的轴线⼤致平⾏;
墙长⼤于⼀倍波长;
墙前有⾜够的⽔深。

4. 远破波:在墙前半波长或稍远处发⽣破碎的波浪,称为远破波。

5. 近破波:在墙⾯或其附近发⽣破碎的波浪,称为近破波。

6. ⽴波的计算(d≥1.8H)
①浅⽔⽴波法
②森弗罗简化法
③插值法
④欧拉坐标⼀次近似法
海岸防护⼯程
⼀、概述
1.海岸侵蚀的原因:
(1)⾃然因素:海平⾯上升,波浪对岸滩上部的冲刷,风⼒输沙,沿岸输沙
(2)⼈为因素:开采地下资源造成陆地下沉,沿岸输沙被拦截,海滩采矿,天然海岸防护
的变动。

2.海岸防护⼯程
定义:保护海岸滩地,抵御风浪、沿岸流和潮流对岸滩的冲刷与剥蚀所修建的建筑。

类型:(1)传统:丁坝、离岸堤、护岸和海堤、⼈⼯海滩补沙
(2)新型:⽔⼒插板桩坝、钢筋砼半圆型丁坝、离岸堤、双排管道丁坝
3.海岸防护措施的选择
丁坝:沿岸输沙为主的海岸
离岸堤:横向泥沙运动为主的海岸线
⼈⼯海滩补沙:横向泥沙运动为主的海岸线
护岸:不单独采⽤,与丁坝,离岸堤结合使⽤
1.定义:
在河⼝、海岸地区,为了防⽌⼤潮的⾼潮和风暴潮的泛滥及其伴随风浪的侵袭造成⼟地淹
没,在沿岸原有地⾯上修筑的⼀种专门⽤来挡⽔的建筑物。

2.断⾯形式:直⽴式、斜坡式、混合式
(⼀)、斜坡式海堤
(1)特点
①海堤的迎⽔⾯坡度⽐较缓,m>1
②斜坡堤堤⾝⼀般⽤当地⼟料填筑或吹填,迎⽔⾯设置护坡。

③为了减⼩堤⾝断⾯的⼟⽯⽅量⽽⼜不降低抗御波浪爬⾼的标准,常在堤顶设置⾼约1m
的防浪胸墙。

④⽽为了防⽌堤脚受潮、浪冲刷,影响堤脚稳定,⼀般可在堤脚处设置抛⽯棱体,或作
⼤⽅脚或丁砌条⽯,还有在坡前做单桩夹⽯或两桩夹⽯。

(2)护坡要求
①护坡应有⾜够的厚度和重量,防⽌失稳。

②护坡下应设置反滤层或过渡层。

防⽌堤⾝⼟在渗流作⽤下从护坡块⽯的缝隙中流失。

③有⾜够的保护范围,以免坡脚或坡顶受冲刷后危及堤⾝安全
④应尽可能就地取材、施⼯简单、便于维修,造价经济。

(3)胸墙或防浪墙要求
①⾼度宜⾼于堤顶0.8~1.0m,不宜超过1.2m
②底宽0.8~1.2m,顶宽0.6~1m
③迎浪墙、直⽴斜坡度1:0.2—1:0.5
④底部埋深⼤于0.5m。

(4)优点
①因迎⽔⾯坡度缓,则稳定性好;堤前反射⼩;
②堤⾝底宽⼤,堤基应⼒分布⽐较均匀,在海滩淤泥地基上筑堤较为有利;
③施⼯较简易,可就地取材,对风浪引起的堤⾝变形和局部破坏适应性强,便于修复。

(5)缺点
①堤⾝断⾯⼤,需⼯程量和占地⾯积较多
②在⼀定的坡度范围内,迎⽔坡的波浪爬⾼较⼤;
③在滩地⾼程较低情况下,由于施⼯时往往要求先堆⼟⽅,后做护坡,结果容易导致已
堆筑的⼟⽅被冲失。

(⼆)、直⽴式海堤
(1)特点
①直⽴式海堤的迎⽔⾯⽤块⽯或条⽯砌成m<1的直⽴墙;
②墙后⽤⼟⽅填筑
③防护墙与⼟⽅之间设有反滤层或抛⽯渣。

①断⾯⼩、占地少;
②波浪爬⾼较通常斜坡堤⼩,堤顶⾼程略低;
③施⼯时采⽤“⼟⽯并举,⽯头占先”⽅式,这样可减少⼟⽅被潮⽔冲失。

(3)缺点
①地基应⼒⽐较集中,堤⾝沉陷⽐较⼤;
②堤前波浪底流速⼤、易引起堤脚冲刷,波浪对防护墙的动⼒作⽤较强烈;
③防护墙损坏后维修⽐较困难。

三、海堤断⾯型式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1、海堤型式的确定应根据⽔⽂地质、材料来源、施⼯条件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进⾏⽅案⽐较,选定经济、合理的结构型式。

2、⼀般情况下
①地质条件较差、破波带附近、波浪作⽤强,海堤断⾯宜选择斜坡式;
②地基条件较好、破波带以外、⽔深较⼩波浪不⼤,海堤断⾯宜选择直⽴式;
③地质条件较差、⽔深⼤、受风浪影响较⼤的堤段,海堤断⾯宜选择混合式。

四、海堤断⾯设计
1、海堤设计标准
①海堤⼯程的级别(>100年1级、100-50年2级、50-30年3级、30-20年4级、<20年5级)
②设计⾼潮位确定(采⽤频率分析的⽅法确定)
③波浪的设计标准(包括设计波浪的重现期;设计波⾼的波列累积频率)
2、海堤的设计内容
⽔⽂动⼒要素:
①确定海堤的防御标准
②确定海堤的⼯程等级
③确定海堤的设计潮位
④确定海堤的设计波浪要素
构造设计:
①断⾯选型
②基本尺⼨拟定
③构造措施
基本尺⼨拟定:
①确定堤顶⾼程
②确定堤顶宽度
③堤⾝边坡
结构计算
②海堤抗滑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③胸墙的稳定性计算
④护⾯块体的稳定重量、护⾯层厚度、护底块⽯稳定性
⑤地基的整体性验算
⑥地基的沉降计算
五、护岸
1、定义:在河⼝、海岸地区,对原有岸坡采取砌筑加固的⼯程措施
2、功能:
防⽌波浪、⽔流的侵袭、淘刷;防⽌在⼟压⼒、地下⽔渗透压⼒作⽤下造成的崩塌。

3、护岸和海堤的异同:
相同点:护岸与海堤都是为了防浪、挡潮保护陆上农⽥、城镇。

不同点:护岸是对原有岸坡加以保护,防⽌岸坡在波浪⽔流作⽤下坍塌,维持岸线稳定;
海堤是在地表以上修建挡⽔建筑物,主要功能是防⽌暴潮、洪⽔的淹没泛滥。

4.、类型
护岸类型按材料分为以下三类:(1)天然材料护岸;(2)垂直护岸;(3)铺砌护岸
护岸的类型按断⾯形状分为:直⽴或陡墙式;斜坡式;凹曲线式;台阶式
5.、直⽴式(陡墙式)护岸断⾯设计:
(1)护岸顶⾼程
当允许上浪时,海港护岸顶⾼程宜定在设计⾼⽔位以上0.6~0.7倍设计波⾼处,并应⾼于极端⾼⽔位。

当不允许上浪时,海港护岸顶⾼程可定在设计⾼⽔位以上1.0~1.25倍设计波⾼处,并应⾼于极端⾼⽔位加超⾼值0~0.5m。

(2)基床厚度
抛⽯基床的厚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当基床顶⾯应⼒⼤于地基承载⼒时,不宜⼩于1.0m ;
当基床顶⾯应⼒⼩于地基承载⼒时,不宜⼩于0.5m 。

(3)基床肩宽
抛⽯基床的肩宽:
夯实基床,不宜⼩于2.0m ;
不夯实基床,不应⼩于1.0m 。

优点:在⽆风浪的情况下可作为岸壁停靠⼩船
缺点:波浪反射⼤,墙前冲刷⽐较严重。

6、斜坡式护岸断⾯设计:
(1)结构选型
堤式护岸:由堤⾝、护肩、护⾯、护脚和护底结构组成。

坡式护岸:由岸坡、护肩、护⾯、护脚和护底结构组成。

(2)断⾯尺度
允许上浪的沿海港⼝护岸,岸顶⾼程宜定在设计⾼⽔位以上0.8-1.0倍设计波⾼处,并应⾼于极端⾼⽔位。

不允许上浪的沿海港⼝护岸,岸顶⾼程按下式计算
式中:
2)边坡、护肩、胸墙、肩台和护脚
边坡可采⽤1:1.5~1:3.5;
护肩宽度可取1.0~3.0m ,厚度根据使⽤要求确定;
当胸墙前斜坡护⾯为块⽯或⼈⼯块体时,墙前坡肩的宽度不应⼩于1.0m ,且⾄少应能安放⼀排护⾯块体;
堤式护岸堤⾝宽度应根据胸墙底宽、施⼯条件确定;
设置肩台的护岸,肩台宽度不宜⼩于2.0m ,其顶⾼程可根据护岸整体稳定性和施⼯条件确定。

护脚可采⽤抛⽯棱体、基础梁等型式。

六、保滩⼯程
1、定义:保滩⼯程是根据设计⽅案,向海滩⼤量抛沙,或者同时辅以硬⼯程,使受侵蚀的海滩增宽或保持海岸、河⼝地区滩涂的稳定的⼯程措施。

2.、分类:
(1)丁坝
组成:丁坝⼀般与岸线成丁字形相交,由坝头、坝⾝、坝根三部分组成。

c
Z H R =++?
功能:(1)丁坝⾃岸边向外伸出,减弱波浪和⽔流对岸边的冲击⼒。

(2)阻碍泥沙的沿岸运动,使泥沙落淤在两丁坝之间,使滩地淤长,巩固堤、岸。

布置:正交、向上挑、向下挑
(2)顺坝
定义:也称为离岸堤,在海岸线外⼀定距离的海域中建造⼤致与岸线相平⾏的防波堤。

布置型式:连续布置和间断布置
潜顺坝(潜堤)功能:消浪和促淤
(3)⼈⼯沙滩补沙
定义:从海中或陆上的沙源采沙后填筑于海滩上,以弥补被侵蚀的泥沙,防⽌海岸线后退。

通常⽤于侵蚀性海岸。

(4)种植物
海港⼯程
⼀、海港⼯程基本概念
1、海港⼯程:为兴建⽔陆交通枢纽和海江联运枢纽所修造的各种⼯程设施。

⼝门、港池、锚地、回旋区。

⽔⼯建筑物:防波堤、码头、修造船建筑物、护岸
陆域设施:装卸设备、仓库、堆场、铁路、道路和其他服务设施与建筑物。

其他知识点
1、重现期标准:指某⼀特定累积频率的波列平均多少年出现⼀次,它代表波浪要素的长期(⼏⼗年计)统计分布规律;
2、波列累积频率标准:指设计波列在实际不规则波列中出现的频率。

它代表波浪要素的短期(以⼏⼗分钟计)统计分布规律;
3、设计波浪要素:波⾼H、波长L、波周期T以及波向。

⼆、防波堤
1、防波堤:对于建造在开敞海岸、海湾或岛屿的港⼝,为防御波浪对港域的侵蚀⽽建造的⽤于掩护⽔域的⼀种结构物。

2、防波堤功能:(1)防御波浪、冰棱的袭击,保证港内⽔域的平稳;(2)阻拦泥沙,减少港内淤积,保证港内⽔深;(3)堤的内侧可兼作码头。

3、防波堤分类:
(1)按平⾯形式(2种):突堤:⼀端与岸连接,另⼀端伸向海中,组成港⼝的⼝门;岛堤:两端均不与岸连接,位于离岸⼀定距离的⽔域中,设有堤根。

(2)按结构分类(2类6种):重型防波堤——斜坡式、直⽴式、混合式;
轻型防波堤——透空式、浮式、压⽓式、⽔⼒式。

三、重型防波堤结构形式及适⽤范围
1、斜坡式防波堤
组成:⼀般由堤⼼⽯、护⾯和护底组成;
适⽤范围:适⽤于⽔深不⼤(<7m),⽯料丰富,地基较差的情况。

优点:(1)消浪好(2)对地基承载⼒要求不⾼(3)施⼯容易
缺点:(1)需经常维修(2)两侧不能兼做码头
结构形式:
抛⽯防波堤——抗浪能⼒差,多⽤于波浪不⼤且⽯料来源丰富的情况;砌⽯防波堤——⽯料来源丰富的情况;⼈⼯块体护⾯防波堤——抗浪能⼒强,多⽤于波浪⼤的情况。

2、直⽴式防波堤
组成:⼀般由墙⾝、上部结构和基床组成;
适⽤范围:⽔深较⼤(⼤于破碎⽔深,使波浪不破碎),地基坚实,承载⼒⼤;
优点:(1)⽤料少(2)不需经常维修(3)兼做码头
缺点:(1)波浪反射⼤(2)需护底措施,使造价⼤(3)地基应⼒⼤,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结构形式:
3、混合式防波堤(即⾼基床直⽴堤)适⽤范围:
⽔深较⼤(>20m-28m),地基承载能⼒有限的情况;若作直⽴式,地基承载⼒不够;若作斜坡式,材料⽤量太⼤(斜坡堤材料⽤量⼤致与⽔深平⽅成正⽐)
4、特殊型式的防波堤适⽤范围:
透空防波堤——⽔深较⼤,波浪⼩,⽆防砂要求的⽔库港、湖泊港;
喷⽓式、喷⽔式防波堤——围堰施⼯,打捞沉船及临时的装卸作业。

四、斜坡式
1.断⾯尺度:
(1)堤顶⾼程
(2)堤顶宽度
①⼈⼯块体护⾯:1.1~1.25H,但不⼩于2m,且在构造上⾄少能安放两排或随机安放3块⼈⼯块体。

②砌⽯护⾯堤:1.1~1.25H
③抛填砼⽅块:由于堤底的透浪程度较⼤,堤顶的宽度不宜太宽,否则将影响港内的⽔⾯的稳定,在设计⾼⽔位处宽⼤于
3H。

(3)⽔下棱体
(4)胸墙
(5)边坡坡度
2.设计内容
(1)计算内容
1)护⾯块体的稳定重量和护⾯层厚度
2)栅栏板的强度
3)堤前护底块⽯的稳定重量
4)胸墙的强度和抗滑、抗倾稳定性
5)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6)地基沉降
(2)计算状态
1)持久状况:应考虑以下的持久组合
①设计⾼⽔位
②设计低⽔位:
③极端⾼⽔位
2)短暂状况:对未成型的斜坡堤建筑物进⾏施⼯期复核时,⽔位可采⽤设计⾼⽔位和设计低⽔位,波⾼的重现期可采⽤2~5年。

3)偶然状况:应考虑地震作⽤的偶然组合,即进⾏地震⼒作⽤下斜坡堤的整体稳定验算,
但不考虑波浪对堤体的作⽤。

此时,⽔位采⽤设计低⽔位。

直⽴式防波堤
⼀.直⽴式防波堤的结构型式:重⼒式直⽴堤、桩式直⽴堤、消能式防波堤
①重⼒式直⽴堤:依靠结构本⾝的重量来抵抗⽔平外⼒,维持建筑物的稳定性。

它主要由
基床、墙⾝和上部结构等组成。

按堤⾝结构分,主要有:钢筋混凝⼟沉箱式普通混凝⼟⽅块式巨型混凝⼟⽅块式⼤直径圆筒式等。

②桩式直⽴堤:有:单排桩式、双排桩式和钢板桩格形结构等形式。

上部结构:设置交通、挡波、削波;
墙⾝:挡波、沙,维持港内稳定,并传递外⼒⾄基床;
基床:保护地基免受冲刷,平整地基便于安装,分布地基应⼒;
护底:保护堤前地基,免受海⽔淘刷。

三. 断⾯设计
1.⾼程设计
⑴堤顶⾼程
允许少量要求(⽆作业要求)=设计⾼⽔位+(0.6~0.7)H
基本不越浪(有作业要求)=设计⾼⽔位+(1.0~1.25)H
备注:
①直⽴堤设计波⾼,除特别注明外,均指重现期为50年、波列累计频率为1%的波⾼H,但不超过浅⽔极限波⾼。

②对于上部结构为削⾓型式的直⽴堤,其顶部⾼程宜取⾼值。

⑵墙⾝顶⾼程(沉箱或最上层⽅块的顶⾼程)
施⼯⽔位+施⼯期波浪影响(0.3~0.5m)
⑶基床的顶⾯⾼程
防波堤总⾼度是⼀定的,所以基床和堤体的⾼度分配应考虑每延⽶的造价。

定的⾼⼀些,可减少堤⾝⾼度,降低造价,但过⾼会造成近破波,因此设计时要注意以下⼏点:
(I) 考虑地基承载能⼒;
(II) 结构总造价。

2.基床宽度
外肩宽(0.6倍计算堤⾝宽)+堤⾝宽+内肩宽(0.4倍计算堤⾝宽);
暗基床底宽不宜⼩于直⽴堤墙底宽度加两倍基床厚度。

3、基床厚度
⾮岩⽯地基上的抛⽯基床厚度应由计算确定,但粘性⼟地基不⼩于1.5m,砂⼟地基不⼩于1.0m。

4、堤⾝宽度
原则上由稳定计算确定(抗倾覆、抗滑和地基承载能⼒及沉降等),初设时可取:B=
0.8×堤⾼。

四、计算
⑴沿堤底和堤⾝各⽔平缝的抗倾覆稳定性
⑵沿堤底和堤⾝各⽔平缝的抗滑稳定性(波峰⾕)
⑶沿基床底⾯的抗滑稳定性(明基床沿滑动⾯)
①明基床②暗基床
四.断⾯构造要求
⑴基本要求
应有⾜够的刚度和良好的整体性,并与墙⾝结构连接牢固。

⑵型式
直⽴式,弧形式,削⾓⾯式等
对削⾓⾯式:
①削⾓⾯与⽔平⾯的夹⾓α可取25°~30°
②⼀般情况下,削⾓直⽴堤的顶标⾼不应低于直⽴顶标⾼,即⾄少在设计⾼⽔位以上0.7H 处
③削⾓平⾯的拐点可设在设计⾼⽔位附近
⑶厚度
厚度≮1m ,嵌⼊沉箱或⼤直径圆筒的深度≮30cm 。

2、堤⾝结构
⽅块、沉箱、⼤直径圆筒、格形钢板桩等(同重⼒式)
对⽅块式,由于受到较⼤的波浪⼒作⽤,其最⼩重量应满⾜⼀定的要求。

具体设计时参阅规范。

3、抛⽯基床结构
⑴型式:取决于波浪⽔深条件和地质条件
暗基床:⽤于⽔深浅,易冲刷,表⾯⼟质差,在堤前⽆近破波的情况;
明基床:由于⽔深⼤,地基承载⼒⾼,在堤前⽆近破波的情况;
混合基床:⽤于⽔深⼤,地基差的情况,在堤前⽆近破波的情况
⑵块⽯重量:10~100kg
⑶护底块⽯:基床向海⼀侧需修建堤前护底,取1~2层,厚度≮0.5m 。

()f
P G p G p µµγγγγ-≤0()f
P g G p G p µµγγγγ-+≤)(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