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一个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即拜他为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一个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即拜
他为师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一问题与沙漠里有多少粒沙子、人有多少根头发一样抽象又宽泛。
但当孔子提出这一问题时,一个年仅7岁的小孩,却给出了超乎寻常的答案,在听到小孩的回答后,孔子佩服地当即拜孩子为师。
一个小孩儿,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拥有孔子如此厚重的礼遇?
路遇孩童拦路,孔子心甘绕“城”
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多年,同时周游列国宣讲儒家思想,门下已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某日,孔子听闻,莒国的东南海边有一个叫纪障城的地方,周围百姓淳厚,而且都很博学。
他便与弟子计议东游此地,博其民情,悟其智慧。
于是,一行人乘着马车风尘仆仆来到了如今的碑廊地境。
此地风景秀丽,地势舒坦。
孔子与弟子们尽兴观赏着这片富庶之邦,这一路上,他们纵兴谈笑,不亦乐乎。
突然,车夫长吁一声,马车缓慢了下来。
孔子看见不远处的大道上,有几个小孩子聚集着蹲在地上玩耍。
孩子们看到有马车前来后,连忙躲于路边避让。
但唯独一个小孩子站在路中间纹丝不动。
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为何挡住我们的去路?”
小孩见眼前的老头出言不逊,心生不快,便暗暗决定要戏弄一下这些人。
孩子答道:“自古以来,车子遇到城池都要绕开走,哪有撞上去的道理?城池在这里,你们的车马怎么能从这里过去呢?”
孔子环顾四周,疑惑不解道:“哦?城池在哪呢?”
小孩指了指马车下面,说道:“城池就造在你们的脚下,用来抵
御车马军兵的。
”
孔子见这孩子不卑不亢,便屈尊下车,这才看见路上用石子、沙子堆成的一个假城池。
孔子有些不屑地说道:“要是车马从这里过了,又能怎么样?”
孩童淡定地来了一句:“如果城墙牢固,门一关,你们怎么能过?难不成城池还要躲避车马了?”
孔子无言以对,心甘情愿地绕“城”而过。
受此戏弄,孔子的弟子子路怏怏不快。
恰巧,子路见路边一农夫正在锄地,面容与孩子有几分相像,他认定,这位应该就是孩童的父亲。
子路便上前蓄意戏问道:“看你忙忙碌碌的,手中的锄头也不知道一天要抬多少次?”
农夫一时被眼前的陌生人弄得满头雾水,看见农夫答不出,子路在一旁暗自窃喜。
不料孩童听见后,赶来说道:“我的父亲年年都锄地,当然心里有数了。
我看先生出行必有马车,想必是知道马儿的蹄子一天抬几次吧?”
子路哑口无言。
围观的孔子见孩童聪颖机敏,内心深感佩服,便决定继续深入试探一番。
他与孩子商议:“我看你才智过人,现在我们各自出题考考对方,赢了的人就拜对方为老师,怎么样?童叟无欺。
”
“好,一言为定!”孩童丝毫没有胆怯。
孔子被屡屡难住,拜七岁小孩为师
第一局,孩童问孔子:
“请教夫子什么地方的水中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
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子思忖片刻,顿觉这些问题十分不合理:
“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根本长成不了树,没有枝又哪里还会有花呢?”
孩童听后微微一笑,晃着脑袋说:
“井水无鱼,萤火无烟,枯树无叶,雪花无枝。
”
孔子目瞪口呆地愣在了原地,这个回答竟让他挑不出一点儿毛病。
孩童又问:
“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无犊儿?什么马无驹儿?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什么是不足?什么是有余?什么城无市?什么人无字?”
孔子皱了皱眉说:“我还真不知道。
”
孩童再一次得意洋洋地答道:
“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无市,小人无字。
”
孔子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同时他也准备反攻,为难眼前的小神童。
“你可知道天地纲纪,阴阳始终,什么是左?什么是右?什么是表?什么是里?什么是父?什么是母?什么是夫?什么是妇?风从何来?雨从何至?云从何出?雾从何起?天地相去几千万里?”
小朋友听完孔子的话,张口就来:
“九九八十一,是天地之纲纪;八九七十二,是阴阳之始终;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夫,月为妇;东为左,西为右;外为表,内为里;风从苍梧,雨从郊市;云从山出,雾从地起;天地相去,有千千万万里,东西南北,皆有方向。
”
孔子一看,这都难不倒小孩子,便拿出了杀手锏。
他抛出一问:
“人在世上,都要依靠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能养育众多生灵。
且问小儿,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又有多少五谷呢?”
孔老师出题刁钻,谁知孩童脱口而出:
“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
稍一顿,小孩使起了诡计:
“人的身体比地小,眼睛上的眉毛比天低,双眉长在眼睛上,天天可以看到,敢问夫子您可否知道自己的眉毛究竟有多少根呢?”
孔子很尴尬地回答不上来,甚至还沉浸在“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的绝妙中。
此孩偷换了度量单位,把原来问题中隐藏的“颗、粒”单位换成了“夜、茬”,并且以天、年为统计时间,做了明白无误的回答,后生可畏。
正当孔子要尊敬地询问孩子如何拜师之时,孩童已纵身跳入了旁边的水塘中。
只见这一孩童吐了几个泡泡,从水面露出一个脑袋,调皮地对孔子说:“沐浴后才可行拜师之礼,夫子也前来沐浴。
”
孔子拿他没办法,但孔子没学过游泳,怕自己沉下去。
孩童见孔夫子忐忑,仍未善罢甘休,借机问道:“鸭子不曾学过游泳,反而浮而不沉,而夫子为什么不行呢?”
“鸭有离水之毛,故而不沉”,孔子终于答上了一问。
但反转来得太快,小孩随即举例了'葫芦无离水之毛,也浮而不沉’的例子。
“葫芦圆而且内部是空的,所以不沉”,孔子解释道。
“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孩童应答。
又对战了两回合,孔子面红耳赤,彻底被折服。
待孩童沐浴完毕,孔子上前非常诚恳地向他作揖,正式拜了这一七岁小神童为师。
身旁的弟子们见到孔子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竟心甘情愿地虚心向孩童拜师,心中对孔子的敬意也更加深刻了。
在这之后,孔子打道回到曲阜,此后不再东游。
孩童为何人?从小天赋异禀
一个七岁之龄的孩童,面对一位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大学者孔夫子,以及孔夫子提出的问题,居然能镇定的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这一孩童,注定不是等闲之辈,而他正是神童项橐。
项橐诞生在幽儿崮顶西北角的荒野中,出生时,他的啼哭响彻山谷。
父亲见他长的天格方圆,地格饱满,脱口而出:“像个小橐(口袋),就叫他橐吧!”
而项橐的聪颖也是与生俱来的,他从小就喜欢观察事物。
遇到困难时,他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
项橐的父亲,也常常被儿子的好奇发问所难住。
某个夏日的午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闪电与雷声交织,倾盆大雨随之而下。
项橐在屋檐下观察着气象的变化,他问父亲:“为什么会有闪电和雷声呢?”
父亲答道,这是老天爷在使用招数,打雷轰劈坏人和妖怪。
一般的小孩子会被这个魔幻的回答吸引,但项橐反问父亲道:“可是,为什么只有夏天会电闪雷鸣,难道坏人和怪物只在夏天存在,冬天就消失了吗?”
父亲张口结舌,一时语塞。
这样的对话,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在父子之间,但每次,父亲都被小项橐打败。
还有一次,一位官差路过项家大门,官差对项橐的聪明才智略有耳闻,便想亲自见识一番。
官差以人马皆饿为由,登门去项家蹭饭。
项橐父母平日热情好客,经常接济人。
这次见是官差,二话没说便找了草料喂马,随后又问差爷想吃什么,官差便说:“米面饭都行,但要二十样菜"。
项橐父母面露难色,家里仅有的粮食怎么都拼不出二十道菜。
嬉戏回来的项橐听闻情况后略加思索,对母亲说:“好办!烙个大饼用大蒜和酱拌生、熟两盘韭菜就行了。
”
母亲疑惑不已,项橐解释说:“生韭熟韭,二韭(九)一十八,再加上蒜和酱,正好二十样。
"
他的母亲也只能忐忑的按照项橐的意思,简单的烙起大饼。
等到饭菜摆上桌时,官差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会心一笑,暗自佩服项橐的过人才智。
项橐过人的才华,在成长的道路上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而时间与空间的重叠下,同样聪明绝顶的大圣人孔子,竟与项橐机缘巧合的会面,并在辩论后奇妙地与项橐结下了忘年之交。
不耻下问的儒家思想
项橐拦车,三难孔子,最终令孔子拜师的故事,在《三字经》中留下了:“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十二个字。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夫子一边向弟子传道授业解惑,周游列国潜心学问;
而另一边是当面对比自己地位低的孩童时,同样可以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拜孩童为师。
如此做学问的精神,值得令后世之人尊敬。
事实上,拜师项橐,只是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一个缩影。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也是孔子在其一生中一直践行着的言论。
而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参考资料:
1、项橐三难孔子_百度百科
2、项橐_百度百科
3、孔子拜师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