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4课时室外测量教案冀教版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时室外测量
教学内容
教材81页,室外测量.
教学提示
通过测量树干的周长;测量花坛可以测量内周长,也可以测量外周长;测量乒乓球台面、网球场面等周长,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估计周长,并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周长。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室外实际测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和爱护公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过的关于周长的知识去测量室外的一些物体的周长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难点: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做实际测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找一棵大树,确定要测量的花坛.
学具准备:卷尺或测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图形周长的测量及计算。
请问我们在进行测量时,要用到哪些工具?
生:标有刻度的尺子、卷尺、皮尺等。
师:用什么单位量长度?
生:量较短的物体可用厘米作单位,有时也可以用分米;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可用米作单位。
师: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呢?
生:要做到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线;物体的边与尺子的边对齐。
师:真棒!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呀,接下来同学们就运用这些知识到校园里进行一次实际测量吧。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并熟练运用,才能很好地完成测量任务。
二、探究方法.
师:大家先看看教材上的小朋友遇到的问题,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吧。
指导学生观察图,想想图中出现了几种测量方法?
师:我盟有哪些办法得到这些物体的周长呢?
生:不容易测量的,可以估计或目测。
如估计大树的高度。
生:用自己伸平的两臂量。
如测量树干一周的长。
生:比较长的距离可以步测。
如测量羽毛球场一周的长。
生:还可以用卷尺测量。
如花坛的周长。
师:用卷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认识:测量时要把卷尺的0刻度对准被测距离的一端,要把卷尺拉平、拉直、看准被测距离的另一端对准卷尺的哪一条刻度线,准确地记录下测量的长度。
师:同学们真是越来越能干了,今天就让我们运用学过的测量方法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距离,来当一回“小小测量员”吧!
板书课题:室外测量
设计意图:只针对不同情况,指出相应的测量方法,给学生指明方向。
三、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1、提出活动总要求.
师: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求同学们运用测量的有关知识来完成下面活动。
(l)伸平两臂测出大树树干的周长。
(2)用卷尺测出花坛的周长
(3)用尺子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并计算出周长。
(4)用步子测羽毛球场一周的长度。
2、各小组学生到操场分工合作(测量、记录)
3、教师巡视并适时引导点拨:
伸平两臂测,用步子测时,应注意两臂及步子的大小要测准确。
4、成果展示,小结评价
小组交流:让学生小组间交流所用的方法和测得的结果。
体验快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知识价值观的认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测量的乐趣,掌握测量的方法及技巧。
四、达标反馈。
1、用尺子测量学校大门的长、宽,并计算出周长。
2、用卷尺测量喷泉池的周长。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中,大家积极地运用测量各种方法,圆满地完成了测量任务。
我感受到了大家空前的热情,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地进行测量,干劲十足。
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争取以后的课堂中也能有这样出色的表现。
板书设计:
室外测量
伸平两臂测出大树树干的周长。
用卷尺测出花坛的周长
用尺子测量乒乓台的长和宽等,并计算出周长。
用步子测羽毛球场一周的长度。
六、布置作业.
1、用步子测量学校甬路的长度。
2、用尺子测量升旗台的周长。
教学反思:每个孩子都是有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只不过要看老师引导、启发的方式是否对孩子的“口味”,方式方法很重要。
我们要做到一堂课的讲授方式,照顾到绝大多数孩子,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站在他们的思维视角去传授知识。
第一次室外课,效果不错,值得尝试,尝试得值得!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包。
巧测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
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
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
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
”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
”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
”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
”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
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塔利斯和他的助手及法老王一同来到金字塔的下面,准备测量。
他首先测出自己的身高,然后站在阳光里。
这要地面上就出现了他的影子。
当影子的长度等于自己身高的时候,他就让助手测出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
这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金字塔”,它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长度也相等。
“金字塔”和它的影子以及地面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所以通过测量“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就可以知道“金字塔”的高度了。
古希腊人利用和他相近的办法,用一根竹杆甚至还测出了地球的半径,并且和现在的数值相差不大,这在当时可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成就
(二)资料链接。
动物城对称图形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
们一起玩吧。
"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 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
单元导学:
本单元是对本册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数学广角等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回顾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复习时,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整理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3.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或者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时分配:
(1)数与代数(1) (1课时)
(2)数与代数(2) (1课时)
(3)图形与几何(1) (1课时)
(4)图形与几何(2) (1课时)
(5)数学广角与统计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要找准教学内容,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复习,突破难点,形成能力。
第1课时数与代数(1)
课题数与代数(1)课型复习课
29×72 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
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②除法验算: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③笔算乘法:(略)答案:(1)31(2)1034
(3)268 (4)5070
4.三年级有38人参加大合唱,四年级有32人参加大合唱,五年级有30人参加大合唱,让他们平均站成4排,每排有多少人?
答案:38+32+30=100(人)
100÷4=25(人)
答:每排有25人。
5.到北京出差的李叔叔要买14只烤鸭,每只烤鸭68元,他带了950元够吗?
答案:14×68=952(元)
952>950元,不够。
三、反馈应用,验证效率。
(8分钟)
1.教材第111页第1题口
算。
2.教材第111页第2题竖
式计算(选一道除法题验算)。
3.教材第110页第2题。
4.教材第111页第3、4题
(独立作业)。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各题,再
全班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5分钟)
1.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
识?
2.你对于今天所复习的计
算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
值得注意的?
1.交流收获。
2.提出疑问,相互交流解
答。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第5课时练习课(估算)
教材第16~18页的内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
2.让学生参与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估算解决问题,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进一步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和有关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掌握合适的估算方法。
课件。
小组内检查对错并改正,组长协调好每人要讲解的题目,为汇报作准备,教师巡视。
1.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13题。
汇报第5题:让学生判断两组数分别接近哪个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汇报第1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分析并说出估算方法。
2.教材第17页“练习三”的第7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教材第16~18页“练习三”其他题目。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计算的方法。
认真思考第12题,邮局、电影院和学校在创业大路的一旁,其中邮局距学校280米,电影院距学校350米,问题是邮局距电影院多少米?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中没有具体表明是哪一旁?
学生汇报,演示出两种结果:第一种:学校邮局电影院
第二种:电影院学校邮局
根据两种结果列式计算。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利用估算的方式解决三位数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阅读题目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看题目中要求什么,再来分析与解答,最后回顾反思解答是否合理。
很多学生就是欠缺这方面的耐心与信心。
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主动去思索,学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且掌握合适的估算方法。
9.3 四则混合运算、探索乐园
1.找出前面两幅图的规律,“?”处应填 ______ 。
2.
图A中的圆圈内填的是6个不同的自然数,而且每个数都是上一行相邻两数之和.按此规律,在图B中的圆圈内填不同的自然数。
3.填出下面各题所缺的数。
4.将1~8分别填入下边的圆圈,使得图形中用线段连接的两个圆圈内的数字之差恰好为1~7七个数字,则位于中间横线上的四个圆圈内的数字之和最大是多少?
5.找规律填数。
7、17、27、37、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6.找规律填数。
20、22、24、26、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7.找规律填数。
17、23、29、35、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8.找规律填数。
(1)13,20, ______ ,34, ______ , ______
(2)7,16, ______ ,34, ______ , ______
答案提示:
1.35
2.
3.
4.
5.47 57 67 77
6.28 30 32 34
7.41 47 53 59
8.27 41 48; 25 43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