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万化任心所成——王守志先生的篆刻艺术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王守志
王守志,号鲁人、漏砚斋主。
1941年生,山东枣庄人。
早年师从萧龙士先生学习绘画,曾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篆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合肥市美术家
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文/罗 斌
随手万化 任心所成
— 王守志先生的篆刻艺术赏析
明清以降,篆刻艺术以一日千里之势快速发展,文、何而后赵之谦、邓石如、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乃至当代篆刻艺术名家辈出,高手如林,异彩纷呈,使篆刻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然而无论是印内求印、出秦入汉,还是印外求印、取法碑额权量,其所法者古人与民间,其所新者难脱结构变形、刀法多变。
能以情驭刀、以意贯石者尚属难寻。
王守志先生1960年代随萧龙士先生学画起,近半个世纪中,不断刻苦学习书法、
绘画和篆刻。
学印之时于传统精心揣摸,追秦抚汉、殚精竭虑,并求教于方去疾、童雪鸿先生,曾摹秦汉印章一百余方。
如此对传统的学习与传承,亦为历来后学者之必经之道。
然而数百年印家固守此道又何异亦步亦趋,又何以谈“笔墨当随时代”?王守志先生叹曰:“三百年前石涛尚云,古人面目不能安入我之腹肠,古之须眉不能安入我之面目。
我何以斤斤于此”?遂于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一改面目,恣情纵性,放浪形骸而不加止。
于是一批无“法度”、无“规矩”、无他人面目,却有胆、有情、有自家胸襟的印章脱颖而出。
方方皆有所意,方方
皆有所发。
“笔挟风雨,神参造化”,这批印章所展现的是一种崇高之美、阳刚之气,这种美不仅仅是体量的累加,也不仅仅是苍拙雄健的点线所构成,这种崇高本乎性情,发自胸中,在纵横纷披的点线中透露出慷慨豪迈、凄厉悲壮。
是不经意而为的绝妙佳作,可谓法我相忘,无一弱笔求工之意,实乃瓜熟蒂落之作。
翻开王守志先生印谱,扑面而来的磅礴之气使我们不能以习惯上的“篆刻”二字视之,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一个跃动的、充满对生命渴求和无懈探索的心灵轨迹。
点画纵横挥洒、开合聚散一任性情。
传统意义上的“浑厚、朴拙、婉转流丽、寓平于奇……”已不能涵盖王守志先生印章所创造的美学境界。
现举例探析先生部分印作如下。
“金戈铁马”,挥刀鼓努,点线交织如麻,似乱而整。
如霸王之困于乌江,虽败犹豪,虽死犹荣。
屈大夫《国殇》曰:“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金铁之音破纸而出,直欲振人心肺。
“重新开凿”,大开大合,或聚或散,有“黑云压城城欲催”之势,令人不敢
图
王守志 步步清风起(附边款) 3.5cm×3.5cm 图
王守志 谈何容易 5.3cm×5.5cm 图
王守志 淡若水 4.5cm×4.5cm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2011年9月号 总第147期
58
逼视。
“木叶尽晚”,无关疏密,不求其工,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寒气乍起,人生旧思。
“淡若水”,“飘飘然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犹众星之列河汉”,淡极而清,清而不失刚健,长线短线,似断还连,飘逸潇洒,如高士对晤。
“一炉”,大疏大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疏密各臻其极,而又于一印之中相安、相得、相随、相顾盼。
古人称悬崖置屋牢如是。
“千虑一得”,“千”字一竖斜立,从天而降,如万丈瀑布一泄而下,其势不可挡,左侧三字并置与之相盼,其情自出。
“谦和”,竖画十余条并列如林,长短参差,曲直向背用尽心思而出之自然,中部大块留红,缀以三“口”,化“言”之横为点,错错落落,疏疏朗朗,情趣自生,底部一刀横出托住全局,险而稳、朴而奇。
王守志先生曾言:“治印无他,印外求印方为难,唯诗、书、画、印融于一炉,无二法门。
”王守志先生数十年以此自勉,躬行实践。
以书、画、印互为滋养、互相生发,加之酣畅淋漓、苍厚朴拙的大写意画风相契合,构建了王守志先生“以形写神”“拙、重、大、朴”和“大开大合、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也锻造了王守志先生“随手万化、任心所成”之艺术创造力。
“千百年来,画家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总是挂瓢曳杖,负砚而行,云烟为友,万壑在胸,搜尽奇峰打草稿。
”王守志先生治印以书画为蒙养,而书、画、印皆法自然,多年来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
向生活,以造化为师,与自然为友。
他无论去哪里随手带个速写本,山川风物、树石云泉,甚至街边小景、篱下野花无不入画。
对于自然界的山山水水,王守志先生更是一往情深,曾戏言:“几个月不进山浑身就不自在,颈椎病、高血糖……种种毛病纷至沓来。
反之,哪怕昨天医生还嘱咐多休息、多静养,只要一进山,百病皆消,激情充溢,物我相忘。
”2011年春,王守志先生十上太行,仍然为山川之巍峨浑茫激动不已。
放眼望去,天宇间弥漫着烟岚雾气,若有若无,那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感令人心醉……
王国维言:“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境界。
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铸不朽之文字……”日月星辰、点横撇捺本无情,人以情视之则情生,故柳枝传春,催人情跃;落叶知秋,暗生秋思。
艺术家以一双情眼视大千万物,则万物皆有情、有景。
画以造型为能,传情乃诗之所长,篆刻本长于布白,造境生情是其所短。
然而铁笔无情、印语有境,铁笔在手,纵横之际又怎能无情?
正是以此诗人之襟怀,画家之神思而治印,于方寸之间悟大千世界,感物化人迁,故能一印有一印之境界。
一方印即是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满含激情的壮美之诗。
今王守志先生已七十之高龄,仍孜孜以求,既力避前人和今人,也不愿重复自
己。
此精神意志,当为我辈后学所法。
约稿、责编:邵 鑫
图
王守志 谦 和 4.8cm×4.8cm
图
王守志 曲处通幽(附边款) 5.5cm×5.5cm 图
王守志 野 舟(附边款) 4.5cm×4.5cm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图 王守志 漏砚斋 4cm×3.5cm
图 王守志 不知厉害 4.6cm×4.6cm
图 王守志 养 廉(附边款) 8cm×4.5cm图 王守志 金戈铁马(附边款) 8.5cm×5.8cm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59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2011年9月号 总第147期
60
图
王守志 溪山无尽 4.8cm×4.8cm 图
王守志 木叶尽晚 8cm×5.8cm 图
王守志 汉书下酒(附边款) 5.8cm×5.8cm 图
王守志 重新开凿 8cm×5.8cm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图 王守志 千虑一得(附边款) 9cm×5.5cm图 王守志 一 炉(附边款) 10.5cm×4.5cm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1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2011年9月号 总第147期
62
图 王守志 情系锡崖沟
200cm×104cm 1997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3
王守志 千崖一溪
269cm×67.5cm 2008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