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数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当下时代信息技术变化很快,初中学生自控能力又不足够强,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初
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当跟上时代发展的趋
势,积极补充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上机操作;任务驱动教学一、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遇到的困难当今时代,IT 信息和网络技术飞速地发展,
在中国互联网和电脑的应用极大极广泛地渗入到
了人民的生活中,各种电脑和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操作功能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然而初中信息技术
课程的教材编写却做不到快速地吸收新知识、新技术。
教师如果按照书本机械地照本宣科,很可能会让学生感觉课程的老旧,提不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困难之一。
困难之二在于现在初中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造成对IT 信息技术的掌握,先天性的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会上网,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甚至会入门的编程;而有的学生却连基本的打字都不会,能力分布非常不均衡,造成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相对复杂了一些,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育
方式。
困难之三是由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他们自控能力还不够强,尤其在初中信息技术上机
操作课上,不少学生不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上级任务,反而去上网聊天、玩游戏去了。
这些难点都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效益,然而信息技术的教育非常重要,因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对电脑和网络的使用,
很多个人能力的实现都要通过IT 信息方面的操
作来实现,所以研究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的几个要点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首要考虑的便是如何提高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比如,现在的学生都比较爱玩网络游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游戏是如何制作这一课题开始入手,简
单讲述游戏中画面的制作,人物动作的设计和编程,进而引申到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硬件知识,如二进制和存储系统、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能等等;现在的年轻人对图片PS 技术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从此入手,介绍计算机图片的像素构成,进而引申到计算机原理的介绍;可以通过介绍著名的黑客和信息泄露事件,激发起学生们对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总之,一定要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把很多信息技术知识用生活的语言生动地比喻、通俗地解释,让学生们能够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编写及知识,很多采用了专业的术语,有时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教育中考虑到这点,积极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述,通俗地解释,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接受。
比如介绍计算机网络时,可把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比作在交通网中车辆的行驶,信息就像车辆上打包负载的货
物,服务器就像物流和仓储中心;把CPU 比作人类的大脑等等。
3.采用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数学教学
除了要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自己会学习,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服务。
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引导作用,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唤
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
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样,就会使学生把无意注意转换到有意注意中来,有欲望去学习新的知识,在追求中发现自己的能
力与闪光点,在发现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激趣导入新课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后,教师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可采取下面的模式:1.明确目标教师可让学生提出本节课他想研究的内容,然后适当地引导、补充、筛选,共同整理、明确自学提纲,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学提纲要具有指导、引领作用,教师必须对自学提纲进行预设,要围绕
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自学能力。
问题的表述要简明扼要,排列顺序要符合知识形成过程,并在问题中辅以自学方法提示语,如“看一看”“算一算”“量一量”等。
例如在讲《圆的认识》一
课时,就可先让学生提出他想研究圆的什么?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整理出自学提纲:(1)圆的定义;(2)圆的各部分名称;(3)圆的画法。
2.自主学习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收获和疑惑记录下来,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奠定基础,确保合作有效。
教师巡视,必要时适当点拨。
自学时可根据知识内容采用不同形式,如操作、实验、讨论等。
如果涉及计算方面的就采取尝试练习,空间图形就采取实际操作。
具体形式要结合学习内容而定。
3.疑难问题,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后,针对自学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探究活动。
合作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小组成员优劣搭配,合作探究时要以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要充分调动学困生的主动性,体现充分、平等地共同参与。
合作学习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避免形式化。
教师要鼓励学生,培养他们去大胆探索、敢于质疑。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用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动力;让学生有兴趣学、想学、会学,在学习中有新的发现、新的追求、新的收获。
一旦他们开动思维的马达以后,就会变得聪明起来,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精神和意志。
这样,他们就会采撷到希望的鲜花,收获丰硕的成果。
(社旗县城郊乡代营学校)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数学课堂河南社旗●贺文远论
如
何
让
学
生
学
好
初
中
信息技
术
课浙江乐清
●林
美
荣
[]2012.584【理论高地】
探索. All Rights Reserved.。